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孫子兵法》讀後感2篇

作文 閱讀(2.6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孫子兵法》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孫子兵法》讀後感2篇

《孫子兵法》讀後感1

過去6-7年時間裡,斷斷續續讀了三遍孫子兵法,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每次都沒有讀懂。這次寫讀後感的目的是努力找出自己能從書中學習到的道理,把這些記錄下來,留著後面續讀更新。

孫子兵法核心思想:1、先勝後戰,以強勝弱,不敗是勝的前提;2、學會等待時機,不要焦慮,一戰而定,最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3、能打勝戰也要算成本和代價,合於利再戰,不好一日之勝;4、打仗要懂奇正之術,動態變換正兵、奇兵;5、真正的戰略和勝利,看上去平淡無奇,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對於個人而言,孫子兵法在教我們學會認識自己,看清事物的底層邏輯,學會認輸,具備長期思維,成為更好的自己,後面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一、計篇:

1、5事:道、天、地、將、法

道:上下同欲,通過抓政策、宣傳、團隊思想,使下屬願意跟著一起幹;

將:做領導要獎罰分明,對自己清正廉明,對下屬寬容,時常讓大家得點好處,大家就願意跟著你;領導不但要關注事情的結果,還要了解事情過程中每個人發揮的作用;

法:相當於現在的企業管理,如組織架構、人事制度、資產財務管理等;

道、天、地代表領導的大略,綱領方向;將、法代表領導的雄才,能組織、動員、駕馭和推動團隊去實現目標;

沒有大略可以請外部顧問,沒有雄才就無法做成事情。

2、7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企業領導要有雄才大略,主要部門負責人要有能力、有精力、有慾望,有合適的組織架構、人事制度和健康的資產和財務狀況,賞罰及時恰當;

賞罰孰明,主要是及時,恰當,如果濫賞無度,下屬不感激,如果濫罰無度,人人記恨,沒有威信;

3、真正厲害的人,大部分時間花在準備和等待,管理自己的焦慮,不該動作的時候輕易不亂動,對敵人多方以誤之,一舉定勝負;

4、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忘了本謀初心是我們每個人常犯的毛病,不僅僅因為憤怒,任何干擾都會任我們遠離事情當初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

5、越親近的人,越有可能出現恩怨,沒有恩就沒有怨。

二、作戰篇

1、作戰整體原則:慎戰、不戰、速戰;

2、開戰要拙速:林彪的四快一慢

發起總攻要慢,要查清敵情、地形、選好突破口;

向敵人進軍要快,出其不意,長途奔襲,抓住敵軍;

攻擊準備要快,快速調動兵力、佈置火力、構築工事、戰鬥動員等;

擴張戰果要快,突破一點後,堅決擴充套件戰果,使敵軍無法恢復防禦;

追擊要快,敵軍潰敗後,要猛追到底,使敵軍無法逃跑和重新組織抵抗。

3、殺敵靠憤怒,奪敵靠獎賞:利用人的憤怒,怒氣上來,什麼都不顧去殺敵;利用人的貪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商業上就是明確戰略目標,上下同欲,選拔有慾望、有精力、有能力的人一起幹;

4、將軍要看清楚第一個跟敵人幹起來的人,奪得敵人戰車,並優先獎賞他

5、要儘量降低戰爭成本,發動人民戰爭,降低招募兵的成本、糧食成本、武器成本(商業上就是充分發揮客戶的轉介紹作用);

6、經營和作戰一樣,避害比趨利更重要,利益機會什麼時候都可以有,一旦輸掉老本就很難翻身了。

三、謀攻篇

1、打仗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補全自己的實力,而不是消耗降低自己的實力;

2、打仗的三種策略:破壞敵人的計謀、破壞敵人的外交和同盟、最壞的策略就是戰場上打敗對方;

3、打仗前需要做好沙盤推演,見利不忘害,沙盤推演中提前找到對自己不利的地方,想辦法規避消除;工作中做專案也一樣,要能紙上談兵,模擬推演,找出可能導致專案失敗的地方,提前想辦法解決/規避;

4、打仗的基本標準,集中兵力,攻其一隅;

5、打仗前,皇上和將軍要換位思考,相互信任,將軍要儘量做到讓皇上了解一切,皇上要讓將軍可以自主決策;工作中下屬要讓自己的工作和團隊對於老闆來說是透明的,老闆也要對下屬合理授權,發揮下屬的主動性;

6、知己比知彼更重要,認識自己的優劣勢才能做到趨利避害,提前知勝負;工作中每個人要知道自己的特長和缺點,才能明確職業方向、突出優勢發揮特長,深耕某個行業,做到行家、專家、權威。

四、軍形篇

1、打仗之前要先評估一下自己的勝算有多少,計算對比的維度參照5事7計,先勝後戰;

2、講政治,有紀律是可以勝利的必要條件,有共同目標和信念,紀律嚴明才有戰鬥力;

3、如果評估後,能打贏,就需要找準機會,沒有機會就等待機會,也可以引誘敵人犯錯製造機會,也就是守藏於九地,攻動於九天;

4、如果評估後沒有勝算,就要提升自己的能力,5年行家、10年專家、15年權威,形成先勝後戰之勢。

五、兵勢篇

1、勢講的是打仗要造勢和任勢,製造一種勢在必然,然後可以調動軍隊指哪打哪,其中涉及到管理和戰術問題,包括組織架構、內部資訊有效傳遞協同、奇正之術、以及避實就虛;企業也一樣,一旦確定了戰略方向,具體運營中就要規劃適合的組織架構和分工,並明確工作原則及激勵機制;

2、打仗佈陣要分奇正,就是要有預備隊,先出為正,後出為奇,動態變化,無窮無盡;

3、通過自己高效的組織架構、強大的自信和虛實示形,做到調動敵人而不是被敵調動;

4、會打仗的人是因勢利導,按照實際情況,安排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工作中就是根據團隊的實際情況,劃分工作任務和領域,然後做好事人匹配。

六、虛實篇

1、虛實篇講的主要是打仗中要做到以己之實擊敵之虛,以自己的長處對抗對方的短處,形成降維打擊,比如:致人而不致於人、利益引誘、讓對方勞累、飢餓、害怕,不清楚我方想法和動作;

2、首先要不致於人,不輕易暴露自己的隊形和打法,攻擊的時候讓對方不知道你要攻擊那個地方,防守的時候讓對方不知道你的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方的基本功要紮實,能夠因地制宜不斷變化組合,快速調動隊伍;

3、其次,自己做好的同時,要想辦法搞清楚對方的情況,引誘對方行動、暴露實際情況,對比判斷對方的人數、裝備和糧草,努力形成敵弱我強,敵少我多之勢,這樣我方就可以集中精力,即使在整體兵力少的時候也可以實現以多對少,專攻速戰;

4、最後,更高的水平是因敵制勝,根據對方的行動佈局來調整我方的應對方案,這種情況就要求我方有靈活的架構能力和資源排程能力,否則很容易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所以一般不建議這麼做,我方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航道,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先讓自己不敗;

5、實際生活中,我們不能讓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強,一定有優勢和劣勢,我們要做的一方面就是讓自己的優勢更加突出,做到行業專家權威,另一方面是規避自己的缺點,儘量

不要為了短期的高薪資高職位而放棄自己的特長和主航道,長遠看是得不償失;

6、看書明理,口頭上誰都會,但是實際工作生活中遇到事情就會忘記,比如父母都知道要跟孩子做朋友,如果小孩學習不好大人就會開始焦慮,動作情緒上就會變形,把跟孩子做朋友忘得一乾二淨,此為不知;所以,我們在實際生活中要不斷琢磨、提問和演練,讓自己具備“虛實篇”中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否則就會出現東施效顰的情況。

七、軍爭篇

1、讀了孫子兵法,理論大家都懂,但戰場上實際操作就忘記了,軍爭篇講的就是現場實操,屬於戰術工具箱,這個非常之難;這就像現在企業數字化、安全數字化建設一樣,流程化、資訊化、資料化、自動化的道理大家都懂,一旦落地建設中就會碰到很多阻力,發現之前學習的知識不好使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瞭解企業文化,找好每項工作的最佳切入時機,工作中感到困難和挫折要敢於扛住壓力,善於反思學習,會平衡各方利益,推動工作向目標前進;

2、打仗會走很多彎路,會遇到很多困難,關鍵是要認識到走彎路是打仗的一部分,要面對困難,將困難變成機遇;這就像企業/個人一樣,任何公司和個人在成長中都會犯錯誤,走彎路,碰到困難和挫折,關鍵要從心裡認識到,這是企業和個人成長的一部分,正確面對就會不斷成長提升;

3、行軍宿營要做到以逸待勞、以強擊弱,致人而不致於人,這是打仗的一部分;

4、打仗要知道對方的意圖、行軍的地形以及佔有最有利的地勢,否則就會讓自己處於不利局面;

5、打仗過程中,除了正規的封賞之外,還要讓所有士兵都能平等參與分利的小福利(搶奪物資、錢財之類),讓大家都願意往前衝;

6、打仗過程中,要保障指揮系統的統一有效,讓大部隊有專一明確的目標,力往一處使,比如統一的金鼓/旌旗;

7、打仗要治氣、治心、治力、治變,要多管控好自己和團隊的氣、心、力和變,因為我們懂的,對方也懂,要戰勝對方,先要讓自己足夠強大,不會被打敗;這就像工作中要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讓自己獨立於特定平臺而能生存;

治氣就是避開對方的銳氣鋒芒,等待對方思想懈怠不想打的時候再開始打;個人而言,不同階段的心氣不一樣,要在年輕時多努力,成就自己,中年以後就可以集中精力,轉型升級,做知識能力輸出,成人達己;

治心就是保持自己的定力,不管外面怎麼變化、嘈鬧,我們自己要保持堅定的決心和方向,等待最佳時機的出現;

治力治變就是要保持體力,以逸待勞,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打法,總之就是致人而不致於人;

8、最後,打仗就是不要讓自己處於不利地形,不要貪圖小利,不要掉入對方陷阱,要避開對方的銳氣鋒芒,保持自己和團隊的意志力,等待對方思想懈怠,出現失誤時再打,如果爭一日之勝,勞民又傷財。

八、九變篇

1、九變篇講的主要是將軍在打仗中不但要懂理論,更要懂得過程中的變通,以及引起主帥失敗的5種性格--不怕死、貪生怕死、憤怒急躁、太愛惜自己的名譽、愛護居民;

2、圮地無宿、衢地合交...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要學會實際作戰中這些的變通,關鍵是要知道底層邏輯,碰到新情況才能靈活應用;這就好比企業資訊保安工作20年前,到現在底層邏輯都沒有變化,都是做風險管理,都需要閉環,不同的是安全的1.0,1.5,2.0,以及後面的3.0時代,用到的技術和實現方式不一樣而已;

3、將軍帶兵打仗要圍繞主要目標/戰略目標,打到敵人的核心要害,實現全面勝利;對於安全廠家,就是要圍繞企業的戰略主航道,不斷做減法,搶到ToB企業的流量入口,做出爆款產品,解決客戶痛點;反過來,如果安全廠家什麼需求都滿足,什麼產品都做,可能什麼也做不好,就會起個大早,趕晚集;

4、打仗做決策要雜於利害,利中見害,害中見利,不能欺騙自己,僥倖心理就會吃大虧;比如,我們做事情列個計劃表和里程牌,正看邏輯嚴密,環環相扣,但實際過程中就發現問題頻出,無法落地,這就需要專案主管需要有沙盤推演的能力,在專案籌劃過程中就要具備紅藍推演的能力,提早發現其中的問題點和可能踩的坑;反過來,當工作中碰到不利有害的事情,能否從中找到有利的東西,需要我們有極度開放的頭腦,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

5、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出事、有問題是必然,關鍵在於平時多發現,努力解決;這就像企業安全工作要不斷模擬演練一樣,演練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提升防護能力和應急速度;日常生活中,有時當你覺得高枕無憂時,問題就悄然而至,真是神奇;

6、主帥5種性格缺陷很可能導致軍隊覆滅,帶兵打仗需要做到跟士兵同吃住,有君子自汙的胸懷,以及人至賤則無敵的狠勁;可惜得很,阿肯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教練型的人,不太適合做大事;

九、行軍篇

1、行軍篇主要是講處軍、相敵以及將士之間的相互馴養;

2、處軍就是過山涉水、過沼澤、平地以及各種險地的注意事項,行軍宿營要保障士兵生活條件和安全保障;相敵是通過觀察敵人的動靜、交往辭令、士兵狀態可以判斷軍隊的戰鬥力;兵法其實大家都懂,關鍵還是要自己軍隊的作戰能力強,不能依賴盟友或者敵軍出錯;

3、將士之間的馴養說的是帶團隊之法,底層邏輯就是主帥心裡裝著士兵的利益,為其前途考慮,士兵上戰場就願意為主帥賣命;三令五申,法令簡當,議在必行,其實就是胡蘿蔔+大棒,仗打的好給胡蘿蔔是真心的,違規違紀給大棒一點也不含糊;

4、工作中有些領導簡單粗暴,只問結果,不會下場指導,也不懂事人匹配,碰到問題責罰下屬,下屬反抗又壓不住陣,這就是色厲膽薄,至懦之將。

十、地形篇

1、地形篇主要是講主帥要知道各種地形下的打仗之法,帶兵之道、愛兵之心和自知之明;

2、主帥要知道通、掛、支、隘、險、遠等地形下的打仗之法,不能只有必勝的心,更要有不敗的理念,孫子的理念是先勝後戰;

3、帶兵如果出現了走、馳、陷、崩、亂、北的情況,這是主帥的責任,打仗必敗,選鋒是帶兵的關鍵;這就像工作中要集中優勢資源做好重點專案一樣;

4、好的主帥要有好的心態,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利合於主,為人是保;這就像工作中,優秀領導只有成為最好的自己,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情懷地工作,不用顧及一時的名利得失;

5、主帥要有愛兵如子之心,與士兵達成一片,同時要讓士兵有敬畏之心,方能做到“厚而能使”,指哪打哪;

6、主帥要有自知自明,知己比知彼更重要;現在職場上的每個人也是這樣,只有知道自己哪裡不行,才能揚長避短,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並在專業領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十一、九地篇

1、九地篇主要講不同地形中,主帥要採取不同的作戰方法,考驗主帥的指揮藝術,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就表現在這裡;

2、散地、輕地、爭地,要選鋒軍,製造小勝利治軍氣,提升軍隊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力;交地無絕,衢地結盟,圮地迅速通過,圍地靠奇謀,絕地只有以死之心作戰方有生的可能;

3、不同地形不同的作戰方式,考驗主帥的指揮藝術,迂迴穿插、奪其所愛、多方以誤都是要讓敵方之兵不聚不齊,打斷其統一的組織排程;

4、主帥要有日拱一卒、不疾而速的心態;這就像讀書一樣,每天看十幾頁,一年就能看十幾本書;要有運籌帷幄、正心誠意、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的修行;要有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能力:謹養而勿勞、日常防備演練一刻不鬆懈、關鍵時刻萬眾一心、犯三軍若使一人、一戰而勝;

5、國家有這樣的主帥和軍隊,實力強大,就不需要養天下之權,爭天下之交,卻能行王霸之道;而現在的美國做的就是爭天下之交,養天下之權,自己一點不做出犧牲,卻要各國為其輸送利益,就很難伸己之私,讓各國服從它的領導;工作職場上也是一樣,領導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可以獨立與平臺而生存,成己惠人,團隊才願意跟著你一起幹。

十二、火攻篇

1、火攻篇主要是講火攻的物件(火人、火積、火輜、火庫、火隊)和火攻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以及孫子無利不戰的原則;

2、勝而無利,不能鞏固成果,就會形成驕主治疲民的情況,所以數戰數勝國必亡;一個人工作中如果一路順風順水,沒有碰到挫折吃過虧,很容易大翻車也是這個道理;

3、工作中還有一種情況,一個人每次為了漲點工資,或者幹活輕鬆點而頻繁跳槽,每次換工作沒有在自己的主航道上積累能力,越到後面就越跳不動了。

十三、用間篇

1、用間篇講的主要是打仗要取於人,知敵情,需要用到五間(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其中反間最重要;

2、打仗需要非常謹慎,不爭一日之勝,不好一時之功,如果不是為了一戰而勝,戰而有遠利,就不要輕易開戰;在我們現在的工作中,做產品要能解決客戶的核心痛點,不瞭解和理解這個底層邏輯就會浪費資源,甚至團隊方向走偏;

3、打仗每天都要花大量的金錢和資源,如果主帥都不願意花錢去打探敵方情報,就不能先知,好像看起來是省錢,其實是婦人之仁,難成大事;這就像有些老闆,僱了很多員工,每天花了很多錢,卻不願意花錢去激勵員工一樣,因為他們認為我既然花了錢僱你,你就應該為我幹活,這種老闆是在算別人的賬,覺得每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要立馬產生效果,其實這就是老闆小氣,格局不大,這樣的企業只有流水的兵,沒有鐵打的營盤;

4、內間者,不自知,德不配位是最壞的一種人事安排,鴻門宴上項伯放走了劉邦就是這種情況,項伯並不認為他是在害項羽集團;現在企業中,領導喜歡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排忠於自己的人,雖然這個人才能不行,當其他人做出一個對公司長遠有利的決定時,很可能被老闆自認為忠於自己的人否決,給企業帶來長遠損失,從這個方面講,無才也無德;

5、反間要有土壤,主帥會被離間,大概率是因為自己本來就多疑;

6、用間要謹慎,沒有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又沒仁義之心的個人魅力和格局,無法用好間,反而可能被反間;

7、工作和生活中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不管是清潔還是保安,但也要保護好自己不被小人進讒言;戰術上就是把自己當空氣,像看待人一樣,尊重花草樹木、桌椅板凳,就可以慢慢學會尊重每一個人;

8、五間中,反間最重要,要花大錢去做,但策反的物件要有智慧,否則難於成功。

《孫子兵法》真是一部寶藏,博大精深,筆者寫完最後一篇讀後感時,又想把前面的章節再寫一遍!

《孫子兵法》讀後感2

《孫子兵法》被世人譽為“世界第一兵書”,歷代有註解批校者二百餘家,各版本約四百餘種,各譯本近三十語種,影響甚廣。《孫子兵法》十三卷,談用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環環相扣以制敵,蘊含了多條行軍打戰的黃金準則。戰國時韓非就說過,“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皆有之。”唐朝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日本,美國等國家也有大量的學者在研究孫子兵法,並讚歎不已。身為中國人,我們自然更應該研讀先賢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讀罷此書,我想做的工作是:基於自己的理解,重新將其歸納整合;其次是討論《孫子兵法》在古代中國軍事領域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後結合當今普羅大眾對此書的看法,提出部分國人對《孫子兵法》的誤讀。

一.《孫子兵法》講什麼

(一)練將,治卒

行軍打戰,首先離不開人,上到將領,下到士卒,如果沒有經過嚴格挑選,強加訓練,那麼整支軍隊就是一盤散沙,一上戰場便頃刻潰不成軍。所以說,練將,治卒應該是戰爭的首要準備條件。

第一,對將領的要求是“智,信,仁,勇,嚴”,將領要足智多謀,賞罰有信,愛護部下,勇敢果斷,治軍嚴明。這裡,我們要特別提一下,《孫子兵法》雖然是用來指導嚴酷的戰爭,但其中蘊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勢篇》便提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主將不苛責下屬,不把戰敗的責任往士兵上推,才有利於軍心的團結。“地形篇”更是提到“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為將者要懂得施恩於部下。

將領不僅要為人寬厚,還要有軍事謀略,也就是“智”。“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值得讚賞的是,孫子還提出了“將受命於君”但“君命有所不受”,這在古代中國封建專制的情況下可是相當難得。原因其實也簡單,古代交通通訊並不發達,而戰爭局勢卻是瞬息萬變,法令的傳達往往是不及時的,並且君主對戰局的瞭解也不如將領清楚,這就要求君主要賦予將領指揮作戰的自主權。

孫子還提到“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這也就要求君主在任命將領時,要綜合考慮將領的各方面素質,做到任人唯賢。

第二,治卒。其實《孫子兵法》並沒有側重講怎樣訓練士卒,就算涉及到了,也是間接地講。比如,《軍爭篇》就提到“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作戰時能夠以金鼓,旌旗一耳目,想必離不開平時對士卒的訓練。“行軍篇”也講到“令素行以教民”,這便要求將領平日便要對士卒嚴加訓練,做到“令行禁止”。

但也僅此而已,孫子沒有細緻地去討論怎麼挑選士卒,訓練士卒,但是行軍打戰,“人和”可是重中之重,這個缺漏也許算是《孫子兵法》的一個不足吧。正如戚繼光所說,“孫武之法,綱領精微莫加矣。第於下手詳細節目,則無一及焉。”戚繼光也談行軍作戰,但與《孫子兵法》不同的是,他結合實戰經驗所創立的建軍學說相當具體細緻。我們看看《紀效新書》,從選兵到練兵,從各色兵器的配合使用到諸兵種的協調行動,都介紹得再清楚不過,務求實效。

(二)作戰的流程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練好將,治好卒,我們再來談在戰場上如何廝殺。我分三個部分來講《孫子兵法》所提到的戰爭流程,也就是戰爭開頭的籌措工作,戰爭進行中的具體應對方法,和戰爭的最高目標。

1.戰爭未開,謀略先行。孫子所提到的,戰爭還沒開打便要先做的兩件事,一是定計,二是蓄勢。孫子曰:“多算勝,少算不勝。”打戰之前,要是將領對戰局沒有全盤的規劃,那麼軍隊就像是無頭蒼蠅,找不到制敵制勝的突破口。再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藏於九地,動於九天”,先要做好防守工作,使自己處於攻不破之境地,再等待時機,打敗敵軍。

2.《孫子兵法》集中講的便是戰爭行進中的戰略問題。個人認為,孫子的戰略思想的核心是“機變”。其實,就算有哪一步兵書寫得多好多厲害,將領也不可能單單憑藉紙上知識出奇制勝,這就要求為將者腦子要靈活,懂得隨機應變。機變,就是在瞭解天時,地利的情況下,避實擊虛,以曲為直,以患為利,以進為退,綜合採取火攻,用間等戰術。同時,要對敵方的行動有較為準確的估測。《行軍篇》裡有段描寫極為精彩,“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真可謂是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3.從《孫子兵法》看來,作戰的最高目標有二。一是速戰速決,二是全勝。作戰篇講到,“兵貴勝,不貴久。”每一次戰爭其實都是勞民傷財,士兵的徵集,物資的供應,不僅虛耗國庫,還擾亂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戰事拖得越久,對一個國家所造成的經濟負擔久越重,這也是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勝”,是孫子戰略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孫子提到,“全國為上”,“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如同從漢字學看“武”是由止戈構成,孫子嚴格說來並不偏愛戰爭,甚至是想避免戰爭。原因不是他愛好和平,而在於,戰爭就是消耗資源(日費千金),最棒的作戰,是不戰而勝。與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三光”政策不同,我們古人講求的是“慎戰”,希望能用比較和平的方式,較少的人員傷亡去換取戰爭的勝利。所謂“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戰火一開,戰場上便少不了“馬革裹屍”的殘酷景象,而且,火力開得越大,對佔領區所造成的損害也就越嚴重,戰後的修復更是一個難點。

二.《孫子兵法》在古代中國軍事領域所起的重大作用

古代中國爆發的戰爭,多是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的對抗。中原地區以農為本,愛好和平穩定,而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生,生性凶悍。姜戎在其著作《狼圖騰》中提到,“農耕民族可能早已在幾十代上百代的時間裡,被糧食蔬菜農作物餵養得像綿羊一樣怯懦了,早已失去炎黃遊牧先祖的血性,獵性無存”。不談文明的發展程度,農耕民族的戰鬥力其實比不上北方遊牧民族。

《史記》對匈奴人有描述:“匈奴,……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以語言為約束。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毋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因為生存的地理環境使然,北方遊牧民族要同殘酷的自然環境做鬥爭,包括自然災害和野獸襲擊。我看完《狼圖騰》後的一個感覺就是:北方遊牧民族身體裡湧動著的是狼性的血液,甚至是婦女還有小孩,他們在與狼作戰的過程中所展現的勇氣和力量都是驚人的,那裡的人們才真可謂“全民皆兵”。

相比起遊牧民族的“全民皆兵”,農耕民族的特點卻類似“散兵遊勇”。農耕民族“男耕女織,自給自足”,他們與外界的交換活動是很少的,在沒有天災,戰亂,苛政的情況下,他們的生活就算不富裕,也至少是平和有序的。因為長期侷限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內,他們幾乎沒有“國家”的概念。也因此,林語堂說,“中華民族是一個由個人主義者所組成的民族,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家庭而不關心社會。”那些遠離政治中心的人們更是覺得“天高皇帝遠”。古代中國人的這一特點跟我們的鄰近國家日本相比,根本是截然相反。我看過一本介紹日本的書,名字是《菊與刀》,據這本書介紹,日本天皇在國民的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對天皇盡忠,報效皇恩在他們看來是最為光榮的事情,也是理所應當的義務。中國儒家也講“忠”,也注重君臣之道,但是老百姓對君主的順從是壓迫式的,日本國民對天皇的愛戴是發自內心的,是源於他們的義務觀。對國家,對君主的認同感的不同,造成了古代中國農耕民族的“散”,也是日本雖為彈丸之國也敢侵略中國的一個原因:日本人好戰,而且熱衷於為天皇而戰。既然農耕民族的特點是“散”,那麼這樣的民族如何來作戰,怎樣抵禦外侮?這時就需要有作戰的“謀劃”了,需要一批具有軍事才能的優秀將領,《孫子兵法》所講的實戰的策略對於指揮農耕民族的作戰就具有重要的意義了。

三.部分國人對《孫子兵法》的誤讀

1.將《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相提並論

大家應該都熟知宋襄公治軍所鬧下的笑話。泓水之戰中,宋襄公打著“仁義之師”的旗號,處處禮讓楚國軍隊,等楚軍擺好陣勢後,宋軍才去攻打楚軍,最後宋軍潰敗。孫子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社會變革日趨劇烈、戰爭規模日益擴大的時代。戰爭指導者在複雜的戰爭環境中,逐步認識到“詭詐”,或者說是“戰略”,是作戰中不可少的一個因素。於是,孫子突破了春秋前期以前崇尚和遵循“周禮”,講究堂堂之陣、正正之師的作戰觀念,提出了“兵者詭道”、“兵以詐立”的戰爭指導思想。

提及《孫子兵法》,很多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兵者,詭道也。”再加上孫子在“用間篇”裡談論了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這五間之事的厲害,所以很多人對這本兵書的印象便是:教人如何出“奇”招,凡言兵即可用詭。但是,一支正規的軍隊打戰不可能僅僅靠著一些“奇招”“險招”。“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而“正”是戰爭中所遵循的最實用,最基本的戰略,過分強調“奇”,可能會使軍隊疏於日常正規的攻守,不夠重視估量整體的軍事實力,而存在對戰爭的僥倖心理。像“空城計”等計謀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起作用而不被敵方識破的。但是偏偏有些人把《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借刀殺人”,“聲東擊西”,“暗度陳倉”,“上屋抽梯”等計謀也一併歸入《孫子兵法》名下,使得一部兵書搖身一變為一本“小人”書,專門教人如何使詐。用一個“詭”字來定義《孫子兵法》顯然是有偏頗的。

戚繼光也反對這種錯誤觀點,他說:“此‘詭’字,非詭詐於心之謂……所謂詭其形以示敵,非在我治兵為將,存心制行,發號施令,俱要詭也。今人行檢奇怪,即依附曰:‘兵者,詭道’,將事該如此。嗚呼!”

2. 《孫子兵法》不如一卷訓兵書

我在網上看過一個帖子,有人是這樣批評《孫子兵法》的,“兵法類比藝術,紀效新書之類的就是素描寫生的基本功,孫子兵法是啥?講了一大通藝術的分類原理,其實絕大多數只能培養一批眼高手低的庸才。”其實,這樣的批評也是有原因的。比方說,《孫子兵法》之《計篇》講“多算勝,少算不勝”,那麼如何落實這個戰略的規劃?《形篇》講“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那麼,如何做好攻守,攻是如何攻,守是如何守?《勢篇》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也就是說,管理人數眾多的軍隊,能夠像管理人數很少的軍隊一樣,這是屬於軍隊的編制問題;指揮大部隊作戰,能夠像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是由於旌旗鮮明,號令嚴肅。問題是,如何調派部隊?如何組織編隊成團?士兵如何識別軍旗各種顏色進而接受命令? 《虛實篇》裡講“形兵之極,至於無形。”那麼主攻和佯攻的兵力怎麼分派?遇見不利情況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有很多,也因此很多人看了《孫子兵法》後,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打戰究竟該怎麼打。我們很多人就算看了《孫子兵法》,也不知道如何上戰場殺敵。似乎,孫子談兵法,與趙括紙上談兵沒什麼不同。

這裡就引出一個問題:孫武是不是一個純粹的軍事理論家,而缺乏實戰經驗?

關於描述孫武用兵打戰的文獻確實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僅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有所提及。《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說,“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下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了,介紹《孫子兵法》十三卷的書大都把這個故事作為前言來介紹孫武這人。《史記》一書接著說,“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這場戰爭名為柏舉之戰,孫武以3萬兵力,擊敗楚軍20萬,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柏舉之戰是春秋末期一次規模巨集大、影響深遠的大戰,史學家稱它為“東周時期第一個大戰爭”(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尉繚子曾讚道:“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所以說,一口斷定孫武是個純粹的軍事理論家的說法是有失偏頗的。

回到問題上來,“《孫子兵法》當真不如一卷訓兵書嗎?”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是:《孫子兵法》是寫給誰看的?假若它是為一般的將領,一般的士卒而寫,那確實,不如看司馬穰苴所寫的《司馬法》,宋朝的《武經總要》,《行軍須知》來得實在。明代戚繼光所著的《練兵實紀》、《紀效新書》更是將練兵用兵之法描述得一清二楚。不過,我們在上文已經提及,《孫子兵法》是孫武初次面見吳王,給吳王看的。這本書的高度,是戰略的制定者,戰略的決策者以及他們的參謀人員才有必要讀的,士兵和一般的軍官,讀孫子兵法沒有多大意義,因為他們看待戰爭的角度和視野,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孫子兵法》所提煉的原則是顛仆不破的基本原則,甚至是把軍事問題抽象歸納到了哲學高度。其它的兵書,多是從養兵練兵,隊形,紀律,組織等多方面對這些基本原則進行闡釋分析,進而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孫子兵法》以精闢洗練的文字系統闡述了從戰爭準備到戰爭實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構建了中國古典兵學的體系,書中的理論觀點及所蘊含的兵學文化觀念和思想方法對後世兵家戰將影響極大,它的價值絕對是不可小看的。因此,稱《孫子兵法》不如一卷訓兵書的說法是絕對錯誤的。

《孫子兵法》採取了“舍事而言理”的方法,從巨集觀上揭示了軍事活動的一般規律,語句高度凝練,但在具體應用時面臨很多問題。所以,我認為,要想研讀《孫子兵法》,還需要涉略像《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一類的兵書。戚繼光特別注重從實際出發,把經典理論著作中的思想與實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所寫的兵書堪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典範,他的軍事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孫子兵法》的影響,而且更進一步融入自己的實戰經驗。研究戚繼光這類具體而微的兵書,瞭解練兵作戰的具體操作,對我們理解《孫子兵法》所高度概括的戰爭基本準則有很大的幫助。

3.對《孫子兵法》熱的冷思考

誠然,《孫子兵法》不僅是一部兵書,講為將之道,五事七計等軍事謀略,裡面還包含了儒家的“仁”的思想,辯證法等哲學思想,這部兵書在當今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都還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當今泛起一股國學熱,我們都大談特談對優秀傳統文化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孫子兵法》可算是被“用”得相當徹底。現在各國都重視經濟的發展,《孫子兵法》與商戰,應該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了,不僅是國人尊崇,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商場如戰場,《孫子兵法》一書對於指導商業競爭確實有所助益。但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是,怎麼還有人把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作文教學,圖書館工作,祕書工作,籃球競賽,炒股,乃至稅務稽查工作,都統統與《孫子兵法》沾了邊。看來《孫子兵法》還真是光輝普照全球,照耀萬物?把好好的一本兵書當成了萬金油,這裡抹抹,那裡抹抹,難道就是重視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表現?不是吧,這隻會讓一本軍事寶典變成了一塊狗皮膏藥。

香港著名評論家樑文道曾提到,對經典最經典的解釋是:“沒多少人讀,但是人人都談的書。”《孫子兵法》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很多人都大談特談,卻沒有從頭到尾認真看一看,以致於對其存在誤解。從上文的討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孫子兵法》不愧為兵學聖典,它的戰略高度也許是今人也達不到的。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確實有讀經典的必要,以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