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

校園 閱讀(2.2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1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為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後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為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啟蒙。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著這本書,實踐著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為歷史的篇章,成為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說《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如果說《弟子規》……《弟子規》薰陶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弟子規讀後感2

我讀了《弟子規》中的兩句話是:“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們,勿亂頓,致汙移”。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回家後衣、帽、鞋襪都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要亂放亂擺,以免把衣帽弄髒。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王安石,他還有一個故事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據說,他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太講究衛生,極少洗澡,整天弄得髒兮兮的。有一天,皇帝召見王安石和幾位大臣商議國家大事。談話時,一隻蝨子從王安石的衣領爬到了他的臉上,皇帝看見後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卻一點兒也不知道。後來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們的笑料。

王安石雖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但他確實太不注重儀表了,我們可千萬不要有他這種毛病哦!

弟子規讀後感3

《三字經》裡有兩句話;身有傷,貽親優;德有傷,貽親。

我有一次騎單車太猛,不小心從單車摔下來,受傷了,流了好幾滴血。媽媽看見了,急了,立即送我到醫院。傷在我身上,她很心痛。因為我的粗心害媽媽難受。我真不孝順。

德有傷,貽親羞;如果我有些行為做得不好。人家會認為家長的家教做得不好,有一次媽媽叫我做事,我不但不肯做還頂嘴,有人看到就會批評這個小孩沒教養,害得媽媽被人批評。我真不孝順。

我要把我的缺點改掉,把晚上吃宵夜的習慣改掉,因為媽媽擔心吃宵夜對腸胃不好,不吃宵夜,媽媽就會高興了。我就是孝順的好孩子。

我明白了孝順父母是應該做的,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愛惜自己身體和心靈健康就能使父母高興。這就是孝順!

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讀了以後,我深受啟發,決定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它告訴我們:兄弟朋友要相互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會為我們當心。和睦就可以為父母減去一些擔憂。所以,我要和妹妹和睦相處,不吵架,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父母在叫我們,我們應該馬上過去,不能拖拖拉拉的,父母讓我們去做什麼,我們不能找藉口,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要認真聽講,父母批評我們,要虛心接受。

以前爸爸媽媽批評我的時候,我總是嘟著嘴巴,愛生氣。有一次,我吃飯不認真,爸爸批評了我,我卻跟爸爸頂嘴,還大聲哭了起來。讀了《弟子規》後,我知道我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我要努力去改正錯誤,保證下次做好。上個星期天,媽媽突然肚子疼,我馬上拿來開水和藥給媽媽服下,叫媽媽躺在床上休息。爸爸回來後表揚了我,說我變得懂事又孝順了。通過誦讀《弟子規》,我變得聽話又乖巧,爸爸媽媽喜歡我,爺爺奶奶更疼我了。

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時時刻刻用《弟子規》來提醒我該怎樣做人。

弟子規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弟子規》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應該及時答應,不要拖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認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非常貪玩,不聽父母的話,做事拖拉,學習不肯用功。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自己穿著和飲食不如人,你也用不著心裡難過悲傷。”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有了攀比心理,我覺得父母賺錢不容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做到知足常樂。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國小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

弟子規讀後感6

我閱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以下六方面的道理:第一節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努力做到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二節使我明白了兄弟同學之間就應和睦相處。決不能貪圖錢財。努力做到團結大多數人,做一個平易近人的好學生。

第三節使我明白了只有早睡早起才能身體好,使每一天都能精力旺盛地學好每一門功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第四節使我懂得了做人不能欺騙他人,只有誠實待人才能使他人相信自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可信的好學生。

第五節使我明白了人們就應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好我們生活的環境

第六節使我明白了我們務必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務必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7

今天上午 ,我坐在教室裡看書,突然看見一天無所事事,嬉皮笑臉的盛光甫正在向黃鶴薷和宋子非自誇他會背《弟子規》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搖說:“是嗎?您好厲害呀!那請問《弟子規》講的是什麼?”他揚脖說:“就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唄,管它是什麼!”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說:“那就請盛少爺背一段總敘聽聽吧!”盛光甫抓耳撓腮,可就是說不出一句話來。我看他敗局已定,便說:“弟子規,聖人訓,首考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會,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講的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有的規範。”盛光甫大吃一驚,聽得目瞪口呆。我又說:“光說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說真把式,連說帶做全把式。”老師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於是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併兼學各種經典和生活知識,才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實踐的勇氣,智勇雙全的人,必然不會偏離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達到目標。”

我希望人人都能認真閱讀《弟子規》,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弟子規讀後感8

在今天的課上我學了一首古詩“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

我覺得做人應該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說起孝我想起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民筍的小孩子,九歲。他的母親死後,他的父親就為他找了一個繼母,過了幾年他的繼母生了兩個弟弟,他們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筍的父親去遠方打工。

從那一天開始民筍的命運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到了吃飯的時候他的繼母和兩個弟弟在吃美味佳餚,而民筍卻吃飯和菜葉子。可他從來都沒有埋怨過他的繼母。

到了冬天,民筍的父親回來了,他們一家到山上旅遊,在過一個轉彎的時候民筍凍僵了沒能拉住馬車,差一點就掉下懸崖去了,還好民筍的父親拉住了馬車,民筍的父親把民筍給踹下馬車,民筍還不停的說:“對不起父親,我沒有拉好馬車。”民筍的父親用鞭子抽民筍的衣服,可一抽民筍的衣服就破了,飛出來的不是棉花。

當民筍的父親看了以後決定休了民筍的繼母,可民筍跪著父親的面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聽了民筍的話他的繼母被感動了,父親沒有休了繼母。後來孔子到了他家決定收民筍當他的弟子。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9

這段時間我閱讀了《弟子規》。《弟子規》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告訴我們如何從待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從各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我從《弟子規》中感受到聖人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受益匪淺。

當我讀到“有餘力,則學文”和“老易至,惜此時”時,我就想到了自己,雖然我經常會有空閒的時間,但我沒有好好利用它,沒有充分地用於學習,我深感慚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算以後你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權力,想去換回那流失的光陰,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緊時間看書和學習知識,努力塑造自己的品行,不讓時間在指尖悄悄溜走。

古人有很多愛珍惜時間的典範,董遇“巧用三餘”在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讀書;司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個“警枕”,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動就會滑下來,司馬光便會馬上驚醒,繼續奮起讀書。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趁著青春年少,我們更應該惜時努力,讓青春綻放光彩。

弟子規不僅讓我們懂得珍惜時間,還讓我們明白,通過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行善事、走正路,能真正塑造自我。這本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10

寒假裡老師讓我們讀《弟子規》,剛開始我讀不懂,後來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慢慢的有點理解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以前我媽媽管教我的時候,我總是不好好聽,有時候還反駁媽媽,不改正錯誤,還繼續犯和以前一樣的錯誤。但是自從讀了《弟子規》,裡面有“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意思就是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要恭敬的聽從,我們犯錯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要聽從父母的`話。從此,我決定以後爸爸媽媽教導我的時候,一定要想想弟子規裡是怎麼教我們的,慢慢改正以前自己的壞毛病。

《弟子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本書,它講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尊敬父母,團結同學,敬愛老師。我要用心學習這本書,記住書上說的每一句話,做一個文明董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1

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時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用父母。父母叫你做事要利索的去做,不要去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是對我們好,應該恭敬地傾聽。做錯事了,長輩教導我們時應虛心接受,不能狡辯。不能讓父母傷心生氣。看到這兒我心裡非常內疚,以前爸媽叫我我都不聽,只顧玩,媽媽讓我做事,我都叫姐姐去做,嗯,都把爸爸媽媽的話當耳邊風,每當他們教我做人處事時,都不當回事,每當他們說我時,我都會頂嘴。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改掉這些毛病,決不犯錯,聽從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個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2

《弟子規》人人都熟悉,人人都熟知。一開始,當我知道要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幼兒園小朋友的內容,覺得很枯燥。可當我學習過《弟子規》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不孝。

以前我跋扈,任性,叛逆,愛發脾氣,常常惹父母生氣,常常與老師頂嘴。總覺得父母為我做事是理所當然,總是向他們索取,卻從沒有說過謝謝。爸媽,你們辛苦了!錢從來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卻好像是大風颳走的。以前我經常大手大腳的花錢,現在我才知道掙錢不容易,全是父母的辛苦錢。爸媽,你們牽掛的孩子長大了!

學習《弟子規》,雖然我不一定能成聖成賢,但我可以成人,成為一個謙虛,低調,寬容的人,成為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成為一個“善人”。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幫我改變了很多。我改掉了出口成“髒”的毛病,改掉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改掉了任性叛逆的壞脾氣。教會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待人和善,學以致用,用心專一。教會了我心懷感恩,以德報怨,與智者同行,與高人為伍。

《弟子規》不僅是一本書,更是我生活的指標。它指明瞭我學習的方向,規範了我生活標準,確立了我個人的原則,雖然很枯燥,但是很有用。

弟子規讀後感13

一年級上學期,老爸給我一本《弟子規》,他神祕地說:“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半信半疑中,我開始讀《弟子規》。每天晚上,我和老爸一起坐在小板凳上,一句一句地讀,聽他講裡面的故事。老爸講得很認真,但是也有字不認得,還要查字典,不像老師。有時候想偷懶,老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學了《弟子規》還不聽話!”我心裡不高興,但是還得讀。一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自己都記住了!老爸不信,我就背給他聽,還沒背完就被他一把摟住,半天不說一句話……

我總覺得《弟子規》是大人寫來管小孩的,我長大了要寫一篇《老爸規》,也管管大人。不過到那時我也是大人了,不知道還願不願意去寫。也許我和現在的老爸一樣,拿著一本《弟子規》,一本正經地教我的孩子。我會把老爸教我的東西一字不漏地教給他,我還會告訴他:“這是一本神奇的書,讀了它,你會更聰明……”

弟子規讀後感14

媽媽今天讓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明確提出了孝順父母的四個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做到的八件事情。書中有幾句給我印象特別深,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要求我們在父母呼喚的時候應該很快的答應;父母命令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應該以各種理由推託,應該很快地按父母意願去做;父母教我們的時候,應該恭敬地聽;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該順承他們,不能狡辯。就這幾點,我就做的不夠,可能大多數小朋友也做的不到位吧。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的行為與書上所說的相差甚遠。這本書告訴了我應該怎麼樣去孝順父母,還告訴我必須先學會孝再學文。當今社會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卻忽略了對孩子“孝”的教育。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就是以孝為先,古人尚能如此,為何我們現代人就做不到呢???

弟子規讀後感15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弟子規》是清朝的李毓秀所寫。我讀了這本書,不但體會很深,而且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還懂得了學習要有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其中,有一則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則的意思是:讀書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都要切切實實地做到。這則有一個故事叫《落李不動》,故事是講楊愔小時候特別愛讀書,而且學習十分專注。有一次,楊愔坐在一顆李子樹下看書。熟透了的李子從樹上掉了下來,其他的孩子都紛紛跑來搶奪,但楊愔還是一動不動、聚精會神地讀自己的書。後來,正是由於學習時專心致志,他的學識也就很高,併成為了當時的宰相。我自己與楊愔比起來真是差遠了,我每天寫作業和讀書時總是靜不下心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又吃東西。這樣,不但影響了寫作業的速度,而且錯題很多,學習效率低。我要向楊愔學習,讀書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注意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受益匪淺。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