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讀書教師隨筆

文學 閱讀(9.61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教師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教師隨筆

讀書教師隨筆1

我曾多次拜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受,雖然我們與他的國度不同,地區不同,但相同的一點——我們都是教師,我們都愛自己的學生,都想把自己的學生教好,讓他們個個成為有出息的學生。

我的教齡可以說不短,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接觸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而我所教的學生大多一屆超過四年以上。剛接班的時候孩子們是如此的稚嫩,對學校生活充滿了好奇,可是隨著年級的升高,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厭倦了學習,他們有的迷上了電腦遊戲,有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索性破罐子破摔對各門功課都是敷衍了事。有不少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級了讀書閱讀越難聽,乾巴巴沒有一絲感情,字也歪歪扭扭,只求快不求好,一些反覆強調的習慣非但沒養成,倒養成了一些惡習……我曾經為此苦惱,不斷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個暑假我再次捧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邊讀邊思,尋找著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當一本書看完時,我頓時豁然開朗,明白了問題的所在,九月份即將開學,又將迎來新的一批衣年級新生,我給自己六年的教學生涯定下了目標——讀好書,寫好字,做好人。

一、讀好書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多次出現這樣的語段:

“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讓我們在學生面前敞開道路,讓他們走到學校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吧!”

“請你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我想強調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門學科(文學或歷史、物理或製圖、生物或化學),你都應當(只要你想成為學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書籍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讀著這樣的語段,回想自己多年教學生涯中那些鮮活例子,不禁茅塞頓開,是的,不管哪門學科都需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光讀一門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潭死水,只能越學越死,如果能把學生放到廣泛閱讀中去,讓學生從閱讀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找到學習的竅門,才能讀好書,讀活書。在將來的語文教學中我會用最短的時間讓孩子們掌握閱讀的柺杖——常用漢字20000多個以上。每週安排一節閱讀課,一節故事課,午讀時間讓孩子們徜徉在自由閱讀的海洋中。低年級我將減少書面作業,但是每天有一個必做作業——與父母共讀一本書,時間有孩子們和父母商量決定,看的書目可以從老師推薦的書目中自由選擇。每月一統計,每月一評比,評出“書香家庭”,評出“快樂小書蟲”,讓我們的家長,我們的孩子參與到閱讀生活中。

二、寫好字

教過大迴圈的老師都會有同感,我們的孩子低年級的時候大多能把字寫的工工整整,而一上了三年級,課業加重了,孩子們的字也越寫越難看,狗爬式的字更是數不勝數。我們也曾反覆強調孩子們要把字寫端正但收效卻甚微,這又是為什麼?

讀著《給教師的建議》思考著自己教學中存在的漏洞,找到了!找到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一、二年級的老師在課堂上安排學生寫字,進行手把手地指導,越是年級高越是忽略了寫字教學,只要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就行了,至於學生的寫字姿勢,書寫筆順全部忽略不計了。老師不重視,學生又怎會費心去寫呢?再加上那越來越多的`家庭作業,學生只有應付了事了。今後的語文課,我將力求每節課至少安排5分鐘的寫字練習,低年級不佈置書面的。家庭作業,儘可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書寫作業,讓孩子從寫好字做起。三年級至少安排一。到兩節課的寫字課,指導孩子練習鋼筆字,毛筆字,讓寫字教學落實到每一節語文課中。“字是人的第二張臉”,讓孩子們寫好字這將是我努力要實現的教學目標。

三、做好人。

讀著第80條建議《要保持可怕的“水源的清潔》,不禁為大師的教育智慧而叫好,面對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我缺少的不就是這份愛心和教育智慧,自己的說教是那麼蒼白,因此又如何能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一個高高在上的老師怎能不失去學生對你的信任?

“我認為青少年的教育者的使命就在於,他要跟每一個少年和青年一起,構築起他的精神生活的大廈。作為教育者來說,他的工作就不僅是跟學生在課堂上見面,而且應當是跟學生同一信仰的志同道合者(這個說法並沒有什麼可怕的!),相互傾慕,找到滿足像馬克思所說的人對人的需要的巨大幸福。”

作為孩子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們有責任引導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誠信,什麼是寬容,什麼是文明,什麼是禮儀?讓孩子們從生活中的每一步都走穩走踏實。我不僅要做孩子們的良師,更要做他們的益友。我們學校的《好習慣,好人生》將把它落實到每個學年中,一月重點訓練一個習慣,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提升要求。把一些常規的訓練落實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們在念兒歌,講故事,讀好書人領悟人生的道理“讀好書,更要做好人。”

讀書教師隨筆2

我非常喜歡讀書,每次讀書時,書筆記總是要寫在書籤上,把書裡的意思,經過讀,變成感想,抄在書籤上。

還記的高爾基講過的一句名言: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可見,高爾基也是一為愛讀書的人。

我讀過一本叫《想變成人的猴子》的書,作者是楊紅櫻,這本書裡含有兩層意義:第一層,這隻猴子異想天開,一心想變成人。笑貓再三勸告,可猴子不聽勸言,鬧出接二連三的笑話。第三層含義就是,楊紅櫻作為童心的兒童讀物編輯和兒童刊物主編。這本書中她把笑貓比喻成家長,把猴子比喻成我們自己,就像無知的猴子一樣,我們如果異想天開,不好好學習一心想著怎樣長大以後有一番大作為。而家長不斷地勸我們走出幻想,可我們不聽,反而越陷越深。其後果不堪設想。

在猶太人那裡,每當孩子過週歲生日時,猶太人家庭就會舉行這樣的儀式:母親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種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知識是甜的,讀書是甜的!

書是甜的,當你聚精會神地讀書時,你就會感到知識像蜜糖一樣流進你的心懷。合上書,你會無比滿足地回味剛才流進你心中的那些知識。

書是甜的,快翻開你的書,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去嘗一嘗書的蜜糖吧。

讀書教師隨筆3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裡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一個老師都傾注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絡。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並不陌生,卻有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五彩的童心,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應當把陽光灑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們、研究他們。”一語道出我們班主任比別人更要用心,不僅對每一個學生用心,要用心關注“優秀生”、“灰色兒童”、“潛能生”,慧眼識金,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助其自主成長。做教師的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投入細緻的感情,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成長,會進步。每一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表現機會。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都有所得!

讀書教師隨筆4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裡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絡。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與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與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並不陌生,卻有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五彩的童心,換位思考成了我與孩子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應當把陽光灑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們、研究他們。”一語道出我們班主任比別人更要用心,不僅對每一個學生用心,要用心關注“優秀生”、“灰色兒童”、“潛能生”,慧眼識金,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助其自主成長。做教師的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投入細緻的感情,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成長,會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與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都有所得!

讀書教師隨筆5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進步,讀人明理,一本好書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樂趣和享受,甚至使我們終身受益。“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每一位教師成為“讀書人”是一種職業召喚,一種義務,一種職責,因此營造書香校園,教師務必成為學生讀書的楷模。作為一名國小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我,跟上時代的腳步。只有透過讀書才能更新自我的觀念,豐富自我的頭腦。因此,“讀書”——既是響應學校的號召,也是對自我的一種鞭策。

我讀了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完美的事物應持續敏銳的態度。教師應對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完美事物持續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就應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透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務必注意幾點:

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

二、尊重學生人格;

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

四、懲戒要貼合相關程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透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我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需必將使自我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