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爬山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2.6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爬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爬山教學設計

爬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受益匪淺”、“身臨其境”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學習葉聖陶優秀的做人品質。

3、從文中學習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給課文劃分段落。

3、自學生字新詞。

4、找出不懂的問題。

二、細讀課文,突破重點

1、劃出有關葉老修改作文的語句。

2、葉老是用什麼方法,從哪些方面進行修改作文的?

3、歸納總結出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導學生體會出葉老的良好品質。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受

1、學生自讀葉老的話。

2、利用重點的詞語體會字句中含著的思想感情。

3、聯絡上下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

4、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品味並體驗作者的感受。

四、整體昇華,學習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

爬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繼續練習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學重點

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設計爬山虎的畫(隱去它的腳),製作演示課件。佈置學生課餘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容,瞭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完《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二、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麼特點。

2、填空: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xxx、xxx。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xxx、xxx、xxx、xxx。

3、看插圖,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葉子的美來。

5、試著把這一自然段背下來。

三、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鋪滿牆,跟它的腳關係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觀察實物(或掛圖),默讀課文,進一步瞭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用自己的話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螢幕顯示描寫爬山虎腳的話,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麼,瞭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3、讓全班學生選擇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出爬山虎的腳。

4、按照課文有關內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5、熟讀,指導背誦。

6、結合板書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瞭解得這麼詳細。那麼它是怎麼爬的?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四、瞭解爬山虎是怎麼向上爬的。

1、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圈出寫爬山虎怎麼爬的動詞。

2、學生邊彙報,教師邊板書:觸巴拉貼

3、小結: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了這些動詞,才把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長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得才這麼有序。

4、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牆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5、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隻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爬就必須再長一隻腳,再巴住牆。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聖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6、看電腦演示爬山虎正面爬牆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緊緊貼在牆上,爬滿整個牆。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7、小結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牆的腳是怎麼爬的,那麼沒觸著牆的腳會變成什麼樣呢?請同學們自學最後一個自然段。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歸納觸著牆和沒觸著牆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牆:板書:萎了

觸著牆: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牆的關係怎樣?

3、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六、總結。

1、學生歸納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講的是什麼內容。

2、複習第三、四、五這幾個自然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3、瞭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

4、總結: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了細心而有序的觀察,並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作業

1、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說說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

2、細心觀察一種植物,將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爬山教學設計3

【思路】

可以有效地幫助廣大學科老師將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積累轉化為多媒體課件方式。

多媒體課件開發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兩張皮”的效應。傳統的軟體開發一般是由學科老師和計算機製作人員組成,由於各自的專業所限,有效的`教學溝通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多商業化教學軟體的質量都是由此引起的)。為解決這一難關,一方面製作群體應增配教學設計人員(主要是教學形象轉化設計者);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倡導廣大教師儘快學會運用教學稿本而成為多媒體軟體的創意和設計者。教學稿本就是為教師們而設計,下面以幾個教學例項說明教學稿本的設計撰寫。

有了一定理論的儲備,我們就很容易找到多媒體教學設計的表達邏輯了。為了明確多媒體課件設計的特點及其表現形式,我們先看下面兩個按常規教學形式表達的一個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教案)。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的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2、認識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生長部位。

3、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麼樣一腳一腳爬上牆的。

4、結合觀察發展學習的審美情操。

【教學具】

文字教材、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想】

1、創設審美情景,以為主導地極大地調動學習的積極與主動。

2、教學設計分為四個大的環節:

創設情景,審美欣賞—細緻觀察,建構新知—反饋操作,強化認知—形成評價,自我完善。其中前兩個環節是以教學講授與演播為主,而後兩個環節卻是以學習的自主操作為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審美欣賞

1、啟發談話:

誰知道爬山虎?它一般生長在什麼地方?你能否說出它的一些特點?它美不美,怎樣美?

2、讀課文,重點讀一讀第三、第四兩個自然段,體會一下爬山虎與爬山虎的腳有些什麼特點?

3、教師演示,看一看描寫第三段的有關爬山虎的視訊資料,初步感受“均勻”、“空隙”等詞彙,並重點感受“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了波紋,好看得很。”的動態藝術。

4、說一說你所感受到的美,再讀讀課文,體會一下課文中語言文字的藝術表達。

二、細緻觀察,建構新知

1、熟讀第四自然段,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顏色、形狀。

2、cai,看一看描寫第四段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顏色、形狀視訊資料。培養口語表述能力。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它到底長在什麼位置?

4、邊讀課文,邊想象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與長成的動態效果—嫩紅的六、七根細絲慢慢長大,細絲的頭上又長出幾個圓片,就像是蛟龍的爪子,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三、反饋操作,強化認知

1、從上面的學習你真的知道了爬山虎腳的那些外部特懍寺穡?

2、利用和教學互動網路的操作,請你找一找爬山虎的腳長在爬山虎的植物的什麼部位?

3、根據操作的互動反饋,再閱讀課文。

4、最後用自己的話重點說一說爬山虎的腳到底長在什麼位置?

5、細緻觀察爬山虎的腳長成的動畫。

四、形成評價,自我完善

1、讀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課文說了些什麼?

2、找一找描寫爬山虎的腳爬牆的動詞(觸/變/巴/拉/彎/貼)。

3、在找到這些詞,並在課件上將這些動詞拖至互動區,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

4、分別用滑鼠點選這些動詞,看一看與此相關的描述爬山虎的腳的相應動畫。

5、對照畫面,用自己的話有順序地說一說爬山虎的腳是怎麼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6、可以完整地觀看一遍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完整動畫。

這個簡略的教學方案一個十分明確的特徵就是強調了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應用(),並在創設生動的語言環境中,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教學設計方案中不難看出:一方面多媒體教學設計有別於常規電教的本質區別在於課件幾乎主導了整個教學的程式(這也就是課件創意與多媒體教學設計原本就是一回事的緣故);另一方面就是“學”的意義真的可以在具備的物質條件下落實在自我形成的動手操作之中。

如果考慮到如何將常規教學方案轉變成課件創意的表達方式,我們不妨創設這樣一個大家熟悉的常用表格,將有關《爬山虎的腳》的設計可能涉及到的教學要點詳細集中起來,以便於整理和觀察。

其實,上述表列式的教學內容表達本身基本沒有意義,但作為常規教學方案《爬山虎的腳》的設計,可以轉化成了一些基本的教學創作要素,這些要素就是多媒體需要表達的直觀化素材,我們將這些要素通過一定的形式全部整理成多媒體素材,並說明這些素材的表現形式和策略,那麼一個漸趨於完善的創意表述形式也就基本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