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八年級《詩四首》教案

校園 閱讀(3.22W)

一、歸園田居(其三)

人教版八年級《詩四首》教案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兩句寫詩人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非常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南山”指的是廬山,不是終南山,這是陶淵明隱居的地方。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興”是起床的意思。“荷”是扛著的意思。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地幹活,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勞作很辛苦,但詩人並不抱怨,這一點我們從“帶月荷鋤歸”這一幅美景中可以感受到。(明確: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傍晚的露水打溼了我的衣服。衣服打溼了有什麼可惜的呢,只要這種生活不違揹我的意願。這裡詩人的“願”究竟是什麼?(明確: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嚮往田園生活的意願。)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平淡中又富於情趣。“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二、《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是一首邊塞詩,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交待詩作緣由及寫作的地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此句詩人把自己比作飄飛不定的蓬草,表達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傷感和怨憤。“徵蓬”與“歸雁”為對,“出漢塞”與“入胡天”為對,一“徵”一“歸”,一“出”一“入”,對比中滿含悲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出一幅蒼涼壯觀的`塞外風光圖。大漠空闊,在這廣闊的背景上,一縷輕煙直上雲天,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有一輪又紅又圓的落日。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詩人離家出國,獨行多日,終於見到了本土之人,按說他鄉遇故知,該有一絲欣喜吧?可這位“候騎”全無暢談鄉情之意,只簡單報告了一聲:“都護在前面的燕然山呢!”便繼續進行他的偵察巡邏去了。唉,他是這麼不近人情,而我這條孤寂的羈旅還得走很久。

三、《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鑑賞

詩人二十五歲之前,一直在四川生活,這首詩是李白第一次離開蜀地所作。“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意思是從遙遠的蜀地乘船而來,渡過荊門,準備到楚國遊覽,實現自己的抱負。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山隨平野盡”,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長江在大荒原上奔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雲彩變幻無窮,結成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兩句把生活在蜀地的人,初次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

李白在欣賞荊門一帶風光的時候,面對那流經故鄉的江水,不禁起了思鄉之情:“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並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

四、《登岳陽樓》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鑑賞

首聯第一句“洞庭之東江水西”,點出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在洞庭湖的東邊,長江的西面。“簾旌不動夕陽遲”,(因為無風)樓閣上的帷幔靜止不動,夕陽緩慢地下沉,舉目所見的是蒼茫的暮色。以景之悽迷襯托人之悲愁。

頷聯由上句平靜的景物描寫轉而進行強烈的抒情。“登臨吳蜀橫分地”,登上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在黃昏時,面對滿眼的湖光山色,詩人卻無心欣賞,只是獨自徘徊,是因為有滿懷的愁緒啊。

頸聯“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行程萬里,今日登高望遠不但不能減輕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幾許愁緒。

尾聯“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未老先衰頭已白的我,在秋霜的季節裡登樓憑弔古人,那衰老的枯木、那蒼涼的湖面,何嘗不像自己呢?淪落天涯的淒涼,國破家亡的悲痛,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