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通用8篇)

文學 閱讀(1.83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通用8篇)

過年的隨筆散文 篇1

年關將至,文人們都在忙著寫過大年的祝賀文章,巧手媳婦們在準備年貨,孩子們在寒假裡樂翻天,老人們在期盼兒女團圓。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這個年看得如平常的日子。我不想過年,不想看見那萬家燈火。燈再多卻少了等我回家的那一盞。縱使千呼萬喚,依然沒有歲月可回頭,沒有時間可聚首。三十晚上點一柱淡香,敬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禱告天國的親人們安好。或許天國的爸媽會來,在我不知道的虛無空間和我遙遙對望共度此時光,或許天國也會放假,他們會看著我進入夢鄉。走了幾十年回家過年的路,忽然變成了虛無,從腳踏實地的回家,到靈魂的回家。年,年年都會在那裡不來不去,是一個個赤子,把年過成了年。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這個年過得如平常的日子。多一些淡然,少一些熱鬧。在久別重逢時,多一份問候,在觥籌交錯間,在新年的祝賀裡,多些素食,少些殺戮。放下所有的羈絆,去感受春天的腳步,去野外沐浴陽光的溫暖,去聆聽風的細語,去感受天地的廣闊,沉醉在時光裡。千古風流人物早已被大江東去浪淘盡,我們只是一個過客,在時光的紅塵裡遊走。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靈魂安放好,靜度流年。

過年的隨筆散文 篇2

匆忙間,一個年就這樣過完了,真正意義上的辭舊歲、迎新春,辭的匆忙,迎的倉促,從一個忙碌轉向另外一個忙碌。終於也都拖著疲憊的步伐站在一個新的起點開始了新一年的緊張與忙碌,為生活、為自我……

年,早已不像兒時期盼的模樣,少了歡喜,多了責任。現在的孩子也早已不似當初的我們,不再為了穿新衣、戴新帽而歡欣雀躍、手舞足蹈,生活的富足早已使他們習以為常,對年的渴望也顯得可有可無,對他們來說,過年,只不過是放鬆休息的一個假期罷了。兒時的過年是幸福的,因為忙碌是留給父母的,我們的職責就是開心的玩耍加上吃到平時很少吃到的美味!時過境遷,如今的過年,忙碌是屬於我們的,責任是屬於我們,歡樂是屬於全家的。有了責任,添著忙碌,我們感覺過年是別樣的——累並幸福著!平時少有的陪伴,平日給不了的親情,都想趁著過年一股腦兒的給予補償——對孩子亦對日漸年邁的父母。過年少不了走戚訪友,多數親戚和自家的兄弟姐妹也只有趁著過年時才能得以團聚相見,這是值得可喜的。以前最頭疼的就是走親戚,以為是種負擔,常常在母親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下才走馬觀花似的以神的速度敷衍了事,而今,人近中年,對走親戚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閒話家常也是種幸福!一種如空氣和水一樣平淡卻不可或缺的幸福!正所謂: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

一些印象中威嚴十足、身體硬朗的伯伯叔叔,卻好似突然間變得皓首蒼顏、老態龍鍾;而一些同輩的哥哥偶爾遇到也需仔細辨認,略顯黝黑的面龐再也不是當初記憶中的樣子,老氣橫秋!歲月,這把無情的刀夾帶著滄桑在每個人的臉上進行著刻畫,是我們忽略了自己的變化?還是這種變化顯現在別人的身上時才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懂得歲月的無情和生活的艱辛?!看著日漸老去或已經逝去的長輩,我們不禁無奈的沮喪,我們失去的不僅是親人,更失去了一種心靈上的支柱,是歲月在告誡我們嗎?告誡我們即將徹底失去的任性和天真,告誡我們不可以再隨意撒嬌、不可以再任性妄為?!取而代之的將是家庭的重擔和生活的溝坎,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實!只有孩子才能在長輩面前為所欲為,然而這種機會對於我們來講,卻是一年比一年少了。角色的轉換迫使我們不得不學會堅強與忍耐。該是這樣的年紀,讓我們漸漸懂得了親情的可貴,也再沒有了嫌棄家長裡短瑣碎的理由。聽著鄉音,話著家常,才發現,原來最解鄉愁的依然是地道的方言,不管是說起來還是聽起來都是無比的親切、暖心!溶入,此時便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感慨時光的同時,不禁猛然一驚,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命!它不以空間為距離,不以財富論英雄,在時光的長河中,再驕豔的花朵,再富足的日子,人,終有老去的一天,而陪伴,才是幸福;團聚,才是福氣!

就像走進生命裡的人,註定是前世修來的緣分,不管是擦肩而過還是相知相伴,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守護,用愛去經營。

年,是過了,春,卻來了;年味,是淡了,親情,卻更濃!這便是這一季歲月教會我的東西,一點一滴,彌足珍貴!

不知不覺,新的曙光已然升起,金色陽光將鋪滿大地,讓我們用幸福的微笑迎接每一個清新的早晨!

過年的隨筆散文 篇3

小時候,盼過年盼得把所有的日子都忽略了,彷彿過年這幾天就是濃縮的三百六十五天,尤其進了臘月,開始了傳統意義的迎年活動以後,家家都掃房子,擦玻璃,力求一塵不染,家家置辦煙花鞭炮以及大魚大肉。彷彿前面整整一年的平凡節儉時光,白菜豆腐的寡淡日子,灰撲撲,一聲不響的往夕,都不算數了。

不知別處的年俗怎樣?東北地區準備過年的勁頭似乎能把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溫都暖熱,豬肉,羊肉,雞,鴨,魚,甚至海鮮,凡能買得到的,都狂熱地往家裡搬,半扇豬僵硬著,冒著白霜很霸道地佔據了廚房的大部分空間,在融化,變軟,恢復一些肉質的葷腥生猛之前,它不過是面目模糊的一塊冰,和室外凍得發白的一切物件一樣無味,清冷,潔淨,拒人於千里之外。經過半天爐火的微烘以後,才能把它想象成紅燒肉,醬排骨,燉肘子。張揚的口腹之慾和封鎖一切骯髒的冰雪世界毫不衝突。或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能使人膽子壯起來,獲取一些面對嚴酷自然環境的勇氣。或許,只有過一個豐美的年,才不覺得年景的悽惶,人生的無奈,寂寞的漫無邊際。

過年記憶裡有一項很苦的差事,就是打掃衛生,要把積了一年的,各個角落裡的塵灰清除掉,是很考驗人的耐心和力氣的。母親給我們的任務和標準都高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玻璃要擦到視若無物的境界,門要擦得露出本色,總之,打掃完以後,猛地進門,會疑心:哪兒都亮亮的,變了樣,還是那個家嗎?但是出來這樣的效果是要靠把手泡在肥皂水裡,一點兒一點兒地摳細節,摳區域性,常常擦一扇門,累得腰痠腿疼,挑戰過韌勁的極限,最後抬起頭來,看窗外,天都已經黑了,退後幾步,欣賞這擦完後的門,在燈光下,亮閃閃的,心中才升起點成就感來,想到明天還要擦窗戶,要面對更繁重的活兒,不免有點洩氣。但那時,為了過一個體面的年,為了那麼幾天自由,快樂,清潔,奢華的日子,任何磨難都不算什麼,那畢竟還是希望叢生的年紀。

還有一項苦差事是準備過年必須做的,那就是垛餃子餡兒,成堆的肉,白菜,蘿蔔,芹菜,令人發愁地圍繞在我身邊,要把它們統統變成一盆盆的泥狀物,天啊,得多大的勞動量。可我就是螺絲釘一樣立在菜板前,先切,然後鍥而不捨地垛啊垛。垛了一盆又一盆,胳膊都麻木了。必須等母親下班前垛完,不然就得被訓為磨洋工:多大的孩子了?這點兒活幹不了?通常吃完晚飯後,母親要組織一大家子都參加的包餃子活動,還請來鄰居幫忙,這活動本身就是過年的一項儀式,大家說說笑笑,聊些家常,餃子像流水線一樣包完一簾就端到室外,天然速凍冰箱,很快就凍得梆硬,倒進袋子裡,裝滿一袋子就放進倉房裡,經過幾天這樣的活動以後,各種餡料的餃子,就夠吃整整一個正月的了。

那時過年的輝煌,是積攢了一年憂慮的盛放,過年的繁華,是經了一年的蒼涼才忽地轉換的。所有為過年而付出的辛苦都覺得值得,累、忙、卻是快樂著的。

成人以後的過年,似乎悟出點別的超出過年的人生況味,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但臨近過年的時候,人人都鬆一口氣:都快過年了呀。總有年終獎可發,再過不去的事情總要放一放,再危機的局面,也要暫時緩一緩,大過年的,還能怎麼樣啊。

過年不只是過年,長長的假期成了空起來的日子,可以逃避起來,躲藏起來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不必去考慮面臨的壓力,不必去想那些一想起來就煩惱的事情。

過年反而過得簡單純粹,心境在煙花燦爛的夜空分外安寧,看著電視裡紛繁的節目忘記了現實的紛擾。想起小時候過年時光的濃烈,對現時的年,亦懷有期盼,不僅期盼著自由,也期盼著平淡,寧靜,無思無慮。

過年的隨筆散文 篇4

今年天公作美,於是選擇回老家陪伴父母過年。感受那鄉村的溫馨的民風民俗。

回到村裡,發現街上顯得有點冷清,原來很多人都去城裡過年了,可是留下來的人們,還是遵遁往昔的習俗,有條不紊地為過年忙碌。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大嫂大媽們照例要蒸花饃。製作御面。花饃是旬邑人招待客人的主食,御面則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年夜菜。其製作很麻煩,故而,要在節前,就蒸夠足夠的花饃,製作大量御面儲存,留待來客時食用。

花饃要用最好的麥面,一斗麥只取其最好的那部分白麵。先把麵粉加入酵子起好,在炕頭放置一夜,變得如同海綿那樣蓬鬆就好了。蒸時加入適量鹼水揉勻,揉成拳頭大的饅頭,然後在每個饅頭頂上抹上溶化的豬油,兩個相對扣在一起,用刀迅速切為相同大小的四塊,最後捏住面塊的兩個下角,輕輕拉長,繞一圈後捏在一起,一隻只放入鍋內蒸熟。等鍋解開,蒸片上就是一個個白如雪一般的花饃。吃起來柔韌,軟綿適口。

御面是把和好的麵糰,放入水中,經過反覆搓揉,直至搓得只剩下一點點麵筋才作罷。搓過面的水,放置一夜,就沉澱出雪白的一層。潷去水後放入鐵鍋內煉淨水分,就成了柔軟的麵糰,趁熱搓成細長條,拍扁,一條條放入鍋內蒸三十分鐘就好了,冷卻後就可以食用了。上好的御面,是呈透明的,吃起來光滑柔韌的。家家戶戶過年都不能缺少這道菜的。

從臘月二十八起,人們就忙著走親戚,人們給新結婚的女兒或者外孫外甥送年畫。雖然如今很少有人張貼年畫了,可送年畫這個民俗卻一直沒有改變。只是,年畫已經退化成一種道具。大家帶的最多的,還是小孩子喜歡的各種吃食,玩具。年節,到女兒家裡看看,瞭解一下女兒外孫一年的生活學習,心裡就很欣慰了。

三十夜,村裡照例要坐夜的。所有的年輕人,都要熱熱鬧鬧地來到村裡長輩家裡,大家一起坐在酒桌旁,吃著年夜飯,說道著個人一年來的生活。誰在上海工作,當了廠長了。誰是坐著飛機回家的。誰家的孩子自己辦起加工店。總之,新一代的年輕人,都很成功,很多人雖然也是打工,可是一個月的工資,也三四千元的。人們說著說著,便感到幸福滿足。覺得生活越過越有滋味了。

大年七年級,天剛亮,我們剛收拾好屋子,村裡的年輕人就一起來給父母拜年了。父親給大家散了香菸,人們接過加在耳朵上,然後就衝著屋子正中,先作揖,後磕頭,由於人多,場面很壯觀。連一些小孩子,也玩耍似的,模仿著站在門外磕頭。快樂無比。

早飯後,是村裡婦女給母親拜年的時間,但見一群媳婦們,在幾位大嫂的率領下,走進母親屋裡,先拉了一會家常,就排好隊,雙手交叉擺動,然後跪下磕頭。三拜後,母親趕緊拿出糖果。大家嘻嘻哈哈地又去另一家磕頭了。

到了八年級,九年級,是外甥外孫給外爺舅舅拜年的日子,很多人拖兒帶女地回到孃家,這才是最熱鬧得時分。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匯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道道,好不痛快。

過年的隨筆散文 篇5

今天是一月二十九日,因為離家相對遠,陣陣鞭炮聲把和我同室的同事急急忙忙催回了家。同事臨走時對我說:“姐,你辛苦一下,我家遠,想早一點見到我的爹爹媽媽,先走一步了。”我理解,之前,每臨近過年,我的爹爹媽媽也會一邊愉快地和左鄰右舍說著兒女們回家過年的事情,一邊焦急地站在村頭,急切地等著我們回家。

往事如煙。如今,爹爹不在了,媽媽隨二姐住到了小城裡,我可以天天見到她老人家。話雖如此,中國傳統節日中,春節是最隆重、最有人情味的。過年的特殊氣氛,仍然會時不時地敲打著我的小心臟,讓我的心兒禁不住要往外跑。我渴望早點到那些紅紅火火的商店看看,渴望著到廣電局舉辦的陀螺場,看那些老小孩一樣瘋癲的陀螺人,再到“大美鎮康”的攝影展廳看看有沒有自己的作品展出。當然,就算沒有,看攝友的作品也是很愜意的事情!還有,我還可以到廣場中,和中老年人跳舞練劍打打球,也可以一個人或約上攝影俱樂部裡的三五個攝友,去拍拍哪些即將走進春天的美麗的花兒,可這一切,現在都只有等放假了去做,因為,不放假,就是去了心也不安啊。

早上,從家門口出來上班,晨起的清潔工人早已經把道路打掃得乾乾淨淨,一種乾乾淨淨過大年的氣氛油然而生。默默走在林蔭道下,抬頭看見小小的月牙兒和一顆小小的星星,用最美的距離相依相伴,它們也在天上值班呢!那幾顆星星雖然小,但足以點亮心裡的夢想,那一輪彎月雖然冷,但也是黑夜裡夢的點綴!不求什麼,只求夢裡的理想變為現實,回家的路雖然有點距離,但心從來沒有距離,回家!回家!跨出輕輕的一步,溫暖瞬時裹滿全身!於是掏出手機,一路拍下了一組冬日裡最溫暖最幸福的圖片,連同昨天的圖片一起,去裝點我色彩斑斕的空間。

過年的隨筆散文 篇6

“三兒,回家吃餃子了”。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我們這些山裡的孩子,總會學河北口音的大娘喊:“三兒,回家吃餃子了”。那聲音迴盪在大山中,充滿了幸福的年味!

過小年這天,老人常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從臘月二十三這天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年貨、蒸年乾糧。我們這些孩子們期盼著三十兒除夕夜快點到來,真想一下子將日曆撕到大年三十兒那天。

在期盼中,三十兒這天終於到來了。一大早,就聽見那隆隆的鞭炮聲。家鄉的習俗是誰起得早,誰就會先把財神、灶神接到家。整個夾皮溝林場沉醉在接神接祖回家過年的炮竹聲中。孩子們在這一天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歡樂的過年氣氛在各種民俗的裝扮下,越來越熱鬧。

有的家裡一家人在忙著包餃子,有的在準備年夜飯的美食,有的去給逝去的老人上墳祭奠,還有許多家庭在院子擺上香燭和貢品,求上天保佑人壽年豐。

當夜幕降臨,隆隆的炮聲和無數的禮花裝點了整個夾皮溝的夜空。“過年了!過年了!”孩子們歡呼著,這時,那河北口音的大娘總會喊:“三兒,回家吃餃子了”。我們聽到那風趣的叫聲總是要笑上好一會兒。回到家,一家人圍坐在豐盛的飯桌旁,團團圓圓地吃頓年夜飯。無論你在天南海北,過年了總要回家陪父母吃頓年夜飯,老人們還要用一根粗木棍子橫在大門口,據說能攔住家裡的財神,讓一家人明年平安發財。這一夜,一家人一起守歲到十二點,迎接新年的鐘聲敲響。

記得小時候,我們用罐頭瓶裝蠟燭,挑著燈籠在雪地裡放鞭炮,一大群的小夥伴滿大街地亂串,誰也不睡覺,好像一年中最高興的時刻馬上就要來臨。到了十二點,大家就能穿上媽媽親手縫製的新衣服。為了這身新衣服,我們等了整整一年,那種興奮與期盼,在記憶中是那麼的深刻。

終於伴著午夜的炮聲我們迎來了新年,吃過素餡餃子,換上了新衣服。按老一輩的規矩,過年了小孩要給父母磕頭拜年,父母會給每個孩子壓歲錢。我們拿著領到的壓歲錢跑出家門,再和小夥伴們一起走家串戶的拜年。從小我們就一家一戶地拜年互問過年好,老人們會將各種糖塊塞進新衣的口袋,誰家要有好糖我們有時還會再去拜一回,在童年記憶裡拜年是最有收穫的一件事兒。

歲月就像流水匆匆而過,可過年那美好的住事卻深深地留在記憶裡,那新年的種種民俗就像盤石,紮根在夾皮溝的歲月長河中,傳承著一種中華民族的文明,多想對著大山高呼:過年了,聽一聽那山谷厚重的迴音。

過年的.隨筆散文 篇7

過年,這是一個普通的、又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

別人家是如何渡過這個年關的?李正方不知道。但是,自已每處在年關時的狀況,自已當然清楚。是呵,一年到頭有多少事?又有多少事需要在年關前處理完畢?中國人的習慣,年,是以農曆年算的。所以,有很多事,都要在年前處理完畢。就是你自已想拖過年,別人也會找上你在年前解決,特別是經濟賬務一類的。這是中國人的習慣,是一項延續了多少年的習慣!電影《白毛女》正是這個傳統習慣的反映,債主要賬,欠賬的要想著如何渡過年關。因為,就是再多的賬務,只要過了年關,在年關過後很長一段時間,很少有債主追著要賬的。這也是中國人一個比較普遍的習慣吧!這個習慣相當有道理。你想,剛過了年,你債主總要讓人家在新的一年裡,有個奔頭?就好比農民,人家要留些錢作春種用;或者做生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多多少少要有一定的資本才能開展生意;你債主將這些錢要了去,這不是要人家的命了?因此來說,這年前的解決要賬一類事務,也反映了中國人富有的人情味。用一句流行語,這也是人性化的體現。

李正方沒有債務上的事務,但是這不代表他就沒有煩心的事了。多年前,每逢過年,李正方也要為一些債務煩惱。欠了人家的錢,雖說已到了年關,不能還上,但是你總要對債主有個交代。還不上錢,話總還是要說的,不然,債主心裡也會不平衡,因此他絞盡腦汁也要多多少少的還上一些。就這樣,每年多少還上一些,幾年下來,李正方總算是無債一身輕了。可是,每到過年,諾大一個家庭,這過年是不會省心的。很多事都需要李正方操勞,當然,這不是體力事,他只需要多動動腦筋就行了。

李正方要想的是,在過年時,如何讓整個家庭在過年時熱熱鬧鬧,又要體體面面的,不致於讓親戚朋友閒話,又要不多破費,畢竟過年只是幾天的事,一年三百多天的平常、普通日子還是最主要的。

已經多年的年夜飯不在家裡吃了。事情也真是無奈,一大家子在過年時都聚在一起,總共有十七、八個人,現在居住的都是商品房,而商品房的面積一般也就是一百多點平方,這怎麼能容下這麼多人?因此大家一商量,乾脆就放在酒店裡算了,雖說這樣一來,年味要少了很多,不過反過來也輕鬆了很多。以往,年夜飯在家裡,老伴在吃年夜飯那天,不知有多操勞,現在要輕鬆多了。到了吃飯的時間,幾個小輩駕車過來,將人載到酒店,只要坐在飯桌上,人到齊了,一聲令下,服務員馬上將菜端上來。酒和飲料是自帶的,這也比用酒店的要少化費很多。雖說是過年,但是該省的地方還是要省。

往年在家吃年夜飯,雖說這是個大團圓飯;但是不可能一家子同時端起筷子,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一桌的菜要慢慢的一碗碗燒出來的。如果等全部煮好了再用餐,早先煮的菜就冷了。所以過年時,老伴是最忙的。等大家吃完了飯,這一大桌還需要收拾和洗抹,等到全部收拾完畢,中央臺的春晚早已一切始了。

現在在酒店吃年夜飯,等大家都吃完了,一大桌菜所存不多,但總有幾隻大菜完好如初,這在年青人眼裡,吃過剩下的就算了,但李正方是不會隨便浪費的,他讓服務員拿來塑料袋,一盆一盆的倒進袋裡帶回家,要知道,這幾盆剩菜也要化上一百多元。拿回家可以食用幾天呢!

但這僅僅是一餐年夜飯;大家都到酒店,從進入酒店到用完餐,再長也不過是三、四個小時,這些都不用李正方操心。

過年的節日,從過年前開始到年後,一般再節簡,也要十多天,就是按國家的節假日算也要近十天。你總不可能在這段時間裡天天上酒店?中國人的習慣,春節期間都要走親訪友,難道你能將每個上門拜年的親友都帶進飯店?不說花銷,在禮節上也不對,畢竟,在酒店裡少了一份親情和年味!所以,在年前一個多月,李正方就要開始置辦一些年貨,和一些傳統的春節期間飯桌上大家都喜愛的食品。

首先,他要買一百多斤的白菜,這種白菜細長,是江南地區的特產。白菜買回來,要放在太陽下晒一晒,等新鮮的菜有點蔫了,再用一隻缸,將白菜一層層的擺放進缸裡,每放一層白菜,要灑上一層鹽,然後,人爬進缸裡,赤腳踩,要等到菜裡的汁水出來了,再放下一層菜,全部白菜踩完了,上面要放上幾塊大石頭壓住,然後要經過半個多月,這白菜就成了醃菜了,味道很鮮,江南人一般在冬天,都喜歡食用。取缸裡醃好的菜,洗乾淨,切成段,放在鍋裡炒,早上吃早飯時,就著泡飯,一餐早飯就吃好了。或者,將醃菜洗淨,切成段,放上一些豬肉和冬筍,點上火鍋,慢慢的煮,味道鮮美,江南有很人多天天吃都不會厭煩。有時,一段時間不見這道菜還會想念。李正方就經常的想起在改革前,過年時農家殺了豬,用醃菜和剛割下來的豬肉,煮上一大鍋。殺豬的人家,會請上隊裡的親朋好友,大吃一頓。這肉和醃菜的香,至今不能忘去。

還有就是買上幾十斤豬五花肉,放上鹽揉搓,然後用一個盛器放上半個多月,等肉醃透了,再取出用清水洗淨,用繩將肉一塊塊繫好,放在冬日的陽光下,晒上幾天,等到肉裡的油一滴一滴的掉到地上,這肉也就晒好了,然後掛在家裡通風的地方。等過了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後。取一塊,用刀切成一片片,放在盆子裡,等煮飯時,放進電飯煲蒸,吃飯時這一盆醃肉香氣撲鼻,味道特鮮。它不同於其它地區的臘肉,它有一股香和鮮,它的缺點是放的時間不長,容易壞。到了現代,人們普遍用上了冰箱,於是人們也用來存放醃肉,這樣放上一年也不會壞。但在食用時,這肉少了一份香。不過這不能改變人們對這醃肉的喜愛到了春天過後,有時,在高興時,取出一塊醃肉,慢慢的將肉切成丁,再用存放在冰箱裡的碗豆和肉丁和在一起在鍋裡炒,等醃肉炒出油,再放進電飯煲和著糯米煮,在當地,這被稱著碗豆糯米飯。因為肉是鹽的,所以這飯也是鹽的,所以不用其它蔬菜,好吃,又經濟實惠。李正方的表弟在廣東辦廠,廣東地區氣候不適宜醃肉,有時家鄉的親友去他那裡,帶上一、二塊醃肉,他的表弟不知有多高興。

這二件大事辦好了,還要為春節的菜桌增加一些備貨。因為在春節,菜市場的價格高昂,自已能備的就早早的備一點,一是便宜,而來家裡隨時能取出,也方便,不至於來了客人,要趕菜市場,價格貴不說,還不方便。這些桌上的菜也普通的很,無非就是一些雞、魚、鴨以及一些豬內臟。現在國家的三公控制了,不然,每逢春節,李正方都要為家裡人拿回家的海鮮洗上幾天,那些東西都是公款,不化錢,當然,也為春節飯桌上增添一些色彩。但是,也為李正方帶來不少的勞作。現在好了,公費控制了,這些免費的海鮮沒了,李正方輕鬆了不少,同時,他覺得,現在的年味也比以前要濃了很多。人們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海鮮雖好,但畢竟不是當地特產,李正方還是喜歡當地的風味特產。

李正方有些煩心,過年的年夜飯不在家裡過,而一定得去飯店!可是,煩歸煩,又能奈何呢?現在的家庭不都是被蝸居在這小小的商品屋裡麼?當然,也有住別墅的,但那得有錢,而這真正有錢的,畢竟是少數。李正方不是少數,他只是大多數中的普通一員。因此,這“煩”也只是僅僅而已!

過年的隨筆散文 篇8

籌劃了好幾年,終於拿到了回鄉的火車票,心裡頓時沒了野草般的煩躁,卻又如點燃了束束煙花,繽紛地綻放在嘴角、眉梢。身子隨著普快硬座在搖晃,思緒早已加入高鐵的狂飆。

近了!連綿的群山環拱侍立,不顧;挺拔的樹林夾道歡迎,不管,目光只順著水泥路的蜿蜒向前,再向前!驀地,村頭幾個熟悉的佇立點亮了雙眼,緊走幾步,拋下行囊,俯身抱起一串咯咯的歡笑,狠狠親親花朵般的小臉。

深吸一口家鄉的甘甜,點頭問候白雲藍天。山村斜倚青松臥,農家輕披雪被眠。

灶間劈柴柈子的火紅沸騰了滿鍋的香鮮,老屋裡盛不下的歡聲笑語驚飛了群群麻雀,撲楞楞地掠過房頂嫋嫋的炊煙。夢中心心念唸的家的飯菜怎能吃夠、吃全?太陽升起在餃子鍋裡,終於醉落在酒碗。

雞回窩,狗不叫。月亮爬上榆樹梢,將樹影的斑駁印成階下交錯縱橫的海藻,又慢慢地挪向村頭大楊樹上的喜鵲窩,放任土炕上的鼾聲時低時高。

矇矇亮裡的咯咯絡絡響在耳旁。父親的菸袋明明滅滅,映亮了幾十年的土坯牆,映亮了額頭那幾道用一輩子寫成的詩行。母親正在用絮叨編織著一張大網,所有的親情都被罩住卻個個心情舒暢。

東悠悠,西轉轉。河還是過去的河,山還是過去的山。只是在兒時的玩伴身上照出了時光的荏苒,孩子的稱呼也讓人無奈地接受了角色的轉變。

日子突然不再不鹹不淡。幾聲鞭炮鳴,幾聲殺豬叫,幾聲爆玉米花的鈍響都讓人心顫。生活似乎被撒上了一捏味精,揚上了一把鹹鹽,新增的作料調和成越來越濃的年味在空氣中瀰漫。

趕集起了個大早,等東一把西一把地收拾停當,出門時已是太陽明晃晃。揹包的,牽驢的,挑挑的,開車的,前呼後應,迤縷成行,像春日融化的小溪,從各個山溝的犄角旮旯向外潺潺流淌,匯入公路的幹流,再奔向集市的海洋。攤位上鄉音的喧譁,各色小吃的熱香,紅男綠女的熙熙攘攘,攪拌成一出大戲的開場,讓數九天的寒冷無處可藏。買完衣食買菸花,每個人都將平時的吝嗇丟在一旁。步遲囊盡,還在隨著人流飄蕩,不知不覺已是後半晌。

到了家才發現,還是遺漏了最重要的物件。缺少了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福字,紅紅的掛錢,怎麼去迎接紅紅火火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