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萬物簡史讀後感15篇

校園 閱讀(1.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萬物簡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萬物簡史讀後感15篇

萬物簡史讀後感1

我老爸是個書迷,書房裡放了好多書,尤其是科學方面的書最多,而且老爸沒事的時候就喜歡講給我聽,在爸爸的薰陶下我也成了小書迷,看好多科學方面的書,不過我還是最愛圖書館裡看到的那本《萬物簡史》。

星期天,我上完興趣班之後,媽媽又帶我去圖書館看書。我徑直的走到科學類書架找我愛看的書籍,一本一本的看著,突然,我看到一本封面特別的書,我迫不及待把它從書架上拿下來,此書名為《萬物簡史》,當時我的心裡揣測到,難道這本書說的是世間萬物是怎麼來的嗎?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我開啟書的目錄: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生命的本身……這些標題瞬間映入我的眼簾。我的小心臟“寶寶”也跟著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我暗自慶幸,因為這就是我要找的書。

我靜靜地的坐下看起了《萬物簡史》,看著看著我不知不覺就沉浸於書中的知識海洋裡,書中對宇宙哲學、古生物學、生命科學、人類學等都有非常詳細的描述,還配有精美的插圖。我是個二年級學生,雖然書中有些知識我不能理解,但我也從中學到到了一些知識如:世界是怎麼從無到有,又是怎麼產生了我們人類,從冥王星到三葉蟲,從臭氧到地震,從DNA到恐龍,從天氣到海洋,無所不包,無所不談,它就是包羅永珍的一本好書。

《萬物簡史》中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活躍了我的思維,改變了我的性格,更讓我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學們!讓我們一同來閱讀,尋找閱讀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吧!

萬物簡史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有關萬物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萬物簡史》,作者是比爾。布萊森(一位美國著名旅遊文學家)。雖然呢,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是呢,它已經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寥闊的空宇、新時代的黎明、處境危險的行星、人類進化史……一個個標題都是那麼的吸引人……

科學家們的奇聞異事: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裡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習慣親自“品嚐”一下發現的化學元素,最後死於“汞中毒”;愛因斯坦在還是一個專利局三級審查員時,發表了幾篇足以改變歷史的論文,但是卻沒有一個物理學家去重視他,原因是因為他們不重視專利局職員發表的東西。於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遭到後來在申請大學講師、中學教員時的拒絕!

神奇的原子:原子非常非常非常的小,它是沒有生命的,但,它又是組成世間萬物的物質(包括人、動物、植物、石頭、土、化學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時空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死的。

原子是不會消失的,只要它出現過,就不會消失。當你死亡之後,你身上的原子有趣組成另外的事物。可能是一棵草的、一塊石頭、一隻貓、或是一個人的一部分……所以說,你的身上可能有一些莎士比亞的原子、愛因斯坦的原子,或是一隻貓的原子……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時空中,所有的東西都是長久的、不死的、永恆的……

太有趣了!太奇妙了!你還想知道更多的嗎?那就去看這本書吧!記住——《萬物簡史》。

萬物簡史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簡介事物來源和發展的科普讀物--《萬物簡史》,使我瞭解到許多科普知識以及一些我以前從不注意的事情來源,還彌補了一些我瞭解不夠的知識。

《萬物簡史》分為科技、政治外交、經濟、軍事、醫學、交通、曆法、服飾、文化、體育、藝術、節日習俗、郵政通訊、地理地名、生活用品、飲食16個部分,講述了300多個事物的歷史。配插了400多幅包括實物和歷史照片在內的精美圖片,並通過簡潔舒朗的版式設計將圖片和文字有機結合,營造一個個具象的場景,使我獲得直觀的閱讀效果。

《萬物簡史》所寫的每一種事物的簡史從內容到形式都獨具特色,讓我零距離感受、觸控真實而生動的歷史,使我在輕鬆獲取知識的同時,走進更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想象空間,獲得愉悅的審美感受。《萬物簡史》可以從任意一頁讀起,也可以在任意一頁放下。它不僅給我許多全新的知識,而且會讓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大千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歷史,每一個事物的歷史或蘊含著重要的知識,或揭示著一種道理,或伴隨著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通過閱讀這些歷史,它所蘊含的知識、所揭示的道理、所伴隨的故事豐富了我的知識結構,向我展示出一個全新的世界。瞭解這些歷史,對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產生許多益處。它們豐富了我的知識結構,引發我思考和行動,使我對所處的世界產生新的認識。讓我瞭解到許多重大發明或發現的背後有著許多艱辛和努力。事物的發展和完善是靠著許多人努力奮鬥來完成的。只有靠堅忍不拔的工作才有可能成功。

這個世紀將是我們的時代,同時也是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靠我們的努力去譜寫新的歷史。我們將發明創作更多更好的事物。

萬物簡史讀後感4

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書,使我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增長了許多。全書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

它介紹了從宇宙大爆炸一直到人類文明發展程序中所有繁多妙趣橫生的奇人趣事。對“我們從哪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去哪?”等人們似懂非懂的問題都做了合理解釋,讓我體會到大千世界奧妙無窮。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比爾·布萊森,由北大校長許智巨集教授親筆提序。在6部30章近500頁的內容裡,我最喜歡閱讀第三部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在19世紀,有些人正在搞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東西———既微小又神祕的原子。聽了這個故事,你再不會害怕死亡,因為如果某個物體死亡,原子就慢慢離開寄主,遊蕩四方,尋找其他原子結合,產生新物體。也就是說一條魚、一張紙等都可能是你的組成部分。但是原子到底有多少多大呢?它們大量存在,多得我們無法想象,一切物體都由原子組成,比如在一塊方糖大小的空氣中,就有4500億個原子,世界要用多少方糖才能填滿,再乘以4500億!啊!真是多得要命,原子無處不在!更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壽命至少有10的35次方年,這數字真是巨大啊!

驚奇和感嘆組成了這本科學史料,作者用英式睿智幽默與美式搞笑絕妙融合,貫穿全書,使我收穫頗多。這真不愧是一本能獲得最高榮譽的書!

萬物簡史讀後感5

《萬物簡史》這樣的書名,在西方有著非常古老的傳統。古代和中世紀的許多著作,都喜歡從“天地開闢”時談起,一直談到那時的當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書。如果僅僅從形式上與那些古代著作相比,本書也可以視為一部關於現代科學的通俗百科全書。

本來是介紹現代的科學知識,包括宇宙的結構、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狀況、核物理、相對論、生物、生命、進化、遺傳等等。科學知識難免有抽象枯燥之處,但是作者在敘述中不時穿插著大量科學家、發明家的遺聞軼事,讓你讀起來能夠興味盎然。有什麼辦法呢?人們就是更願意讀遺聞軼事而不是讀科學定律。

這本書談不上精深,讀過之後也就是可以對現代科學有個大概的瞭解,也不見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學概念,但可以給你提供許多與科學有關的談資,讓你看起來象是對科學相當瞭解的樣子。也許正是這一點吸引了讀者吧。這樣看來,本書將書名取作《萬物簡史》,其實實在有點誇大其詞。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作者在敘述那些科學概念時,確實能夠做到簡潔明快,讓人能夠比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細究起來也許不甚準確,但確實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談到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公式的意義時,作者說,一箇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軀中蘊含著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麼釋放它”的話。

書中那些科學家的遺聞軼事,有時相當誇張(當然也有價值),比如說著名的埃德溫·哈勃“是個頑固不化的說謊大王”、“英俊到了不適當的程度”,而達爾文的父親因為達爾文學習成績平平憤怒責備他“什麼都不掛在心上,你將丟你自己和整個家族的臉”之類。以前我們國內的普及讀物習慣於將科學家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們道德高尚,作風正派,一心為人類的福祉而奉獻。而讀讀這本《萬物簡史》,你就會深感“科學家也是人”這句話是多麼實在了。

這就是《萬物簡史》,一本既是關於科學知識的有一點系統性的普及讀物,同時又可以說是一本頗具人文關懷的現代科學史著作。

萬物簡史讀後感6

《萬物簡史》這樣的書名,在西方有著非常古老的傳統。古代和中世紀的許多著作,都喜歡從“天地開闢”時談起,一直談到那時的當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書。如果僅僅從形式上與那些古代著作相比,本書也可以視為一部關於現代科學的通俗百科全書。

本來是介紹現代的科學知識,包括宇宙的結構、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狀況、核物理、相對論、生物、生命、進化、遺傳等等。科學知識難免有抽象枯燥之處,但是作者在敘述中不時穿插著大量科學家、發明家的遺聞軼事,讓你讀起來能夠興味盎然。有什麼辦法呢?人們就是更願意讀遺聞軼事而不是讀科學定律。

這本書談不上精深,讀過之後也就是可以對現代科學有個大概的瞭解,也不見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學概念,但可以給你提供許多與科學有關的談資,讓你看起來象是對科學相當瞭解的樣子。也許正是這一點吸引了讀者吧。這樣看來,本書將書名取作《萬物簡史》,其實實在有點誇大其詞。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作者在敘述那些科學概念時,確實能夠做到簡潔明快,讓人能夠比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細究起來也許不甚準確,但確實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談到愛因斯坦---質能公式的意義時,作者說,一箇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軀中蘊含著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麼釋放它”的話。

書中那些科學家的遺聞軼事,有時相當誇張(當然也有價值),比如說---埃德溫·哈勃“是個頑固不化的說謊大王”、“英俊到了不適當的程度”,而達爾文的父親因為達爾文學習成績平平憤怒責備他“什麼都不掛在心上,你將丟你自己和整個家族的臉”之類。以前我們國內的普及讀物習慣於將科學家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們道德高尚,作風正派,一心為人類的福祉而奉獻。而讀讀這本《萬物簡史》,你就會深感“科學家也是人”這句話是多麼實在了。

這就是《萬物簡史》,一本既是關於科學知識的有一點系統性的普及讀物,同時又可以說是一本頗具人文關懷的現代科學史著作。

萬物簡史讀後感7

一本正經的說《萬物簡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它引領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產生,變化和發展的程序,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種種偉大和神奇,它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敬意。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裡,雖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書的最後寫道:“如果說這本書有什麼寓意的話,那就是我們來到地球上,實在是十分的幸運——這裡的我們“我們”,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個奇蹟。當然,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我們不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個存在的能力,甚至還可以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這樣一種技巧,我們才剛剛開始懂得。”

《萬物簡史》讓我重新認真的思索起“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的千古命題,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們”,“我們”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將駛向光明美好的未來——回顧四十多億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堅持這條信念。”

“一個星球,一次試驗”。我想對待對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為她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人類,應當自求多福,好自為之。作文

萬物簡史讀後感8

人人都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看幾本書那怎麼行呢,於是我堅持只要有空就看書,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萬物簡史》。

這本書是一本科普書籍,剛剛翻開這本書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讀了一頁就想讀下一頁,書裡化學的碰撞讓我激情澎湃;宇宙的浩大讓我無限感慨;歷史的悠久讓我穿越空間……一頁又一頁,一篇又一篇,讓我很快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後我反而覺得作者是我的知音,因為他解決了我一直疑惑的東西,還說出了我的吶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樣都提倡四個字:保護地球。現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惡化,環境不斷下降,惡劣的天氣日益增加,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自己,不光我們受到了傷害,就連許多動物也被牽連,河水不再清澈,山脈不再挺拔,就連空氣也不再新鮮。很多物種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鳥。我們只知道它是一種生活在模里西斯的不會飛的鳥,這種鳥頭腦簡單,所以很容易被欺負,但就是這種笨笨傻傻的鳥,在1693年被人類無情地殘殺掉了,從此,渡渡鳥一去不復返了。所有人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如果按自然滅絕比例每四年消滅一個物種,但是現在,人類造成的滅絕比例高達那個數字的12萬倍。可想而知,這些動物都成了人類進化文明的犧牲品。

雖然,我們想避免這些已沒有用,但是我們可以展望未來,去保護那些瀕危物種,保護地球我們的家園,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我們的地球也會更加美麗,所以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萬物簡史讀後感9

《萬物簡史》這本書向咱們展現了生命的奧妙,在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面,是無數個科學家們為尋求天然真理的支付。在閱覽的過程中,我似乎跟著作者,一同在萬物前史的長河中漫遊著。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巨大與美妙的時間,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簡直每一個被作者描繪的事情都獨特並且驚人:世界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幹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或許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愈加冰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射,噴湧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僅僅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作;富蘭克林不管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裡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居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境地……

在此之前,我也讀過許多科普名著,可是它們都比不上這一本書,我以為《萬物簡史》才幹稱得上是真實的科普類曠世鉅作。作者比爾·布萊森用詼諧幽默的寫作方法,寫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閱覽的過程中,咱們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閱讀書中的故事,而像是在與作者對話,加入了“比爾·布萊森遊覽團”跟著導遊乘坐韶光機,目擊了前史上巨大的一幕幕,進行了一次異樣的穿越遊覽。文章描繪細膩,把每一位科學家的表面,動作描繪得分外詳盡,把每一個巨大的瞬間都用慢鏡頭的方式出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我讀得戀戀不捨,最終使我們不由提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想,這應該便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說:“一個星球,一次實驗。”人間萬物大約都是造物者的創作吧,讀了這本書,我如同置身在前史的長河中,去領會這引人入勝的實驗。

萬物簡史讀後感10

昨晚深夜,小濤很興奮的給我推薦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比爾?布萊森著作的《萬物簡史》。一看名字我就喜歡,好的科普讀物完全可以當作哲學書來讀。就像霍金著名的《時間簡史》,在這方面的造詣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

趕緊登陸噹噹網站,搜尋到這本書,看到她的內容簡介的時候,購買的慾望立即高漲,噹噹是這樣推介《萬物簡史》的:“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蹟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郁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一千古命題做了極為精當的闡釋,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後,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全新的感悟。一個美國小讀者的

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作者認為,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最高評價。”

評價如此之高,實在是讓我心癢難搔。下了訂單,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送到,經驗告訴我最快也要兩天時間,那麼週末我就可以仔細閱讀了。求知,一直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失去了求知慾,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心,簡直是難以想象的損失。

曾經反覆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他睿智的思想,平易的語言,讓人一看著迷,他所展現的世界,充滿思考與未知,發人深省。我是一個喜歡幻想的人,科幻一向是我的最愛,期待著有生之年,能通過蟲洞做時間旅行,無疑是今生最刺激的事情。後來又看他的《果殼中的宇宙》,裡面有許多玄妙高深的思想,超弦理論,膜世界等等,充滿了奇妙的幻彩,不過說實話,物理不是很好的人確實很難理解,雖然霍金已經儘量寫的平易並圖文並茂了。

《萬物簡史》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精彩呢?作者比爾是個著名的旅遊家,相信他獨特的視角會給我們帶來別樣的驚喜。

萬物簡史讀後感11

萬物簡史,是一本特殊的遊記,也是一本關於現代科學發展的書,這本書一共分為宇宙,地球,新時代,行星,生命和發展,作者比爾布萊森勇幽默風趣,通俗易懂,清晰明瞭的筆法,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與地球發展,翻看任何一頁都像在走入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場景,你可以穿越時空,和愛因斯坦,達爾文一起遨遊知識與科學的海洋,或是跨越時代,去到冰川期和地球誕生之時,這本書在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奇特驚人的世界,宇宙起源於一個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奇點,宇宙是在製作一塊三明治的時間中完成的,書中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家們也千奇百怪,比如達爾文為蚯蚓彈琴等等。

這本書中的彩繪圖簡單易懂,令人很快了解那時的畫面與情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宇宙,最初的一點,經過大爆炸,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宇宙直徑已超過1600多萬億公里,還在繼續擴大,三分鐘後,宇宙產生了,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微生物的世界也非常有趣,同時也會令人害怕,比如,就算你很衛生健康,也有大約一萬億的細菌在啃你的肉,又或是還有幾萬個細菌在你的眼睛表面游泳,還有的在你的牙齦打洞。科學家還說地球最初像個橄欖球,而不是足球。我們真好生存在紅巨星時代,而到最後滅亡,一共要100億年,紅巨星不像新星那樣充滿活力,但也不老,正好維持地球上多由生物的生存與發展,書中還解釋了魚為什麼不上岸,看到這引發了我的思考,是啊,在水中維持了海洋的生物鏈,在陸地上確實沒有幫助。而我們,還是早起爬行動物第四支進化成的,讓我不禁感慨萬物演變的神奇。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雖不能記下很多,可一篇篇都令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激發了我們的想象力與好奇心。令人大開眼界的知識引出了我們對科學更強的興趣。在這個科技發展的時代,我們也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發現創造更多奇妙事物。

萬物簡史讀後感12

《萬物簡史》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作者比爾布萊森把19~21世紀的科學發展程序記錄了下來,讓人們明白科學家以前的猜想和創造,更加深入的把大自然的幾番不同的'模樣描述了一遍。全書分為六部分: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個新時代的黎明、處境危險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們的路。

正像《出版商週刊》說,閱讀布萊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讓我瞭解了愛因斯坦、牛頓、弗裡茨茲威基等科學家。知道原子、鉛、細菌的組成、形成部分。可以說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有些內容讓我非常地震驚,原來自己有那麼多知識不知道。作為一個科學迷,必須精通各種科學奧祕,但這本書有些讓我暈暈乎乎,有好多都是我看不懂的,我也沒辦法,只好囫圇吞棗,那些瘋狂的科學家,為了榮譽而不擇手段,甚至拿自己做實驗,我也不敢相信牛頓也在內。畢竟這是全國著名的,特別是書背後的那些好評,讓我有信心讀下去,我想一生都看著這本書。買來時嫌它厚,沒有圖,但在看了它之後,我動心了,改變了主意,我要一輩子收藏。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它能告訴我關於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拋開所謂的科學體系的劃分甚至拋開科學這個概念大一統的說事兒,它還講了很多科學家的趣事兒,他更加激發了我熱愛科學的熱情,讓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更加濃厚。雖然已經讀過很多的科普書,但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放下手中厚重的書籍,卻久久不能忘懷,是科學的神奇?還是對自身的探索?在這本被美國著名媒體紐約時報稱為“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的書中,作者以一種區別於普通科普圖書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勝方式讓我們折服。

萬物簡史讀後感13

在最近,我新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萬物簡史》。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讀過這麼科學,這麼生動,這麼令人歎為觀止,能讓人真正學到知識的好書。

這本書以世界萬物為主題,從大到無邊無際的宇宙,到小地肉眼根本看不見,但是卻起著重要作用的質子;從我們依賴的地球,到地球上的化學元素;從一些偉大的發明和人物,到威力巨大的自然災害;從令人驚歎的生命進化史,最後又到了被我們人類統治的糟糕的地球。所有的資料都詳細而精確,匯聚了所有科學中的真理,語言生動有趣而優美,幾乎到處都運用到了一些修辭手法,不禁引人入勝。

我特別喜歡讀一些有關生物的書,《萬物簡史》正好是我的最愛。不過,與其它書不同的是,我還特別感謝這本書,是它讓我知道了,科學是如此引人入勝,讓我不知不覺遨遊了知識的海洋,探索宇宙與世界的奧祕,思索人類的未來······謝謝它讓我知道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結論及資料,如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令95%的生物退出了生命的舞臺,一個字母i上面的點裡面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質子!

特別感謝本書的作者——英國的比尓·布萊森,也特別感謝《萬物簡史》,是他們給予了我這一個繽紛絢麗的科學世界。"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一切的一切,等待著我們的發掘和探索,這是《萬物簡史》讓我知道的一種偉大的科學精神。

萬物簡史讀後感14

《萬物簡史》是一部有關於人類科學發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普名著,作者比爾布萊森用清晰明瞭,風趣幽默的筆法,講述了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程序中的故事。全書分為六大部分: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個新時代的黎明,危險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們的道路。

就像《出版商週刊》說的,閱讀布萊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它的故事像磁鐵一樣的吸引著我,讓我去了解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科學家,說實話,我從沒有讀過這麼科學,這麼生動,這麼令人歎為觀止,真正能學到科普知識的書。

布萊森把枯燥的科學趣味化,把一個個科學家的逸聞趣事,巧妙的“縫合”在知識板塊裡。這樣一來,不僅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門捷列夫,哈雷等科學巨匠都變得那麼鮮活可愛,平易可親,而且通過一連串的故事會明白許多深奧的科學道理。比如:門捷列夫“從北美洲的單人紙牌遊戲中獲得靈感。在那種牌裡,紙牌按花色排成橫行,按點球排成縱列”,這個故事使我們悟出化學元素週期表的真諦。又如:“貝克勒爾不慎把一包鈾鹽忘在抽屜裡的一塊被包著的感光板上。過了一段時間當他取出感光板,吃驚地發現鈾鹽在上面燒出了印子,就好像感光板曝了光,原來鈾鹽釋放了某種射線”,這個故事不僅說明了放射性元素的發現經過,而且生動地說明了放射性放射線的特點——不可見卻有著很強的穿透力。

讀完《萬物簡史》你會感覺布萊森是一位真正的“博”士:從冥王星到三葉蟲,從臭氧到地震,從DNA到恐龍,從天氣到海洋,無所不包,無所不談,容萬物滄桑於書中。讀完書中的廣博知識會使我們眼界開闊,思維活躍,也使我們曉古通今,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你喜歡這樣的書嗎?

萬物簡史讀後感15

你聽過下面這個帶著一點點可怕的小故事嗎?

一次,一個叫小克勞奇的人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鉛這種含有劇毒的礦物質。他發現鉛新增到汽油裡面不僅可以讓汽車更省油,而且跑得更快。他大量生產,而生產的結果是錢倒是賺了不少,但生產加鉛汽油的工人每年也會出現大批大批的死亡。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一個小道理:每一個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只看到一面是推斷不出來它的另外一面。

你知道這個小故事是在哪裡出現的嗎?答案是在一本名叫《萬物簡史》的書裡。這本書的作者比爾·布蘭森,就像導遊一樣帶著我遊覽科學的世界。

他帶著我遊覽了浩大的宇宙。讓我知道宇宙的大小無法衡量,因為它太大了;宇宙也非常古老,古老得讓我們難以極難計算宇宙;宇宙還像一個巨大無比的千層蛋糕,最大的一層是宇宙,下面依次是許多銀河系,許多太陽系和許多星球。

他帶著我進入了生物世界。讓我知道生命在大約40億年前就出現了,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可能只是一個細小細胞,微微躁動一下,於是就有了生命。他說生物世界有三類:植物、動物和細菌。細菌非常小,數量卻極多,一個普通枕頭就可能有15萬個細菌。

他帶著我認識了很多科學家,有象愛因斯坦、達爾文、牛頓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還有埃文斯、牧師霍爾丹等好多沒有聽說過的科學家。他們為探索地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比如霍爾父子,為了探索海洋,連生命危險都不曾考慮。

看完這本書,這次科學之旅就結束了,我發現原來科學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其實它並不神祕,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研究,總有新的發現。作者總是說人類是幸運的。是呀,宇宙很大,人很渺小,但在宇宙的太陽系中,目前只發現地球是最適合人類生存。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