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大綱

文學 閱讀(5.66K)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

早就聽聞這是一本好書,近日捧書讀之,果然被其所震撼。讀罷,思緒翻湧,在我腦海中交織成一幅畫面:天空廣漠,雪花飄落,空氣寒冷得令人刻骨銘心,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著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追逐愛與幸福。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覆地上演著,但每一次的重複之間,都夾雜著生活的變遷,這幅畫面也隨著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大綱

追風箏的人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精煉的篇章,細膩勾勒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作者對祖國的愛顯然與對造成它今日滄桑的恨一樣深,他輕筆淡描,為我們真實的還原了阿富汗喀布林,娓娓道來一段人性的救贖。“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那個追風箏的人對愛義無反顧的承諾,也是他表達忠心的堅定誓言。哈桑眼眸裡射出來堅定如利箭卻又澄澈得溫暖人心的眼神直達另一個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來不停歇地煎熬拷問著少年懦弱的靈魂。親情、友情,歡笑、背叛,汗水、血水,樹蔭傾瀉的陽光,順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貴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獨自嚥下的淚水,難以置信的身世,執著奉獻的生命,連同風箏和那張帶著兔脣的圓臉在阿富汗這片被宗教信仰與真誠熱情纏繞,被戰火摧殘的土地上交織成鏗鏘有力而震撼人心的吶喊:“為你,千千萬萬遍”……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代表親情、友情、和愛情,代表正直、善良和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代表著他人格中必不可少卻又恰恰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對最愛你的人來說,你是他的風箏,是他心中的至寶。他會窮其一生追逐你,義無反顧保護你,只是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但也許,他也會成為另一個人努力追逐的風箏。而對我們自己而言,我們也有自己所愛的,也需要去追逐那些生命中不曾擁有過的美好。

於是,我們常常仰望著別人的項背而忽略了總是站在自己背後默默付出的人。如果哪天命運的微笑讓你轉身回眸,恰巧望進了他那雙真摯的眼眸,你會幸福一生。但如果沒有,或許你會毫無所知,亦或許你會像阿米爾那樣追悔一生。

然而,阿米爾與哈桑的悲慘結局,源於不平等。在兒時的阿米爾眼中,哈桑是個哈扎拉人,一點兒都不值得尊重。他們本是血脈相連的親兄弟,卻被一些陰暗罪惡的原因掩蓋真相,使他們變成了主僕關係,這本身就是一種命運的不公。但是阿米爾懦弱的心靈使他對這份不平等變本加厲,他對種族的歧視使他虐他千千萬萬遍,即使他為他千千萬萬遍,義無反顧,不曾後悔。恰恰就是這份不平等,將這兩個親密無間的好夥伴越扯越遠,使他們各歸殊途。

這份不平等的愛,讓阿米爾二十多年來對自己的劣行不斷捫心自問,備受煎熬。殘酷的現實,讓他不得不屈服於命運的輪迴,像當年哈桑千千萬萬遍做他的炮灰那樣,無怨無悔地為哈桑的遺孤默默付出,只為獲得靈魂的救贖。他努力地追逐著風箏,追逐回那份他早就該擁有的善良,那份他本就該平等付出的愛。

面對愛,我們需要保持理智;接受愛,我們需要平等付出。我們是天空中無數風箏中渺小的一直,而那些曾關心我們的朋友,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無限付出的親人則是在你身後追逐你的人。你可以在他們的牽引下勇往直前,但不能期盼著掙脫他們,而是努力盤旋而上,為他們帶去一陣風,溫暖他們的心底。

愛需要平等的付出,切莫將你冷漠的利劍指向那些真正愛你的人,而辜負了他們追風箏時所承受的傷痛。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

1、爸爸是典型的普什圖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留著濃密的小鬍子,捲曲的棕色頭髮甚是好看,跟他本人一樣不羈;他雙手強壯,似乎能將柳樹連根拔起;並且,就像拉辛汗經常說的那樣,黑色的眼珠一瞪,會“讓魔鬼跪地求饒”。爸爸身高近2米,每當他出席宴會 總是像太陽吸引向日葵那樣,把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

2、我記得有個新年,爸爸帶我去看一年一度的比武競賽。比武競賽在春季的第一天舉行,至今仍是阿富汗舉國熱愛的賽事。技藝精熟的騎士通常會得到大亨的贊助,他必須在混戰中奪得一隻屠宰後的羊或牛,馱著它全速繞看臺奔跑,然後將其丟進得分圈。在他後面,會有另外一群騎士追逐著他,竭盡所能——腳踢、手抓、鞭打、拳擊——試圖將牛羊奪過來。那天,騎士在戰場上高聲叫喊,橫衝直撞,激起重重濃霧;觀眾則沸反盈天,興奮異常;馬蹄得得,震得大地抖動。我們坐在看臺的座位上,看著那些騎士在我們面前呼嘯而過,他們的坐騎則白沫橫飛。

3、有個騎士從鞍上跌落,數十隻馬蹄從他身上踐踏而過。他的身體像個布娃娃,在馬蹄飛舞間扯來扯去。

4、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3

今天無意在茫茫書海中尋找到了一本書,這本書,正是我朝夕期盼的心聲。或許,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一個平凡人的痛楚。我會相信命運,我更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命運。而這本書卻告訴我了一個註定的命運。在冗雜世界裡的紛繁,習慣了一切的美好,如今還要再次溫習那些支離破碎的情感,想挽救,只因為愧疚。

這本書的名字是《追風箏的人》,可能因為這本書的故事情節太坎坷,所以我無法用一顆平靜的心,一顆享受的心去品味這本書真正的韻味,品茶或許不適合這本書真正的意境。而這本書真正帶給我們的是那種境界。讓自己融入進了那個糾結的故事。去用心評價每一個人物帶給自己的種種思考。我想,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在於它不做作,讓讀者真正的感受到來自異域的不公。我帶著滿心的沉重,靜靜的融入到了那一個世界裡,那是一個被人遺忘,卻容易受傷的世界。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富家公子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的故事。這兩個人物也是這本書的主要人物。哈桑總是百依百順的對待阿米爾。可是阿米爾為了博得父親全部的愛,甚至不惜背叛哈桑。最後哈桑在阿米爾的背叛下,和他的父親離開了服務了很多年的地方。他們的付出,沒有得到任何的獎賞。留給他們的只是無盡的遺憾。或許吧,遺憾還沒有結束。甚至是一輩子的事情,誰也無法知道他們的遭遇。在別人眼中,他們不僅是僕人,還是不同種族的人類,被別人歧視的種族。數年以後,阿米爾的父親帶著阿米爾從喀什布到了美國。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而阿里和他的兒子哈桑仍留在阿富汗。後來,阿米爾的父親和阿里都相繼到了另一個地方天國。阿米爾也有了他的家庭和事業。而哈桑也有了自己安逸的生活。或許是出於良心的不安,阿米爾又重新開始尋找哈桑。當尋找到哈桑的時候,沒想到哈桑卻意外喪生,留下的只有不滿1歲的孩子。阿米爾十分愧疚,故事還沒有結束,後來他發現了一個驚天的祕密,讓阿米爾原本愧疚的心變得無法原諒自己。或許吧,正是這個祕密讓哈桑唯一的孩子得到了好的照顧。或許哈桑和阿米爾這種背叛與友愛糾纏的感情正是感動讀者的線索吧!不想用自己的感覺過多的去發表自己的想法。畢竟我沒有經歷過,是無法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感慨。讀後的感覺真的很壓抑,看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水,灑滿了背叛與友情,告訴我們的是珍惜與信任。我只想說,在背叛的世界裡,不管友情還是親情都是不堪一擊的。雨過之後,沒有人能記得在背叛的面具下是怎樣一張流著淚的臉頰。花開的世界裡,爾虞我詐讓我們受過傷,流過淚,驕傲過,虛偽過,或許,沒有一種良藥能讓我們默默無聞付出一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別人的肯定。可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太多的是非讓我們的身心過度疲憊。還是得放下包袱,平靜的來面對一切的得與失。就算被謊言蒙在鼓勵,我們也要堅強的`面對生活,這是我們最初所追求的,不是嗎?花開,還是會枯萎。太多的美好瞬間只是一兩秒的時間,我們必須去珍惜。就像哈桑一樣,一生不抱怨,守候那個最初的阿米爾,就算死了也不知道那個祕密。可是,我想他應該不曾後悔為阿米爾做的一切。我想,無聲的世界也是有美麗的故事。他完美的詮釋了一個平凡人的世界。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命運會比哈桑好很多,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歲月裡。在這段平靜的歲月裡,我們更應該用靜心去為別人著想。我們無法達到哈桑的境界。可是哈桑的境界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結局是阿米爾和哈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也是這本書的祕密,當知道這個祕密的時候,你是否和我一樣感到。等候花開,卻無聲,靜心的世界永遠比喧鬧的世界少一些虛偽。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4

看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沉下心來讀書的開始,一個深入思考的開始。不得不承認,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幾乎對讀書喪失了興趣。經常是拿起一本書--放下。看起來,我與書無緣了。但總會有一個轉折點的。當我看到《追風箏的人》這個書名,引發了我無限的聯想。又看到它的封面—— 黃昏的天空。一層層斑斕雲彩中有一片蔚藍天空,彷彿把人帶到更深更廣遠的世界。一隻拖著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為一個書名,因為一個夢境,我買下了它。

故事的開始,在阿富汗。說起這個我們的鄰國,並不是一個太平世界。我們總會把它與戰爭、難民、死亡聯絡在一起。讓我們想起的總會是一張張驚恐的臉,沒有輕鬆,更不會有笑容。這不是什麼童話故事,也並非喜劇。

似乎一切都是註定的。阿米爾和哈桑,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主僕,或者說夥伴。阿米爾少爺會說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會說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那將是他們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爾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為了自己的主人,受盡恥辱,最終奉獻出生命。

是阿米爾錯了嗎?他膽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負,卻裝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裡是多麼複雜。最終他確定“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使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事實不是這樣的,哈桑還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親弟弟。然而這個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祕密揭開時,哈桑已經死在戰爭的槍下。

是他錯了嗎?當我們讀完這本小說,無不為他的不幸所悲傷,為他的忠誠、純真、善良所感動。但經歷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對他的態度,哈桑還會認為這一切值得嗎?他為什麼還要一次次的獻身?難道他也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僕人嗎?還是為了朋友阿米爾,他情願付出一切,我們不得而知。這也許對他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嗎?

《追風箏的人》是第一本能夠在我內心引起諸多共鳴的書籍,使我能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審視真實的自己。

此刻,我仍然不是很清楚為何我的感觸會如此強烈;是由於這是我經過重新洗禮決心好好看書的第一本,所以格外傾心;又或者是在這本書的人物性格上看見了自己曾經的影子,然後在別人的故事裡藉著批判別人來重新認識與完善自己。

故事中,阿里右腿殘疾,半臉僵硬,經常被別人嘲笑,如果按照現代人的標準,阿里又應該如何忍受別人嫌惡的眼光與自己內心的苦楚呢!但是在我看來,阿里雖然有生理上的缺陷,但是他比很多人都過得輕鬆,因為他看開了這些世俗的標準,別人在乎的他不屑一顧;他每天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愛著自己堅持愛著的人,這是一種類似於不喜不悲的人生境界。

哈桑,他是一個心靈慧巧克力的人,他能夠讀懂別人內心世界,同時包容別人的一切,無私的奉獻自己的真誠,有如天地般厚愛,完全沒有想過回報是什麼。他最令我感動、憐惜、揪心的是他對阿米爾百依百順、無怨無悔、至矢不渝的忠誠。這次是憐惜心疼,而不是以前所認為的不足與謀。他在困境之中逆來順受,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這是一種無我的境界,讓我覺得他並不是屬於這個混濁的世界,所以無法以世人的角度去衡量他,僅有的只是由心的不忍。

阿米爾,雖然他曾經妒忌過、欺騙過、虛榮過、背叛過,猶其是對這麼愛他的哈桑,但是我對他並沒有絲毫指責,只是靜靜的觀看他的歷程,他成長的歷程。這才是真正的人,這才是人最難避免的過錯,每個人在權衡自己利益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偏頗。我也曾經無視過別人的真心,所以我理解他,並希望看到他成功的救贖自己的心靈,過得新的開始,就像他父親一樣成功救贖;被過去所困無疑使最悲慟的事情。

為你,千千萬萬;隨你,天涯海角。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5

第一次看這本書已經是我國中的時候,轉眼已是大一即將轉入大二的時候,我又藉著讀書小組讀書分享的機會把這本書重溫了一次。

這本書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說的處女作,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善於將別人的風箏割斷,他的朋友哈桑則善於去追風箏。阿米爾善與寫作,卻充滿懦弱與欺騙,哈桑誠實善良,勇敢,正直無私。兩人成為鮮明對比。

然而壞人本性也是好的,他們只是缺乏一個把他們引向善的指明燈。就拿阿米爾來說,當拉辛汗好說歹說讓他“重新做人”,他嚴詞拒絕,當拉辛汗亮出底牌告訴他,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他才決定去找哈桑的遺子。

在現在這個充滿銅臭味兒的時代,壞人雖然存在,但若追根起源,大多數本性不惡,只是童年或者後成年時期缺乏引導罷了。還記得這個故事嗎?一個大盜在被劊子手押向斷頭臺的時候,他請求見他母親最後一面,要求吮吸最後一次的母乳,他的母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最後這個大盜咬斷了他母親的乳首,一旁的人都很詫異,把他拉開。這個大盜臨死前對他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若不是你不阻止我之前無數次的小偷小摸,我也不至於落得如此田地。”

這裡的大盜就是阿米爾的翻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阿米爾,“復旦投毒事件”,“我的爸爸叫李剛”,“小悅悅事件”等等都是善與惡真實的寫照。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又如何引導惡人往從善之路走呢?

我想教育應該是重中之重。談及教育,老師和教育模式又是一大關鍵。現如今的應試教育都比較重效率、重結果,不注重質量、過程。因此,大多數的小孩思想發育還不完全,整天都埋入題海,缺乏素質教育。曾經我在某個書城等待開門,碰見幾個國小生,年紀雖小,卻已滿口髒話,說著一些與他們年齡大相徑庭的話,令我很是詫異。或許真的是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也快速“成長”了吧。

老師是教育的啟蒙者,但是家長卻是除了老師能和孩子呆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現如今,家長們都忙於賺錢,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導致有些孩子性情冷淡,有的又是雙重性格,自己卻仍無法發現這一問題的導火索。若有那天真出了事故,那才追悔莫及呢。

除了老師和家長以外,社會也應當扮好引路人的角色。國家、企業也都應該大力支援,多加重視人格的培養。放慢我們生活的節奏,細化我們的優點和不足,多多讚美和激勵“哈桑”,多多關注“阿米爾”,找出他的問題所在,一一攻破,這樣才能建設更好的幸福安康的和諧社會,營造一個美好的明天,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6

我時常幻想自己是來自未來的,這樣,有一天我面對未來某一時刻的突然變化,就會更從容,面對陳年往事也會更慷慨。但,我更適合平庸,如尋常人一樣瑣碎繁雜的生活,對時間的細枝末節斤斤計較。

既然無法預知未來,那麼人更多的開始依賴回憶,甚至靠那些零星瑣碎的回憶支撐往後的日子,有些回憶很美好,有些回憶很心酸,有些回憶讓人長大,有些回憶讓人顯得很無知,有些回憶慢慢泛黃,有些回憶彷彿就在昨天。有些故事也總是從兒時的回憶展開。

我對阿富汗以及周邊連年征戰的國家和他們的歷史毫無興趣,對我而言,那裡的人民是可憐的,那裡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當《追風箏的人》這個故事一點一點展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並沒準備好接受一個平靜的,也曾春暖花開,羊肉串香飄整條街的畫面,更沒想到那裡的孩子也可以無憂無慮的追逐風箏。

所以當身為少爺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畫面一出現,所有讀者不禁感嘆,少年時的友誼是那麼充滿力量,乾淨而持久的。他們總是並肩而行,每當阿米爾被人欺負的時候,哈桑總是義無反顧的站出來保護,很多人說這是哈桑天生的奴性,這種觀點我不贊同,我看見他們之間分明有一道友誼的光芒在閃耀。

當阿米爾問哈桑為什麼確定自己一定會知道被切斷繩線的風箏的掉落地的時候,哈桑肯定的對阿米爾說,我就是知道,然後反問,我什麼時候騙過你。阿米爾輕聲說,我怎麼知道有沒有騙過我。哈桑發誓,為了你,我寧可啃爛泥。阿米爾進一步確定,你真的會為我啃爛泥?哈桑堅定的說,我肯定,然後又說,但是你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啃爛泥。所以讀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潮溼的童年印象,總是和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發誓為對方,甘願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著笑臉對阿米爾說的那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然而事實上卻是這樣的:他是主人,他是僕人;他是普什圖,他是哈扎拉;他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被這些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標籤所分隔開來,儘管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儘管他們事實上擁有同一位父親。無論是平凡的阿米爾和哈桑,還是高高在上的查希爾國王或者卡爾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會為他們預定的座位——阿米爾不再是阿米爾,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們必須戴上社會分給他們的面具。

哈桑總是說“為你,千千萬萬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爾卻選擇沉默冷酷的逃避,這樣的悲劇性結果並不單單是個性差異所造成的,在這些年少無知的孩子的潛意識裡早已被灌輸了相應於自身社會地位的“應該”與“不應該”,一個哈扎拉僕人理應為主人盡忠,而高貴的普什圖少爺不值得為一個卑賤的哈扎拉僕人冒任何風險。

“阿米爾和哈桑,喀布林的統治者”,這樣的誓言只能是石榴樹下的童話,“王子與貧兒”不可能成為兄弟,因為他們命中註定不平等。包括二十年後,阿米爾重返阿富汗的自我救贖行為,也只不過是在獲知自己與哈桑的同父異母兄弟關係之後對身世的無奈認可,也就是說,他仍然沒有證明自己已經找到了“重新成為好人的路”。

我們少年的時候,總是意氣風發,三五結伴,促膝長談。那是在我們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構建的虛擬場景,屬於物理學講究的理想狀態,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微弱的友誼遇到挑戰的時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綻,友誼的橋樑必然坍塌。

於是當阿米爾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負甚至猥褻的時候,他選擇沉默和逃避;與此同時,哈桑卻為了阿米爾的風箏堅定不動搖的和對手較量,對手殘忍的揭示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主僕關係,哈桑大聲反駁說兩個人是朋友。躲在角落裡不敢出現的阿米爾聽到這句話不但沒有一點激勵也沒有絲毫感動,他心底裡的怯懦終於將他的靈魂吞噬,於是悲劇發生。

這就是我們對友誼最大的誤解,認為它是萬能的。

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在寫作中有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了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為對故土的愛而回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不公和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並且理解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這使得整本小說有了37度2的體溫,甚至能聽到書頁裡的心跳。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開。然後奔騰或是嗚咽,越過急灘,衝出峽谷,最後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即使是存在這樣的問題,《追風箏的人》也還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主和僕、貴族和賤民、朋友和兄弟,歷史和現實,種種轉變都被刻畫得生動而細膩。放在歷史的巨集大背景下,更洞見人生和人性的複雜。

友誼和愛。

是在困難之中由弱變強的柔韌派還是在權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

誰敢真的站出來舉起右手發誓,我從來沒有辜負過任何一段純粹的友誼,誰敢真的抬頭挺胸說自己對朋友忠心不二。

我們總是太自信,對友誼誤解,對自己的愛誤解,對不可能的事信以為真。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7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我讀完這篇小說後,不斷在我腦海中迴響的一句話。

12歲的富家少年阿米爾與他的僕人哈桑情如手足,生活在一個一個充斥著宗教衝突、政治混亂、國家分崩離析的國家——阿富汗。

兩人自小就如同兄弟般親密,一同玩耍,一同追風箏。哈桑是阿米爾最忠誠的朋友,每次不管誰過來欺負阿米爾,哈桑總是挺身而出,為他挨下那些拳頭。為此阿米爾的父親格外讚賞哈桑,認為阿米爾過於懦弱、怕事。

父親在阿米爾心中是一個高大但又冷漠的形象,他極希望得到父親的贊同,哪怕只是一個眼神。阿米爾的母親在生下他一年後逝世了,他總覺得是自己殺死了父親最愛的人,或許因為這個父親才會如此地討厭他。

所以阿米爾努力地討好父親,做著他認為勇敢的事。終於他找到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去參加追風箏的比賽,這在當時當地是一個極具光榮的比賽。贏得了這個比賽,也就贏得父親的青睞。

為此他努力準備著,哈桑在他身後盡心心盡力地幫助他。他是最好的助手,永遠都能在最需要的時候幫到他,不管絞斷的風箏飛向哪處,哈桑最終都能追回。

在這場比賽中,阿米爾竭盡全力去拼殺,終於絞斷了最後一隻風箏線,成為當之無愧的冠軍。哈桑自發地說要幫他追回這隻藍色風箏,但是過去了好長時間,都沒有看見哈桑和那隻風箏的身影。

阿米爾於是去尋找他的夥伴,可是卻見到了最不堪的一副場景,但是內心的恐慌和懦弱導致他不敢去救助他的夥伴,他無聲地跑開了。

自後雖然他終於得到父親難得的寵愛,但是哈桑在那天所受傷害的場景像噩夢一樣整日襲擊著他。於是他選擇開始拒絕再與哈桑呆在一起,甚至最後誣衊哈桑與他的父親,把他們趕出了家門。

爾後的許多年裡,這都成為了阿米爾內心最大的祕密與恐懼,但最後的最後,阿米爾選擇了回去面對。他直面了過去,瞭解了哈桑後來的生活,解救了哈桑遺留下來的孤兒。

想想文中的主人公阿米爾,他雖然是個自卑、懦弱不堪的人,甚至因為自己的軟弱而眼看自己的兄弟任人欺負。也許其他人會覺得此時他們之間所謂的兄弟情,朋友之情是多麼的不堪一擊。但是他們卻忘記了哈桑的微笑,以及阿米爾的內心世界。

我卻認為他們的友誼所面臨的困境是整個環境,甚至是這個國家的狀況和家庭因素所帶來的。阿米爾他內心渴望被父親認可,渴望成功。但當時的宗教之爭,主僕地位分明以及混亂的國家現狀,他被自己的心魔所控制。他嫉妒哈桑整日所擁有的微笑和不在乎,嫉妒父親口中不斷地對哈桑的讚揚。他也恨自己的瘦弱和自卑,恨自己對哈桑所做的一切。但最後得知自己與哈桑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時,他悔恨,自責,並且承擔起解救這個小男孩的責任。

最後的最後,他終於戰勝了自己的懦弱,敢於對抗兒時最恐懼的敵人,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同時也維護了他與哈桑脆弱的友誼之情,兄弟之情。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這篇小說最打動我的一句話,也是我從中得到啟發最大的一句話。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8

《追風箏的人》是作者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它比起《擺渡人》來,更具有真實感,情節比較符合人性特點,也是對人性多面性的一種真實寫照。

這個故事大概發生在1973-1979年在阿富汗的喀布林,這個城市既給阿密爾帶來過快樂也給他帶來痛苦。阿密爾的父親是這個喀布林裡最有錢又有聲望且受人敬重的普什圖人。當時阿密爾是這個家裡的唯一的兒子,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大出血去世了,從小沒有母愛的他,小時候期盼能得到完整的父愛。而父親希望阿密爾能成為像自己一樣勇敢的男子漢。但是他不能從阿米爾身上找到半點自己的影子,父親和好友拉辛汗在一次交談時對阿密爾行為還用太懦弱來形容。這讓阿密爾心理產生了某些陰影。

阿密爾和他的僕人(哈扎拉人)的兒子哈桑從小一起玩耍一起長大,他們的關係就像他父親和哈桑的父親阿里一樣情如手足。但是由於當時阿富汗的種族關係和階層存在,阿密爾和他爸爸從來都沒有在公眾面前承認過這種朋友關係,這種友情有多深厚和寶貴只有他們自己心理清楚。

鬥風箏是當時阿富汗的傳統風俗,12歲那年阿密爾想通過放風箏比賽得到父親的認可。哈桑是那個時候最會追風箏的人,他總是能知道風箏的方向。這次比賽阿密爾在哈桑的幫助下贏得了比賽,但是哈桑確卻為了幫阿密爾拿到風箏被阿塞夫強玩。自己卻站在旁邊什麼都沒做,他沒有勇氣和膽量去營救自己的朋友。他為此感到無能和懦弱。雖然他贏得了父親的肯定和關愛,卻失去了哈桑。後面幾次搞小動作要趕哈桑和阿里出門,父親都不同意,最後阿里父子自動選擇了離開。那年正好發生了戰爭,阿密爾帶著內疚和罪惡感和父親逃往美國去了。後面自己在美國讀書,戀愛,結婚,自己還成了作家過上了相對比較平靜安穩的日子。父親去世幾年後,突然有一日他接到父親的老友-拉辛汗打來的電話。叫他回一趟喀布林,一定要去,那是一個可以讓他做回好人的機會!他冒著生命危險去了那個還在戰爭中的阿富汗,到了那裡他才得知阿里和哈桑在廣場已斬首了,才得知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那種猶如晴天劈雷一樣的真相讓他窒息,他心理那種愧疚罪惡感無法平息。從此他的人生踏上了贖罪的路途。後面他吃的苦受的罪好像都是再替哈桑還的。經過各種困境終於勝利地把哈桑唯一的兒子帶回了美國。

這是一部很感人的小說,哈桑是一個很善良,淳樸的孩子,最能打動讀者的是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的一生為阿密爾千千萬萬遍。而阿密爾卻在關鍵時刻逃脫,背板他。這也讓他自己心靈有了殘缺,覺得自己是個罪人,38歲的阿密爾回到阿富汗知道真相後,他才開始為了哈桑的兒子千千萬萬遍。也算是一種贖罪吧!就像阿幸汗說的那樣,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

成為好人是一種選擇。當一個人經歷了內疚和罪惡感後,到一個全新的地方,重新生活,戀愛,結婚,擁有和睦的家庭生活和穩定事業過後還能選擇回去贖罪,就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看起來似乎符合情理,但是真正要去做還是需要很大勇氣也是非常艱難的,他也完全可以自私地選擇不成為好人,不去阿富汗而繼續美國的安逸生活,但是他最終勇敢地選擇成為一個好人,這樣也給他自己一次填補心靈殘缺的機會。

看完這本小說後,我在思考一個人問題,當人覺得自己有罪惡感和有愧疚感後,是不是才會待人更加寬容呢?才會對別人的一些錯誤或者不完美去包容和諒解呢?本故事中阿密爾能娶將軍的失貞女兒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發現索拉雅的錯誤再怎麼大,再怎麼不完美也沒有自己所犯的錯誤大也沒有自己的罪孽重,所以他可以在眾人的嘲諷中娶帶有不貞形象的將軍女兒。如果他自己沒有這些內疚和罪惡感,他的心靈沒有殘缺,他還會這麼謙卑地向將軍失貞女兒求婚嗎?這也許會成為我們對人性的一個考驗和質疑?

作者自己沒想到這本書會有很多人喜歡它閱讀它,也許是人的一生痛苦體驗大多是他故事裡的阿密爾的親身體驗出來了吧:羞恥,內疚,後悔,寬恕,和贖罪。

小說裡的風箏,其實代表著很多意思,它代表了愛情,友情,親情,也代表了正直,善良和誠實等等,本小說中的風箏是代表阿密爾的人格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人格才能健全,心靈才能得到迴歸。

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自己的風箏,勇敢地去追逐吧!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9

我對阿富汗以及周邊連年征戰的國家和他們的歷史毫無興趣,對我而言,那裡的人民是可憐的,那裡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當《追風箏的人》這個故事一點一點展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並沒準備好接受一個平靜的,也曾春暖花開,羊肉串香飄整條街的畫面,更沒想到那裡的孩子也可以無憂無慮的追逐風箏。所以當身為少爺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畫面一出現,所有讀者不禁感嘆,友誼是那麼充滿力量,乾淨而持久的。他們總是並肩而行,每當阿米爾被人欺負的時候,哈桑總是義無反顧的站出來保護,我看見他們之間有一道友誼的光芒在閃耀。當阿米爾問哈桑為什麼確定自己一定會知道被切斷繩線的風箏的掉落地的時候,哈桑肯定的對阿米爾說,我就是知道,然後反問,我什麼時候騙過你。阿米爾輕聲說,我怎麼知道有沒有騙過我。哈桑發誓,為了你,我寧可啃爛泥。阿米爾進一步確定,你真的會為我啃爛泥?哈桑堅定的說,我肯定,然後又說,但是你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啃爛泥。所以讀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潮溼的童年印象,總是和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發誓為對方,甘願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著笑臉對阿米爾說的那樣:為你,千千萬萬遍。然而事實上卻是這樣的:他是主人,他是僕人;他是普什圖,他是哈扎拉;他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被這些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標籤所分隔開來,儘管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儘管他們事實上擁有同一位父親。無論是平凡的阿米爾和哈桑,還是高高在上的查希爾國王或者卡爾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會為他們預定的座位。阿米爾不再是阿米爾,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們必須戴上社會分給他們的面具。

我們少年的時候,總是意氣風發,三五結伴,促膝長談。那是在我們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構建的虛擬場景,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在微弱的友誼遇到挑戰的時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綻,友誼的橋樑必然坍塌。於是當阿米爾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負甚至猥褻的時候,他選擇沉默和逃避;與此同時,哈桑卻為了阿米爾的風箏堅定不動搖的和對手較量,對手殘忍的揭示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主僕關係,哈桑大聲反駁說兩個人是朋友。躲在角落裡不敢出現的阿米爾聽到這句話不但沒有一點激勵也沒有絲毫感動,他心底裡的怯懦終於將他的靈魂吞噬,於是悲劇發生。

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在寫作中有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了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為對故土的愛而回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不公和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並且理解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這使得整本小說有了37度2的體溫,甚至能聽到書頁裡的心跳。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開。然後奔騰或是嗚咽,越過急灘,衝出峽谷,最後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追風箏的人》也還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主和僕、貴族和賤民、朋友和兄弟,歷史和現實,種種轉變都被刻畫得生動而細膩。放在歷史的巨集大背景下,更洞見人生和人性的複雜。誰敢真的站出來舉起右手發誓,我從來沒有辜負過任何一段純粹的友誼,誰敢真的抬頭挺胸說自己對朋友忠心不二。我們總是太自信,對友誼誤解,對自己的愛誤解,對不可能的事信以為真。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

這是讀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作品,當然這本書是他的處女作。《燦爛千陽》和《追風箏的人》的故事都發生在阿富汗,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前者寫兩個女人的時代命運及苦難中相愛的故事,後者是講兩個男人的友誼,飽含了忠誠與背叛,自責與救贖。兩部小說都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下面簡單表達一下我的讀後心得感悟。

內容簡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哈桑被壞蛋阿塞夫侮辱,阿米爾目睹了全過程,但是由於內心的懦弱沒有上前制止這一悲劇的發生,讓他內心自責不已。哈桑一如既往的善良與忠誠讓阿米爾更加痛苦,阿米爾選擇了以殘忍的偷竊罪名強加給哈桑最終逼走了他。不久之後,他和父親也逃到美國避難。

成年之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在叔叔拉辛汗的請求下再次返回久違了20多年的故鄉,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命運總是捉弄人,阿米爾的到來偏偏晚了那麼一步,哈桑和他的妻子已經被人殺害,獨留10歲的兒子索拉搏在恤孤院。為了贖罪,阿米爾踏上了尋找索拉搏的路。這條路並沒有想象中的容易反而極其坎坷,童年時發生的事情在索拉搏的身上再度重演。索拉搏被阿瑟夫侮辱,失去自由,阿米爾前去交涉被打成重傷,生死關頭索拉搏用彈弓射瞎了阿瑟夫的眼,救了阿米爾。也是從這時起,兩人的距離變得親近起來。阿米爾將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的真相告訴了索拉搏並決定收養他。回美國的簽證卻極其困難,阿米爾的失諾讓索拉搏陷入絕望而自殺,雖然成功搶救過來但從此變得沉默,一言不發,希望時間能讓傷口癒合讓索拉搏的心裡能夠再次充滿陽光。

在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是拉辛汗,他是心靈最通達的人,作為阿米爾父親的朋友,他為他保守祕密,細心的照顧好阿米爾的虛榮心也同時贏得了哈桑的信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把真相還給阿米爾,也為阿米爾提供了一條寬恕自己的路。他是善良的人,敏感細心周到地照顧好身邊的每一個人。

阿米爾則是一個普通人,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們就是阿米爾這樣的人,或多或少的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犯下一些錯誤,大的小的,別人知道的或者只有自己知道的,處理好的的或者沒有處理好良心不安的。我們沒有哈桑那樣的絕對忠誠與絕對寬容,我們只有一個普通的心靈,時而勇敢,時而懦弱,會為自己的懦弱感到不安和自責,也會在某一天勇敢地承擔起責任。成長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的教育,個人的修養,生活的閱歷都會將我們塑造成獨一無二的人,希望那些因為年少無知犯的錯都能夠得到救贖和寬恕,無論以怎樣的形式。

哈桑和他的兒子索拉搏是我最敬佩的人,他們的善良始終如一,即使是對待傷害自己的人。面對曾經受到的傷害,他們默默承受卻表現得雲淡風輕,依然懷有希望,依然熱愛生活。被迫傷害了曾經傷害自己的人卻擔心自己是否會下地獄,這般信仰與善良令我肅然起敬。只是最讓我感到失望的是:好人並不能得到好報,他們從來不針對任何人,卻總是受到莫名的欺侮。難道真的是人善被人欺?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高估了真相的殺傷力,也更是低估了謊言的影響力。也許,坦白並不是一個糟糕的決定,至少,知道真相後做出的選擇不會讓親情,友情,愛情因為善意的謊言而失之交臂,反而讓彼此的情誼因為懂得而變得更加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