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臘味鄉情的散文

文學 閱讀(9.34K)

從冬至開始,一般人家都要醃一點臘貨。特別是老年人,總愛在這個季節,灌一些香腸,醃製一些鹹魚鹹肉或鹹鴨等分給孩子們。

臘味鄉情的散文

同樣的臘味,當孩子們夾起一片香腸或臘肉時,都會贊上一句"家裡醃的就是好吃!"對於味蕾已經遲鈍的現代人來說,家中香腸臘肉是不是真的好吃?很難說。這樣的覺得,皆因為那些臘味裡所包含著的"親情",是任何金錢都買不到的。

也許是現在食物太繁雜豐滿了,我總認為,臘味的美好還是在冰箱沒有普及的年代。特別是農村,從春天開始,家家都會養一頭小豬和一群小雞鴨,費神費糧地將它們養大。目的就是要將它們到冬天變成臘貨,成為一家人一年的營養和做人情的資本。

那時侯的人沒聽過吃醃製品不好的說法。誰家的臘貨醃得多,是一種富裕的象徵,很值得大家羨慕。"張家明年日子好過哦!雞鴨魚肉醃了兩大缸……"或者"李家今年沒殺年豬,沒有醃臘肉,明年的日子怎麼過……"人們在臘月裡談論的往往都是這些話題。

進入臘月,辛苦一年的人開始為過年做準備,家家都忙著殺雞殺鵝,殺豬佬在這時候成了紅人,非要早早預約才能捱得上。人多勞動力多的人家,醃的臘貨也就多。一頭豬一百多斤,除了留點現吃外,往往被全部醃成臘肉。在那個時代,倉裡有糧食,壁上掛滿臘魚臘肉,如果有姑娘來相親的話,肯定會一眼就相中這家小夥子。

我們家鄉醃臘貨很簡單,就是用粗鹽將那些雞鴨魚肉抹個遍,放在大缸裡,按結實就行。過幾天翻個身,再過幾天,就拿出去晒。晒乾了的臘貨就掛在廚房裡的牆壁上或吊在屋樑上,要吃時就在上面去割。

家中有了這些臘貨墊底,做人心中就不慌。鄉下人最看重的是面子,自己的日子可以苦一點,萬不能慢待客人。農閒季節也是走親訪友的.季節,談婚論嫁往往也是在這個季節敲定。家中存了臘貨,才能夠好好招待客人和辦大事。

來了客,因有了豐富的臘貨,主婦們做的菜又大氣又多樣。蒸豬腸一碟,風乾雞一盤,鹹鴨、臘鵝、臘肉、炸圓子等等,拿來燴一下就上桌,快捷方便,不一會滿滿一桌。以往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有了這頓好飯菜,也就盡釋前嫌了。有些人家每天都有客人,鍋臺上也就每天臘味繚繞。家家如此,整個村莊幾乎沉浸在臘貨的香味裡。

記得我們小時候,除夕清早,母親就把那些臘貨浸在水裡,待它們變軟了,母親把那雞、豬、鵝等放在一隻大鍋裡,用小火慢炆,為的是怕正月初來客時現煮來不及。這些不加任何作料,或風乾或醃製的臘貨,放在一起炆熟後,那特殊的、自然的、不帶任何辛香氣的臘香味,實在是香得無法形容,是任何葷菜的香味都無法比的。那種香氣算得上是臘味中的極致。

鄉村有個傳統習俗,正月裡互相吃請。今天請你到我家,明天請你到他家,輪流請客,目的是為了增進友誼。這是非常好的一種聯誼方式,可以藉助冬日裡的吃請,把平日因忙碌而疏忽了的友情,在餐桌上、在臘味裡串起來。過去一年中的小不如意,在臘味和酒香中全被抹去。來年家中需要鄉親們幫忙的地方,也都在這些鄉情和臘味裡得到了答覆。這樣一請一復中,即美了口福,也融洽了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