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6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孫子兵法》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

“兵者無畏也,勝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這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孫子所說的話。他著作了中國軍事書籍中最偉大的一部-----《孫子兵法》。這本書是圍繞著在戰場上怎樣用兵,在軍營中怎樣陪練,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而百戰不殆。

疾如風,徐如林,侵蝕如火,不動如山。此刻《孫子兵法》在美國軍方已經成為了必修課。每一天美國軍方的xx都要讓軍員們自學並在演習上靈活運用!這本書的魅力無盡呀!但是在和平社會中,這本書可不是就成為費書了嗎?不是的。因為這本書告訴了我一個道理:要冷靜的'思考,要去多練習,要對自我有信心。所以我去實踐了一下。

有一次,我在上奧數課。何老師進了我家,說:“帥浩均,我們先做一套卷子吧!”我說:“老師,我們是在學奧數,為什麼要做一套課本卷呢?”他說:“你不要小看課本,奧數其實是從課本里研究出來的!”我不服氣,就生著氣做了一套卷子,結果何老師一改我才得了79分,我驚訝地叫著,我回家把卷子給何老師看了一下,他說:“第一你心態不靜,沒有練習也沒有冷靜思考才沒考好!”我一下子找到了方法,就開始用這三種辦法,我二單元考試考了100分。太好了!因此,我想起何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思考+認真+好心態,自信油然而生。

我記住了這句話,生活中也能夠用到《孫子兵法》,這真是一本好書呀!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2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傑出的一部兵書,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不窮。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為《孫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梟雄曹操,字裡行間不乏曹操的`真知灼見。當代著名軍事家郭化若更是長期研究《孫子兵法》,不但為全文作了校勘、註釋、今譯,還撰有題解及考訂、評論文字,既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淺顯易懂。

《孫子兵法》這本兵書在歷史上評價頗高,眾多國外的軍事家、學者都對孫子兵法有著很細緻的研究,兵法上的獨到之處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不止於此,在人際交往方面來看,《孫子兵法》也有著很不錯的借鑑意義。

《孫子兵法》這本書,我十幾年以前就看過,但一點都看不懂!有人告訴我,如果五年之後再看,可能會看懂一點,十年後會更懂一點,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層次會有不同的理解。

如今讀來,頗有感悟,也許過些時間再看,會有更不同的感悟……

"始如處女,後如脫兔",孫子告訴我們要狡詐、也要看清別人的詭詐之術,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們要認清別人的詐術,避免自己落入陷阱、任性涉險、莫輕他人之身。

孫子說最上等的作戰是運用謀略,其次是運用外交手段,其次是動用軍隊,最下等的作戰是強攻城池。(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和人相處也是這樣要儘量避免和人發生不必要的摩擦,左右逢源。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3

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現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學著作非《孫子兵法》莫屬它不僅是春秋晚期以前兵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更以其極具價值的思想創造,為後人的兵學思考開闢了無數法門。在傳統兵學領域,《孫子兵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位崇高,無一匹敵。《孫子兵法》更是在全世界各大著名軍校中定為教材,可見其內涵深厚和軍事思想的豐富。以下則是具體談談讀完兵法後的感受,每一篇給我的感受都不太一樣,每篇都會讓我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和一些做人的常識。我覺得《孫子兵法》講的不僅僅是單一的軍事,還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正確的為人處事的態度。

“奇”、“正”是相輔相生的關係,它們的變化是無窮的。所以,要出奇制勝,就應善於因時、因地、因事制宜,根據情況的變化,改換奇正的戰法。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態勢,還必須善於故意向敵示弱,誘敵以利,以達到欺騙和調動敵軍的.目的,造成戰勝敵軍的有利時機。《虛實》篇主要論述指揮作戰如何爭取主動權,主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孫認為,要取得主動,就要善於誘敵以利,調動敵軍而不被敵軍所調動,就要善於瞭解敵情和隱瞞我軍的意圖、行動和用兵規律。如能做到這些,就能掌握主動,集中我軍兵力,分散敵軍兵力;利用敵軍的弱點和錯誤,以眾擊寡,避實擊虛,因敵而制勝。

《軍爭》篇論述的是如何通過機動掌握主動,先於敵人造成有利態勢和取得制勝的條件。孫認為,兩軍相爭時,最困難的莫過於要懂得將迂曲視為徑直,以不利為有利,比敵人後出動而先到達必爭之地,先敵取得制勝的有利條件。孫還指出,要先敵取得制勝的條件,必須避免輕率冒進,把握各國的動向,瞭解道路、地形,重視嚮導,善於欺騙敵人,根據情況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長指揮軍隊,根據軍隊的土氣、軍心和軍力,因敵而變,去奪取勝利。

《九變》篇主要論述如何發揮指揮上的靈活性。孫認為,靈活性的基礎在於對利弊進行全面的衡量。只有認識這一點,才能設法威脅、挫折和困擾敵國,以利誘敵,才能常備不懈,使敵無機可乘。只有全面看待利弊,在有利的情況下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況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方能根據具體情況,趨利避害,採取相應的對策和行動。

《行軍》篇主要講述瞭如何配置、組織軍隊,觀察判斷敵情和團結將士。孫認為,行軍作戰必須佔據便於作戰和生活的有利地形,善於根據地形配置兵力,必須對敵情進行周密細緻的觀察,善於深謀遠慮,從現象到本質,對各種症候作出正確的判斷。孫還指出,將帥只有在取得士卒的信任後,才能用教育和懲罰相結合的方法訓練好士兵,率領全軍去爭取勝利。

《地形》篇主要論述在不同的地形條件下如何指揮軍隊的行動。孫認為,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將帥應重視地形,善於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礎上,將帥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確判斷敵情,以奪取勝利為行動的唯一準則,並能使全軍上下團結一心,服從指揮,那就能無往而不勝。

《九地》篇論述了在九種不同的作戰地區指揮作戰的原則。孫認為,在不同的作戰地區,將帥應根據地形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行動。用兵的原則在於善於發現敵人的可乘之隙,乘其不備,迅速行動,集中兵力,搶先攻佔其戰略要地,以壓倒敵軍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標、種類,發火的物質和氣象條件,以及實施方法。孫認為,火攻只是輔助軍事進攻的一種手段。所以,火攻者應利用縱火所引起的敵軍的騷亂,適時發起攻擊,發展並擴大戰果。

《用間》篇主要論述使用間諜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孫認為;是否瞭解敵情對戰爭的勝負具有重要影響。要先知敵情,只能求諸間諜。只有大聖大智大仁大義之人才能使用各種間諜,獲得廣泛的情報。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4

讀了那麼多閒書,不知何故對《孫子兵法》情有獨鍾。當初只因為這本書薄,攜帶方便,所以每次出遠門我都會把它塞進行李箱的夾層裡,得空就掏出來翻看,翻的次數多了,竟生出親切之感來。

如今人們看書,讀古漢語的不多,一則文言文字身艱澀難懂,二則古漢語對我們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但我還是沒有放棄文言文的閱讀,深深吸引我的是文言的簡潔與精闢,那“之乎者也”間流淌的氣韻遠非白話文可比。在眾多的文言書籍中,《孫子兵法》是獨樹一幟的,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其為文之精美也絲毫不遜於宋玉之詞,司馬之文。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末期人孫武,據史籍推算,與孔子同時代。孫武為避齊國貴族之間的.殘酷鬥爭,舉家逃王吳都姑蘇城外,一邊耕織養家,一邊潛心研究兵法。其間,孫武與齊國重臣伍子胥結為莫逆之交。當吳王闔閭謀劃攻伐楚國稱霸天下時,伍子胥相機將孫武推薦給吳王。孫武帶所著兵法十三篇去見闔閭,深得吳王賞識。

孫武被拜為上將軍後,養城之戰初試鋒芒便大獲全勝,而柏舉之戰更是創造了以少勝多、快速運動的奇蹟,使楚國從此元氣大傷。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說:“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吳楚之戰後,史籍再無孫武的記載。傳聞孫武建功之後不願做官,固請還山為民,飄然而去,不知所終。

《孫子》十三篇包括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事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共七千餘字。孫武之後有不少兵書問世,但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朕觀諸兵法,無出孫武”。曹操也高度評價《孫子》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

《孫子兵法》裡的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有什麼“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什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什麼“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什麼“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字裡行間總讓人神往那運籌於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大格局,大智慧。

不過也有人講,連孫武自己都說:“兵者,詭道也”,這種書讀多了,人難免時時刻刻算計他人。可在我看來,兵法的核心絕不是權謀詭辯,陰謀算計。“詭道”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已,也唯有大才大德之人,才能真正駕馭權謀。正因為孫子有作為軍事家的大氣度和大胸懷,才能寫出這些驚世篇章。我讀的粗略,只能擇其一二,隨便說說了。

孫武對於戰爭的核心態度是一個“慎”字,既慎始,也慎終。

兵書開篇便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武指出,戰爭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戰費開支是龐大的,“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一旦戰爭曠日持久,勢必危及國家的存亡,必須慎之又慎。

未戰之前,一定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較和謀劃,“計先定於內而後兵出”。此所謂“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在“廟算”之中,道、天、地、將、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時地利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否訓練有素,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勝負,從而決定是否要發動戰爭。

關於慎終,孫子強調速戰速決,“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儘量減少自己的損耗。除了速戰,他還強調不戰,我最敬佩的是孫武那句:“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個“武”字,乃止戈之意。真正的英雄是不逞一時英雄,諸般才能智計皆為了速戰,為了不戰,為保一方平安,為護百姓周全,這才是兵家氣度。

其二,知人知勢。

兵法十三篇中,孫子十分重視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甚至說“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始計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就是強調將帥在治理軍隊、領導部屬時要賞罰分明、恩威並重。

除了知人,孫武也講“知勢”。勢者,因利而制權也。《軍勢篇》中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只有知人知勢,才能做到“動而不迷,窮而不舉”。

其三,靈活多變。

看過《羋月傳》的人或許記得,女主從藏書樓落滿灰塵的角落裡找出《孫子兵法》的破舊竹簡,讚歎不已的正是《虛實篇》所講“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雖然劇情多半是臆想,當真不得,但這其中強調的正是靈活多變的重要性。“能而示之不能”如齊魏的馬陵之戰;“用而示之不用”如楚漢的歷城之戰;“近而示之遠”如孫武的佯攻城父,實取養城;“遠而示之近”如張良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實而備之”如劉秀之避赤眉;“怒而撓之”如劉邦之激曹咎。如此隨機應變的戰爭案例舉不勝舉,也引人深思。

孫子反覆告誡人們,戰爭中沒有千篇一律的定規和一成不變的模式,任何凝固僵化的套用和機械刻版的照搬都將與勝利無緣。

《孫子兵法》若是細讀慢品,旁徵博引地說開來,那就沒完了,所以我只略引原文。至於如何悟到生活和工作中,每個人都會各有側重。其實讀任何書都是一樣的,看別人的讀後感只能作為輔助,至於書中深意,必得好好揣摩原文,回味自身才能體會得到了。

處在和平時期,兵法常常被束之高閣,而未來戰爭更多的是科技和資訊的比拼,談謀攻,講虛實似乎顯得落伍。但《孫子兵法》絕非一本簡單的兵書,其軍事思想囊括了從戰爭的構想、發動到實施結束的全過程和相關的各個方面。其中具體闡述的“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因利制權”、“知己知彼”、“致人而不致於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基本原則更是閃耀著哲學的光輝。

如今,讀《孫子兵法》並非為行軍打仗,只要能從內心蕩滌出一股英氣,不為斗筲之輩,不為莽夫之徒,以更深遠的視角和更開闊的胸襟去看待人和事,足矣。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5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裡面關鍵在知己,人們念著這句話,就總想去知彼,以為知己不是問題,覺得我自己我還不知道嗎?知己知彼,關鍵在於知己,因為“不可勝在己”。

我們來看看著名的“紙上談兵”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

趙括軍斷糧四十餘日,軍隊仍然沒有譁變,

主將還與士兵一同搏殺突圍,這怎麼也不是一個智障將軍所能做到的。

而趙括對自己判斷的最大失誤是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實戰經驗,假如他有規模從小到大的.戰爭實戰經驗,是很有可能成為名將的。

自己強大了不失誤,別人就無奈你何。你如果千方百計地去知彼,可能還著了別人的詭道。

《孫子兵法》講來講去,都是練基本功和抓基本面。你要管好自己,等你自己強了,再等待勝機出現,在最有把握的時候動手,先勝後戰,一戰而定。

如果自己不強,那就不要逞強,正所謂“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6

孫子在他的兵法思想中,論述了對待不同的敵人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而在商場中面隊不同的競爭對手,同樣也要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企業要立於不敗之地,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要分析自己在市場中所處的地位,對於強弱不同的競爭對手,要採取不同的商業策略,以求在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比如商戰中經常採用的“避實就虛”等策略就是孫子兵法思想的運用。

任何事物都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商場也是一樣,沒有永遠的勝利者,也沒有永遠的'失敗者;沒有永遠的強大,也沒有永遠的弱小。在現代社會,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在產品、服務、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跟上時代的發展需要,否則,任何一個實力強大的企業,都會因停滯不前而被市場淘汰。因時而變,因勢而變,“飽能飢之,安能動之”。總之只要有利於達到自己的目的,一切手段都要加以利用,這就是商鞅的成功之道。

企業的經營者是企業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企業決策的核心力量,如果企業的領導感情用事,將會導致決策的失誤,從而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兵不厭詐”在商戰中,設下圈套,從而達到自己的商業目的,正是孫子所言的“登高而去其梯”。對於企業的經營者來講,一定要弄清對手的真實意圖,避免上當。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7

《孫子兵法》的第九篇“行軍篇”的第一部分,兵之利,地之助。

一、兵法解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又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之,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意思就是:

大凡駐軍宿營,以乾燥的高地為宜,應避開潮溼的窪地;重視向陽的地方,避開陰溼的地方,靠近水草地區,軍需供應充足,將士百病不生,這樣就具備了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

在丘陵地區、河堤岸旁,必須佔領向陽的一側,且要背靠著它。這些好處,是得自地形的輔助。上游降雨,河水暴漲,洪水驟至,想徒步過河,應等到水勢平穩之後。

凡事遇到絕澗(地形前後險峻,水橫其中)、天井(四面陡峭,中間凹陷,如天然之井)、天牢(山林環繞,易進難出)、天羅(草木叢生,弓弩鉤戟無法使用,人進去如落羅網)、天陷(地勢低窪,遍地泥濘,車馬難行)、天隙(道路狹窄,地面多坎隙溝坑)這六種危險地形,必須迅速離開,切勿靠近。

我軍應遠離這類危險的地形,讓敵軍靠近它們;我軍應面向這樣危險的地形,而讓敵軍背靠它們。

孫子首先指出軍隊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的駐軍規律:好高惡下,貴陽賤陰,養生處實。這樣做的好處是“軍無百疾”,是軍隊勝敵的根本。

在戰爭中首先要維持人的生存,軍隊不吃不喝不行,沒有武器不行,生病減員更不行。所以在可能的條件下,要選擇既方便生活又能保障供應的地方宿營。

除了根據地理環境駐軍外,還要根據地形,決定攻受策略,以克敵制勝。孫子在說明了丘陵、堤防的駐軍原則後,指出在河水暴漲渡河時,應“待其定也”,以求安全。

靈活地對待地形還表現在對待天險。遇到“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六種地形時,必須誘敵“近之”,己則“遠之”;迫敵“背之”,己則“迎之”。

“兵之利,地之助”的謀略,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各種不同的地形,設營佈陣,指揮作戰,它不僅是對古代戰爭經驗的總結,對現代戰爭也有指導與借鑑意義。

戰爭是作戰雙方在一定空間的角逐,而地形在戰爭中起著重要作用。“兵之利,地之助”強呼叫兵作戰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這在戰爭史上不乏其例。如馬陵之戰,齊軍在馬陵成功地伏擊了龐涓率領的.魏軍,除了採用示弱誘敵,以逸待勞之策外,與馬陵道路狹窄,路旁為茂密的樹林、地勢險要也有很大的關係。熟知兵法的龐涓本應對這類隘險的地形有所警示,不應貿然進入,然而他利令智昏,貿然進軍,導致喪師殞命。

帶兵打仗要利用地形,企業經營同樣要考慮地理因素。商家開張營業,首選的地段大都是都市的黃金地段。那裡地處都市的工商、文化中心,交通便利、通訊、服務設施齊全,商旅往來不絕,有利的地形給生意興隆提供了便利。

西班牙馬德里城有一家書店,剛開始營業時,生意清淡,後來書店老闆利用大都市名流薈萃的優勢,每天請著名作家到書店召開茶話會、演講會,向讀者推薦、介紹好書,又舉行抽籤售書活動。幸運者可獲得簽名書、唱片等獎品。推出經營新招後,書店門庭若市,生意興隆。每天開門前,顧客已在門口排隊等候。這是“兵之助,地之利:謀略的成功運用。

地理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僅僅被動地認識它是不夠的,還要注意開拓與挖掘有利的因素。有的企業經營失利,常常抱怨缺乏地利。其實地理條件的優劣不是絕對的,關鍵是要善於觀察與思考,抑短揚長,興利除弊。

二、古今聯想

不只掌握地理資訊,掌握資訊往往是克敵制勝的前提。在孫子兵法中,作者多次提到了這個問題。

如《行軍篇》中“敵近而靜者······必謹察之”。在這長長的一段話裡,孫子詳細的列舉了各種現象,並通過這些現象對敵人的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獲得有關敵人目的、行動、狀況、地利等方面的資訊。

在商戰中企業也可用“相敵”的方法來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即直接觀察競爭對手的活動,如推出新產品、營銷方案的改變,購買生產裝置,兼併活動,然後從長遠目標、現行戰略、假設和能力這四個方面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從而估計競爭對手的戰略變化和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反應。

還可用“示形”來進一步瞭解對手的情況,如企業使用“火力偵察法”可以直接瞭解觀察無法瞭解或難以判斷的情況。

《虛實篇》說:“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這句話的意思是進行一場戰鬥,以瞭解敵人哪方面具有優勢、哪方面處於劣勢,這種方法為“交手較量法”。

這種角之,運用到企業競爭中,主要是探聽銷售反響,適用於企業新產品試銷後、大批量生產之前進行。

三、感觸

在古代戰爭的角度分析:

先立於不敗之地,即先考慮有利存活的地形;

再探求取勝的因素,即再考慮有利攻守的地形;

再尋求此因素中的特殊因素對戰爭結果的影響規律,即再尋求六大特殊地形(絕澗、天隙、天羅、天陷、天牢、天井)的戰爭規律:“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最後總結此因素的核心,即戰爭勝利的核心策略為:“充分利用各種不同的地形,設營佈陣,指揮作戰。”

在現代商戰、團隊管理的角度分析亦是:

先為不可勝,即先保證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無論是資金還是團隊人數上;

再尋求取勝的因素,即公司、專案、產品盈利還是提高團隊成員執行力;

再尋求以上因素中的特殊因素對結果的影響規律,即公司盈利的規律(實業還是網際網路)還是團隊業績的提升(主動還是被動)。

最後總結取勝的核心,即公司盈利的核心、團隊管理的核心。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8

最近我閱讀了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真是受益匪淺。它成書於春秋末期,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主要論述的是戰略方面的理論,比較抽象,但哲理性強,可借鑑的範圍很廣。孫子兵法的作用遠遠不再侷限於一本軍事著作的範疇,它還被廣泛運用於政治鬥爭、商業競爭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內容包羅永珍、博大精深,涉及到戰爭規律、哲理、謀略、政治、經濟、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內容,堪稱古代兵學理論的寶庫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廣為傳播。

在當代,一些相關企業要求員工的入門基礎就是熟讀《孫子兵法》,因為它的作用及地位在管理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孫子兵法》的《謀攻》當中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形》、《勢》講決定戰爭勝負的兩種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勢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虛實》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最後以多勝少。《軍爭》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九變》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行軍》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地形》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九地》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火攻》講的是以火助攻。《用間》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在古代,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該書的.影響。處於當代的我們更應該像古人學習!

有人說,讀《孫子兵法》的啟示就是:無論做什麼都不要有一顆仁慈的心。我覺得這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與古代是不一樣的,雖然也需要競爭,但它們競爭的性質是不一樣的,至少現在不用我們上戰場與敵人廝殺,只是與對方動腦子競爭,專業的話就是心理戰。

在《孫子兵法》裡,學到的不僅僅是在戰場上的技術,更多的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在社會上立足的最好技巧。

戰時他提出的另一個觀點是:以戰養戰,取糧於敵。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也就是博弈論裡提出的:為對手做減法,為自己做加法!所以他後面提出的優待戰俘也有這裡的因素。

同時,他還提出了一個觀點: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對於伐謀我一直不太明白,伐交倒是有些理解:政治高壓,經濟制裁,甚至還有輿論攻勢。伐兵是怎麼回事也不太明白,攻城還可以理解。

另外,他也提出了一些諸如:地形,變!等等 ;

孫子兵法提出了一個觀點: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他的意思就是說:用政治思想教育士卒,用法令來約束士兵,這種觀點在毛主席時期的解放中國是運用的最為貼切,設立的政委就是負責“令之以文”。現在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也就是出於這個目的。

另外,孫子兵法提出: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在孫子兵法中多次提到治,法。當然提到制度化,我們還不得不談談人性化。說來話長,人性,人性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聽說曾經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舉行過一次相關辯論。清華大學支援人之初性本善,香港大學支援人之初性本惡,但結果是清華大學支援了香港大學的人之初,性本惡。香港大學支援了清華大學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我個人比較支援人之初性本惡。從中國的古典學說來看,儒家應該應該是比較支援性本惡的,不然還用教化什麼呢?但提倡人性化的道家應該是比較推崇性本善的!

其實,制度化與人性化並不是對立的,只要制度的制定多為對方考慮點,儘量合理點,為對方考慮點也就基本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