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九年級思想政治課的複習法

校園 閱讀(1.76W)

在政治科的複習,我主要談談兩個大方面的複習方法,一是對基礎知識的複習和整理,二是對開放性試題的解題方法及注意事項。

九年級思想政治課的複習法

一、基礎知識的複習和整理

對於即將進入緊張複習階段的九年級同學來說,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進行綜合複習也不失為—種好方法。如何進行綜合複習呢?現在,談談幾種行之有效的複習方法。

(一)列表對比法

運用列表或圖示,可以概括總結所學的知識,瞭解並揭示新舊知識的聯絡和區別,以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使知識之間的聯絡與區別更加清楚,並從中受到啟示。比如,在對 “三次科技革命”的複習過程中,分別對每次科技革命的興起時間、主要標誌、 對生產力的影響、對生產關係的影響進行對比。並通過對比,尤其是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我們從中受到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國家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同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作為跨世紀的青年一代,應抓住機遇,把握時機,勝任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運用這種複習方法還可將“階級社會剝削方法”、“五種社會生產關係的特點”、“階級社會裡國家的本質和主要矛盾”等列表比較,同樣收到良好的效果,由同學們自己歸納後列成表格。

(二)擴散對比法

通過一年的學習,我們可以發現部分知識的理解,可擴散到類似的知識身上。例如,我們在複習“在階級社會裡,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是國家的本質。那國家是統治階級統治被統治階級的工具”時,可以擴散到各個階級社會國家的本質是什麼,即奴隸制國家的本質是奴隸主階級統治奴隸階級的工具;封建國家是地主階級統治農民階級,壓迫農民階級的工具。資本主義國家是資產階級統治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工具。另外,複習“生產料歸誰所有是生產關係的基礎”時,又可擴散到五種社會形態的生產關係的基礎,即原始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是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奴隸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是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並完全佔有奴隸,封建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是地主階級佔有絕大多數土地,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是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工人沒有任何生產資料;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的基礎是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通過第一種擴散對比法使學生明白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即資本家)是該社會的統治階級,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工人階級是該社會 的被統治階級。他們之間的對立鬥爭就是該社會的主要矛盾。

(三)歸納濃縮法

這種複習方法是通過把知識進行歸納概括或濃縮整理,使知識條理化、簡單化,以便梳理及記憶。例如,在複習人類社會的發展基本常識時,把內容濃縮整理為:一、二、三、四、五”,即一條規律(或原理),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或原理);一個根本標準:生產關係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根本標準(三個有利於的標準);兩部歷史: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三個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四個關係: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關係,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特殊過程的關係,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係,“一箇中心,兩個基本之間的關係;四個主要方面的內容:生產力、生產關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黨的基本路線。五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樣九年級思想政治課的基本常識便輕鬆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裡了。另外,我們還可以把課文中相關的基礎知識歸納起來,加以記憶。如:“第一”、“最”、“基本”、“本質”、“標誌”等。另外,我們可以通過以上三種複習方法發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內容貫串於每一方法裡,因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是九年級《思想政治》教材的一條主線。因此,我們又可在整個複習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把握這條主線,同時也抓住了全部課程的關係,掌握全部內容。

同樣,我們在複習過程中,除掌握這些方法外,最關鍵是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自己特點的複習方法。俗語有云: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在複習過程中使自己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得興趣,那便是再佳的複習方法

二、開放性試題的解題思路及注意事項

自從試行國中政治開卷考以來,很多同學走進了學習思想政治這門課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為開卷考即為不用看政治書了:

很多同學認為政治只要上課認真聽就足夠了,課後花很少時間或者不花時間在政治學習中。其實,政治課同其它課程一樣,雖然是開卷考,如果不花時間去複習和學習(比如書本上的黑體字是必須識記、理解和背誦的),同樣考不出好成績來。從平常考試中可以發現:上課認真聽和肯花時間溫習政治課程的同學明顯成績會更好。

(二)認為開卷考資料越多越好:

實行開卷考,客觀地說資料越多,碰到的題型越多,對考試確實越有利。但是,有的同學盲目地把資料當成救命草,東買本買,東借本借,每每考一次試下來,就在研究這一題是XX書上有的,那一題是XX書上有的。相反地,課本上的知識不去問津和理解。孰不知那些題型和內容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課本上的知識演變過來的習題,脫離不了課本。

教學大綱一再強調,考試題目不能脫離教材,不能出偏題、難題、怪題,要重視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近年來更加註重考察學生的探究和實踐。重視學生把課本知識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去,即學以致用,勤于思考,學會聯絡等。盲目地購買資料,勢必造成學習思路雜亂,課本上的知識不能系統地、有條理地掌握,反而會給考試過程帶來困難。

比如有的`同學不能很好審題、理解題,只會想著用某書的答案來解答題目,很容易答案錯、答偏,答案不全面。有時也許能抄出個好成績來。那也只是一時僥倖,會考題目不可能會出現雷同的題目的,這一點有的學生還沒弄明白。

實行政治開卷考,資料當然成為我們考試的有利武器。但是需要平時對資料的瞭解和積累,而不是等到考試的時候才知道左翻右翻。對於中學生來說,有兩三本可用的輔導書就行了。市場上很多輔導書是大同小異的。

(三)認為開卷題目很難答全,有點懼怕心理:

一些學生反映:現在政治開卷考靈活太強,答案很難把握!一方面,開卷考的題目確實比較靈活,分析題的答案大都不是唯一的,有時甚至同一道答題,不同的輔導書有不同的答案。這樣一些同學答題的困難和疑惑。

例如,西部大開發是今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政治經濟的熱點問題,可以聯絡課本知識也較多。根據材料,本題可以運用社會主義本質、共同富裕、創業精神,當代青年崇高使命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知識去論述,但關鍵是有所側重,有獨到見解並注意聯絡自身責任。此外,就如何進行西部大開發問題,提出一個科學合理的建議。如有人提出在南方種牧草,加工後運往西部,解決西部地區春季牧草問題,既可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控制土地荒漠化,又可發展南方經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總之,由於開放性試題所涉及的知識一般跨度大,綜合性強,所以同學們在答題時,應注意學科內知識的綜合和多學科間的滲透,冷靜思考,理清路子,把握方向,從容應答,就一定能夠答好。

一些同學在做題的時候不加思考就盲目翻書,考試時要麼時間不夠,要麼答非所問離題千里,造成政治科難考優秀的局面。我認為,同學們在解答開放性試題時應堅持三步走:第一步,審題,理解題意,找到材料與課本知識的結合點,這是答題的前提和關鍵。第二步,查詢有關資料及組織觀點(最好在草稿裡簡單羅列觀點)。第三步,做答,要求觀點條理清晰,書寫字跡工整(看菜吃飯,對於簡答題可以簡,對於分析說明和論述要詳)。

以上方法,請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加以應用,相信政治會成為大家的優秀科目。最後祝同學學習進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