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唐詩的特點主要有什麼

校園 閱讀(3.06W)

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詩的特點主要有什麼,希望能幫到大家!

唐詩的特點主要有什麼

唐詩的特點

1、數量眾多。清代康熙年間編定《全唐詩》,收詩48900多首。唐代書籍主要靠手抄,八個世紀後尚有近五萬首作品傳世,說明這些作品經受了時代的考驗。

2、作者廣泛。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和釋道倡優,上自老人,下至幾歲的小孩,還有外國作者。其中有個人專集傳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統計)。

3、題材多樣。政治、經濟、戰爭、宗教、宮廷、吏治、科舉、婚姻、親情、友誼、羈旅、懷古、山水、田園、動植物等社會與自然現象的各個方面唐詩都寫到了。正如聞一多所說:“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們一律用詩的形式來寫,達到任何事物無不可以入詩的程度。”

4、體制齊備。樂府、古詩(包括五言、七言和雜言、四言)、絕句、律詩等在唐朝都已發展成熟,出現了大批優秀作品。楚辭體也有人寫作,有些詩孕育著“詞”的體裁。

5、技法嫻熟。

(1)富於形象性和自由、大膽的想象。

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這是藝術的基本規律。詩歌唱生活,抒發真摯的感情也必須藉助於具體的形象。在大多數詩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一般即是詩人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裡有許多景物形象:故人,黃鶴樓,煙花,孤帆,碧空,長江,天際等。但很顯詩裡的主要形象並不是它們,而是送別友人孟浩然去廣陵時立於江邊遙望天地的詩人。

意境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有情無景或有景無情,都不能稱之為意境。事實上,情感的表達是需要一定的景物來顯示的。優秀的詩人總是想方設法將思想感情濃縮到一定的生活畫面之中,使人通過具體可感的生活畫面去感知和把握。寫詩時如果在構思中不去追求意境,而是一味地空發慨嘆,或是一絲不苟地臨摹實景,即使將景物描寫得十分逼真,也不會產生出詩意來。

情景交融只是意境的一個形象特徵。不論是景中藏情、情中見景,還是情景並茂都不能看作是意境的全部。美妙的意境,不僅要具有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徵,而且要虛實相生,含有無窮的韻味。

唐詩的形式風格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鉅製;不僅擴充套件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唐詩的派別

山水田園詩派

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

特點:題材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詩、五絕、五律。

代表作:

王維:《山居秋暝》、《西施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孟浩然:《過故人莊》等。

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王之渙、李頎。

特點: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嚮往與情懷。

代表作:

高適:《燕歌行》、《別董大》、《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王昌齡:《出塞》

李益:《從軍北征》

王之渙:《涼州詞》

李頎:《古意》

浪漫詩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點: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巨集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

現實詩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點: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等。

分期

初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詩人,他是第一個舉起詩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風上,初唐時期的詩人作品中氣象萬千,雄渾博大,已經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逐漸走了出來,開闢了新的世界。

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傑出的代表。

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別》等;另有王維、孟浩然代表田園詩派和高適、岑參代表邊塞詩派。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被稱為“吳中四士”。

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分為前期與後期,前期處於低潮,後期則重現繁榮景象。前期代表詩人劉長卿、韋應物(山水詩,王孟餘緒)、盧綸、李益(邊塞詩,高適、岑參餘緒)後期則出現“新樂府詩派”、“韓孟詩派”。白居易、元稹領導了新樂府運動。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劉禹錫,李賀之詩也頗有成就。

晚唐時期

晚唐時期為夕陽返照時期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韋莊等。其中,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稱為“小李杜”。

  詩人的稱號

詩骨——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詩傑——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巨集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詩狂——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達,人稱“詩狂”。

詩家天子(另一種說法——詩家夫子)七絕聖手——王昌齡: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詩仙——李白: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詩聖——杜甫: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詩囚——孟郊: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元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詩奴——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詩豪——劉禹錫: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詩佛——王維:王維不少詩歌中有濃厚佛教禪宗意味,以禪入詩。

詩魔——白居易:其作詩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稱“詩魔”。

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稱“五言長城”。

詩鬼——李賀:其詩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詩雄——岑參

詩神——蘇軾

小李白——陸游

七律聖手——李商隱

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蘇李——蘇味道、李嶠

元白——元稹、白居易

劉白——劉禹錫、白居易

劉柳——劉禹錫、柳宗元

韓孟詩派——韓愈、孟郊

高岑——高適、岑參邊塞詩人

王孟——王維、孟浩然山水詩人

郊寒島瘦——孟郊、賈島苦吟詩人

溫韋——溫庭筠、韋莊花間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問

皮陸——皮日休、陸龜蒙

二李——李益、李賀

南朝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

文章四友——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

中興四大詩人——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永嘉四靈——南宋詩人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

蘇辛——蘇軾、辛棄疾

蘇黃——蘇軾、黃庭堅

南施北宋——施閏章、宋琬清初詩人

嶺南三家——屈大均、陳恭尹、樑佩蘭

晚清詩界革命二鉅子——黃遵憲、丘逢甲

韓柳——韓愈、柳宗元三蘇——蘇洵、蘇軾、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