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有關《項鍊》的讀後感

校園 閱讀(3.26W)
有關《項鍊》的讀後感1

路瓦栽夫人一夜風流,得到的卻是十年辛酸——項鍊丟失了。別的讀者認為這是路瓦栽夫人一生的不辛,但我認為這樣值得慶辛,因為項鍊的丟失,使路瓦栽夫人從幻想回到現實生活中,使她生活更有意義,更加充實了。

有關《項鍊》的讀後感

丟失項鍊,路瓦栽夫婦東借西湊終於用三萬六千法郎鉅款買回鑽石項鍊,還給了佛來恩節夫人。欠下這一大筆錢後,路瓦栽夫人“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主意,她來償還這可怕的債務。她辭退了女僕,遷移了住所,租憑了一個小閣樓住下。”假如她沒有丟失項鍊,假若她沒有掉這筆款子,她一定還是跟過去一樣,夢想那些幽靜廳堂,那裡裝飾著東方的帷幕,還夢想那些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室和精美的晚餐。

可路瓦栽夫人現在呢?

她懂得了窮人的艱辛生活,她得幹家裡的一切粗笨活兒和廚房裡的討厭雜事。每天早晨她把垃圾從樓上提到樓下。她的穿著想個窮苦女人,胳膊跨著籃子到水果店裡、雜貨店裡、肉鋪裡,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得節剩這一切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償還這可怕的債務,假如不需要償還這筆債務,她也不會勞動也不會上街買菜,她一定做著甜夢,穿戴華麗地去參加舞會,大出風頭。

十年後,債還清了,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神情笑了。這笑充滿還債務的輕鬆感,充滿了對自食其力上午生活的自豪感。假若項鍊沒有丟失之前她還會笑嗎?不她一定還在追尋享受,夢想過豪華的生活,永遠貪得無厭,還會為不能過高雅和華麗的生活感到痛苦。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挫折、失敗有時不是壞事,倒是好事。

有關《項鍊》的讀後感2

莫泊桑短篇小說《項鍊》中的故事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受。

顧名思義,《項鍊》全文就是圍繞著一條項鍊展開的:馬蒂爾德是個出生在小職員家中的愛美姑娘,她為了參加一個晚會而向朋友借了條項鍊,舞會上,她是那麼美麗,那麼讓人傾倒。可後來項鍊卻丟失了!馬蒂爾德為了不被誤會,於是欠債買了一樣的項鍊還給朋友。直至十年後,朋友問起她家這些年為什麼這麼窮,她才忍不住說出了真相,朋友驚呼:“哦,其實我的那條項鍊是假的!”

讀完全書,馬蒂爾德給我的第一覺,就是她愛美。做新衣借項鍊不就是她愛美的具體表現嗎?回家後她在卸妝前說:“趁著榮耀的打扮還在身上,再端詳一下自己”,真是愛美達到了戀戀不捨的地步。即使自己貪戀美而釀成悲劇陷入困境,可她愛美愛到無怨無悔!但同時她也是個單純的人,在接到項鍊後,又是跳又是摟又是親又是跑,活脫脫一個單純女子,宛若一位天真爛漫的少女。十年後,小說中寫到:“她帶著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是的,她愛美,但是她也單純。

我想莫泊桑不是一個諷刺貧苦人的作家,在他的世界觀中,就算女主角曾經虛榮,但十年的懲罰已經夠了,作者諷刺的不是她,而是故事中的小資產者。

我相信,沒有一個女性不愛美,但真的要做到馬蒂爾德那樣單純,那樣勇毅,那種面對殘酷的困境不氣餒,不悲觀的程度,也許我們真的做不到。

我敬佩她,她教會了我在困難面前要堅強,要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雙手去奮鬥,去拼搏,去進取。

可作為世界優秀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在他所塑造的這個悲劇世界中又有很多發人深思的東西,儘管他並沒直說。

這是我樂於探討的。

首先,讓我們把目光投注到男主人公的身上。他真誠樂觀,儘管只是一底層小職員,例如文中所描述的在下班就餐時的心情:“哈!好肉湯,世上沒有比它更好的…”。處處體諒憐愛著妻子————爭取舞會的票、用本已計劃好去打獵的錢為妻子購買舞會服裝。以及對還債的無可置疑、勤勉工作以償還債務等等。

在我看來,一個真誠的人是無須置疑,可對人生來說,這還不夠。曾看過這麼一句話:“熱情和理智是靈魂之船的劃板與船帆。”真誠對於熱情,就像是火與光,是孿生兄弟來的。而理智就是堅守和抉擇————堅守自己的嚮往,捨棄讓自己身不由己的事物。

生命常體現在追求中,有追求的人害怕受到束縛更甚於害怕失去生命。因而,理智像一面帆,是不該讓船逆向或是觸礁的。男主人公缺失的便是後一種,相繼而來的束縛,讓浮躁取代寧靜的心境。我不知道他的真誠樂觀起著多大的緩解作用,即使能不痛苦,也是絕無樂趣的,畢竟人在憂慮中是很少有幸福可言的。

其次,我預備冒昧地談談他的愛情。“若是不知道兩人為什麼在一起,那我也將無力去解釋他們為什麼分手”這是我對一個朋友與其女友分手中感悟到的。所以,我們得先看看《項鍊》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文中寫到:“到末了,就將將就就和教育部一個小科員結了婚。”可見這婚姻是無奈的化身,而非兩情相悅。正如蕭伯納說的:愛情不是慈善,不可慷慨施捨。

有關《項鍊》的讀後感3

小說一開始,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整日耽於夢想的美麗憂鬱的婦女。她美麗、丰韻、嬌媚。正是因為“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於是她心裡就憑添了幾許不平與委屈。可是,由於瑪蒂爾德面臨的現實是:她沒有一個好父親,沒有一個好身份,沒有一筆陪嫁金,因此就無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給了與她門當戶對的小職員羅瓦賽。如果她是高老頭的千金,定能成為高貴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財奴的女兒,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難計其數。年輕的瑪蒂爾德因為不能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整日鬱鬱寡歡。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個出口,那便是“夢想”。她的夢境不是幻境,而是當時法國奢華的真實生活。由於當時法國的社會現實中,瑪蒂爾德不願面對現實,直麵人生,而把理想寄託在夢境裡。無庸置疑,此時,我們可憐的瑪蒂爾德已經完全被虛榮心俘虜了。

有一天晚上,丈夫帶回一個大信封,裡面是教育部長邀請他們出席晚會的請貼。一套過得去的衣服要四百法郎,衣服有了,可是首飾呢,珠寶呢?要是什麼都不戴,瑪蒂爾德覺得太寒傖了,她寧願放棄這次出風頭的大好機會。夫妻倆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羅瓦賽聰明,他猛地想到祖福雷斯蒂埃太太,管她借了一串非常美麗的鑽石項鍊。

憑藉漂亮嫵媚的容貌,帶著微笑的臉龐,精美的服飾,瑪蒂爾德在晚會上大受歡迎,大獲成功,所有的男子都盯著她,打聽她的姓名,要求與她共舞。可是回到家中,瑪蒂爾德猛然發現頸子上的項鍊不見了。他們倆大驚失色,慌忙到處搜尋,可是哪兒也找不到。於是只好償還,他們辭退了女僕,租了一間緊挨屋頂的頂樓。瑪蒂爾德親自洗衣、買萊、打水、倒垃圾、洗碗,羅瓦賽爾深夜還在忙於抄寫。

十年之後,終於還清了所有的債務。而瑪蒂爾德現在變得又堅強,又粗暴,頭髮從不梳光,裙子歪繫著,兩手通紅,高嗓門說話。不過偶爾她也會想起那個美麗的、讓她出盡風光的、也讓她從此一生勞作的夜晚。最後才知道那串項鍊是假的呀,頂多也就值五百法郎!

《項鍊》這篇文章只是寫了當時在法國人的社交活動中的的一件小事,一個微不足道的題材,從借項鍊————丟項鍊————賠項鍊的這樣嚴格心理變化過程,反映了主人公的愛慕虛榮的心理和對“金錢萬能”的社會現實的批判。一方面由於主人公的這種思想價值觀,導致負債破產的不幸遭遇,另一方面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拜金主義思想毒化人們的靈魂,腐蝕著普通人們。以及上流社會的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以貌取人、金錢萬能的意識毒害了路瓦載夫人,這是造成悲劇的客觀原因“人生是多麼奇怪,多麼變換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徹底反映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萬能,爾虞我詐的競爭中,小資產階級生活的艱難,命運不穩定。

其實情節並不複雜,知識跌宕起伏的人生令讀者感嘆,為可憐的瑪蒂爾可惜了,而且我心中也產生另一種構思,為何不一開始就向那位貴婦人坦白,避免這場悲劇的發生?為何貴婦人要借條假的給別人?然而作品就因此加大了它的諷刺意味,另人回味無窮。

有關《項鍊》的讀後感4

無意中,在書架上發現了莫泊桑的小說集,抱著一種消磨時間的態度輕鬆的看完了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說《項鍊》。

《項鍊》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塞的妻子瑪蒂爾德,她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拿去買了衣服,又向女友借來一串項鍊。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們都望著她出神。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後,她脫衣服時發現項鍊不見了,夫婦大為驚駭,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只好賠償,最後在首飾行裡買到了一條一模一樣的,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鑽石項鍊,換給了女友。而這對夫妻花了十年功夫,還清了買項鍊所欠下的債務。

故事的高潮是在最後,在十年後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了女友,在談話中她得知女友先前借給她的項鍊竟是件贗品。

讀完整個故事,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不可思議,命運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變幻莫測!一串項鍊使她平步青雲,也斷送了她的一生。是不是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斷送了她的十年青春呢?但是對於不滿意自己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著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在讀到失項鍊部分時,我不禁想:為什麼她會選擇償還這條路,其實她可以逃走或賴帳,遠走高飛,不了了之,或者向朋友說明“真相”。但是她並沒有這樣做,可見其自尊的一面。

瑪蒂爾德悄然堅決的選擇一條滿布荊棘的`人生之路,走過風,走過雨,走過昨天,走過今天,走過明天。她變了,貧窮生活的磨鍊,不僅僅改變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雲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面,現在出現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

雖然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白的增加煩惱,同時她又是幸運的,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

幸福靠的是心來感受的,並不在於擁有什麼。只要是讓我自私,束縛自由的,我都會敬而遠之。我不想讓自己的那顆感受幸福的心受到絲毫的損害。雖說我孤陋寡聞,還真未聽說過追求幸福的人比追求身外之物的來得不幸福。看來得由那些常用拍腦袋做決定的人才能拍出來。此時在我腦海中還依稀可見:窮居陋巷,卻有道可樂的顏回;不知老之將至的孔子;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

最後,再以一個旁觀者來看看女主人公,一個生得美麗卻極度虛榮的女人的人生遭遇。

她的漂亮是天生的,是上天的恩賜,可她卻把這份恩賜視為商品,不斷地物色有權勢、有財力的買主,但由於出身低微所致,幻想遭致破滅而不得不嫁給一位小職員。

她的美麗成為她不甘寂寞、悲愁痛苦的根源。而那虛榮心就是症狀。就我說,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精神空虛的人,缺少那份由內心而起的興趣或偉大的愛所引導的追求。

我不得不承認:一個活著的人,是不可能沒有虛榮心,但一個懂得人生的人卻不會被虛榮心主導。

也許,我還太淺薄,故不敢冒昧對人生這個沉重的話題發表見解。不過,我還是斗膽引用思想家蕭伯納的話作為開頭:“人生的真正歡樂是致力於一個自己認為是偉大的目標!”

“偉大的目標”就是所謂的理想。有理想的人,即是有追求的人。那麼,何為追求呢?在我思考這個問題時,最先做的是站到人生的高度上來俯視的,即什麼樣的追求讓人生有趣、幸福。所以,我只是把理想看成是一件有趣又令人充實的事兒。接著這件有趣的事兒的可貴之處,是能調動自己的滿腔熱情,可怕的是這種熱情是持續一生的,這就是我至今理解中的理想的價值:用熱情來造就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精神上能有所追求,生活上能有所自足,這樣的人是幸運兒。

是的,活得最好的人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看完這篇小說更讓我覺得:生活不是雲裡霧裡的幻想,更多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