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有哪些

校園 閱讀(2.69W)

大學聯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資訊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著畏難心理,歷年大學聯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為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為,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有哪些

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裡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複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閱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敘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緻”二字準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物件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充套件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為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啟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蘊涵著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閱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準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為乞丐了。

抓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大學聯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麼?”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大學聯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資訊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著畏難心理,歷年大學聯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為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為,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裡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複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閱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敘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緻”二字準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物件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充套件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為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啟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蘊涵著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閱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準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為乞丐了。

抓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大學聯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麼?”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