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英語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分析

校園 閱讀(2.05W)

〔論文關鍵詞]教學 學生 障礙

英語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分析

〔論文摘要〕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因某些因素引發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矛盾,教師要科學分析,找準癥結所在,並予以有效地消除,這是英語教師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發現學生因某些因素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如表現心理障礙及其他一些心理矛盾等等,這很容易給教學雙方帶來負面影響,對此,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要正視這個現實,並要進行科學地分析,找準其癥結所在,並予以有效地消除,這應視為英語教師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

所謂學生的表現心理障礙,是指在特定的下,心理渠道受到某種阻礙,從而使其表現欲受到抑制,並且使這種內隱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時轉化為外顯的行為方式,或表現欲受到強烈的、長期的壓抑而使表現行為變形,從而嚴重影響表現效果。主要表現如:害怕表現不佳,有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價值,因此,寧可沉默;怕由於自已的表現而佔了別人的表現機會和學習時間;誤認為表現是出風頭,不謙虛,不敢表現;缺乏自我表現的正確觀念、習慣、勇氣,患有表現恐懼症或表現麻木症。以上四種心理障礙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其深層的根源是與人際敏感的人格特徵有關。

從心角度分析,人的“臉面”是個體在社會互動中經自我調節與選擇顯示出的一種符合社會期待的外在形象。它的出現一開始是為了確定自已在人際關係中的位置,以便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順利地互動,但隨著的程序,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將其榮譽、自尊心等作為保護自我的門面,造成了阻擋真實自我和人格與他人交流的屏障。

“人際敏感”源於人們“他制”、“他律”的他人取向,個體對自我的判斷往往取決於他人對自已的態度。而自我感覺的良好與否則完全依賴於際交往的結果,對人際關係的注重,對獲得他人好感的追求,使人們普遍存在著對來自他人指責的恐俱,因此,他律人格與焦慮情緒密切相關。如許多人在公眾場合怕說錯話,做錯事,對自己的言行表現嚴加控制,這就是”表現焦慮”;不少個體在別人面前總要修飾,生怕暴露自已的缺點,這是“缺點暴露焦慮”;有的個體則一面對父母、師長、上級就不自在、不坦然,這是”地位焦慮”。總之,他制、他律的人格特徵易於使個體在挽上會交往中產生焦慮心理乃至形成表現心理障礙。

2.其外因應視為主要來自教師不正確的教學觀。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活動過程,尤其是教學,交際活動顯得更為重要。人的交際有兩方面:一是吸收資訊;二是傳遞資訊。”聽”和”說”,是口頭交際的兩個方面。”聽”,可視為輸人的形式之一,而”說”可視為輸出的一種形式。我者陳賢純曾指出,學外語不可能輸人與輸出等量。國外學者克拉申也認為,人們習得語言,總有個沉默期,在這個沉默期裡,他們靠”聽”和”讀”輸人語言,以後會突然講得很流利,這是因為”說”的能力是在有足夠的輸人的情況下產生的。作為輸出形式之一的”說”尚且如此,而高於單純的”說”這個層面,輔之以動作、表情、化了的”說”,即交際,則更應該注重輸人的質和量。

我國學者章兼中先生在論及學校英語實踐活動的特點時指出:“英語教學除了一點外語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外,幾乎看不到有真實自然的交際情景。”他進一步指出:“缺乏資訊差距,交際雙方就會失去傳遞資訊和獲取資訊達到資訊平衡需要的動力,就會失去交際的目的性和交際的意義。”那麼,如何消除表現心理障礙,增強外語教學效果,就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要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

學生的表現心理成為現實的表現行為,其中介是表現機會。這種表現機會首先要在時間上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間隔。其次,教師要保護表現欲旺盛的學生,使其表現力在難度較大的機會中得以發揮並獲得成功,又要將難易適度的機會留給表現欲低或表現力弱的學生,使他們也能在表現的成功中提高表現熱情。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表現的契機,無論是提問、複述、背誦、朗讀、討論、表演,都要恰到好處地適應學生的慾望和能力,使他們能夠最大或較大限度地顯示自己的價值。

其次,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

人們普遍注意到,兒童時代十分強烈的表現欲,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斷淡化。上國小時老師提問,學生舉手踴躍,有的手還向前伸,唯恐老師看不見。上國中後這種現象便開始減少,到九年級時應者已寥寥無幾,變化的轉折大致在八年級。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正好是學生進人青春期,十四五歲的少男少女開始注意到自我價值的寶貴,害羞心理大為增強,“我已經長大了”,“別丟臉”等成人意識與面子觀念開始起作用。這一點在異性面前尤為強烈。雖然願意在異性面前表現得好,但更怕在異性面前表現得不好。於是表現欲受到抑制,表現變得格外慎重起來,並逐漸成為一種潛意識。因此,必須首先喚醒這種被壓抑的潛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表現觀,使學生明確,表現不是出風頭,而是練習與實踐,是學習與,從而使學生樹立自覺的參與意識和角色意識,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參與到教 學的表現活動中去。

如果說樹立正確的表現觀念才能使學生投入 的表現,那麼足夠的詞彙、語法儲備和正確的表現 方法便是他們表現成功的物質基礎。要有足夠的 輸人,才能有一定的輸出,否則,學生即使明白表 現對學好的重要性,甚至有強烈的表現欲,但 缺乏足夠的物質儲存,又不得其法,便會缺乏表現 的勇氣,若失敗以後更易氣餒。因此,教師要給予必要的與方法的提示,使學生能利用這些素材,按照一定的可行的方法,就能獲得比較成功的效果,達到自我價值的提高和自我形象的改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以最常見的回答提問為例,一個比較完善的回答不僅有內容要求(正確、完善、有重點),而且有語言要求(正確、簡潔、合乎規範)。有些學生之所以不呼應教師的提問,並不是因為不知道正確的答案內容,而是感到在其他幾個方面難以表現好,因而不敢開口。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方法上予以,逐步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提高學生表現欲,並進一步轉化為表現的能力。

其三,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

作為外語教師,我們應該把對學生的學業評價,作為激勵學生達到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的手段,而不只是作為對學生外語學業的外部表現的一種裁判式的結論,這就要做到:

(1)嚴格把握評價的標準。這個標準既要符合“大綱”的階段性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一般地說,只要把握好教材的要求,又採用了正確的教學方法,學生大體上就能達到各個教學階段的要求。

(2)正確運用糾錯的策略。在學生開始學習新知識時,要允許出錯,不急於糾錯,以鼓勵學生開口實踐為原則,在操練階段就要提出要求,要求儘量熟練和準確;在學生活用階段,則要求學生表達得流暢、有創意,但不要太計較個別語言運用上的細節失誤。

(3)注意評價的全面性。既要注意學生學習的外部表現,如學習紀律、作業成績,又要注意學生的主觀努力程度和學習習慣,要保護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樣,就可以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表現障礙有效地消除掉,以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

心理矛盾是指個體現有心理髮展水平不能順利應對各種刺激時,內心形成的對立或衝突狀態。當心理矛盾向消極方面轉化或衝突雙方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時,心理矛盾就可能演變成心理障礙,這樣,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問題產生的最直接的內在原因。因此,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首先關注和解決他們的心理矛盾。

理智與衝動的矛盾隨著知識的增加和理性思維的發展,學生的理智大為增強,一般情況下他們都能冷靜地分析處理問題,應付突發事件。但由於青年學生情感豐富,經驗不多,毅力不強,所以他們的語言情感和行為常常帶有衝動性,有時甚至失去理智。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是學生用理智駕馭情感,學會自我控制,遇事要多思考,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理性。

困惑與求知的矛盾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興趣的擴充套件,學生對、人生和自身的困惑也越來越多。然而,當今學校和家庭教育多半隻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意解答他們的諸多疑問。這種矛盾使學生困惑不已,影響了學習和生活,特別是有些內向的學生,英語方面的影響最為明顯。因此,學校和教師都有責任為學生開闢一條解疑答難的正確途徑,滿足他們的認識需要。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這種心理矛盾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青年學生的理想是豐富多彩的,而現在學校教育卻過分僵化,強調統一性,家庭教淆也缺乏活力和個性。這就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產生了這一心理矛盾,使他們感到無奈、失落和迷茫,以至情緒抑鬱,適應能力降低。對於前者,要引導學生處理好個人理想和現實條件的關係,力求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生動活潑地發展自己;對於後者,關鍵在於幫助他們客觀、辯證地認識社會,調整理想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落差。心理狀態調整好了,學生就能自動擺正自己的位置,才有利於學習的順利開展。

願望與能力的矛盾青年學生大都對未來懷 有崇高的理想和遠大抱負,希望將來幹一番轟轟 烈烈的大事業。但一般情況下,他們的實際能力 和他們的目標之間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青年人往 往對自己的評價過高,容易誇大自己的能力,這樣就形成了願望與能力的矛盾。現實中不少同學對許多事情都會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因此,常產生挫折感和失落感,在此情況下,當意志無法支撐時,就容易自暴自棄。教師應幫助這些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使他們確立適當的理想和目標,並教育他們腳踏實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開放與封閉的矛盾閉鎖心理是青年學生特有的心理現象,他們常常關閉心靈之窗,不願向別人敞開心扉,在英語課堂上常表現為不願回答問題,更不願與別人用英語進行交流。但他們內心卻渴望與別人進行交流,渴望被人理解,這就構成了開放與封閉的心理矛盾。這種矛盾一方面可能使學生形成孤僻、抑鬱的消極性格,使師生關係、同學關係變得冷漠、淡薄,另一方面使部分同學尋求別的交流渠道,向陌生人、網友等祖露心跡,容易誤人歧途。對此,首先要引導他們養成積極開朗、樂觀向上的性格,其次要重視同學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建立,老師要努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滿足他們交往、傾訴和被理解的心理需要。

上述心理問題只是青年學生中較常見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礙,瞭解這些心理矛盾和障礙,就為我們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依據,也為更好地進行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