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書筆記(通用5篇)

文學 閱讀(8.16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讀書筆記(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書筆記(通用5篇)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書筆記1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個悲劇愛情故事。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兩大家族,他們有世仇。開始羅密歐深深的愛著羅塞琳,可以羅塞琳對羅密歐無感。有一天羅塞林要混進一個宴會,羅密歐也跟著羅塞林一起混進去宴會。

這次宴會是為13歲的朱麗葉舉辦的。朱麗葉美若天仙,羅密歐被她深深吸引了。朱麗葉也對羅密歐一見鍾情,兩人相互表達愛慕之意。他們知道對方身份之後,大為傷心,因為兩家的世仇,註定羅密歐和朱麗葉之間的愛情不會順順利利。

朱麗葉的堂兄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之後提出要與羅密歐決鬥,羅密歐拒絕。但是他的朋友不滿,就與堂兄決鬥而不幸被殺。羅密歐大怒,拔劍為朋友報仇,而把朱麗葉堂兄刺死。真相大白之後,羅密歐被放逐。朱麗葉傷心不已,在流放的前一夜,他偷偷溜進朱麗葉的房間,並在神父的見證下結婚。

羅密歐走後,又有人來求婚,朱麗葉找神父想辦法。神父給了她一種假死藥。她服下藥後準備裝死,然後讓人送信告知羅密歐。不料,在送信人趕到之前,羅密歐得到朱麗葉去世的資訊服毒自殺。朱麗葉醒來之後不堪忍受這樣的事實也服毒自殺。

但是幸運的是經歷這件事情之後,兩個大家族的世仇開始化解。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書筆記2

對於莎士比亞的這部描繪了純潔愛情,轟動了全世界的經典名著,我雖然早有耳聞,也略知故事梗概,真正拜讀卻是最近幾天的事情。帶著一股崇敬的心理,我從頭至尾,詳詳細細,一個字不落地欣賞完畢之後,卻有了一種跟別人不一樣的理解和感觸。

有心人自戲劇的開篇,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羅密歐的初戀情人,並不是朱麗葉,而是一個名為羅瑟琳的女子。文中對羅瑟琳的著墨並不多,只是從羅密歐對班伏里奧的描述中,約略道出了她的美豔不可方物,以及他對於羅瑟琳的愛情。

在此時,羅密歐的心目中,除了羅瑟琳,再也裝不下其他女子,只有羅瑟琳才是最聖潔,最美麗,最能夠深入他內心的人。他甚至為了羅瑟琳而鬱鬱寡歡,冷落了親人和朋友,她已經立誓割捨愛情,我活著也就等於死去一般。來答覆班伏里奧,可見他對羅瑟琳的愛有多麼深了。

其後,班伏里奧以凱普萊特家的舞會來誘惑羅密歐,希望羅密歐能夠結識到比羅瑟琳更加美麗,更能令他傾心的女子。不出班伏里奧所料,羅密歐果然一眼相中了朱麗葉,與她一見鍾情,把羅瑟琳忘得了一乾二淨。他驚攝於朱麗葉的美貌,並用這番說辭否定了他曾經對於羅瑟琳的愛情,我從前的戀愛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見絕世的佳人。

羅密歐與朱麗葉祕密相見之後,又打算祕密完婚。深知羅密歐感情經歷的神父勞倫斯,指責他喜新厭舊,見異思遷,他以我現在所愛的她,跟我心心相印,不像前回那個一樣。來反駁勞倫斯。勞倫斯為了讓蒙太古與凱普萊特兩家,能夠因為兒女結盟,而冰釋前嫌,重修舊好,最終主持了他們二人的婚禮。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雖然非常真摯感人,也確實至死都忠誠於對方。可是,他們當初相互之間並不瞭解,只是單憑一張美麗的容顏,便輕易將愛情拋灑。這種草率的態度,即便他們最終有了完美的結局,能否幸福到永遠,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就如童話故事一樣,公主和王子總是在結合在一起後,嘎然而止,是同一個道理。愛情,浪漫和美麗,總是經受不住平淡生活的考驗,故事如果繼續下去,恐怕會令所有的人都為之失望和意外。

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悲劇,跟他們的不夠冷靜,過於衝動,缺乏生活的閱歷,脫不開干係。倘若他們不是那麼急於殉情,不是那麼急切地想要相伴終身,一切都將是另外一個結局。或許這就是戲劇的藝術效果吧,非我這等俗人能夠欣賞。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書筆記3

《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戲劇,被人們稱為西方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但是這一次我是真正深入這部經典戲劇,走近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運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美妙的音韻,複雜的人物關係刻畫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為我們導演了一個悽美的悲劇故事。

“故事發生在維洛那名城,有兩家門第相當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爭,鮮血把市民的白手汙瀆。”開場詩這第一句已經挑明瞭故事的前因。仇恨使許多人失去生命。羅密歐與朱麗葉不顧兩家之間的仇恨,私下結婚。提伯爾特與邁丘西奧的爭鬥,由於羅密歐的爭鬥,兩人先後去世。羅密歐被放逐後,朱麗葉在嫁給巴里斯前夜服毒假死,而羅密歐卻不知情,與巴里斯爭鬥後,殺死巴里斯,自己服毒自殺,朱麗葉醒來也拔劍自殺。羅密歐的母親在他被放逐後也去世了。

兩人相戀,一直希望能夠長相廝守,可是由於家族的仇恨才釀成了這種無法挽回的悲劇,直到眾人紛紛的離逝,直到最後一刻,仇恨才化解。為什麼兩家人不互相寬容,互相諒解一些呢仇恨使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兩家人長期生活在互相交惡,而命運的決定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戀,一同離去。

如果雙方能夠寬容一點,那麼結局或許就不會如此了。“恨灰中燃起了愛火融融!要是不該相識,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敵,今日的情人,這場戀愛怕要種下禍根。”這是朱麗葉在舞會上的一句臺詞,她放棄了仇恨,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純潔的愛,寬容使她愛上了羅密歐,而羅密歐也是如此。

凱普萊特曾在舞會上對羅密歐寬容過,可以使短暫的他說過覺得羅密歐人不錯,只是是蒙太古家的.人。可見,這一點點的寬容終還是不能釋放仇恨。

富蘭克林曾說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意和體諒。”提伯爾特和邁丘西奧如果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寬容,那麼他們就不可能紛紛命喪黃泉。

莎士比亞運用了精妙的藝術表現手法給我們揭示了人性的這一醜惡——仇恨使人喪失了理智,丟失了許多人的性命。我想我們應該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待人。

仇恨不會使人快樂。《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偉大的戲劇呈現給我的不僅是悽美悲傷戀歌與各種精湛的藝術手法,還讓我瞭解到寬容是那麼重要。或許寬廣的心胸才能開拓更多的可行之路,而斤斤計較,心懷仇恨只能終日飽受煎熬,似一道厚重的牆擋在前進的路上。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書筆記4

在這個寒假中,媽媽送給我一本書。此書是著名的戲劇大師威廉。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之一。書的名字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

本書講述了在一座城市中,身為世仇的兩大家族中的兩位繼承人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了。月下定情後,羅密歐到附近的修道院中請求神父為他們主婚。與兩大家族交好的神父想借此婚姻消除兩家的恩怨。但他卻沒想到,次日中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堂兄泰伢爾爭吵,並拿出佩劍刺死了泰伢爾。這令公爵勃然大怒,將羅密歐趕出境,並應允了伯爵對朱麗葉的求婚。於是,驚慌失措的朱麗葉向神父要到了一瓶四十二小時即可甦醒的安眠藥。不料羅密歐誤會了此事,認為朱麗葉已經死了,買好了毒藥,飲藥自殺。神父聽到此事,匆忙趕救,但為時已晚。朱麗葉見此,也自刎身亡。最後,因為這場悲劇兩大家族握手言和。

這本書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為生在勢力強大的封建大家族中,所以最後才雙雙奔赴黃泉。造成這個悲劇結局的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自由婚戀,主要的原因是雙方家族本是世仇,所以神父的支援對他們來說,也便沒有了絲毫的用處。我認為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死換來了兩個大家族的和解,他們如同是兩大家族緩和態度的犧牲品,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握手言和又有什麼用處呢?那兩個深愛著彼此的人也不會回來的。如果在矛盾剛剛開始發生的時候,兩家人可以互相寬容、互相體諒,那麼結局還會像現在一般嗎?

這本書令我明白了: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他人。我們要知道仇恨永遠不會使人快樂,只有擁有寬廣的心胸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

  羅密歐與朱麗葉讀書筆記5

羅密歐和朱麗葉,這兩位深深相愛對方的戀人,偏偏生長在積怨深重的兩個大家族中。一方面朱麗葉的父母要求她和泰保爾羅結婚,可是她不願意和他結婚,便向勞倫斯教士要來了靈藥,這種靈藥可以讓人偽裝一天的假死。在朱麗葉假死了以後,羅密歐以為朱麗葉真死了,便服毒自盡了。朱麗葉醒來了以後,發現羅密歐死了,自己也殉情了。雖然羅密歐與朱麗葉死了,但他們的死卻成了兩家化解仇恨的紐帶。從此,凱普萊脫和蒙太久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了。讀過這本書,我不禁感慨:本來羅密歐與朱麗葉可以終成眷屬,但是命運往往卻事與願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短短的一句話,從古流傳至今,經歷了千千萬萬年,依舊沒有被人忘卻。這是為什麼?它所帶的問卻是人們千千萬萬年依舊不能解開的。兩個人深愛著對方時,可能一輩子是一帆風順,沒有任何地阻礙;可是,也可能在愛情的路上出現百般阻撓,狂風暴雨,困難重重。不過,他們相同的特點是:可以為深愛的另一方付出,又或者是犧牲。我們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裡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為了家族的利益,羅密歐與朱麗葉彷徨著,在走投無路時,選擇瞭解脫。

愛驅使著他們向死亡邁進,情催促闐他們拋開家庭走到一起,仇卻註定了他們命運的相斥,痛苦的背後藏著多少無奈啊。可是,他們到最後卻造就了他們兩大家族的和解,未嘗不是一件讓人值得高興的事;他們下到黃泉時,能夠在一起毫無阻礙的相愛,與相愛的人共赴黃泉,也是一件能令人感到此生無憾的事啊!聯想到最近學過的《孔雀東南飛》中,主人公焦仲卿與劉蘭芝,相愛卻不能愛,相結卻又被迫相離。劉蘭芝因母親和兄長的多番相勸改嫁,終答應了。可是暗地裡下定決心——在改嫁當天以死來表示自己對焦仲卿忠貞和遵守他們之間的諾言,焦仲卿誤會了她,以為她真的下嫁他人,可是經過劉蘭芝自己的一番辯白,焦仲卿終於明白了她,但是此時的焦仲卿已無法挽回劉蘭芝要死的決心,眼睜睜的看著劉蘭芝奔向湖中……最後,他自己也寫了一封遺書後,也上吊自殺了。故事的結局當然是兩人合葬在一起,轉世成為孔雀,用是在一起並告誡後人。所以說愛情的力量,是多麼的龐大,能左右一個人的生命的長短。

一個美好故事的結局,通常都以喜劇告終,讀者看了固然高興,可看過以後過幾天就會被遺忘。一個故事如果以悲劇結尾,那它一定會在讀者心裡留下點什麼,或是遺憾,或是可惜,讓讀者反覆咀嚼,思考。人都是追求完美的。與此同時,人們也讚頌殘缺之美,這似乎很矛盾,但又不似乎不矛盾。

愛比天大,但比生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