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回家過大年隨筆散文

文學 閱讀(1.82W)

以家的名義,我居住在這座城市已有十五個年頭了,而回家過年一直是我和先生從未動搖過的理念。每到年底,我們總是趕著把自家裡裡外外的大小事辦完,只等除夕那天,懷著唯一的心情,走向回家過年的路。

回家過大年隨筆散文

春節是中國人眼裡的大節,要尋找傳統中濃厚的年味,我一直覺得,鄉下農村更是個好去處。每到臘月底,我總是再忙也抽出一天時間,給父母送去一些備置的年貨。說來也怪,別看這匆匆的趕腳,卻一年一度地喚醒我記憶裡少兒時對年節激動不已的心情。記憶深處最能撩動我的,一直是臘月裡那些稀稀拉拉的鞭炮聲。村裡調皮的小男孩們總是揹著爹孃,偷偷地從買來的鞭炮中拆下三兩個,跑到街上去過把癮。一聲清脆的聲響,像是一個村莊面向蒼穹發出的訊號:年近了!年近了!大家趕緊準備吧。聽到鞭炮的聲音,我總是莫名地激動,好似即將要衝進年的陣地。多年之後,當我一路風塵掠過沿途的小村莊時,一個小小鞭炮的點燃,就足以使我湧起過年的心情。

雖與先生家僅隔一座山嶺,過年的風俗,卻異曲同工又各有千秋。我這外來的媳婦沒幾年也很快入鄉隨俗的適應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的院子都打掃的乾乾淨淨。小孩子們最愛勤快的活就是掛年畫、貼春聯。五顏六色的過門箋被搭配到門框上迎風舞動,安靜地喧鬧著每一個門口。在大門口的兩側,還要各插一小簇松柏,傳說有辟邪之意。院子的中央,豎起一根高高的竹竿,挑上一個大紅色的燈籠,彰顯著一片喜慶與祥和。廚房裡盛水的甕中,都能見到漂浮著幾顆翠綠的菠菜,像幾條頑皮的游魚,一次次逃過主人的取水,據說取其有長青之意。如果你去開啟一口大鍋,裡面一定會放著豆腐、面魚、大餅等不同的乾糧,象徵著日子天天有餘糧。

先生家是一個大家,人口多,雖然公婆都走了,但兄弟們一直不改回家過年的習慣,兄弟四個,加上各自的孩子以及孫女等,共有十八九個人,湊在一起,實屬熱鬧。男的一桌,女的一桌,男桌上天南海北高談闊論,女桌上婆婆媽媽家長裡短。小輩分的是一杯一杯敬,長輩們被敬得是一陣一陣迷糊。恰到好處時,二哥總是在醉意中高歌幾曲,小孫女隨歌翩翩起舞忘乎所以,用盡幼兒園所學的武藝。年輕一派那《常回家看看》的組唱掀起最後的高潮。這樣的氣氛,我總是忘記了春晚。飯後,大家又去家後大隊院廣場放上五六箱禮花。這些年,在北京工作的大侄總是帶回十幾箱禮花,成為除夕夜村裡唯一一家放禮花的`人家。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要數最重要的“講究”,就在午夜新舊更替的時分。家家戶戶的天井裡,都會搭起一個天地棚子,用毛筆在一張疊好的黃表紙上寫著“天地三界”做成神仙牌位。桌上放有香爐、各種貢品等供奉天地眾神靈。每年的這一刻,我都與嫂嫂們一起,無比虔誠地磕下三個頭,祈求上蒼給鄉親們年年帶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收成,祈禱我的父母及親人的家庭和睦美滿健康平安的幸福。四合院裡所有的神靈都要面面俱到的分給一些紙錢,都保佑全家。忙完這一系列,大約凌晨兩三點鐘了。稍作休息一覺兒,待六七點鐘,老人孩子換上新衣,開門迎接或者到長輩們家拜年。大年七年級見面都是吉利話,村莊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來來往往,笑臉相迎,見面問好,高度的文明禮貌竟與拂面的春風相媲美。

要講起吃來,老家的年貨更為豐富。自制米酒、小米煎餅、豆腐、年糕、肉皮凍、各種肉丸、素丸、燜藕、酥魚等等,鄉親們用了大半個冬天的時間,把自家的土特產,親手做成了食品,熱情好客地招待著親朋好友,讓我們這些回家過年的人,大飽口福,意猶未盡,真是年年吃了年年饞。

到故鄉去,回家過年,讓疲憊的心洗盡鉛華,忘掉都市那奢華和煩躁,拋開俗世的功利和喧囂,把心寄寓民俗當中,在古老傳統的文化裡,濃郁的年意,一個轉身沾滿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