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1.27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1

數學教學已有20多年了,在這20多年以來,沒少聽家長嘮叨過,褒貶都有。雖說說的不都是自己,但是聽的多了,也總覺得心理不是滋味。說的大都是孩子們的作業

說到孩子們的作業,怎樣的作業才是合理的,佈置多少作業等等。這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學生放學後我們給孩子留一部分作業這是合理的,但作業的量,還有層次,就是我們考慮的。如果有很多重複的作業,那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給學生造成負擔,還可使學生產生厭學,甚至和老師對著,就是不寫。還有的學困生完不成作業,第二天到學校抄做作業。這樣以來,既沒有啟發學生的思考,開發學生的智力,起不到好的效果。

現在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庭不在少數。但是還有不少家庭把孩子看成掌上明珠,只要孩子吃好喝好,不生病就行了,對孩子的學習聽之認之。一看孩子晚上作業多,就不樂意了,作為老師實在是眾口難調。記得我們的學生三年級時,有天下午放學,我又嚮往常一樣去教室給孩子們佈置作業,一位老先生攔住了我,說我們的作業怎麼怎麼多,老先生好生厲害。我趕緊辯駁,說我作業不多呀,他說,我說的不是你得數學,我說別的……我暈。是我的問題給我說,不是我的幹嗎呀。但是這樣的話聽多了,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通過幾年的摸索總結,自己總結了一套佈置作業的方法:

(一)少

既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適當的作業,每節課上,我總是針對本節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知識的認知規律,佈置相應的作業。如:一樣的作業,有些孩子必須做,有些孩子選著做,有些孩子不用做。這樣以來,對所有的孩子來說,作業相應的就少了;

(二)精

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精選練習題,不是把書上或資料上的習題統統拋給學生,而是啟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智力;

(三)活

根據數學學科應有的廣泛性特點,把作業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實踐去探索。如:學過長方形面積之後,佈置讓學生測量自家的客廳有多大,看鋪滿客廳的地板磚需要多少塊。孩子們一放學就只奔家裡,進行測量和計算,第二天讓學生彙報。學生們興趣很高,家長反映也比較好。

所以,數學作業的佈置,要想使孩子樂意家長滿意,我們在佈置作業時,就必須動一番腦子,數學作業的設計必須與生活實際,社會實際,甚至家庭實際結合起來(為什麼說家庭實際:如果你教的班的孩子大都是作生意的或是留守兒童的,作業就另論了),使孩子看的見、夠的著、用的上,作到目的明確,形式多樣,吸引學生樂意完成。就是我們的目的了。

四則運算貫穿於國小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但從學生的作業及單元檢測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不過關,主要體現在:①順序出錯;②抄題時抄錯;③計算髮生不必要的錯。

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求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做到“一看(認真看題)、二畫(運算順序)、三算(認真計算)、四查(檢查計算結果)”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效率,同時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另外,堅持每天對學生進行3-5題強化訓練,力爭全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2

教數學這麼多年,我一直有個困惑:不管帶哪屆孩子,我都是花更多的心思去關注並幫助看似弱勢的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機會讓給他們,課堂作業時巡視的時間擠給他們,批改作業的大部分精力投給他們,甚至因為他們可能再聽一次就會懂,不惜佔用課堂時間反覆地講給他們聽。可不管怎樣努力,結果總是令我大失所望,知識掌握仍是含含糊糊,作業仍是錯誤百出,成績自然一塌糊塗。

我百思不得其解,逐漸以為班容量的不斷擴大、家長素質客觀偏低(本班家長96%無穩定職業,多數以打工為生,普遍知識水平偏低)而新課程所安排的課時又沒有輔差時間,這是班內不斷出現學困生的主要原因,出現學困生不足為奇,但一次體育課中孩子們的表現卻深深觸動了我:

一次體育課,突然獲知體育老師請假不在,孩子們個個像霜打的茄子——焉了。看著他們失望的神情,我索性自薦當一回體育老師,帶著孩子們做準備活動、遊戲、練武術……在朝氣蓬勃的快樂氣氛中我發現竟沒有一個孩子掉隊。遊戲中他們是那麼團結努力,做動作時雖然參差不齊,卻看得出他們每一個都在力求做得標準……

為什麼所有的孩子在體育課中表現得那麼優秀?在百思不得其解中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給了我啟發。書中的“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一節,蘇氏的觀點令我茅塞頓開。蘇氏認為“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就需要個別對待。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他能力範圍之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想要做到這點,就要做到:

1、看到差異。

差異存在我們的身邊,學生間的差異並沒有隨著分到一個班級智力、體力、腦力、思維、心理、思想等代表學生個性心理特徵的要素而同一到一個水平線上,相反,坐在一個班級裡的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學生對教材感知、理解、識記的快,在記憶中保持的長久而牢固;而另一個學生——對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識在記憶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作為教師必須首先承認這種差異,,承認個體之間的巨大差距,把學生都看成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待進步的人,這是做好教育的起點。

2、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課堂中教師的講授一般適合普通學生學習的需要,既沒有充分考慮“吃不飽”的,又沒有體現到“吃不了”的,最後照顧到只是教室裡那幾個默默不得語的普通學生。打破“一視同仁”做法做好的辦法就是因材施教,個別輔導。帕夫雷什中學教師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薩克數學課的分組輔導的教學,不但充分尊重了個體間的差異,而且還充分發揮了個體中所蘊涵的巨大的學習潛力和人格力量。

3、做到有效激勵。

課堂中學習方面的激勵方法很多,蘇氏提到的這種分組輔導讓每個學生都看到學習曙光的激勵,更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潛質和力量。“在學習中取得成就,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著“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對學生人格的關注,對人格方面的激勵成為獲得有效激勵效果的捷徑,特別對那些試圖搗亂破壞課堂紀律的學生來說。“如果教師善於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著並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就連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多麼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啊!這些學生在緊張的勞動中顯示他們那積極活動的精神,他們變得跟以前完全兩樣了,因為他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上。”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把學生看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生命的個體,教師應充分尊重這樣的個體之間的差異,並能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因這些差異而實現因材施教的理念,作為激勵學生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尊重感的實現。教師就應該在課堂中儘量發掘學生進步的起點並及時給予滿足,特別是在腦力勞動方面獲得進步。

領會到這裡我也更能清晰地認識到學生在數學課堂和體育課堂迥然不同表現的原因了:

1、體育課與數學課課堂形式不同,體育課更多是用形象直觀的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學習,而數學課要在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上來探究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而學生數學基礎的差異我也關注在課堂的設計中力求做到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穫,但在更多時候卻被我“想當然”地設計在同一起跑線上,統一提出要求。對於這些掛在統一高度的“蘋果”,有的孩子踮起腳張嘴就能咬到,而有的孩子卻使勁跳也夠不著。長此以往,這些“夠不著”的孩子不掉隊倒不正常了。體育課中孩子們的表現啟發我:設計起點低一點,要求具體一點,孩子們的收穫就會多一點。

2、學科教學目標不同決定著教師完成課程教學所承載的壓力不同,而壓力的不同直接影響教師的心態不同。相對於只是考察課的體育課來說,數學課卻要面臨一次又一次的統一考試。考試的結果不僅是學生學期學習的總結,更是評價教師的重要依據。教師的價值很多時候就在這個依據中被認可或否定。所以,過重的思想壓力讓更多的老師缺乏了更多的耐心。殊不知正是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使我們的後進生越“補”越糟。

一個走在探索路中的學習者,只有多給自己閱讀的時間,多讓自己博覽眾長,我們才能少走一些彎路,多做一些改進和創新,用我們的智慧使教育更具有魅力!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3

在設計《歸總應用題》時,我把這堂課分成五個板塊:“學習導航”、“複習舊知”、“探究新知”、“基礎練習”、“你說我說”。

在第一個板塊中,我給予了該課的相應學習學習目標和重難點,讓同學在課前就明白學習目標,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學習。在第二板塊“複習舊知”裡,有效地實施了以同學為主的教學原則,首先給同學營造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網路環境,運用網路教室的演示功能,同學更好的學習。在這個板塊裡還為組織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環境。第三個板塊“探究新知”,完全是小朋友們自由探究,給出任務後,教師不能急於講解。讓同學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即在探索中通過自主學習提出問題。這個時候,應該是課堂氣氛最活躍的時候,提出問題中可能是以前學過的,這些問題自身就會解決;另一些是新知識點的問題,就通過小組活動,教師引導來完成,使同學們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第四板塊“基礎聯絡”,在這個板塊裡,我設計了大量練習,同學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選做一些題,然後自身核對,同學們可以立即知道自身的問題。並和時的糾正。老師可以對有困難的同學和時進行輔導。第五個板塊“你說我說”,同學們可以把自身的收穫,自身不懂的,還有自身想說的話,留在這個板塊裡。

在這節課中,我感覺對每位同學基本上照顧到了,對不同層次的同學也照顧到了。在講解過程中,對同學機的控制較好,該控制的時候就控制,不應該控制的時候不控制。我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展示同學的效果時比較熟練,這達到了激勵同學的作用,也起到了資訊反饋的作用,這個環節值得繼續發揚的。

在上應用題這塊內容的時候我注重情景的創設,注重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讓同學在生活情境當中體驗新知,複習舊知。充沛發揮同學的自主性和發明性。使得同學真正在體驗中走進數學。

本節課立足於同學的主體發展,重視同學的主動參與,同學能根據教師的導,積極主動地學。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智育與德育容於一體,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有這幾個方面:

一、依據認知水平能動駕馭教材。

教材總是滯後於時代發展,教材不可能適應所有地正,所小同學本節課依據同學的認知特點以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我進行教材重組。我這樣來設計:

0.1米=1分米0.10米=10釐米0.100米=100毫米

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同學根據小數的意義動身研究新問題是小數意義的運用,而不是重複。

二、注重方法滲透,引導自主探索。

同學要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既應注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習中的滲透。本節課多次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同學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米、0.40米時滲透了估算遷移和類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學0.4米=4分米時,滲透了等量替換思想。並由此展開同學積極運用類比推理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

3、在探究活動中,充沛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同學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同學主動參與了數學問題的提出和數學結論的獲得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全過程,學會了一些學習戰略。

三、聯絡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處處有應用。本課採用聯絡生活,引入新知—聯絡生活,應用新知的教學過程。三個醫生的丈量—購物單。很自然的從生活中引入、探究和應用。

四、營造民主氣氛,培育創新意識。

本課教學中經常以商量的口吻與同學交談,比方:××同學出生4分米可以嗎?猜猜看,願意嗎?對購物單滿意嗎?非常感謝陳××同學給我指出的錯誤,你是怎麼想的,還有什麼不理解?你總結髮現了什麼。等等過些話簡單、充沛尊重同學成為同學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係更加民主、平等、融洽,從而形成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老師對同學的評價對同學發生了莫大的鼓勵,增強了同學學好數學的信心。非常好,有考慮性,有創意,不錯,請坐等。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同學提供了充沛的自主活動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激發同學獨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膽發表不同見解,進而增強創新意識。

如何營造氛圍是我們教研組研究課題。

我除了這節課,平時也很注意,讓同學在寬鬆學習環境中營造民主的氛圍,同學很大膽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創新。

五.設計多層次的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①、判斷哪些符合性質問題面比較廣,有針對性。

②、練習有彈性,數量和難度上滿足了好中差,各類同學的需要。

③、聽寫練習。

④、練習中對下節課的延伸。

本節課有幾點缺乏:

①、實驗操作與性質歸納有點脫節。

②、3.02=3.2判斷符合性質時,要有一個明確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讀,不夠到位。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優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國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教學中,我明視訊記憶體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