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吶喊》觀後感

校園 閱讀(1.93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吶喊》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吶喊》觀後感

《吶喊》觀後感1

長夜難明國運危,勇士荷戟獨徘徊。蒼生只憐茴香豆,半碗溫酒易沉醉。好藥人血蘸饅頭,總難醫卻癩阿桂。麻木頑疾入膏肓,寂寥光陰都頹廢。剩得閏土有鋼叉,不識月夜刺鬼魅。先生吶喊醒國民,不信夢魘喚不回。

《孤獨者》中的魏連役,反叛了那個社會,接受了新的思想觀念,因而被人們視為異類,一個“吃洋教”的“新黨”。他原先有一個愛他的祖母,雖然他認為自己已“不配活下去”,但為了不讓祖母“痛心”,他只能委曲的活著。祖母的死使他得以從愛與被愛中解脫了出來,對於這最後的訣別,他儀式般的作了最後一次“慘傷裡夾著憤怒和悲哀”的狼一般的長嚎之後,他感到了輕鬆,因為他已經不再需要為這個世界和他自己承諾什麼。所以,為了“活幾天”,他變賣了一切可以賣的東西之後,便把靈魂出賣給魔鬼,為了80元的月薪而做了軍閥師長的顧問。正如他說的:“我已經躬行我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了,我已經真的失敗,——然而我勝利了。”他最後是以自己的墮落和良心的背叛為自殺手段,來毀滅這個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黑暗世界的。

方玄綽不敢正視現實,呂緯甫和魏連役夢醒後無路可走,產生出沉落的情緒和精神的變態。他們曾經和黑暗戰鬥,而又終於被黑暗吞噬了。對於這一代,魯迅既溶合了自己曾有過的切身體驗去加以表現,又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對他們的倒退進行了批判,暗示他們如果不改弦易轍是沒有出路的。

《吶喊》觀後感2

《吶喊》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的一本小說集。

《吶喊》對當時的封建社會的批判隨處可見,不只是《狂人日記》中的封建社會吃人,還是那落魄書生孔乙己,還有《阿Q正傳》的阿Q等等。這本書有力地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

其中,《狂人日記》中的吃人令我印象極其深刻,魯迅借狂人之口,控訴了黑漆漆的吃人的封建社會。書中最後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這更是激起了人們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也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受封建思想的一個好吃懶做處讀書外一無是處的連秀才都沒考上的書生。他懦弱、喜歡小偷小竊,因此經常被人打,後來竟被打斷了一條腿。家境貧窮,所以才會偷竊。孔乙己喜歡穿長袍,不過這長袍又髒又破,還喜歡到酒店喝酒。說話滿嘴知乎者也。在被打斷腿後在酒店出現過一次,之後再也沒人見到他了。我特別可憐他,他在封建社會下,成了如此模樣,無一人幫助過他,還嘲諷他,他自己也沒改過自新,最後也不見蹤影了。

還有閏土,我們都知道閏土小時候是多麼可愛,和魯迅是好朋友。可在長大之後,魯迅滿懷希望回到故鄉,急切的想再次看到閏土。長達後的閏土再見到魯迅後,竟不說“迅哥兒”卻恭敬地叫了一聲“老爺”。這的確令人悲傷、感慨。魯迅也說他與閏土之間有了一層隔閡。我真的不能想象到底是什麼讓閏土變成了這樣,當初親密的朋友現在卻叫自己“老爺”,魯迅應該很難受吧。

這就是吶喊,對封建社會萬分厭惡的《吶喊》。讓我們一起品讀它吧!

《吶喊》觀後感3

無意中,翻看開了那本塵封已久的魯迅的《吶喊》,其中的《阿Q正傳》讓我再次回味到兒時讀它的那份驚喜,品味著此時的感悟與感動。

阿Q是魯迅塑造的經典形象,我曾經問自己為何如今文人筆下沒有如此生動的形象誕生?究起原因,是社會造人。那個封建時代是封建思想頑固、地主當道、軍閥統治的時代,未莊就是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村莊,阿Q是一個弱者,他受到這些地主惡霸的欺壓,阿Q的“假洋鬼子”與“男女之大防”等思想也絕對不是阿Q所獨有,這是時代產物。再如阿Q帶給我們那幾場讓我們苦笑難言的戲:看殺革命黨人、調戲靜修庵的小尼姑、鬧戀愛以及投身革命軍隊等,都是在封建吃人的本質面前上演的,也並不是某個人願意就能改變的。

但凡看過《阿Q正傳》的人都認為他是悲哀至極的人物。阿Q他所受到趙大爺、趙白眼、小D和靜修庵裡那條黑狗等等一系列的打擊折磨不必多說,最最可悲的是他竟有一套讓人哭笑不得的取勝法寶,即他所採取的“精神勝利法”。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學,甚至於說是在封建壓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學。

我們總是會帶著笑來讀《阿Q正傳》的,彷彿可憐的阿Q從被創造出來就一直被大家笑著。然而這笑並不是看得起的笑,而是帶著諷刺、帶著輕蔑或許是帶著同情與憐憫的笑。他的精神勝利法,戀愛價值觀,他的幸災樂禍往往是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賞。

可以說阿Q是一個當時社會中的一個小角色、一個弱小者,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一個為他著想的人,是一個封建亂世時的代言人。而任何時代都會有弱者,作為一個新社會的現代人,我們從阿Q的遭遇中更加應該去反思、去行動、真正扛起關愛身邊的弱者的責任。

《吶喊》觀後感4

偶然翻開床頭那一本塵封已久的《吶喊》,我便被吸引住了。《吶喊》是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的作品。而魯迅先生則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吶喊》是唯一一本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書。

《狂人日記》是其中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更是魯迅先生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表出來的文章。作者用狂人的角度去觀察他人,寫出了人們在那仁義道德的面具下醜陋不堪、骯髒致極的真實面目。也許,在這之中,只有被別人看作是瘋子的狂人,是幸福的吧。因為他的瘋,才使他沒有受到封建教育對心靈的殘害和壓迫,得到了一顆純潔的心。

在《藥》中,愚昧無知的華老栓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小栓救命,竟然相信了那所謂的人血饅頭可以治病。更可笑的是那人血,是革命者的鮮血。呵,這多麼諷刺。前線的革命者為了自由而奮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那些所謂的無辜者,卻還不肯放下他們那套可笑致極的迷信。

無論是《孔乙己》中的'主角;還是《故鄉》中的閏土;又或者是《阿Q正傳》中的阿Q。在作者的筆下,他們都能躍然於紙上。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鄭振鐸先生也說過:魯迅先生的死,不僅是中國失去了一個青年的最勇敢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失去了一個最真摯最熱忱的朋友。

魯迅先生曾說,他的吶喊,目的在於慰籍那些“賓士的勇士”,使他們勇往直前。在《吶喊》這本書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可令我感動的,更是魯迅先生那一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愛國愛民的情懷!

《吶喊》觀後感5

這是一部由中國著名革命家、思想家、文化家魯迅先生的著名作品集,他通過蒐羅生活中的小事、小人物,用精湛的語言加工技術將這些事情描寫成了一幅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面,這就是小說集——《吶喊》。

他有的故事是通過那些人物的事件來對現在的社會進行批評與諷刺的,如阿Q那愚昧的“精神勝利法”顯示出了他的無知、自欺欺人,以及最後冤死的事情諷刺了社會的不公。再如狂人的那一冊日記體現出了他變態的內心世界,但是反襯出了社會上封建禮儀對人精神的束縛如同一塊千斤巨石壓在人們的心上。再如孔乙己那滿嘴的之乎者也、不賴帳和最後慘死的經歷些出了他的迂腐、善良還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心靈殘害做出了鋒銳的控訴。

有時,他也通過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兒描寫,比如說:《一件小事》通過自己的自私和那個車伕的偉大讚頌了這種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的偉大精神。《頭髮的故事》就是通過“我”和“N先生”的一次談話揭示了辮子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壓迫與剝削。在寫作中,魯迅先生也會通過在文章中哪些不起眼的線索帶給人們道理,如《藥》之中夏瑜的犧牲讚揚了革命但是反對了革命的不徹底性,讚揚了夏瑜英勇無畏的精神,也體現出了康大叔的冷漠、封建。

魯迅先生不之會通過哪些事情來批判社會,還會描寫出來自己真摯的感情,如《社戲》中通過孩子那些近似於胡鬧的事情描繪出孩子的天真無邪以及聰敏和頑皮,更是描繪了雙喜、阿發兩個人物。

《吶喊》實在是一部經典的作品。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通過哪些事情在吶喊,崇尚光明反對黑暗。在這其中,有許多好的寫作手法等著我們來借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