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合11篇)

校園 閱讀(5.95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合11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我們的祖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書籍記載著每個時期的變化,並將歷史的長河慢慢在我們面前展現,其中就有名揚中外的“四大名著”。我看過了《紅樓夢》的柔、《西遊記》的奇、《水滸傳》的鋼,今天我又品讀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出自元末明初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20xx年的歷史風雲,這本書以戰爭為主題,反映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赤壁之戰、連環計、千里獨行等,我最喜歡的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了。

《三顧茅廬》主要講得是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做軍師,去了諸葛亮家三次。前兩次都沒有碰到諸葛亮,第三次去時,諸葛亮正在午睡,但劉備並沒有吵醒諸葛亮,而是在外面靜靜地坐著等待。等了好久,諸葛亮醒了,劉備再三請求諸葛亮,最終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同意擔任劉備的軍師。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勝仗。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要有為達目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最重要的事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勝仗”。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更有趣的故事,那就趕快去閱讀《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2

20xx年的寒假是個既特別又非常有意義的假期。雖然無法出門與朋友們玩耍,但是我在家裡也同樣找到了不少的樂趣。

比如讀《三國演義》。一翻開它,我立刻被書裡的人物給吸引住了。他們是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孤高自傲又忠心義膽的關羽;還有粗中有細、莽撞的張飛……等很多以前所不瞭解的歷史人物。

這些人物的身上不僅擁有鮮明的性格特徵,而且還有著令人敬佩的品質。就說諸葛亮吧!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率領的軍隊沒費一糧一草,一兵一卒,就大獲全勝。

其中有一個環節我最喜歡。諸葛亮請魯肅坐船同去取箭,孔明拉著魯肅在船內對飲。不一會兒曹營萬箭齊發,等到霧散返回時,已得十幾萬支箭,直氣的曹軍大呼上當!讀到這裡簡直是大快人心啊!

除了《草船借箭》,讓我讀得酣暢淋漓外,還有趙雲救阿斗的一節,更是讓我對趙雲佩服得五體投地。趙雲懷抱阿斗憑藉過人的膽量和超群的武藝,一路拼殺衝出重圍,安全的把阿斗交給了劉備。

劉備愛惜自己的大將,子龍哭著拜倒在地,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

看到這裡時,我的眼圈不由得紅起來,這是多麼的中賢義良的人啊!

“自古英雄多磨難”。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傑,都是經歷過很多磨難的。因為處在亂世,朝廷的腐敗,宦官專權,才有了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這才有了《三國演義》的出現。

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喜歡裡面的人物。

《三國演義》讀後感3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學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四年級,我有了這一書,使我對書中人物典故有了更深的瞭解。像“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三氣周瑜”、“官渡之戰”我都能耳熟能詳,我 還 非常佩服書上的人物。

我佩服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足智多謀。“草船借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佩服劉備,因為他特別善於用人,又有仁慈之心。劉表病危時,諸葛亮建議攻打劉表,奪取荊州,好有一個安身之處,但劉備一再推辭,死也不肯……

我佩服關雲長,因為他有萬夫不當之勇,殺死袁紹二位猛將顏良以及文丑,又過無關,斬六將,還水淹七軍,真是智勇雙全。

張飛武功也非常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我更佩服趙雲,因為他在幾十萬大軍中寧願戰死,也不投降於曹操,他這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欣賞關羽、張飛、趙雲的武藝,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很多書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講述了漢朝與晉朝之間一段分裂的歷史,當時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想統一天下自己當皇帝,但最後誰也沒有成功,被統一歸於晉。我特別欣賞小說中的三個人物——關羽、張飛和曹操。

紅臉的關羽身高九尺,面如重棗,手持青龍偃月刀。他是個重感情、講義氣的.人。當初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曹操將三兄弟殺散。關羽沒辦法,投降於漢朝。曹操一直想收降關羽,但關羽並未投降,而是千里走單騎尋找到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

黑臉的張飛身高八尺,燕頜虎鬚,聲音如雷,氣如奔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非常有勇氣。在討伐董卓的時候,敢於和天下第一勇將呂布對陣;在當陽橋上,面對百萬曹軍,他大喝一聲,橋樑斷了,水也倒流了。我很欽佩他這種氣魄。

舞臺上的曹操是白臉,代表著奸詐。其實他並不奸詐,開始他是為了漢王朝行刺董卓,雖然沒能成功,但他發表討伐董卓的檄文,並聚集了天下十八鎮諸候征討董卓。在他擔任丞相之後,統一了北方,更想統一中國,可是“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做法被人稱為“漢賊”。我覺得他是個有功也有過的人物。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精彩紛呈,如草船借箭,赤壁大戰,水淹七軍等。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覺得《三國演義》很有意思呢?有時間一定要讀一讀哦!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我愛讀書,因為書裡不僅僅有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在所讀過的書裡,我最喜歡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書中主要寫的是魏、蜀、吳三國鼎立,群雄爭霸的故事。這其中最讓我著迷的,是書中那些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他有勇有謀,忠心護主,屢建奇功。在大戰長阪坡的故事裡,趙雲長阪坡七進七出,從千軍萬馬中單槍匹馬救回阿斗後,劉備既感激又擔心,他把救回的阿斗摔在地上,說:“為了你,差點損失了我一員大將!”趙雲見後感激涕零,他跪在地上回答說:“我就是肝腦塗地,也報答不了您的恩情!”這段故事不僅僅讓我看到了劉備的仁德,更讓我看到了趙雲這員虎將的忠義與勇敢。古人云:“古來衝陣扶危主,僅有常山趙子龍。”我為他七進七出的英勇而震撼,同時也為劉皇叔慶幸:得這樣一位忠心的將士足矣!

除了趙雲,《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值得敬佩的人物。當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我折服於劉備的仁德,為他得到左膀右臂而高興;當週瑜打黃蓋巧施苦肉計時,我敬佩黃蓋的忠肝義膽;當關羽義釋曹操時,我為關羽的義薄雲天而讚歎不已

三國的故事道不完,但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講仁義道德的人,永遠被後人讚頌。在今後的生活中,我也要培養自我的道德情操,做一個有仁義道德的人。忠誠、勇敢、善良、仁義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就是這樣嗎?無論時代如何更替,這些精神品質永遠值得我們發揚、傳承!

《三國演義》讀後感6

我是個“三國迷”。最近,我把呂布被曹操打敗的原因歸類成以下幾點:

1、愛聽奉承話

陳珪父子經常說呂布的好話,暗地裡卻想方設法殺呂布。呂布手下的謀士陳宮知道了,便告訴呂布。呂布反罵陳宮想害好人。

2、聽從妻小之論

呂布被曹操打敗了,逃到了下邳城裡。他被圍困了好長時間,想單槍匹馬殺到袁術那兒搬救兵,呂布的妻子嚴氏說:“將軍若是出去,陳宮等人怎能堅守下邳?”呂布因此就不去搬救兵了。

3、鞭打壯士

呂布手下有一名將領姓侯名成,想喝酒,但呂布已經禁酒了。侯成便將五瓶老酒敬獻給呂布。呂布想:“這不是反了嗎?我剛禁酒,他就給我送酒,這是想害我啊!”想到這兒,呂布便下令將侯成斬首。宋憲、魏續等人為侯成告饒。呂布說:“看在你們的面子上,就只打一百下吧。”眾將又哀告,因此才又減了五十下。最後仍將侯成打得皮開肉綻。從此,呂布大失軍心。

就是因為這樣,呂布才會在白門樓殞命的。由此,我想到成大事者,一定要能聽忠臣之言,要關心下屬,這樣方能得天下。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當讀到這首詩時,一個豁達自信、雄姿英發的曹操彷彿就站在我面前。

我是通過讀《三國演義》認識曹操的,《三國演義》是明代羅貫中根據陳壽的《三國志》再創造而成的古代長篇小說,故事起於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止於東吳滅亡司馬氏奪取天下。這本書讓我這個歷史迷愛不釋手,更是迷上了曹操。

我喜愛曹操的原因之一,便是因為他的樂觀。曹操敗走華容道中著名的“三笑”就體現了他的樂觀:當他一路逃到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時。“操見樹林絲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大笑不止”。行至葫蘆口,“操坐於疏林之下,仰而大笑”。又行至華容道,“操在馬上揚鞭大笑”。曹操雖然身處絕境,讓他的開懷大笑如陰雲籠罩的天空中透下的一縷陽光,表現了他高度的自信和樂觀。

生活中,曹操的樂觀和自信也時時感染著我。我經常參加乒乓球比賽,以前在對戰時常常會因為曾經輸過對手或者比分落後太大而感到悲觀,從而使我喪失信心最後輸掉了比賽。仔細想想可能我的實力並不比對手相差甚遠,但因為我沒有足夠的自信,面對逆境而屈服了。在這個暑假前的“七裡山塘杯”乒乓球比賽中,我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一直在心裡給自己鼓勵,終於憑著樂觀自信的力量逆轉戰局反敗為勝了。

曹操對於我來說更像是我的人生導師,你們覺得呢?大家也不妨來讀一讀,品一品《三國演義》。(指導老師:勞惠麗)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次耳畔響起楊老師唱的這首歌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寒假裡,爸爸見我在家無事可做,便推薦我讀一讀《三國演義》,我拿在手中,如獲至寶,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讀後,我的心情猶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不理朝政,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其中魏蜀吳三國尤為壯大,可最後被司馬炎統一了三國,歸一為晉的事。

羅貫中爺爺寫出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聰明機智的諸葛亮,有奸詐狡猾的曹操,還有一身是膽的趙子龍。

然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卻是蜀國君主劉備。因為他禮賢下士,三顧茅廬深深地感動了諸葛亮,成了他手下的一位謀士,帶領蜀國士兵打了許多大勝仗;而且他愛護百姓,在一次戰役中前有大江,後有追兵,他卻不顧自身安危,攜民渡江。

三國時期,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而在今天這樣幸福的和平年代,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不應該奮發圖強,成為建設祖國的一分子嗎?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就會讓人想起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讓我受益匪淺、百看不厭。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由於漢獻帝無能,黃巾軍起義,使吳、蜀、魏三國鼎立,最終大漢歸晉。書中我最欽佩趙雲和張飛,最瞧不起袁紹。趙雲,字子龍,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數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稱為“一身都是膽”的人物。趙雲長阪坡救主,連戰幾十員曹操大將,救出糜竺等將;他膽識過人,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立下赫赫戰功。張飛,字翼德,三國時期蜀漢“五虎大將”之一。張飛一喊,嚇退曹操百萬軍;又一喊,嚇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又大喝一聲,竟把曹將夏侯傑嚇得肝膽破碎,一頭栽倒在馬下。張飛以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著稱,被歷史上稱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人物,後被範強、張達刺殺。而袁紹卻沒有一點主見,在官渡之戰中,竟然會聽從小人郭圖的建議,去偷襲曹軍的大本營,結果大敗而歸,從此一病不起。

在《三國演義》中,使我領悟到戰士打仗並非一定要在戰場上廝殺,而要以德服人,以謀智取。劉備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懷大志,關羽的智勇雙全,趙雲的重情重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三國演義》這部中國歷史小說,值得大家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三國演義乃是家家戶戶都知曉的一本經典名著。此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繼楚漢爭雄後天下大亂。三國雄起,每個國家都想一統天下,三國英豪都勇猛無比,強大陣容裡的英雄豪傑鬥智鬥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可三國勢均力敵,難分高下,可是蜀魏兩國後繼無才,只能衰敗,最終吳國一統天下。

在三國中,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鮮明的性格,比如心胸開闊的諸葛亮,一身忠膽的趙子龍,忠兄敬友的關羽。每個人也是有著驕人的戰績,如諸葛亮舌戰群儒,趙子龍帶幾十人便敢浴血奮敵。即便是大反派曹操在我眼中也是位大英雄,“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他也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在他們眼中,曹操確實是有勇有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桃園三結義,雖然他們三個人只是憑當初的誓言便待相互為兄弟。但是他們的兄弟情深是一般人沒個十年半載磨合不出的。關羽對大哥劉備十分忠心,劉備送他一件衣服,他穿了好幾年,而曹操無論給了他什麼衣服,他也只穿在裡面,無論曹操給了他多少好處,他也不背叛劉備。

《三國演義》生動又有趣,值得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小說家羅貫中老先生寫的《三國演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一部流傳至今的文學名著。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小說主要寫了人物之間鬥志鬥勇、使用人才以及戰場上的隨機應變,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三方面的理解。

在戰場上,有一身好的武藝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也不行。有時我們需要分析是否有埋伏,推測敵人使用什麼戰術……就像諸葛孔明,他憑著自己滿腹的經綸,在出徵北伐時說了一番大道理,竟然活活把王朗氣死了。雖然這件事有點不切實際,但從中也能看出諸葛亮的才學,所以我們要好讀書,讀好書。

我還十分敬佩諸葛亮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辨賢士。當時北伐時,曹睿命夏侯帶兵出征,諸葛亮慧眼發現姜維是個難得的人才,就用計收了姜維。過程中不去追夏侯,眾將很不解。孔明哈哈大笑:“我放走夏侯,好比放走了一隻鴨子,得到姜維才是得到了一隻真正的鳳凰啊。”這件事說明諸葛孔明懂得丟了芝麻,撿了西瓜的道理。

在戰場上,敵人用計有可能自己想不到,以至於自己有可能被逼入困境,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隨機應變。記得有一次記者叔叔來採訪我們,可是採訪的內容跟我們準備的完全不一樣,這就要我們不要緊張,冷靜地去思考,沉著地去面對。

我相信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睿智,更加高尚,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