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酸複習》九年級化學說課稿

校園 閱讀(2.4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酸複習》九年級化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酸複習》九年級化學說課稿

各位領導、同仁:

你們好!

首先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了這樣一次機會,同時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同仁給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如何複習酸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設計、教學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本節課在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九年級化學人教版第十章的一節複習課。人類認識事物的過程,總是先認知個別的事物然後逐步的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它是基於前面鹽酸和硫酸性質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雖然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沒有明確以章節形式呈現,但在學生學習國中化學知識體系中佔有相當大的分額,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知識的基本技能。這是國中比較系統總結一類物質的性質,具有歸納總結提高的一節課,並且有助於以後鹼和鹽的學習中樹立一個常規。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瞭解酸分類、命名和酸的通性。通過系統回顧複習,讓學生知道酸的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掌握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的過程。知道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及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思考,勇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知識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科學認知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勇於實踐對於人們認識物質的意義。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酸的通性。

教學難點: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注意觀點的培養。

二、說教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於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結合這一節課的.知識特點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的目標,我採用“發現問題”——實驗探究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學生:發現問題(創疑)→實驗探究(探疑)→談論問題(釋疑)→演繹推理解決問題(解疑)→創新思維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過程。師生雙邊相互配合,相互瞭解,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於問題情境當中,啟發學生探索和發現,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把化學思維引入課堂,讓諸多教育因素生動自然地產生作用。

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從酸的結構上的相同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說學法

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我力求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兩種學習方法:①實驗探究法,通過探究酸的性質,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②歸納總結法:對於學生獲取的資訊進行整理加工形成知識的內化提高。③通過定向鞏固練習,突破重點、夯實考點,實現有效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及設計

1、課前佈置學生預習。

2、提問:從物質的導電性引入到自由的離子以及段的電離方程式,從酸的電離方程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酸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由於在結構上的相似決定的,從結構上對酸進行分類和命名。使學生懂得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不斷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加強設問,不斷提問,創設出良好的創造氛圍,以實驗推動教學,以直觀的有趣的化學現象刺激學生的感官,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思維活躍參與性提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以一個較為系統的歸納方法使學生知道,如何去集中關注知識的共性,使知識系統化,為以後的系統歸納鹼和鹽的創造條件。

5、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共性和個性的區別。如在學習金屬與酸的反應中,也只有在金

屬活動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說明:鉀、鈉、鈣太活潑除外)。硝酸、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是不能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的。

五、教學反思

這節課充分體現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以學生進行課堂實驗探究為主,教師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教學重、難點。學生在“問題情景—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自行建構。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且能對所學的內容有較深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本節課教學的設計,我深刻體會到,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經驗,獲得真知,然後將得到的東西再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展現了科學研究與發現的真實過程,實現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要求。

本節課原本設計有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但今天由於客觀因素,而改為教師的演示實驗,不能很好的發揮學生的團隊精神。討論整理的環節偏多,所以課堂節奏的調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靈活地處理和把握,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