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9.28K)

《勸學篇》裡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寫作能力體現了我們的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直接影響了我們的職業發展,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讀書筆記

《一本小小的紅色書》就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角度講解了寫作的基本技巧,提出好文章需要遵循的結構5原則、風格11原則、可讀性4原則,為我們奠定了寫作基礎。雖然《一本小小的紅色書》是以英文寫作為研究物件的,但其中所用的寫作原則和技巧,對任何有寫作需求的人都有指導性意義。

《一本小小的紅色書》的作者布蘭登·羅伊爾是加拿大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並曾在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他總結了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獨創了一整套英文寫作、語法及邏輯教學體系,出版了一系列經典著作,這些作品先後五次榮獲“國際圖書獎”、五次榮獲“總統圖書獎“金獎,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可以說,《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已經成為寫作領域的標杆之作。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呢?

一、開門見山,自上而下的行文結構

我們可能都聽過一句話,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情況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被譽為“世界網際網路教父”的凱文·凱利曾指出,在資訊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已經不是人才,而是——人類的注意力。隨著網路的出現,碎片化的資訊爆炸式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注意力已然成為稀缺的奢侈品。那麼,對於寫作者來說,怎樣才能更好地吸引注意力呢?答案是,開門見山,自上而下。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文章應將重點放在開頭,首先告訴讀者中心大意,也就是常說的“觀點先行。”其實,這項技巧在經典名著中已經被反覆應用,比如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經典開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以及朱自清在他的名作《背影》中的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等等。

開門見山地丟擲關鍵點,並按照重要程度進行佈局,使讀者高效地獲得資訊,這就是“自上而下”的行文結構。你可別以為這只是文字工作者會用到的技巧,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思考要求隨處可見。舉個例子,麥肯錫有個經典的電梯30秒理論,要求業務人員在與客戶同乘電梯的`30秒之內,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方案。這就需要業務人員能夠開門見山地丟擲重點,吸引客戶的注意。職場上常說的“彙報工作說結果,請示工作說方案”,就是這個道理。

可能你會疑惑,那些懸疑小說如果在開頭就說出了謎底,那不等於劇透,沒有吸引了嗎?其實,《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所提出的原則,主要針對說明文的寫作,因為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體,比如簡歷、研究報告、工作彙報等等。所以,想要我們的文章清晰易讀,吸引讀者注意,就需要構建自上而下的行文結構,開門見山地丟擲重點。

二、細節豐富,案例翔實的個人風格

說文章的結構應該自上而下、觀點先行,可能你會產生懷疑:文章結構都一樣,那不成八股文了?實際上,結構就像骨架,支撐起整個文章;而真正決定個性的,是血肉,也就是細節和案例。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寫作中,豐富的細節意味著足夠的說服力和畫面感,能幫助讀者理解主題,加深閱讀印象。舉個例子,王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因為他抓住了炊煙和落日的細節特徵。同樣的道理,在說明文中,翔實的案例、具體的描述就像血肉,讓文章更加飽滿。我們常說的“用事實說話,用資料支撐”就是這個道理,細節和案例讓文章更加可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豐富細節並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誇誇其談,否則就適得其反,成了“灌水”。保持簡潔是寫作的重要原則,冗餘和重複的敘述容易分散主題,讓讀者失去耐心。歷史上就有個經典例子,說明朝初年有位大臣,他寫給朱元璋的奏本有幾萬字,在奏事的時候,唸了一萬多個字還沒說到重點。朱元璋非常生氣,罰了四十大板。可見,精煉是寫作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說明文的寫作。

魯迅先生說過,他在文章寫完後至少要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刪去,毫不可惜。所以,要使我們的文章血肉飽滿,需要豐富案例和細節,但也必須注意保持簡潔。

三、排版設計,反覆修改的可讀性

計算機科學領域有個詞叫做“視覺關注機制”,說的是在複雜的外界場景中,人類視覺總是能快速定位到重要的目標,並對此目標進行細緻的分析。而對其他認為不重要的區域,視覺僅僅進行粗略的掃視,甚至直接忽視。

視覺關注機制告訴我們,我們的視線總是會自發的尋找重點,並對重點格外關注。這項原理應用在寫作中,就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最後一部分的內容,好的文章應該可讀性強,排版清晰。

布蘭登在書裡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排版和設計的原則,包括使用摘要、增加空間、改變字型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不斷對文章進行修改,讓它變得更加精緻。

他在書裡做了個很動人的比喻,說文章中令人滿意的部分就像花兒,而不滿意的部分就像灰塵,寫作就是清掃灰塵、創造花兒的過程。很少有人能一氣呵成、下筆便就,哪怕是作家也常常反覆改稿,以至於“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優秀的文章往往離不開精心的打磨。文章的可讀性離不開良好的排版,但更重要的是仔細的斟酌。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往往希望更快地達成目標,總在不斷的尋找捷徑。但正所謂“有多深的根基,築多高的牆”,卓越的成就離不開堅實的基礎,萬丈高樓也需從平地建起。最好的捷徑,其實是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