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

文學 閱讀(4.77K)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1

年關將至,文人們都在忙著寫過大年的祝賀文章,巧手媳婦們在準備年貨,孩子們在寒假裡樂翻天,老人們在期盼兒女團圓。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這個年看得如平常的日子。我不想過年,不想看見那萬家燈火。燈再多卻少了等我回家的那一盞。縱使千呼萬喚,依然沒有歲月可回頭,沒有時間可聚首。三十晚上點一柱淡香,敬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禱告天國的親人們安好。或許天國的爸媽會來,在我不知道的虛無空間和我遙遙對望共度此時光,或許天國也會放假,他們會看著我進入夢鄉。走了幾十年回家過年的路,忽然變成了虛無,從腳踏實地的回家,到靈魂的回家。年,年年都會在那裡不來不去,是一個個赤子,把年過成了年。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這個年過得如平常的日子。多一些淡然,少一些熱鬧。在久別重逢時,多一份問候,在觥籌交錯間,在新年的祝賀裡,多些素食,少些殺戮。放下所有的羈絆,去感受春天的腳步,去野外沐浴陽光的溫暖,去聆聽風的細語,去感受天地的廣闊,沉醉在時光裡。千古風流人物早已被大江東去浪淘盡,我們只是一個過客,在時光的紅塵裡遊走。

我想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把靈魂安放好,靜度流年。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2

匆忙間,一個年就這樣過完了,真正意義上的辭舊歲、迎新春,辭的匆忙,迎的倉促,從一個忙碌轉向另外一個忙碌。終於也都拖著疲憊的步伐站在一個新的起點開始了新一年的緊張與忙碌,為生活、為自我……

年,早已不像兒時期盼的模樣,少了歡喜,多了責任。現在的孩子也早已不似當初的我們,不再為了穿新衣、戴新帽而歡欣雀躍、手舞足蹈,生活的富足早已使他們習以為常,對年的渴望也顯得可有可無,對他們來說,過年,只不過是放鬆休息的一個假期罷了。兒時的過年是幸福的,因為忙碌是留給父母的,我們的職責就是開心的玩耍加上吃到平時很少吃到的美味!時過境遷,如今的過年,忙碌是屬於我們的,責任是屬於我們,歡樂是屬於全家的。有了責任,添著忙碌,我們感覺過年是別樣的——累並幸福著!平時少有的陪伴,平日給不了的親情,都想趁著過年一股腦兒的給予補償——對孩子亦對日漸年邁的父母。過年少不了走戚訪友,多數親戚和自家的兄弟姐妹也只有趁著過年時才能得以團聚相見,這是值得可喜的。以前最頭疼的就是走親戚,以為是種負擔,常常在母親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下才走馬觀花似的以神的速度敷衍了事,而今,人近中年,對走親戚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閒話家常也是種幸福!一種如空氣和水一樣平淡卻不可或缺的幸福!正所謂: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一些印象中威嚴十足、身體硬朗的伯伯叔叔,卻好似突然間變得皓首蒼顏、老態龍鍾;而一些同輩的哥哥偶爾遇到也需仔細辨認,略顯黝黑的面龐再也不是當初記憶中的樣子,老氣橫秋!歲月,這把無情的刀夾帶著滄桑在每個人的臉上進行著刻畫,是我們忽略了自己的變化?還是這種變化顯現在別人的身上時才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懂得歲月的無情和生活的艱辛?!看著日漸老去或已經逝去的長輩,我們不禁無奈的沮喪,我們失去的不僅是親人,更失去了一種心靈上的支柱,是歲月在告誡我們嗎?告誡我們即將徹底失去的任性和天真,告誡我們不可以再隨意撒嬌、不可以再任性妄為?!取而代之的將是家庭的重擔和生活的溝坎,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實!只有孩子才能在長輩面前為所欲為,然而這種機會對於我們來講,卻是一年比一年少了。角色的轉換迫使我們不得不學會堅強與忍耐。該是這樣的年紀,讓我們漸漸懂得了親情的可貴,也再沒有了嫌棄家長裡短瑣碎的理由。聽著鄉音,話著家常,才發現,原來最解鄉愁的依然是地道的方言,不管是說起來還是聽起來都是無比的親切、暖心!溶入,此時便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感慨時光的同時,不禁猛然一驚,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命!它不以空間為距離,不以財富論英雄,在時光的長河中,再驕豔的花朵,再富足的日子,人,終有老去的一天,而陪伴,才是幸福;團聚,才是福氣!

就像走進生命裡的人,註定是前世修來的緣分,不管是擦肩而過還是相知相伴,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守護,用愛去經營。

年,是過了,春,卻來了;年味,是淡了,親情,卻更濃!這便是這一季歲月教會我的東西,一點一滴,彌足珍貴!

不知不覺,新的曙光已然升起,金色陽光將鋪滿大地,讓我們用幸福的微笑迎接每一個清新的早晨!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3

飛機在空中飛舞,動車在地上穿行,還有大巴搖曳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小轎車更像敏銳的小鳥飛行在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中,匆忙這般為什麼?回家過年!

這是中國人的盛大傳統節日,無論你在天涯海角,還是近在咫尺,回家過年是個無形的咒語,沒有人不這樣做,除非你想掙雙倍的加班費而選擇硬撐不回,或者上司委你重任無法推託,要麼就是孤家寡人無所謂。諸多情況你是屬於那種呢?或許你會說無論如何都阻擋不了我回家的路。是的,中國人,不回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給人的感覺是不孝順。爹媽辛苦養育之恩,年終報答;姐妹情深,平時聚少離多,春節放下一切,團聚聊聊,三朋四友請客喝酒;還有長輩祖先需要上墳燒紙祭奠,小孩需要壓歲錢,父母需要過年錢,裡裡外外都需要打點,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吉祥幸福迎新年。於是,燈火輝煌的北京夜晚頓時星星點點,人去樓空。揹包扛袋的打工族往鄉村趕,坐飛機太貴,坐動車票難買,大巴實惠抖動厲害,黑車便宜來的爽快,管他三七二十一上車再說,回家是個堅定不移的信念。急切回家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可是我要對你們說,回家慢點,慢點,再慢點!

就在前天,我的親戚堂妹帶著她的女兒和外孫女,女婿開車,一家人興高采烈地回家過年,就在從往來入梭的公路上卻被對面的小貨車猛撞,血肉模糊,慘案發生了,僅來到人世才滿一百天的心肝寶孫女轉瞬即逝,堂妹和她女兒都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家裡的人已經亂成一團,所有的親戚朋友都為之痛心。回家,是多麼溫馨的嚮往,如果大家忽略安全因素,這個春節快樂在哪裡呢?也許回家成了永久的記憶。還有一個令人寒心的現象,有個農民工辛苦一年的的汗水錢,卻被黑車司機騙上車,拉到荒郊野外搶其僅有的幾千元錢,扔下話說,才這點錢,便揚長而去。喊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可憐的農民工只因為要回家與老母妻兒團聚。回家團聚讓我們忘記了所有的煩惱,但是匆匆忙忙在路上千萬不要忘記安全。

安全,安全,如果人人都有防範意識,想必會少些災難,多些快樂。一個事故,堅信誰都會為此痛心疾首。也許這是一時疏忽,只是一不留神,或許就是早幾分鐘到家。急切的心可以被理解的,然而就是這麼一兩秒,你知道嗎?一次違章,給自己和別人的家庭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讓原本幸福和睦的家支離破碎,失去笑聲和歡樂,讓原本充滿生機的家頓感悲慘和淒涼,這是多大的折磨?這是多大的痛苦?自責懊悔,管用嗎?生命無疑是寶貴的,血j的教訓是慘痛的。

回家的路上,且行且珍惜。飯菜涼了可以再熱,人的生命不可再輪迴。不管旅途有多漫長,小心上路,生命終會大於團圓。遠處傳來啪啪的鞭炮聲,除夕之夜愈來愈近,回家的遊子們,不管是如何回家,慢點,慢點,再慢點,家裡的人期盼你平安歸來!

平安,才是最好的過年!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4

小時候,盼過年盼得把所有的日子都忽略了,彷彿過年這幾天就是濃縮的三百六十五天,尤其進了臘月,開始了傳統意義的迎年活動以後,家家都掃房子,擦玻璃,力求一塵不染,家家置辦煙花鞭炮以及大魚大肉。彷彿前面整整一年的平凡節儉時光,白菜豆腐的寡淡日子,灰撲撲,一聲不響的往夕,都不算數了。

不知別處的年俗怎樣?東北地區準備過年的勁頭似乎能把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溫都暖熱,豬肉,羊肉,雞,鴨,魚,甚至海鮮,凡能買得到的,都狂熱地往家裡搬,半扇豬僵硬著,冒著白霜很霸道地佔據了廚房的大部分空間,在融化,變軟,恢復一些肉質的葷腥生猛之前,它不過是面目模糊的一塊冰,和室外凍得發白的一切物件一樣無味,清冷,潔淨,拒人於千里之外。經過半天爐火的微烘以後,才能把它想象成紅燒肉,醬排骨,燉肘子。張揚的口腹之慾和封鎖一切骯髒的冰雪世界毫不衝突。或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能使人膽子壯起來,獲取一些面對嚴酷自然環境的勇氣。或許,只有過一個豐美的年,才不覺得年景的悽惶,人生的無奈,寂寞的漫無邊際。

過年記憶裡有一項很苦的差事,就是打掃衛生,要把積了一年的,各個角落裡的塵灰清除掉,是很考驗人的耐心和力氣的。母親給我們的任務和標準都高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玻璃要擦到視若無物的境界,門要擦得露出本色,總之,打掃完以後,猛地進門,會疑心:哪兒都亮亮的,變了樣,還是那個家嗎?但是出來這樣的效果是要靠把手泡在肥皂水裡,一點兒一點兒地摳細節,摳區域性,常常擦一扇門,累得腰痠腿疼,挑戰過韌勁的極限,最後抬起頭來,看窗外,天都已經黑了,退後幾步,欣賞這擦完後的門,在燈光下,亮閃閃的,心中才升起點成就感來,想到明天還要擦窗戶,要面對更繁重的活兒,不免有點洩氣。但那時,為了過一個體面的年,為了那麼幾天自由,快樂,清潔,奢華的日子,任何磨難都不算什麼,那畢竟還是希望叢生的年紀。

還有一項苦差事是準備過年必須做的,那就是垛餃子餡兒,成堆的肉,白菜,蘿蔔,芹菜,令人發愁地圍繞在我身邊,要把它們統統變成一盆盆的泥狀物,天啊,得多大的勞動量。可我就是螺絲釘一樣立在菜板前,先切,然後鍥而不捨地垛啊垛。垛了一盆又一盆,胳膊都麻木了。必須等母親下班前垛完,不然就得被訓為磨洋工:多大的孩子了?這點兒活幹不了?通常吃完晚飯後,母親要組織一大家子都參加的包餃子活動,還請來鄰居幫忙,這活動本身就是過年的一項儀式,大家說說笑笑,聊些家常,餃子像流水線一樣包完一簾就端到室外,天然速凍冰箱,很快就凍得梆硬,倒進袋子裡,裝滿一袋子就放進倉房裡,經過幾天這樣的活動以後,各種餡料的餃子,就夠吃整整一個正月的了。

那時過年的輝煌,是積攢了一年憂慮的盛放,過年的繁華,是經了一年的蒼涼才忽地轉換的。所有為過年而付出的辛苦都覺得值得,累、忙、卻是快樂著的。

成人以後的過年,似乎悟出點別的超出過年的人生況味,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但臨近過年的時候,人人都鬆一口氣:都快過年了呀。總有年終獎可發,再過不去的事情總要放一放,再危機的局面,也要暫時緩一緩,大過年的,還能怎麼樣啊。

過年不只是過年,長長的假期成了空起來的日子,可以逃避起來,躲藏起來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不必去考慮面臨的壓力,不必去想那些一想起來就煩惱的事情。

過年反而過得簡單純粹,心境在煙花燦爛的夜空分外安寧,看著電視裡紛繁的節目忘記了現實的紛擾。想起小時候過年時光的濃烈,對現時的年,亦懷有期盼,不僅期盼著自由,也期盼著平淡,寧靜,無思無慮。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5

今年天公作美,於是選擇回老家陪伴父母過年。感受那鄉村的溫馨的民風民俗。

回到村裡,發現街上顯得有點冷清,原來很多人都去城裡過年了,可是留下來的人們,還是遵遁往昔的習俗,有條不紊地為過年忙碌。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大嫂大媽們照例要蒸花饃。製作御面。花饃是旬邑人招待客人的主食,御面則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年夜菜。其製作很麻煩,故而,要在節前,就蒸夠足夠的花饃,製作大量御面儲存,留待來客時食用。

花饃要用最好的麥面,一斗麥只取其最好的那部分白麵。先把麵粉加入酵子起好,在炕頭放置一夜,變得如同海綿那樣蓬鬆就好了。蒸時加入適量鹼水揉勻,揉成拳頭大的饅頭,然後在每個饅頭頂上抹上溶化的豬油,兩個相對扣在一起,用刀迅速切為相同大小的四塊,最後捏住面塊的兩個下角,輕輕拉長,繞一圈後捏在一起,一隻只放入鍋內蒸熟。等鍋解開,蒸片上就是一個個白如雪一般的花饃。吃起來柔韌,軟綿適口。

御面是把和好的麵糰,放入水中,經過反覆搓揉,直至搓得只剩下一點點麵筋才作罷。搓過面的水,放置一夜,就沉澱出雪白的一層。潷去水後放入鐵鍋內煉淨水分,就成了柔軟的麵糰,趁熱搓成細長條,拍扁,一條條放入鍋內蒸三十分鐘就好了,冷卻後就可以食用了。上好的御面,是呈透明的,吃起來光滑柔韌的。家家戶戶過年都不能缺少這道菜的。

從臘月二十八起,人們就忙著走親戚,人們給新結婚的女兒或者外孫外甥送年畫。雖然如今很少有人張貼年畫了,可送年畫這個民俗卻一直沒有改變。只是,年畫已經退化成一種道具。大家帶的最多的,還是小孩子喜歡的各種吃食,玩具。年節,到女兒家裡看看,瞭解一下女兒外孫一年的生活學習,心裡就很欣慰了。

三十夜,村裡照例要坐夜的。所有的年輕人,都要熱熱鬧鬧地來到村裡長輩家裡,大家一起坐在酒桌旁,吃著年夜飯,說道著個人一年來的生活。誰在上海工作,當了廠長了。誰是坐著飛機回家的。誰家的孩子自己辦起加工店。總之,新一代的年輕人,都很成功,很多人雖然也是打工,可是一個月的工資,也三四千元的。人們說著說著,便感到幸福滿足。覺得生活越過越有滋味了。

大年七年級,天剛亮,我們剛收拾好屋子,村裡的年輕人就一起來給父母拜年了。父親給大家散了香菸,人們接過加在耳朵上,然後就衝著屋子正中,先作揖,後磕頭,由於人多,場面很壯觀。連一些小孩子,也玩耍似的,模仿著站在門外磕頭。快樂無比。

早飯後,是村裡婦女給母親拜年的時間,但見一群媳婦們,在幾位大嫂的率領下,走進母親屋裡,先拉了一會家常,就排好隊,雙手交叉擺動,然後跪下磕頭。三拜後,母親趕緊拿出糖果。大家嘻嘻哈哈地又去另一家磕頭了。

到了八年級,九年級,是外甥外孫給外爺舅舅拜年的日子,很多人拖兒帶女地回到孃家,這才是最熱鬧得時分。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匯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道道,好不痛快。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6

20xx 年的春節,天降大雪,雖然已是春天,但這次的春雪出乎意料的大,厚厚的足有半米深,這時近幾年來第一次下這麼大雪,整個大地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

我沒興趣欣賞北國壯麗的雪景,反而心情很沉重,在這樣的鬼天氣下,高速封閉,氣象局發出橙色預報,所有的客車等靜靜等在車站,今年是回不了家過節了。

我的老家在魯北平原的一個偏僻鄉村,過年團圓是最隆重的風俗,兒女無論身在哪裡,哪怕是遠在天涯海角,都要回家守著老人過年,喝團圓酒吃長歲的長命餃子,這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習俗。

除夕之夜,聽樓道的鞭炮陣陣,看煙花璀璨夜空,我的心有種說不出的寂寞和憂傷,除夕之夜,我那年邁的父母此刻一定正盼著我回家過年,父母那渴盼的眼神彷彿就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

七年級一大早,大哥就打來電話,說娘在年三十晚上,在衚衕口等了許久,一天不知向衚衕口跑了多少次,總是一個人喃喃唸叨,冬兒也許在道上呢,路滑肯定會來的晚些!聽到這裡,我不禁流下了眼淚。

母親是一個鄉下婦女,但絕不是一個平凡的人。

我們小鄉村幾十年了一共走出兩個大學生,而這倆個人就是我和大哥。在愚昧落後的偏僻農村,母親有這樣的雄心和抱負,是無人可及的。

我的家境不算好,就靠十幾畝薄田度日,雪上加霜的是,大哥升高一我念國中的那一年,父親出了車禍,雖然命保住了,卻落下了殘疾,再也不能下地幹活了,家庭的重擔一下落到了母親孱弱的肩膀,我們都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大哥那年幾乎有了輟學的念頭。可是母親不怨天尤人,把哥哥狠狠罵了一頓,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應我們哥倆上大學!

以後的日子,母親成了一個棒勞力,地裡所有的活都整理的漂漂亮亮,而且,母親相當有經濟頭腦,在人們都依照傳統年復一年一季種棉花的時候,她自己建起了塑料大棚,俗話說一畝菜十畝田,母親的塑料大棚很成功,成為全村致富的模範。

母親很疼我,尤其在念高中的時候。那個時候學校離家遠,我每隔一兩個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在學校吃飯是定量的,可是我的飯量大的驚人,學校吃的那點飯根本填不飽我的肚子。所以每次回到家,我就如一個幾天沒有吃過飯的人一樣,狼吞虎嚥地吃著母親為我精心準備的飯菜,母親站在一旁看著,臉上滿是滿足的笑容。但也有幾次,我卻看到她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淚。返校時,母親忙著為我準備玉米麵做的餅和自家醃製的鹹菜,以當作我的乾糧。那個時候,條件好的同學有的帶著成箱的方便麵,有的帶著包著糖的烤餅。有時,我真羨慕他們能吃到那麼好的東西,有時也哀嘆自己家庭的貧困。但是每當想到慈愛的母親時,我的內心就會深深地自責,母親已為我竭盡全力了,我還要向可憐的母親要求什麼呢?於是我便津津有味地吃起自己的玉米餅來,此時,我覺得玉米餅比什麼東西都香甜可口。真的,在高中畢業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方便麵是什麼滋味。但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長高了許多,學習成績也一年比一年好,這也許算是我對母親最好的回報吧。

我們哥倆沒有辜負母親的殷切期望,大哥考上了山東大學,我考上了平原師範,讓母親揚眉吐氣。著實風光了一陣子。

以後的日子,我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娶妻生子,買房晉級,有了樓房有了汽車,可是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而每到起風時,氣溫驟降的天氣,總會接到母親的電話,聽起來還嫌母親絮叨:無非降溫了,多穿衣服啊,在家裡又給我絮了厚棉襖,多拿出被子晒晒太陽……而自己呢,除了每月給母親寄點錢,把家幾乎淡忘了,幸虧還有個春節,牽繫著血緣和親情。

七年級,我終於登上了回家的列車,看車站人來人往的人流,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車站每到節日就人來熙往,那都是為了一個字:情。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7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總是從指縫悄然流逝,新桃已換下舊符,歲月又到了盡頭,光陰也已是下一個渡口,要過年了。

過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節日,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不論是在外漂泊的打工族,還是富甲一方的富商闊佬,對於過年都是很重視;不管路途有多遙遠,只要條件允許,都要趕回家過個團圓年。

過年最累的就是置辦年貨,會理財的人總是貨買三家,對琳琅滿目的商品,精挑細選,討價還價;總想著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老話說得好:“窮年富節”,就是平時怎麼節儉,過年的時候都會奢侈一下,過一個富足的年。

而對於商人來說,年關是生意最興旺的時期,他們會絞盡腦汁,以各種方法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辛苦了一年,想在一年的最後幾天賺個金盆滿貫。

忙碌了好幾天,也該出去準備一點所需用品了;有女兒陪著來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車輛,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我們先到了服裝城,各種時尚靚麗的服飾讓人眼花繚亂;選購衣服的人們你推我擠,來來回回的精心挑選著適合自己的心儀的衣服。還是女兒慧眼識珠,一眼就看準了自己喜歡的衣服,毫不猶豫的拿下來,穿在身上,還真的挺好;新穎的樣式,別緻的搭配,勾勒出女兒高挑的身材,亭亭玉立的身姿。衣服選好了,轉身來到鞋店;鞋店門口人頭湧動,人滿為患,鞋店被擠得水洩不通。門都進不去,原來是店家在搞促銷活動;稍等片刻,見有人出來,我們就順勢擠了進去。鞋的種類很多,樣式也很潮流,但買鞋不象買衣服,不但要式樣好,還要腳舒服;鞋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千挑萬選,試了又試,總算選準了兩雙,可又覺的顏色不太中意,不過感覺還是挺舒服的,就將就一下,付完錢,趕緊離開這個擁擠的地方。

出了鞋店,對面就是寫春聯的,一張張桌子在街邊擺放的整整齊齊,那些在瑟瑟寒風中揮毫潑墨的寫手們,都拿出了他們的看家本領;毛筆隨著他們的手,輕鬆自如的在大紅紙上游走,像一條黑龍在肆意的遊動,一顆顆黑體字剛勁有力,如行雲流水,春聯的內容大致都是吉慶有餘,國運昌盛。

我們又來到賣窗花的攤位前,窗花的花樣種類繁多;張張都是巧奪天工,惟妙惟肖。有五福臨門,連年有餘,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其中最搶手的就是三陽開泰,因為今年是羊年。買窗花的小姑娘像個演說家一樣,滔滔不絕的介紹著她每一幅窗花的寓意。大家你一張,我兩張,小小的窗花生意竟也做得紅紅火火。

走著走著,來到了買燈籠的櫃檯前,象徵著吉祥如意的大紅燈籠,被老闆用支架搞搞的撐起來;一層一層,遠遠望去,像一個大紅屏障。一位老奶奶看準了掛在最上面的大紅緞面的福字燈籠,老闆把燈籠挑了下來;老奶奶愛不釋手,可是又覺得有些貴,跟老闆討價還價,嘴皮子磨破了,就是不願多掏幾塊錢;老闆看老奶奶挺執著,拗不過;給老奶奶搭了一件小掛件中國結,老奶奶臉上露出了喜悅,高高興興的提著燈籠走了。真是個精明的生意人,不放過一個顧客。

走著走著,飄來一股刺鼻的腥味,前面是賣海鮮的;地上盆裡的小鯉魚仰著頭,在水裡游來游去,好像在乞求給它留條生路;賣魚的老闆娘早已習以為常,抓起一條小魚,狠命的在頭上一敲,魚兒還在掙扎,就開始刮魚鱗,看著有些血腥,可是卻可又管不住肚子裡的饞蟲。女兒又嘟囔著要吃蝦,買好魚蝦,有點走不動了,孃兒倆拎著大包小包回去了。

回到家裡為女兒做了她最愛吃的麻辣蝦仁,儘管女兒在外面還是吃了很多美味佳餚,可她還是喜歡吃我做的飯,看著女兒吃的津津樂道,我不僅想起了我們小時候過年那種情景。

俗話說:“過了力臘八就是年。”從臘八節奶奶就吩咐下去,每天的晚飯多做一些,即使再拘瑾,也要剩出一點,奶奶說:這叫“連年有餘”。而爺爺做為社會主義的專政物件“地主分子”,每天都要把村委會,以及村裡的馬路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把牲口棚裡的馬糞也收拾完;就是大年七年級也不列外。這些活雖然有點髒,也有點累,對爺爺來說,還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因為過年期間沒有了運動,少了批鬥。父親已被生活蛻變的沒有當年那蓬勃的朝氣,總是不拘言笑,用他那曾經窩著筆桿子的手揮舞著鞭杆子,跟在馬車後面,每到冬天,跟著村子裡的副業隊,到臘月二十七八才能回家;碰到下雪的天氣,就指不定哪天才能見到他。

從我記事起,母親就勤快而且心靈手巧,進入臘月,母親更是忙上加忙;白天去生產隊上班,晚上還要給我們給我們姐弟四個以及一家老小在煤油燈下納底做鞋,家裡沒有縫紉機,手工給我們縫製衣服,還給村裡的人們畫窗花,剪窗花;經常熬到夜深人靜。我每天晚上陪著媽媽,幫媽媽釘窗花,拆線,撥燈花。就這樣挑燈拔蠟到臘月二十幾,也就到了小年。

緊接著母親就開始擀年面,一個個麵糰被母親一下一下擀成面帳,再一刀一刀切成細細的麵條,晾到地上鋪好的被單上,等幹了打包裝箱,年面才算是做好了。幾天下來母親的手掌紅腫了,還是不能閒著;又開始糊窗花,搞衛生,洗漱,一直忙到大年三十。

而我們從臘八節開始,就掰著指頭盼著過年,村裡的鐵匠鋪成了我們每天光顧的場所,撿一些碎鐵到供銷社賣了,買上幾尺紅毛線,賣的多了就扯兩寸紅綢子,有時候在家裡偷兩個雞蛋,去換個花髮卡,等到過年的時候紮在髮辮上。

終於盼來了過年,早上,媽媽老早就把我們叫起來,給我們洗漱完換上新衣服,我們就跑到鄰居家去炫耀,比誰的頭上紮了蝴蝶結,誰的衣服好看,小心翼翼的恐怕弄髒了新衣服,只等太陽早點下山,吃一年才能吃上一頓的餃子。

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了,我們早就迫不及待了,我們好像餓了一年,狼吞虎嚥就怕少吃了一個。吃過餃子,奶奶給我們分糖,每人兩顆水果糖,外加一碗大豆,我們如獲至寶,包的嚴嚴實實,生怕半夜誰拿走了。

大年七年級,去給叔伯們拜年,每到一家給兩顆糖,到了晚上,數著一天的收穫,摟著自己的果實,甜甜的進入了夢鄉。

而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雞鴨魚肉已是家常便飯,衣服也分不出新舊了。過年也沒有以往那些喜悅的氣氛了。但年還是得過好,她是歲月的分界線,是光陰的門檻,是希望的開始,是朋友聯絡的紐帶,是親人相聚的盛會,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是世界瞭解我泱泱中華的視窗。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8

我的兄弟姐妹們:坐在村口

精神飽滿地哭一場。走進

親人捂暖的院子;大年結束

他們又在村口,精神襤褸地哭一場

奔向喧囂的不同城市

——題記

家在農村。打小就在農村長大。所以,儘管這些年來一直漂泊在外,我也沒有享受過一個漂泊的年,這是我內心最真實的驕傲,我以為。關於年的記憶,最初是一個大大的月亮,如同一個香噴噴的餅,讓童年忍受過飢餓的我迫不及待地嚮往;再後來,餅慢慢地吃完,我也不太餓,於是對年的渴望也就日愈減少,甚至於到了淡忘的地步。但是,不管何時何地,只要輕輕地一句象徵性的問話:“你回家過年麼?”我就馬上會想起來,而且會很亢奮地回答:“必須的!”

數數日子,20xx年已經是過了隙的白駒,20xx正風姿綽約地在不遠處,陡然想起:該過年了。是的,該過年了,也該回家了,我的家鄉的兄弟姐妹們應該也在準備回家,或者已經在回家的路上。理所當然,過年是得花錢的,不管是身上穿的,還是嘴裡吃的,都得是新的,寓意就是棄舊迎新。而且,每個人都很樂意花錢,就算花光一年的積蓄也心甘,比如在我的童年,父母花光一年的積蓄是很正常的。為的僅僅是過年。

“老人的氈帽,孩子的鞭炮。”在過年的時候,諺語這樣說。誠然,氈帽這種事,跟我沒有一星點關係,和我有關係的只有鞭炮,而且必須是鞭炮,其實,這也不能怪誰,只能怪我是個小爺。對於小爺這個詞,我是經過深思後才用的。因為小時候我身上總是跨著自制的弓,手裡提著形似刀劍的木片——我會動手做這些,主要得益於我老爸是木匠的緣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錢是很值錢的,值錢的原因是農民除了土地之外沒有任何的渠道,儘管已經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在那時候給農民的好處就是,有了溫飽,偶爾吃肉),而物價是和開放接軌的,比如一封一百頭的鞭炮要一塊五,兩百頭的要三塊。我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有兩封一百頭的鞭炮。

通常,在大年夜前一天,我們那裡都是有街的(我們都習慣叫集市為街,方言發音叫gai,注:一聲),在那一天,街上的東西比平常要貴上三成左右,因為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同時那一天,我們村基本每家都要上街。到太陽下山,趕集的人三五結伴,拉著家常,興高采烈而又風塵僕僕地陸續回來,揹簍裡滿是在集市上擁擠的收穫。當然,這一天,父母是不會帶上我的,理由是太擠,怕把我弄丟了。儘管如此之擁擠,卻沒有發生過丟失錢的事件。許多年之後的年夜,我問父親:“為什麼越是價錢高的時候,越要去買?為什麼不早點買?”父親抽著煙,從嘴脣裡飄出一個傷感的字眼:“窮!”母親在旁笑眯眯地解釋:“早點買了還不夠你們這些娃娃偷偷吃完了,還過什麼年?”我就撇撇嘴,說:“其實你們還不是想吃。”說出這句話時我就後悔了,因為在過年的時候,作為孩子的我,吃的並不比父母少。但是母親卻毫不在乎,淡淡地說:“過年,總要有個新鮮。”我的心就甜蜜地疼了起來,彷彿被蘸了蜂蜜的針尖刺了。在父母眼裡,年的意味和孩子一樣重要。為了這兩個意義一樣的生命承載,他們甘願花最多的錢買最少的東西。然後母親就催父親,說是該敬天地先人了。父親就起身端上豬頭和茶酒等貢品,交代我:可以放炮仗了。當時的我不太明白敬天地先人的意義,直到很多年之後的今天,我才算是明白。母親看著我拿起上萬頭的鞭炮,無限感傷地說:“你小時候,一年只有一封,一百頭的。可憐。一天放一個。過年還被你爸爸分一半放了。”是的,過年必須放鞭炮,因為傳說中有個妖怪叫“年”,放鞭炮就是要把它嚇走,保一家人四季平安。

我看著手裡的鞭炮,想起父親揍我的場景。我偷父親的木工斧子削刀劍,墊在石板上,等父親發現的時候,斧子已經是傷痕累累。他沒有揍我。我偷父親的香菸抽,直到暈得人事不省。他沒有揍我。而我接過他遞給我一封一百頭鞭炮時,我哭著說:“我還要!”他揍了我。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到現在,經歷了生活風雨後,我終於明白了。作為一個七尺男兒,當子女一個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滿足的時候,他的心是痛苦的,這種痛苦,甚至,超過了愛。鞭炮放完,母親表情誇張地說:“好響!”父親卻莫名其妙地冒出一句:“好玩嗎?”我一愣,心裡也在問自己:好玩嗎?在我孩童時,放鞭炮是很好玩的事,好玩到沒有了引線的炮仗我都要用錘把它砸響的地步,而現在我卻失去了那樣的興致。或許是我長大了吧,丟失了童真。母親打圓場說:“以前沒有當然好玩了。”也許,人往往是這樣,對於沒有的東西才會拼了命的想要,等到得到了,也就失去了那份樂趣。還記得那時父親又說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像箴言一樣:有了就不要了。有了就不要了,早已不是對孩子的調侃,而是人生的態度,像土地一樣的熱忱:錢,有了,就不要再要了;利,有了,就不要再要了;名,有了,就不要再要了……凡事,適可而止,留一分餘地給自己,也給別人。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過年的時候為什麼要敬天地先人。也沒有人告訴我,當然我也問過父親。他的回答很簡單:老輩人傳下來的,保一年平安。我想,應該不是那麼簡單,或許。因為現在,我居然害怕過年。就在20xx年的9月20日,我的爺爺,在臥榻幾個月之後,帶著對兒孫的牽掛,永久地閉上了眼睛。我沒有在他身邊。沒有來得及見他最後一面。接到母親報喪電話是在中午,我在上班,在深圳。我握著電話,不言不語大概三分鐘之久,母親急促的聲音傳來:“你怎麼了?你怎麼了?你到底怎麼了?”我深吸一口氣,說:“我知道了。”當初接到爺爺病危的電話,我也是在深圳,我回家了。老人見到我,精神好了許多,也起了床,吃了飯,還喝了點酒,只是身子極度虛弱,攙扶著他走幾步就急促地喘息,顫微微的。在我離開那天,我給他洗了腳,他的腳粗糙,還沾著泥土的氣息,有些浮腫,趾骨堅硬。我固執地認為,這樣的老人,無論如何是不會離開的,然而想不到卻是我們爺孫的最後一次見面。“孰料生死離愁苦,豈知轉身即陰陽”,在9月20號,我這樣更新自己的QQ說說,有朋友回覆我,用的是《angel》這首歌的歌詞。我想應該是這樣的,也必須是這樣的。不然在送老人入土的時候,相送的人們也不會笑著,而且還唱了歌,這些歌,大多是忠孝仁義的段子,很古典的,比如,歌詞裡有“話說常山趙子龍,長阪坡前救太子,百萬軍中顯英雄……”我想,我的相親們是很熱忱的,他們用歌聲和笑語的方式來送操勞了一生的老人最後一程。

誠然,今年的這個年,相比往年是會冷清的,畢竟少了一個人,而且這種冷清會一直持續下去,而且,許多年之後,還會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冷清。也許吧,真是這樣,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也在成長、成熟,但親人也慢慢地離世,於是心靈的缺口就豁然開啟,迷糊得不知所措。於是,我想,我明白為什麼過年要敬先人了,因為過年是一個家團聚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我們的親人能在一起……

是的,過年,親人都要在一起。所以我家鄉的兄弟姐妹們才會在外奔波了一年之後,不約而同地回來。我們是農村的孩子。農村就是我們的家。我們像所有人一樣,愛著自己的家,像土地一樣真誠,像土地一樣質樸。儘管現在不會像以前一樣在大年前一天去街上擠著買年貨,也不會為了一封鞭炮而煩惱,更不會為了吃的而發愁。但是我們似乎都沒有以前快樂,到底丟失了的是什麼,像個謎一樣,得好好參詳。只是,唯一肯定的就是,我和我家鄉的兄弟姐妹們一年在家鄉的時間不足一個月,而在以前,我們在外的事件不足一個月。我們都是一樣的,儘管我上了盡二十年的學,而我的大多數兄弟姐們沒有。我們真的是一樣的。每年,從色彩繽紛的城市風塵僕僕地回來,在村口哭一場,然後回家過年,過完年之後,又在村口哭一場,又奔向色彩繽紛的城市。

行文到此,突然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話:死在故鄉。覺得真的是到回家過年的時間了。過年了,就回家吧,就這樣。死在故鄉……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9

今天是一月二十九日,因為離家相對遠,陣陣鞭炮聲把和我同室的同事急急忙忙催回了家。同事臨走時對我說:“姐,你辛苦一下,我家遠,想早一點見到我的爹爹媽媽,先走一步了。”我理解,之前,每臨近過年,我的爹爹媽媽也會一邊愉快地和左鄰右舍說著兒女們回家過年的事情,一邊焦急地站在村頭,急切地等著我們回家。

往事如煙。如今,爹爹不在了,媽媽隨二姐住到了小城裡,我可以天天見到她老人家。話雖如此,中國傳統節日中,春節是最隆重、最有人情味的。過年的特殊氣氛,仍然會時不時地敲打著我的小心臟,讓我的心兒禁不住要往外跑。我渴望早點到那些紅紅火火的商店看看,渴望著到廣電局舉辦的陀螺場,看那些老小孩一樣瘋癲的陀螺人,再到“大美鎮康”的攝影展廳看看有沒有自己的作品展出。當然,就算沒有,看攝友的作品也是很愜意的事情!還有,我還可以到廣場中,和中老年人跳舞練劍打打球,也可以一個人或約上攝影俱樂部裡的三五個攝友,去拍拍哪些即將走進春天的美麗的花兒,可這一切,現在都只有等放假了去做,因為,不放假,就是去了心也不安啊。

早上,從家門口出來上班,晨起的清潔工人早已經把道路打掃得乾乾淨淨,一種乾乾淨淨過大年的氣氛油然而生。默默走在林蔭道下,抬頭看見小小的月牙兒和一顆小小的星星,用最美的距離相依相伴,它們也在天上值班呢!那幾顆星星雖然小,但足以點亮心裡的夢想,那一輪彎月雖然冷,但也是黑夜裡夢的點綴!不求什麼,只求夢裡的理想變為現實,回家的路雖然有點距離,但心從來沒有距離,回家!回家!跨出輕輕的一步,溫暖瞬時裹滿全身!於是掏出手機,一路拍下了一組冬日裡最溫暖最幸福的圖片,連同昨天的圖片一起,去裝點我色彩斑斕的空間。

有關過年的隨筆散文10

“三兒,回家吃餃子了”。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我們這些山裡的孩子,總會學河北口音的大娘喊:“三兒,回家吃餃子了”。那聲音迴盪在大山中,充滿了幸福的年味!

過小年這天,老人常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從臘月二十三這天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年貨、蒸年乾糧。我們這些孩子們期盼著三十兒除夕夜快點到來,真想一下子將日曆撕到大年三十兒那天。

在期盼中,三十兒這天終於到來了。一大早,就聽見那隆隆的鞭炮聲。家鄉的習俗是誰起得早,誰就會先把財神、灶神接到家。整個夾皮溝林場沉醉在接神接祖回家過年的炮竹聲中。孩子們在這一天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歡樂的過年氣氛在各種民俗的裝扮下,越來越熱鬧。

有的家裡一家人在忙著包餃子,有的在準備年夜飯的美食,有的去給逝去的老人上墳祭奠,還有許多家庭在院子擺上香燭和貢品,求上天保佑人壽年豐。

當夜幕降臨,隆隆的炮聲和無數的禮花裝點了整個夾皮溝的夜空。“過年了!過年了!”孩子們歡呼著,這時,那河北口音的大娘總會喊:“三兒,回家吃餃子了”。我們聽到那風趣的叫聲總是要笑上好一會兒。回到家,一家人圍坐在豐盛的飯桌旁,團團圓圓地吃頓年夜飯。無論你在天南海北,過年了總要回家陪父母吃頓年夜飯,老人們還要用一根粗木棍子橫在大門口,據說能攔住家裡的財神,讓一家人明年平安發財。這一夜,一家人一起守歲到十二點,迎接新年的鐘聲敲響。

記得小時候,我們用罐頭瓶裝蠟燭,挑著燈籠在雪地裡放鞭炮,一大群的小夥伴滿大街地亂串,誰也不睡覺,好像一年中最高興的時刻馬上就要來臨。到了十二點,大家就能穿上媽媽親手縫製的新衣服。為了這身新衣服,我們等了整整一年,那種興奮與期盼,在記憶中是那麼的深刻。

終於伴著午夜的炮聲我們迎來了新年,吃過素餡餃子,換上了新衣服。按老一輩的規矩,過年了小孩要給父母磕頭拜年,父母會給每個孩子壓歲錢。我們拿著領到的壓歲錢跑出家門,再和小夥伴們一起走家串戶的拜年。從小我們就一家一戶地拜年互問過年好,老人們會將各種糖塊塞進新衣的口袋,誰家要有好糖我們有時還會再去拜一回,在童年記憶裡拜年是最有收穫的一件事兒。

歲月就像流水匆匆而過,可過年那美好的住事卻深深地留在記憶裡,那新年的種種民俗就像盤石,紮根在夾皮溝的歲月長河中,傳承著一種中華民族的文明,多想對著大山高呼:過年了,聽一聽那山谷厚重的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