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三年級品社上冊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1.42W)
三年級品社上冊教學隨筆1

本人承擔了三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三年級品社上冊教學隨筆

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湧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本學期三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1、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社群裡的公用設施》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在校外組織活動學生討論做到愛護公共設施,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資訊,促進兒童發展。“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在考核時,要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三年級品社上冊教學隨筆2

本人從事國小三年級《思想品德與生活》以來,感受頗豐。三年級思想品德著重強調品德生活之間的關係,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滲透生活,針對國小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科書中圖畫比較多,語言較少,讓學生從圖畫中來受教育。針對教科書的特點,我試著將品德與語文、品德與網路相聯絡,收效較好。

一、思品與語文相結合

本科教材圖片較多,學生看教材學習的同時,讓學生說說圖片內容,從中明白了什麼,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教師適當引導,達到本堂課的教學目的,特別注意的是,這是品德教學,不是語文看圖說話,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做事的道理,而不是簡單的描述圖畫內容。授課完成後,根據本課的重難點,安排學生課外閱讀,或採取老師講故事的形式,鞏固學生所學到的內容(課外閱讀或講故事的內容一定要結合本課內容,故事所說的道理一定不能脫離本課重難點)。學過一課後,可適當讓學生寫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加深學生印象。

二、思品與網路相結合

在當今社會網路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人們利用網路可以查詢資料、可以休閒娛樂。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網路來為教學服務。課前,我利用網路來找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比如在教“我們的學校時”,學生在瞭解了書上的各個地方的學校後,我又讓學生觀看了世界各地的學校,學生看的很認真,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堂課氣氛活躍。如果課堂內容較多,當堂課完成不了,我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網上看相關的資料,下堂課來集體交流,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變得愛學思品了。

綜上所述,思品從表面上看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實它與其他學科是有著聯絡的,與社會生活更是緊密聯絡,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多種渠道,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愛學思品,真正從思品中受到教育。

三年級品社上冊教學隨筆3

上學期,我擔任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開學的前兩週,上課時,我發現學生們上品社課無精打采,學習的氣氛遠不如語文、數學,就連老師提出的問題都不是太感興趣,儘管我努力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課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

接下來的日子,孩子們的情況更令我大吃一驚:課堂上有的同學偷偷寫語文、數學作業;有的同學居然把嶄新的課本撕破了,更有甚者拿鋼筆、彩筆在書上亂塗亂畫,把書上畫的一些著名人物“改頭換面”。看到此現象,我又驚又氣又難受,驚的是學生竟然這樣缺乏道德品質,氣的是學生竟然這樣不重視品社課,難受的是我們的品德教育竟如此失敗。

我努力地嚥下胸中的氣憤,靜下心來與學生們交談。在交談中我瞭解到學生們認為,品德是一門副課,沒必要認真學習,再說課文中的許多知識他們也聽不懂,還不如騰出時間學語文、數學呢。聽了學生們的話,我連續幾天陷入沉思,品德是一門很好的學科,為什麼會陷入如此困境?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經過思考與查閱資料,我認為品德學科陷入困境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品德學科不受重視。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了多年,但在應試教育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社會、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這門課程而使它微乎其微。品德課程流於形式,成為所謂的副科,學生認為是可上可不上,可有可無的課程。

二、學生的作業多,負擔重。教師們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加班加點加作業,學生的作業不按時交會受到批評,他們課餘時間寫不完,只能在所謂的副科上偷著寫,而比起音樂、美術、體育課來說品德課又是他們最不感興趣的課程,於是品德課堂成為他們偷寫語數作業的最佳選擇。

三、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他們認為太簡單,他們在生活中就已經會了。而有些內容比如有關抗戰歷史、祖國建設歷史、科技發展等,學生們平日閱讀量小,聽的少,見得更少,這些知識離他們又太遙遠。因此,他們對品德學科不感興趣。

四、教師的身教作用發揮不好。有的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人格,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仍有發生,降低了思品教育的效果;國小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輔導,其生理、心理健康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五、家庭原因。家庭是國小生初次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父母子女的天倫關係保證了父母通過教養子女來塑造其行為規範,引導其融入社會。一些家庭父母為了生計,無暇管教子女,難以發揮傳統的居家照顧角色,出現家中子女自理生活、無人管教現象,學校(教師)—家庭(父母)—學生(子女)之間的交流減少,使得社會不良風氣對國小生施加影響的機會和效果增強;還有一些父母以過於溺愛或過於嚴厲的態度來管教子女,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較強,敢於反抗師長及父母,也滋生了桀驁不羈、自我本位、自我放縱等不良品性。

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課

品德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讓品德課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農村的國小品德教育應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要利用品德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農村國小在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說教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現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可採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

四、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學生揹著沉重的作業包袱怎麼能快樂健康的學習?把玩耍的時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年級品社上冊教學隨筆4

我教思想品德已經有五年了,通過教學,我感覺作為老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指導者和合作者,下面我從二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匯入環節中,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

在教學中老師的導言、學習素材的選取和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今天我當家》一課時,我課前採用了讓每一位學生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幫爸爸、媽媽做家務,體驗家務勞動的辛苦,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上課時叫一位同學上臺說說自己的感受,老師相機匯入本課教學。又如在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採用歌曲引入來渲染氣氛,讓全班同學齊唱“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如此一來學生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使他們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課是很有意思的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明理環節中,挖掘課程資源

傳統的教材只是傳授知識的載體,而現代教材功能只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範例。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如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採用圖文對照來開展活動,讓學生自編自演“小鳥與榕樹的對話”,同學們通過看錶演,聽小鳥們的訴說,結合課文插圖,知道愛護環境,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存。然後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家園是怎樣的,於是同學們踴躍地展示自己動手畫的家園作品。事實上作為老師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認真地收集素材,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並在明理環節中加以挖掘,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三年級品社上冊教學隨筆5

師愛開啟孩子閉鎖的心靈──護蛋活動的教學敘事

描述事例的發生:

三月的一天,我一如既往的走進了三一班的教室,開始了我的日常教學工作。這是新學期的第一節課,講授的主題是家人的愛。我告訴學生們,當他們剛剛睜開雙眼時,看到的是爸爸、媽媽的笑臉;當他們剛剛學走路時,聽到的是媽媽鼓勵的聲音。當他們生病時爸爸媽媽深夜抱著他們去醫院的情景,等等,讓孩子們體會到他們在家人的關愛下一天天的長大。

接著我說同學們你們也講講你們的家人養育你們成長的故事吧!在老師的啟發下,孩子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發言,課堂的氣氛異常的活躍,孩子們興奮的講述著自己幸福家庭呵護培育他們的故事。孩子們有的拿來照片,有的拿來與家人在一起的視訊,他們在組內交流著,臉上洋溢著幸福。

這時我看到芳芳有些鬱鬱寡歡,同學們說的熱火朝天,她卻一直沒有發言。當我發現以後我走到她的面前,問道孩子你身體不舒服嗎?孩子搖搖頭,我想也許是孩子們之間發生點小矛盾吧。

在下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呵護生雞蛋。每人開展一天“護蛋”活動。要求大家每人明天上學來帶一枚生雞蛋。通過這個活動我想讓學生親自去實踐、體驗、感受、通過呵護生雞蛋的活動使他們領悟到父母養育他們的辛勞,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第二天我剛剛走進教室,看到很多的孩子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有些納悶,仔細觀察原來是孩子們都怕生雞蛋破碎,坐在座位上看著自己帶來的生雞蛋,我的心裡竊喜,活動初步見效了!

確定事例的理由:

在“護蛋”的課堂活動中,突發的課堂生成的問題擺在教師面前。

上課的鈴聲響了,我讓孩子們用彩筆給自己的雞蛋寶寶畫像。孩子們有的畫上了美麗的頭髮,有的畫了一個小笑臉,孩子們的興趣極高。我在教室中巡視,當我走到芳芳面前時我突然發現芳芳帶來了兩個生雞蛋,我正要上前詢問,但我轉念一想也許芳芳興趣高,也許芳芳家裡有兩個孩子吧! 我繼續在學生中走動觀察孩子們的創作。我的好奇心最終還是把我帶到了芳芳的面前。看到芳芳畫的雞蛋寶寶一個是幸福笑臉的小男孩,另一個是一個哭臉的小女孩。我想這是為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

學生們已經裝飾完自己的雞蛋寶寶了,我說同學們你們的寶寶誕生了,從今天起你就要想辦法保護好你的寶寶,明天我們看一看誰的寶寶最健康,你們要精心呦,孩子們都把自己的雞蛋寶寶小心的放在自己事先準備的“房子裡”。 只見芳芳把哭臉的雞蛋寶寶小心的放在精心準備的.盒子裡,這個盒子的周圍墊上軟軟的棉花,盒子的外面還畫上了美麗的公主。放好後芳芳再把盒蓋用膠條封好,雞蛋就像睡在睡袋裡一樣安全了。放完以後芳芳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接著芳芳把笑臉的雞蛋寶寶隨意的放在空杯子裡。我觀察到這些,我的心在顫動,這讓我聯想到芳芳在班裡總是默默無聞,缺乏童年的孩子應有的朝氣,這個孩子給我的印象是憂鬱。

第二天在課堂上孩子們各自講述著自己的“護蛋”經歷,有的完好如初,有的已經破碎。 芳芳帶來了那個被她精心呵護的雞蛋寶寶。在課堂上我刻意讓芳芳向大家講述她的“護蛋”經歷,她興奮的笑臉是我從來沒有在她的臉上看到過的,我想這裡面一定有祕密。我要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開啟她的心靈之窗。

處理教學事例的方法:

細心加愛心運用教師的教育智慧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

中午的時候我把芳芳叫到辦公室,出乎我意料的是芳芳手裡還拿著那個雞蛋寶寶,其實“護蛋”的活動在上完課以後就已經結束了。此時我抓住這個契機,直接切入話題。我問:芳芳你的那個雞蛋寶寶呢?聽到我的問話,她一愣,我說你能給老師講一講那個雞蛋寶寶的故事嗎?頓時孩子滿眼淚花,說老師我把它故意摔碎了!這個雞蛋寶寶是我,我們家沒人愛我,我自己愛我自己。那個雞蛋是我弟弟。我的心一驚,我深深的感受到芳芳這個孩子在承受著巨大的精神痛苦,這個孩子太需要關愛了,她被人冷落的時間太長了。如果長期發展下去,不解開芳芳的心結後面的事情不可想象!

原來芳芳是來自外地的學生,她的媽媽又給她生了一個小弟弟。芳芳的媽媽爸爸十分關注她的弟弟,在生活中處處為弟弟著想,弟弟永遠是對的,吃東西的時候總是隻給弟弟吃不給芳芳吃,總給弟弟買很多的東西,自從弟弟出生以後極少給芳芳買東西。芳芳感到極度的心裡不平衡,以前在弟弟沒有出生之前,芳芳的父母對芳芳也是百般的呵護,但芳芳的弟弟出生以後,芳芳的生活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一個生活在父母幸福呵護中的孩子,由於弟弟的出生和父母的忽視使她生活的世界突然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是一個幾歲的孩子難於承擔的事情,這也是使芳芳性格、心理髮生扭曲的原因。

找到了芳芳的心結我開始每天在中午的時候找到她和她聊天,告訴她很多的辦法,比如我教她,當媽媽只給弟弟零食吃的時候,我讓她對媽媽說,媽媽您給弟弟吃吧,我不吃,弟弟小。

第二天,芳芳主動找到我小聲的告訴我,那天她照著我的話去做,媽媽反而給了她一大半的零食。類似的事情在不斷的發生,芳芳的心情也在不斷的變化,在這之中我悄悄的給她的父母講述了芳芳在“護蛋”活動中的表現,由於芳芳缺乏父母的關愛,芳芳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多麼可憐的孩子。告訴他們由於他們的過失給孩子帶來的痛苦,帶來的性格的扭曲,他們震驚了沒有想到自己的自私疏忽帶給孩子嚴重的心靈創傷。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芳芳也在一天天的變化,芳芳的心復甦了。從這個小姑娘的臉上我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她應有的童真。

分析教學事例的過程:

靜下心來反思,我思緒萬千。我所景仰的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作為一名稱職的教師,就要善於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恰當地處理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要用心去做自己的教學工作,要善於發現問題,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細心地去關愛每個學生,讓他們都能充分享受到老師的愛,都能在老師愛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教育更是神奇的,許多不爭的事實說明:一次偶然的教育機會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辛勤的園丁的教師,又怎能隨意錯失這來之不易的教育機會呢?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夢》中寫到:愛心無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顆愛心。沒錯!我們理應用心呵護每一個學生,用愛澆灌他們的心靈,總有一天她們會開花結果。

師愛,是一把金鑰匙,能開啟孩子閉鎖的心靈;師愛,是一雙無形的手,能撫去孩子苦澀的淚花。我想:只要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把愛播灑向那些如硬石頭般的孩子們,我們收穫的將不僅僅是成績、理解和感動,而是自我的蛻變和靈魂的昇華!讓我們用愛去點亮那一盞盞心燈吧!來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