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教案

校園 閱讀(1.2W)

一、複習:簡要敘述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在理論方面的傑出成就。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教案

二、分析第6、7、8段。

1、問:“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句話概括了馬克思對什麼問題的基本觀點?

明確:這句話高度概括了馬克思對科學的作用的基本觀點,也可以說是馬克思的科學觀。他的科學觀是與他所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相一致的。馬克思認為科學的進步將改變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將導致經濟基礎的變化,所以歸根結底將導致人類歷史的前進和飛躍。這在歷史上不乏其例。比如18世紀60年代始於英國的產業革命,就是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資產階級廣泛採用新技術的一場革命。先以紡織業開始,到了80年代又發明了蒸汽機,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使產業革命得到進一步發展,遍及化學、冶金、採掘、機器製造等部門。這次產業革命使資產主義生產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基於這一系列認識,馬克思對科學給予了高度重視。

2、問:在第6段中列舉了馬克思的兩種“喜悅”,這兩種喜悅的程度有什麼不同?說明什麼?

明確:第6段列舉的兩種程度不同的“喜悅”。後者的“喜悅”程度更深些。既然兩種科學發現都令馬克思感到喜悅,就表明馬克思對任何科學理論均高度重視;但後者喜悅程度深,則表明馬克思對與實踐有密切聯絡的科學發現興趣尤為濃厚。由此可見,馬克思是站在實踐的高度上看待科學理論,他認為理論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於實踐,理論必須在實踐中得以檢驗和發展。他不是為科學而科學,他更強調科學在實踐中的應用。這一點在第7段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3、問:如何理解“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明確:這句話是說,與馬克思在革命理論方面的成就相比較,他在革命實踐中的貢獻更為重要。加“首先”以示強調。這句話與第6段中“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相呼應。

4、問:“他的畢生的使命”是什麼?第7段第2句話的要點是什麼?如何概括?

明確:“他的畢生的使命”是兩個“參加”所領起的短語。第7段第2句抓住兩個“參加”,兩個“意識到”,即可將全句概括為:馬克思革命實踐的內容和成果。這裡用的“第一次”表明馬克思所參加的革命實踐同他的理論創造一樣,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5、問:為什麼要列舉一系列報紙?

明確:閱讀一系列報紙的名稱時應注意後面註明的時間,這些時間有它們的連續性,這些名稱和時間的背後隱含著一段輾轉遷徙的革命生涯,1842年馬克思在德國,為《萊茵報》撰稿,後又任該報主編,他以犀利的筆鋒抨擊反動政府,1843年被迫遷居巴黎,1844年為巴黎《前進報》撰搞,抨擊普魯士反動制度,1845年被逐出法國,遷居比利時布魯塞爾,1847年又成為《德意志—布魯塞爾報》的經常撰稿人,1848年至1849年歐洲革命期間,又與恩格斯一同回德國創辦《新萊茵報》,1849年5月,又被逐出普魯士,先到巴黎,後又定居倫敦,1852年至1861年經常為該報撰搞。可見馬克思的革命活動並不因屢被驅逐所阻止,報紙名稱實際上是他參加革命鬥爭的標誌,用以說明“他進行鬥爭的熱烈、頑強和卓有成效”。說明“卓有成效”的還有“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

6、問:如何理解馬克思的革命理論與他的革命實踐的關係?

明確④:由馬克思這一系列的革命實踐可知,正是由於他卓有成效地參加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解放無產階級的偉大實踐,才創立出偉大的歷史科學理論,並在革命實踐中不斷的改進、完善自己的理論,革命實踐是革命理論的基礎。他創立革命理論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推動革命實踐的前進。可以說馬克思用自己的行動真正地實踐了他的科學觀、理論觀。所以馬克思首先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只是兩者相比較,馬克思在革命實踐中的作用更為光輝,意義更加重要些,故把革命家排在首位。由此可見,課文第2段中的兩個“對於”位置也是不可更易的。

三、練習指導。

1、結合〔思考和練習〕訓練學生通過分析語句的表達特點,理解語句的含義。理解語句內涵的途徑很多,其中較重要的一條便是通過分析語句的表達特點,即分析:

關鍵詞語的選用;

②所採用的修辭手法;

③所選用的特殊句式等。

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我們已運用過這樣的方法,例如:分析第6段中的兩種不同程度的“喜悅”,突出馬克思對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重視。再舉練習題中的例子:

例2這位巨人逝世後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明確:重點分析“空白”,表明馬克思逝世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例5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明確:重點分析“敵人”與“私敵”,表明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從事的鬥爭並非出自個人的私利。

2、課文中可拿來做此類練習的句子還很多:

(1)分析“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豐富含義。

(2)分析“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覆。”

明確:

(1)時間精確到時、刻,表明了作者鄭重的態度和極度悲痛的心情。“最偉大的思想家”突出強調了馬克思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去世產生的影響。

“停止思想”突出了作者對作為思想家的馬克思去世的遺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2)“像蛛絲一樣”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嫉恨和誣衊的極度蔑視,這些誣衊絲毫不令他掛懷。必要時才給予“答覆”,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那種居高臨下的態度。

四、拓展探究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這裡選了一篇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講話──《巴爾扎克葬詞》來進行比較閱讀。

(1)各位先生,面對著這樣一種損失,不管我們怎樣悲痛,就忍受一下這樣的重大打擊吧。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先接受下來再說吧。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裡,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這也許是一樁好事,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奧祕,並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因為這是最高的教訓。當一個崇高的英靈莊嚴地走進另一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張開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飛翔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另外的看不見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鄉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只能充滿嚴肅和誠摯。

(3)不,那不是未知之鄉!我在另一個沉痛的場合已經說過,現在我也永不厭煩地還要再說──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恆!我說的難道不是真話嗎,聽我說話的諸位先生?這樣的墳墓,就是不朽的明證!面對某些鼎鼎大名的與世長辭的人物,人們更清晰地感到這個睿智的人的神聖使命,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淨化,大家稱他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後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

明確:兩篇文章均為葬詞,在內容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均對逝者的歷史貢獻與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評價與讚揚,表現了作者對逝者的哀悼與敬仰之情;在表達方式上也極為相近,都在記敘的基礎上,把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於逝者的不同,特別是作者的不同,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思想家、科學家,在對馬克思極盡溢美與痛悼之時,在語言上用詞準確嚴謹,在行文中注意了語言的過渡、銜接、關照、呼應,體現了議論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而雨果作為一位作家、藝術大師,他的悼詞的語言樸實而不單調,準確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於文學色彩,文采斐然,處處體現了語言大師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五、佈置作業。課外閱讀列寧文章《卡爾馬克思》。

六:板書設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恩格斯

停止思想,不可估量,空白……述其哀

發現了……

還發現了……卓越的理論貢獻

……都有獨到的發現贊其功

參加……參加……畢生使命光輝的革命實踐

鬥爭、宣傳、組織

敵人嫉恨、誣衊、詛咒崇高的革命品質:頌其德

人民敬意、愛戴、悼念

英名和事業永垂不朽

七、課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