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育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2.4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育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育教學隨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育教學隨筆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一班的語文教學。對於五年級,這個高年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樣,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更側重於品讀語言文字、理解課文資料,體會思想感情。所以,閱讀教學要由“誦讀”轉變為“品讀”。教學方法由“教師的教為主”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在半學期來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

一、以學生為主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學起于思,思源於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現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每發現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將學習變成為一種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所以,在授課前我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然後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這樣使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減少,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增強。

二、以自學為主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誌。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閱讀的本事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學而不思則罔”,要感悟資料,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後,腦子裡僅有一片空白,沒有什麼收穫。僅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後才有獲。同時可培養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並逐步內化成閱讀本事。

三、以讀書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主要以讀書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資料,感知課文的主要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同時注重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指導學生朗讀,高年級較適合的方法是“默讀”,默讀有助於思考,讀思結合。將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有機地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朗讀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還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研究,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把複雜的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導不夠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師經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作起來部分孩子很困難,覺得無從下手空泛、不生動。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本事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本事薄弱有必須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資料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註式閱讀抓得不實

批註式閱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本事,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本事、深入理解本事,從而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抓得不夠實,中下等生批註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孩子們的批註式閱讀本事的培養。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育教學隨筆2

當上班主任才一年的時間,所以當上輔導員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不過說起我們班的那幫孩子還是很可愛的,他們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在你的講臺上放上幾顆糖,要不就你下課的時候幫你把講臺理乾淨;可是他們也有不聽話的時候,在上課時有一些小朋友不專心,玩一些不是上課時能玩的遊戲,有時講過好幾次的作業題目還是錯的……這一切都讓作為班主任的我很生氣,不過想想他們的年齡,還有他們那一些可愛的地方,真是讓我又想氣,又想笑,所以就想讓他們也擔心一下,和他們約法三章,只要他們一個星期乖乖的,不出現什麼大的問題,我就讓他們好好的玩一節課。當然這裡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裡玩有意義的事。沒想到他們都同意的。

這個星期他們還是很聽話的,沒有出現什麼很大的問題,所以他們來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隊課。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麼可以上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準備,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弄好,可是讓我來定吧,他們也不一定會喜歡,所以班幹部要開個小會,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想進行一次背詩比賽。想想也不錯,和我們現在進行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主題就這樣確定下來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去準備去了。我們接觸到的詩,李白和杜甫的比較多,所以讓全班分為兩大組,一組是背李白的詩,一組當然是背杜甫的詩咯,讓他們自己去看書吧。

時間過得還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隊課的時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們很重視這次活動。當我正式宣佈活動開始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已經沉不住氣了,想要把對方壓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聽不到,現場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這樣是不行的,你們這樣讓評委怎麼評呢?”我的一聲大喝讓他們安靜下來了,於是我只好讓他們派出代表,讓代表說出題目,組員進行集體背誦。這個法子果然有效,活動就這樣下去了。

兩邊都不服輸,一邊的聲音響了一點,那邊的聲音就更高。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熱鬧,我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班的小朋友的聲音還是那麼響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時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就沒有這麼響了,哎,還真是要靠興趣的。

時間在他們熱鬧的背誦聲中逃走了,很快時間就到了,要評比結果,因為比賽不能沒有結果啊,可是發現兩邊背的一樣多,所以兩邊都是冠軍。小朋友們還是意猶未盡,我們約定下次在玩這個遊戲。

我想他們應該知道要上這樣的課需要他們什麼樣的表現,果然在以後的幾個星期,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聽話,讓我以為他們都一下子轉性了呢,不過想想也對,對於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一定會做得很好的,對於他們還不是很感興趣的事,想得到他們的青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這個就好像我們的學習一樣,只要讓讓學生對讀書有興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會做,如果他們還沒有興趣,那麼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他們也不會來理你的。所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他們的天性還是很可貴的。

從那次班隊課以後,我就在找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種,就讓他們去試,現在我和他們是走得越來越近了。慢慢的,我想總有一天他們會對學習感興趣的,到那時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這一天快快來臨!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育教學隨筆3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0xx年課標頒佈以來,教師的定位更加準確,師生關係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變為合作者、探究者。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一改過去課堂的沉悶、死板,變得充滿活力。而靜下心來品味,一些問題暴露無遺,如:課堂成了好學生的舞臺,差等生依然停步不前,忽略了學生對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朗讀指導不到位……以上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國小語文教學的效果。深入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現教學三維目標,關注學生成長,成了我們小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組建高效的合作學習小組

高效課堂合作學習的高效,關鍵在於學習小組的高效,建設、培訓好學習小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課堂的靈魂。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6~8名學生組成,要求小組成員的性別、學習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徵、家庭背景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進行分組,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班內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選擇培養小組長,一名好的小組長能夠對合作小組成員在課內進行調控,在課外精心管理。再有小組成員合理分工,達到人人蔘與、共同完成任務的目的。各小組分別制定了組名、口號、組訓、組規等。

二、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課堂評價採取小組捆綁式評價方式。小組捆綁式評價能調動組內每個成員的積極性,發揮每個成員的最大潛力。班內設立積分表,組內有記分員,分別給每個小組成員編號(成績越好號越小),每位學生的編號不是固定的,根據表現、成績進行調整,進步學生能得到及時肯定,形成積極向上的組內競爭風氣。小組成員得分與各自的編號對應,目的是鼓勵大號同學多發言,得分都加在小組名下。小組共同探究成果展示交流加小組集體分。各小組得分每週一彙總,作為小組評價的依據,選出周冠軍組,不單獨對個人進行評價,增強團隊意識。資料入檔,下週資料清零,重新開始,這樣各小組都看到了奪冠的希望,組間競爭風氣形成。

三“、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實用高效

結合外出學習所得、教研組交流所感和自己的課堂教學所悟,我擬定了一份“語文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經教學實踐,老師們一致認為它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體現新課改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使課堂教學高效有效。第一環節:預習我能行,收穫大家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預習所得和預習疑惑(在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在展板上展示出來,供大家評閱、學習、交流。重點解決字詞,豐富學生的積累性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第二環節:讀書眼、心、口,流利入情境。時刻提醒學生讀書時做到“三到”,只有這樣讀書才有效果,才能進入情境。展示小組用各自喜歡的方式朗讀展示,請其他小組的同學或老師評價指導,學生的挑戰讀,更激發了學生個性化朗讀的積極性。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形成了,提高了朗讀水平,凸顯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第三環節:析句品文,情感昇華。理清文章脈絡,解讀重點詞、句、段,學習寫作方法,揭示文章主題,聯絡生活實際,昇華表達的情感。以學生獨學、對學、合作學習為主,班內交流,教師點撥。學生親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分析、概括、表達能力,豐富學生情感。第四環節:學以致用,拓展人生。汲取文字中的營養精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出所學、所思、所感。提升、內化知識積澱,整理自己的思想變化,提高寫作水平,指導今後的生活和學習。第五環節:達標練習,鞏固提高。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題,整理所學知識、技能,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四、閱讀交流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開闊學生視野

開設閱讀交流課(每週一節)的目的:利用好學校圖書室和學生的各種學習途徑資源,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閱讀,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增加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開闊學生眼界。閱讀交流課的上法:

1.課前學生根據閱讀主題,完成閱讀,寫出收穫。

2.交流閱讀收穫。課上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收穫,再選出優秀者班上交流。

3.教師、學生評價。

4.學生當堂寫出交流收穫。

5.教師推薦書目,佈置下次閱讀主題。語文閱讀指導課要充分發揮合作小組作用,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瞭解更多的內容。

五、校本教研日———教師交流的平臺,課改的保障

為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校內自身的各種資源和潛力,充分發揮學校優秀教師的優勢和作用,落實校本教研製度,打造團結互助的教研團隊,學校將每個週四定為我們的校本教研日,教導主任每月初制定好本月的校本教研日活動安排表,明確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活動地點、參加人員等,活動以聽課、議課、專題研討為主要形式,教研組成員積極參加活動,在一起交流研討,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有效促進了課改的不斷深入,同時也深化了同事間感情。課堂教學改革,有利於落實課標要求,有利於新的教學理念的應用,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有利於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的優化,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腳下的路還很長,作為國小語文教師的一員我會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直到成功。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育教學隨筆4

前一段時間讀《有效課堂管理:方法與策略》這本書,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手把手地教授課堂管理技巧。本書最突出的特點是實用性強,接地氣。全書基於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收集很多課堂管理方面的資料。是實證性和實踐性的研究成果。討論內容聚集於課堂管理中的真問題、真情境,遵循一定理論指導,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課堂管理策略和方法。既有對班級的整體組織管理,又有對學生行為的引導和指點。如:有效管理的課堂是什麼樣的。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支援合作學習的策略和要求。特殊群體的管理和要求等等……涉及中學課堂管理的方方面面,著眼於課堂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如合作學習,問題學生的行為管理,設計和管理教學,交流技巧和教學等等。

課堂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管理,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則,有效地處理課堂上影響教學的諸多因素及其之間的關係,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髮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課堂管理的關鍵。

一、備課是課堂管理的重要部份。

1、備學生。

全面解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良好的互動。

2、用心專研教材。

教師要把教材吃透,才能站在知識的至高點,才能夠很好的引領課堂。

3、設計教學模組。

改變原來一層不變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要做到充分的互動,為學生的活動留出時間,甚至有時可以設計多個教學模組。

二、上課是關鍵。

1、課上關注學生。

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和關愛,讓他們愛上老師,愛上學習,從而享受學習這個快樂的過程。

2、注重知識的啟發。

改變填鴨式教學方式,運用啟發式教學,尤其是數學,靠灌是灌不出來的。

4、注意因材施教。

5、注意分層教學。

有效課堂管理的理念要求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內容:首先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學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能力的進步與發展;其次,關心在教學中師生的互動狀況;第三、關注管理的效益,這種效益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行為結果與過程的變數;第四、關注策略的使用,策略是教師在課堂管理過程中使用的解決問題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新課程為依據,在課堂上力達高效,為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育教學隨筆5

國小語文教學反思,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裡……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影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絡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