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推薦】

文學 閱讀(7.51K)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推薦】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

前不久參加一所學校的校際交流活動,聽了一位老師上的三年級《面積和麵積單位》。課一開始,通過一番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了面積的概念,接下來引導學生理解面積單位,教師通過看、比、摸、想等方法,讓學生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了一些認識後,接著進行聯絡生活,在具體運用時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鏡頭1】

師:大家猜猜黑板有多大?

生1:2平方米。

生2:4平方米。

生3:……

師:到底有多大呢?我們來量一量。

教師拿出一把米尺,準備量黑板的長度。因為教師已在黑板的右上角畫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此時,我發現老師遲疑一下,可能是感到一個人米尺不太好拿,再加上如果有學生參與可能更能體現量的真實性。因而,邀請了一名同學上黑板來幫老師。

接下來,教師與學生合作,老師帶著學生沿著原來黑板上所畫的正方形最下面一條邊,量一次問學生一次。

師:幾個了。

生:1個

再量一次,又問。

師:幾個了,

生:兩個。

師生合作從黑板的最右一直量到最左邊,用米尺量了三次。此時,老師告訴學生。

師:黑板大約有3平方米。

下面的學生沒有一個提出疑義,師生均認同這種量面積的方法。

【鏡頭2】

師:大家現在猜測一下你的課桌有多大?再量一量,課桌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絕大部分學生馬上拿出的直尺,用尺沿著課桌的長邊一路量下去,很快有學生說面積是幾釐米。

【思考】

用米尺能直接量出面積嗎?肯定是不能。其實,這位老師也不是想用米尺來量黑板的面積,而是想借助畫在黑板上的1平方米的正方形來測量黑板的面積,但黑板上的正方形不能拿著去量,只好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從而推匯出黑板有幾個1平方米。

然而,這些想法都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學生無法感知,教師在活動之初也沒有進行必要的解釋與說明,老師為了急於得出結論,而忽視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交待環節,從而讓學生誤以為可以用直尺量面積,出現了練習中許多直尺量課桌面積的現象。

為什麼教師在教學中會出現這種教學行為呢?

首先,教師沒有站在兒童的角度,用兒童的眼光來考慮問題。一些對於成人來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與道理,在孩子看來往往是不可理喻的。正是我們成人能把量的`過程中的一米看成量出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而在學生的眼中,你只是用米尺量了一米長的線段,他們根本沒有與原黑板上的正方形建立起相對應的關係。從而,讓他們錯誤地理解用尺能量出面積的大小。

其次,學生沒有1平方米大小的清晰表象。教師在教學1平方釐米時,出示了1平方釐米的小紙片,學生能真實的感受到大小;在教學1平方分米時也是用1平方分米的紙片進行的,學生也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而在教學1平方米時,教師只是在黑板右上角畫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雖然也直觀,但與學生有距離,學生的感知一定是模糊的,形成的1平方米的表象自然兩樣也是模糊的。此時,你用米尺來量面積,反而容易讓他們把米尺與1平方米之間建立起聯絡。

再次,教師的心中沒有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課堂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或實現某種教學目的而進行。正因為有這樣原因,課堂不是老師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是師生共同演繹生命成長曆程的舞臺。然而,老師在教學中只考慮到怎樣實現自己的教學設想,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感受,這樣的結果就是老師只照自己的想法走,學生只能跟著老師跑,跑對了路還好,一旦跑岔了道,就會出現用尺量面積的問題了。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2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通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通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3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通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裡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路,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教材,解教材的思想,有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解和有。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裡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4

今天上了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的第一課時,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因為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而學生也都有購物的經歷,對人民幣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這節課我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回顧這節課我覺得做得好的地方有:

1、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我先讓學生小組內分工合作做準備,分別從家裡拿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較小的紙幣和硬幣。而1分、2分、5分的面值的人民幣在市面上已經沒有了流通,所以我自己準備這幾種面值的人民幣和較大面值的人民幣。為學生在真實的認識人民幣面前認識人民幣的探索學習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2、《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我也是主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摸錢、認錢、比錢、分類、購物等活動,讓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我始終是一個合作者和引導者。學生在這個環節中熱情高漲,人人搶著參與,都能說得出根據人民幣的顏色、圖案、大小、數字等來辨別,這為後面學習換幣和簡單的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這個理念在這節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讓我疑惑:

1、合作式學習,落實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一節課下來,總會有個別同學成了觀戰者,特別是個別後進生,雖然我強調組長要督促好成員,幫助後進生,一起合作參與,但真正動手操作之後就各顧各的,應該怎樣落實更好呢?

2、一年級的學生貪玩好動,組織紀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感覺活動一旦開始就有點不聽指揮了,雖然也能完成教學目標,但學生沒有順著老師的教學設計一步步地去探索研究,是否只需順著學生的生成材料去教學就可以了呢?

總之有待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學習、提高。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5

學習數學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在於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一個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不會運用,將很難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數學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從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於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範。國小階段中大量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的內容和一些抽象的內容,都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的信念。

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並努力去實踐,培養應用意識。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長期貫穿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因此,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背景和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數學教育哲學上講,決定一個學生數學修養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標誌是看他如何看待數學,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著眼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價值觀,找到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因為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現在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少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形不成量的實際觀念和鮮明的圖形表象。基於此,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上建構知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日常思維向科學思維的方式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在課改轟轟烈烈的今天,大多數教師能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注意了結合生活中例項進行教學,改變數學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質疑問難……但是有些教師錯誤的理解了新課標的精神,認為只要在生活中找幾個例項,就叫做創設情境,讓學生熱熱鬧鬧的議論一番就是小組學習……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到底能學到多少數學知識呢?

我認真學習了一些資料,認為一節課,首先要看是否較好的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例如:所創設的情境、選取的素材貼近學生的經驗嗎?包含有數學知識嗎?是否做到了以豐富的現實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學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了嗎?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了嗎?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了嗎?為學生提供較為充分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了嗎?……第二,要看這節課是否體現了數學的本質特徵。這是最關鍵的!例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感受或體驗了嗎?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促進作用嗎?是否注意了用數學的思想、用數學的魅力和數學的美薰陶學生、吸引學生,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激情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對學生來說,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創新意識和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而問題的提出往往要藉助於適宜的環境。反觀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多關注的是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很少顧及學生的情感投入,偶爾的興趣激發也只是蜻蜓點水。當然創設情境不是目的,創設情境是為了讓學生透過生活現象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等數學問題。問題的提出,不但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實現了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較之以前只有教師提問題的課堂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現在老師們在教學時,經常創設一定的情境進行教學,這非常好。但在設計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所設計的問題,儘可能的要具有濃厚的生活的氣息,而且要難易適中,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

時間如梭,轉眼已經在教學工作崗位上工作幾年了,回顧這幾年的工作,我思緒萬千、感慨多多。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意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引導學生饒有興趣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中來尤為重要。教學中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利用鐘面實物教具,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觀察物體所需的小正方體模型,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觀察物體的實踐中來。為學生提供超市購物等場景,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等等。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平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更多的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活動中來,以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以形成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為精髓。

二、注重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生活化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模式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國小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比如,在教一年級第一冊《連加》一課中創設了打氣球的遊戲,氣球從下面一點一點往上飄,上面有10以內的加法算式,看誰算的快打得準的情境。學生非常樂意參與這項遊戲,不但產生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複習了舊知識,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還如在教一年級第一冊《連加》一課中,我給學生放了一段早晨他們打掃衛生的錄影片段,在錄影中有學生打掃衛生的生活場景,又有身邊熟悉的同學。當看完錄影後我問他們:從這段錄影中你知道了什麼的時候,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說起來,當我再問:為什麼用加法列式時,孩子們說:“開始有3個同學掃地,一會兒來了2個拿掃帚的同學,一會兒又來了1個拿掃帚的同學,一共有6個同學在打掃衛生,所以用加法列式”。他們不僅理解了連加算式的含義,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連加算式的運算順序。同時又讓學生比較3+2與3+2+1兩個算式的區別,使學生明確了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這樣就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且還可以把它運用於生活。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連加》一課時我還創設了一幅“風景圖”的情境,在圖中有鳥、有蝴蝶、還有大樹,分別有不同的姿勢和方向,學生通過觀察列連加算式,有列6道的、有列7道的、還有列10道的,學生對自己的列式都有充足的理由,小鳥和蝴蝶一共多少隻?列式是:2+3+2+4+3+1對於學生這些富有創造性的回答我都給予了積極的.鼓勵。因為我認為這種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級,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三、注重課前教材的認真研讀,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徹。

備課時對教材做了全面的瞭解和分析,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絡,注意結合我所教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制訂了詳細的教學工作計劃。做到上好每一節課,搞清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師就教學難點問題做詳細的分析,做到充分駕馭課堂。留意從教學輔導材料中取經,吸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我所用,注意寫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力求一節課比另一節課精彩,力求將我所知所想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我的課堂中來,力求讓我的學生能在寓教寓樂中輕鬆學數學,讓孩子們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四、注重反饋,加強課後的練習與鞏固。

所學知識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節課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後的聯絡與鞏固才能檢驗出來。我在練習鞏固時注重個別輔導,尋找特定群體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開展練習。佈置的作業不求多、雜,而力求精、細,要求學生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對於沒有很好掌握的同學及時輔導,找出不足與疏漏,及時補救。注意佈置分層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的作業。注重調動多方資源,開展轟轟烈烈的家長助學生、好學生幫助差學生的活動,使得課後的練習與鞏固得以有效的實施。

五、注重個別輔導,及時轉化潛能生。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的正面教育,對於潛能生做到多關心、不歧視、不放棄。讓他們感覺到來自老師以及班級體的關愛。認真研究造成其學習的困難的根本原因,堅持對症下藥。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開展學生間、小組間的互助互學活動,逐步讓一部分潛能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力的增強逐漸進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讓家長成為學生時時刻刻不變遷的小老師,竭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爭取更大進步。

總之,數學教育教學工作還有不夠完善之處,教學經驗還很不足,需要不斷向同行們請教學習。對於自己,我還需不斷豐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綜合素質,將我所學滲透課堂教學,為學生造福,讓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受益者,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6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做體操是為了鍛鍊身體使身體更加強壯,而數學可以鍛鍊大腦,使人變的更聰明,因此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也就是說我們學習數學更主要的還是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在數學上獲得了不少的獎項,但當他們不從事與數學有關的工作後,他們憑著活躍的思維和紮實的數學基礎,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數學是喚醒人類素質的手段。一談到素質教育似乎就想到了體音美,而與數學無緣。其實數學學科有它獨特的育人功能。比如在解決數學問題中要想成功,孩子要形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作風,要有積極向上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

據說英國律師至今要在大學裡學習許多數學知識,這也不是因為英國律師學習的課程與數學工具有何直接聯絡,而只是出於這樣的'一種考慮:那就是通過嚴格的數學訓練,使之養成一種堅定不移而又客觀公正的品格,使之形成一種嚴格而精確的思維習慣,從而對他們的事業取得成功大有益助。

數學是魔術師,變幻莫測。

數學是美的殿堂。

數學是無限,博大精深,無限永遠……。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7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優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國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教學中,我明視訊記憶體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徑。興趣沒有了,學生學得也就沒勁。我覺得學生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創設良好的環境,應該把題目放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過程中,“買東西”老師做顧客,請學生做小小售貨員,東西當然由顧客決定,需要的錢數就需要小售貨員作答。答對的要給以獎勵,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們會搶著回答,那就請坐的最認真,上課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同桌之間相互做顧客和售貨員,看那兩個小夥伴合作的最好,要適時的進行表揚,並加以物質獎勵“小五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有進步,從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再就是對學生的問題一概不拒。雖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們回答不了或聽不懂的問題或與知識關係不大的問題,我讓他們放入問題銀行等到以後自己就能解釋,並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老師來回答,只要認真學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樣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師生關係。

還有在平時上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資訊,自己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8

在假期中品讀了大夏書系《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藝術》第二版。雷玲老師在書中介紹了數學名師的教學藝術,展現了名師的經典課例,闡述了名師的教育觀點。在細細品味中體會著各位數學名師的教育理念。

書中的數學名師有: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的劉可欽,有著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的華應龍,追尋情理交融的課堂的葉素雲,有著樸素課堂之美的劉斌,將美孕育於數學課堂的.張齊華,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追求數學教育價值的夏青峰,讓學生在“數學活動與”“遊戲探究”中煥發生命活力的繆建平。八位名師不同的教學風格,都展現著數學教學的魅力。

繆建平老師在“生活數學與探究性學習”和“探究性遊戲的設計與教學”種,學生們受益匪淺。繆老師的教學,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了基礎。

遊戲是兒童非常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把學生們喜愛的遊戲引入數學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個性,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獲取知識。探究性遊戲合理運用於課堂教學,擴大了學生的參與度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繆建平老師提出“讓孩子做兒童數學家”,在他的指導下,孩子們對生活環境充滿好奇,獨具數學“慧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們善於思考,有所創新。

“數學活動”和“數學遊戲”是繆建平老師的課堂亮點,學生喜歡,相信數學教師也都喜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該為此做些什麼呢?穿插一些適合的遊戲,如在混合運算時,可以讓孩子模仿情境中的場景,提高學習興趣;在地方課時,安排有趣的數學探究遊戲;在認識周長時,讓孩子課下測量不同物體的周長等。我在努力讓我的孩子們喜歡我和我的數學課。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9

驀然回首,一年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但我記憶優先的是,剛進七小的那一刻,學校領導讓我擔任一年級數學課。我心想一年級數學對我來說太容易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年級好難教呀。”

你們可知道,那天真可愛一年級孩子,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後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幹什麼?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我想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裡。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著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一年級這麼難教呀。

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我們的組長趙彩梅老師和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獎狀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越來越有所提高。上課紀律一天天好起來了,我上課也覺得輕鬆多了,教學效果也不斷提高了,不知不覺中,我的收穫漸漸的多起來了。

此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0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絡,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國小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1

三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工作崗位。迎來的第一批學生便是剛從幼兒園出來才上一年級的小朋友。我擔任他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同時還兼任一年級XX班的班主任。

對於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的感覺,我很激動。面對臺下那幾十個幼小的孩子,我也很緊張。但是,更多的還是快樂。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再加上那盯著老師的眼神,彷彿是闖入陌生令人害怕的領地小孩。

我衝著他們微微一笑,孩子們頓時也向我笑了起來,那笑是多麼的純真、無邪、善良,氣氛也因此一下子輕鬆了許多。後來,我一直都認為他們是最可愛的天使。以後的日子,我們相處的很好。

後來隨著學校工作的需要,任教安排上有了些調動,我被調去別的年級任教。也告別了那些孩子們。

很快的,一年時間過去了,我又被安排擔任二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很巧的我又擔任了他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孩子們長大了許多,曾經稚氣的臉上多了一點小大人的神情。畢竟上了幾年學,多多少少會有些改變有些不同,而他們看到我也感覺很親切。

XX同學便是我一年級的時候帶過的學生,那時我擔任他們班的班主任。在我看來,來自外地的他,是一很懂事很乖巧的孩子,除了成績不怎麼好之外,他是一個不錯的孩子,聽話,而且是一個非常愛勞動的孩子。別的小孩看到垃圾都會無動於衷,而他則一想都不想的撿起來,而且,如果有什麼勞動的任務,他都很積極的參與,積極的打掃。

這次帶二年級,我又看到了XX,坐在教室的某個角落裡。我想他應該還是原來的那個XX吧。

那時,是午間,我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

“咚咚咚”,一陣敲門聲。

“報告”。一聲急促的報告聲。

“請進”。

“老師,XX同學在XX班搶別人的水彩筆。”

XX?怎麼可能?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啊。這麼聽話懂事的孩子怎麼會去搶別人的東西呢?而且這麼堂而皇之。但是,曾經也聽到過其他任課老師談論過這個孩子,跟一年級時有點不同了,變得不那麼乖了。

於是,我跟這這位報告的同學趕到了XX班。只見,XX站在班級門口,手裡拿著一盒水彩筆,矗在那裡。而那班的同學都看著他。

我走了過去,把XX還有幾個“目擊證人”帶回了辦公室。

我先讓XX站在門外,先聽聽其他幾個學生的`闡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學生的敘述中,我知道:中午吃過飯,XX走進XX班教室,徑直走到一個叫XX同學的課桌,從他課桌裡拿出一盒水彩筆就要走。而正好XX同學看到了,過來阻止,於是兩個人便爭執起來,該班其他同學也陸續來了,看見這情況便圍堵XX,把他擠到了教室外,但XX手裡仍然緊緊的抓著那盒水彩筆,後來就是我到了他們教室。

聽完敘述,我讓他們先回教室,然後把XX叫了進來。我讓他說說是怎麼回事。但是他卻緊抿著嘴,一聲不吭的低著頭。

為了讓他開口,我便緩了緩口氣說:在老師眼裡,你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我知道你是不會隨便拿其他同學的東西的,一定是有你的原因的。老師想從你口中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能告訴老師嗎?

過了一會,他稍抬起了頭,開始向我敘述。雖然XX講的時候有點沒頭緒,還哭了。但最後我還是聽明白了。

原來是上個星期五,XX班上美術課,但XX同學水彩筆沒帶,於是便到XX班XX那裡借了用。但是,當天XX用完後沒有及時還給XX,放學時也徑直回家了。後來雙休日過後,週一XX問XX要水彩筆。XX說水彩筆忘家裡了,說星期二帶來。第二天XX又去要,結果XX說水彩筆弄丟了。XX說,那怎麼辦。XX說明天賠他一盒。於是到了週三,XX中午吃過飯又去問,XX說:我沒有。XX要求XX賠。XX不理睬。於是,XX便在他書包裡找,找到一盒水彩筆,XX就便拿了,於是就發生了過後的事。後來經班裡同學證實,這水彩筆的確是XX自己的。但,XX的水彩筆卻沒有了蹤影。

聽他這麼一敘述我瞭解了。但是針對:XX徑直走入別班同學教室,而且擅自拿走XX同學的水彩筆,這種衝動的行為,我也對他進行了一定的教育。後來我先讓他回教室。但為了證實他的話的真實性。我到(2)班和(3)班,分別去了解了情況。結果,證實,XX的確沒說謊。而XX最後頁承認是自己借了但沒還XX,後來也不知怎麼的就丟了。後來XX買了一盒水彩筆,還給了XX。

事情雖然是弄清楚了,但這件事情卻也給我上了一節課。老師在平時需要了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品性。如果一件事情發生在一個差生上,作為學生,或許會以評論一個差生的角度去武斷的責怪該同學。但作為老師,不能這樣。老師需要先找當事人談話,而且要注意孩子的心情,適當要減緩語氣,甚至要用自己最真誠的心去跟孩子交流。而不是一味的類似於審訊般的訓話。孩子在慢慢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某些心性也會產生一些變化。但是,一般,不論他們做什麼,自然會有他們認為的道理。老師需要用愛,需要一個公平公正者的身份去了解,去調查,去給出一個公正的結果。但是,孩子在處理一些事情上,由於心智的不成熟,考慮事情不會那麼全面。又是做出來的事比較多衝動和不經思考。但是,老師也要借時機加以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而每個孩子也都會犯錯誤。但是,老師也可以讓他們這個錯誤最後開出一個完美的花,結一個美麗的果。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2

我認為數學課的匯入最好是走近國小生的生活,從他們身邊的一些事例出發,或者設定一些題型、或引用一些數字、或改編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然後進行教學,學生易於接受、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能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我有幸聽了一位數學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這位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的匯入對學生很受啟發。先談談陳老師的一節課的匯入,陳老師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課本上設計的'匯入是通過複習以前學過的一般小數的加減法進而直接開始探討新授內容,陳老師卻是從課本出發,但又不僅僅侷限於課本,她從去年我校測量過的學生的體質健康資料出發,通過設疑解決誰比誰高、誰比誰重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探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漲,解決問題有針對性,解決了問題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相當好,同時也使整個課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

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用於豐富多彩的生活,或許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數學匯入方法,有善於設疑者、有喜于歸納者、有慣於直奔主題者??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學數學最終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越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我們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學生也能夠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樂趣。

我有幸聽課了的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為《混合運算》,課本上的設計是通過男女學生的過河乘船來匯入進行教學的。事實上我們有好多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乘船的經歷,並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的含義,因此如果老師直接引用課本上的例題進行教學,或許好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不會很高,想當然效果不會太好。幸好我們鹿老師在備課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把學生的“過河乘船”改成“咱班學生坐汽車參觀動物園”,這樣一來,有好多學生因為有親身體驗,所以學習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寬鬆,不知不覺一節課下了,教學任務圓滿完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高。

解決實際問題不再是教師主宰、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應是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語,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這樣,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後續的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數學問題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國小生問題解決的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3

試題較好體現了北師大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內容全面,覆蓋廣泛,著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七個大題。試題整體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數學試題設計富有趣味性。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體現了濃濃的人文關懷。取材比較貼近生活,評估了學生聯絡生活的能力。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源於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與樂趣。

一、主要成績

1、學生試卷卷面清晰,書寫認真端正,正確率高,有XX%的學生得了滿分,及格率和優秀率都相當高,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2、直接寫得數的題比較簡單,由於平時在這方面加強了對學生的訓練,大多數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失分特別少。

3、第二題填空題中的第一小題,看圖填數題是看著計算器的圖來填數,題目明瞭簡單,學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數學生都正確。

4、具體情況:

本次參考學生共XX人,177XX及格,及格率為XX%,優秀人數為人XX,優秀率為XX%,平均分為XX整體效果非常優秀。

二、學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馬虎現象嚴重,一些非常簡單的計算,好多學生卻因為看錯加減號而失分,一些非常簡單的`題,有些卻因為缺乏審題習慣而導致錯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保證。

2、第四大題是看圖數一數有幾個長方體,有幾個正方體,有幾個圓柱,有幾個球。學生數錯長方體的特別多,這是因為學生沒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數出來,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待培養。

3、第七題解決問題中的最後一題學生對選序號和錢數部分學生沒有弄明白,失分較多。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和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減少學生因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試卷上所反映的審題不仔細、看錯符號、漏寫結果等現象。

2、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學,以提高學生對於概念正確地、全面地認識。減少學生因錯誤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會數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4

生成資源指課堂即時產生,教師預想之外動態產生的教學資源,這種教學資源是學生真實體驗的一種反映,是一種轉瞬即逝的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自主探索是指學習主體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由於生成資源是即興的,靈動的,來自於學習者自身的,因而利用生成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我們的數學課堂會勃發生機,學生會享受數學的無限樂趣。

一、 優化學習環境,萌發生成資源。

有研究表明,生成資源不會憑空產生,它需要“溫床”的培育,這“溫床”是什麼呢?是優化了的學習環境,這環境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硬環境,如多媒體課件,集電光、電聲、圖形、文字於一體的媒體情境,能多重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思維異常活躍,容易產生新異的想法。

二是軟環境,如心理環境,課堂教學存在一種心理場,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心理場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消除各種不良學習心理的影響,使潛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釋放,個性得以張揚,生成便有可能。又如改變教學觀念,轉換師生角色,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開放性問題,給予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便會出現奇蹟。再如運用延時評價,在“再想想,有沒有別的……”中,出現預想不到的局面。教師要製造這種“溫床”,萌生課堂生成資源。

例如筆者在前不久上一節應用題練習課時就碰到了生成資源產生的情況。題目是這樣的,“汽車上原來有35人,有12人上車,有9人下車,現在汽車上有多少人?”我原想讓學生以跟隨小明一起坐車的情景,再結合題目讓學生演一演坐汽車的場景,讓學生找到本題的解答辦法,然後就此打住。實際教學中我習慣地追問了一句,“還有不同的方法了嗎?”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1馬上講出了另一種解法。“12-9=3人,35+3=38人。”他還進一步解釋說,“12- 9算上車比下車的多幾個人,那麼車上的人就會多3個,所以35+3=38人。”當其他同學紛紛贊同學生1的好方法時,學生2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可是如果上車的人數比下車的人數少的話該怎麼辦呢?”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沒有就此打住,相反還給了學生2一個肯定的表揚,“真是一個好問題,那讓我們不妨將剛才的兩個條件交換一下。(板書:上車9人,下車12人)這個題目該怎麼做呢?”學生們的反映很熱烈,大多數學生選擇第一種解答方法:“35+9=44 人,44-12=32人。”沒想到學生2聽了這個回答仍不滿意地追問:“可是用學生1的辦法就不能做了?”馬上有學生給出了回答,“可以做,可以做。還用 12-9=3人,算下車的比上車的多3人,再算35-3=32人,就是多下了3人後車上剩下的'人。”到此,我想可以結束這個題目了,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學生3提出“那如果35人到站後剩下的人數,那車上原來有多少人呢?”我意識到,這絕對是一個探究的好機會,於是我再次將這個生成資源整理並呈現給學生,引導他們思考。“‘有12人上車,9人下車後,汽車上剩下35人。車上原來有多少人?’大家能不能幫他解答。”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討論,用學具操作等活動他們終於找到了解答的方法。沒想到書上的一個題目由於教師優化教學的環境、抓住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生成的有效資源,竟然演化出了幾個不同層次,讓學生想得更有價值,學得更有效。

二、 利用生成資源,凝聚問題情景。

課堂生成資源是否一定會成為探究性學習的問題呢?當然不是。教師要善於應變,及時捕捉來自學生的原始資訊,迅速進行判斷、分析,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提煉出有價值的研究主題,將問題情景呈現在學生面前。“價值標準”就是課堂教學的目標。如果生成資源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通過研究,可以加快目標達成的步伐,那麼,教師要當機立斷,加以利用,甚至改變預設的教學思路,相反,如果沒有價值,或者與“目標”無關,則不能加以利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筆者上過一節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我先讓學生來說說已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學生們說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雖然還沒有學習圓的知識,可說對了,我同樣表示贊成。原來想就此拿出長方體讓學生來比較它與長方形的不同,從而建立起立體圖形的概念,可沒想到,有一個學生提出了反對意見。“球也是平面圖形。”是否馬上就否定他的觀點將學生拉回到教師預設的教學過程中來,還是聽聽這個學生的想法,我選擇了後者。“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球是圓的呀!”這個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來他認為圓是平面圖形,所以球也應該是平面圖形。我決定索性放棄預設從“球”與“圓”入手教學立體圖形。我將這個問題交給了學生,“球是圓形嗎?”沒想到班裡的學生雖然有不少反對可也有許多贊成。“那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不乏激烈地爭論。在爭論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在思維的衝突中他們逐步達成了共識,同時對“平面”與“立體”這兩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就勢順水推舟,通過“圓”與“球”這兩個與本課無關的知識點的學習揭示了“立體圖形”的概念。

三、 直面問題情景,開展探究活動。

呈現了問題情景,就要展開探究活動,有效地進行探究活動,關鍵在於實踐。教師要引領學生新身歷練探究的實踐過程,如猜測,憑藉已有知識、經驗對問題答案進行大膽猜想;假設,從多種猜想中選擇最接近“真理”的作為假設;操作,運用學習工具,動手實踐;驗證,用操作結果證明假設;結論,做出探究結論;運用,運用結論解決問題。如:在上例中學生在爭論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證明自己的觀點,認為“球”與“圓”兩者不同的學生拿出了乒乓球、小籃球,還用瓶蓋在紙上畫了圓,他們要求“反對方”通過用眼睛看、用手摸來感覺、比較兩者的不同;而另一方則想到了將球一分為二,從而得到兩個圓的辦法來維持自己的意見。通過操作、驗證,他們終於得到一個共同的結論,就是球與圓是不同的。同時運用建構的立體圖形的新知,他們也知道了長方體與長方形是不同的,因為長方體是立體圖形,而長方形則是平面圖形。

總之,開發利用生成資源,凝聚問題情景,開展探究活動,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富有激情,富有挑戰,對培養創造型人才大有裨益。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5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匯入

在匯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建立"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匯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 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裡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匯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裡,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