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霜冷長河讀書筆記(通用5篇)

文學 閱讀(3.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霜冷長河讀書筆記(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霜冷長河讀書筆記(通用5篇)

  霜冷長河讀書筆記1

暑假中,閒來無事,就隨手拿起一本餘秋雨先生的《霜冷長河》讀了起來,哪知一讀之下竟大感興趣,。不釋手,一口氣讀完了整本,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這是一本講述人生哲理和如何做人的散文集,其中固然有許多深奧的道理是我所暫時無法理解的,但同樣有一些寫出了我心中所想,使我為之產生共鳴,尤其是第二輯中“關於嫉妒”的幾篇文章,讀完它們,我想了很多很多……

人們常常要問何為“嫉妒”,所謂“嫉妒”,就是指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的一種心理狀態。其實嫉妒是人的一種本性,它在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奧塞羅在嫉妒,林黛玉在嫉妒,周公瑾在嫉妒,甚至連神話故事中那些頂天立地的天神也在嫉妒。”而事實上,人人都有嫉妒他人的經歷,我們中又有誰能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個從不嫉妒的人?這正如餘秋雨所說的“面對嫉妒,誰也難以充當一位居高臨下的醫生。這是我們城堡中一種源遠流長的傳染病,已有不少人因它而瘋,因它而死,只是還留下了不少病情稍輕的人。”可見,嫉妒是人性的一種,它既可以出現在一個偉人的頭腦中,也可以出現在一個齷齪小人的頭腦裡,任誰也無法擯除。對於嫉妒與嫉妒者,我們常常抱著一種鄙夷和憤怒的眼光,認為嫉妒別人的人,一定是一個卑鄙無恥之徒,而殊不知,這類人是最值得同情,值得可憐的,也是最不幸的。試問一句,他(她)為什麼要嫉妒?還不是因為別人處處都強於他(她)。且別人做的事正是自己最想做的,但自己做不到,別人卻做到了。於是,羨慕、不服氣等諸多情感因素匯聚在一起,就有了嫉妒。這樣看來,嫉妒者處處不及人,就只有靠佔一點口頭上的便宜來平衡一下自己失控的心理,真是不幸之極了。關於嫉妒者的不幸,餘秋雨先生在書中闡述得非常詳盡。

“一個人一旦陷入了嫉妒就成了半個傻。,頻頻地用伶牙俐齒來自我作踐,一次次打自己得耳光還覺得紅光滿面,真是可憐。”“世界上最不幸得人是誰?我得回答是:嫉妒的人”“對方的每一個成績,都被看成是針對自己的拳腳,成績不斷則拳腳不斷,所以只能時時圓睜著張皇失措的雙眼,不等多久就感到遍體鱗傷。”等等說法真是大得五吾心。

餘秋雨先生在文中不僅講述了嫉妒得根源與嫉妒者得不幸,還認為嫉妒可以分為兩種:高貴得嫉妒與卑下得嫉妒。“是的,嫉妒也可能高貴,高貴得嫉妒比致於卑下得嫉妒,最大得區別在於是否有關。他人、仰望傑出得基本教養。”使人耳目一新。既然我們無法擯除嫉妒之心,那我們該如何使之降到最低程度呢?我想,關鍵使如何正確看待比自己優秀得人。周瑜之於孔明,龎涓之於孫臏,都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才使前者因嫉妒而喪命。對於比自己優秀的人,應該調整好心態,向他(她)學習,取長補短,將心中的不服化為前進的動力,而不能一味地嫉妒,這樣才能不斷完善自我,儘量減少嫉妒。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將來走上社會,時時刻刻都會遇到比自己優秀的對手,如何處理好嫉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於這點,人們常常會有兩種表現。一是心中不服,便埋頭苦幹,竭盡全力,非超過對手不可;還有一種就是表面上對你心服口服,而內心卻心懷怨恨,暗地裡拼命打小報告,非扳倒你不可。這大概就是高貴嫉妒與卑下嫉妒的區別吧。我們當然應該學習前者,把怨恨、嫉妒藏在心中,將它當作鞭笞自己不斷進取的長鞭,腳踏實地拼搏,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而不是指望靠一點小聰明,在別人背後捅刀。因此,我們應該嘗試一下高貴的嫉妒,因為“它曾是一位學者在整理另一位學者遺稿時的永久性後悔,它曾是各處一端的科學家冷戰結束後的無言擁抱,它曾是兩位孤獨詩人一輩。的互相探尋,它曾是無數貴族青年決鬥前的默默託付……

嫉妒是人之本性,一個會嫉妒的人才是真實的人,我們應該學會高貴的嫉妒,將嫉妒降到最低程度,是它即便在破碎時也能體現一點人類的尊嚴。“人類多一點奧賽羅的咆哮、林黛玉的眼淚、周公瑾的長嘆怕什麼?”

  霜冷長河讀書筆記2

我拿起《霜冷長河》,虔誠地拜讀了一遍。羅素有一個天才的比喻:生命是一條江,發源於遠處,蜿蜓於大地,上游是青年時代,中游是中年時代,下游是老年時代。餘秋雨的霜冷長河,是一條已經承載太多的情感、感悟和記憶的長河。《霜冷長河》一書,除了鴻遠的歷史事件之外,還有許多短篇小故事,在每一則故事的背後,都有一個主題背景在,舉凡人、物、文化、友情、名譽、謠言、嫉妒等等。每一個主題都留下很多很多省思,透射淡淡的哲理,直面生活。這些生活哲理和我產生了絲絲共鳴,我不禁誠恐,難道我也開始長河霜冷了嗎?

友情是一種能比肩於親情的感情,古今中外對它的讚譽的文章比比皆是,一曲《高山流水》使俞伯牙和鍾子期的友情達到了登峰造極,成為了中國文化中強烈而縹緲的共同期待。但幾千年的現實卻可悲地告訴我們:"人世間最純淨的友情只存在於孩童時代"。對此先生有不同的看法:"孩童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戲,成年人靠著回憶追加給它的東西很不真實,友情的真正意義產生於成年”。是啊,在我的童年也積澱著許多關於友情的故事,但在時間的長河中,很多都已消散,童年的朋友現在大多成了見面點點頭的物件。也許當年的那份心思就是童真吧,童年時候只是追逐歡愉,就因為只是如此才格外顯得單純,顯得以心相待簡單明瞭,而沒有太多的猜忌。但隨著年歲漸增,離孩提時期越來越遠,對這世界瞭解越多,失望越大,便開始回憶從前,便想起那份純真的心思,這也是成年後的可悲之處。

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千古名諺也能昭示在友情中充滿虛偽和背叛,使很多人不再相信友情。就在這迷茫、彷徨時,先生當頭棒喝:"這不是真正的友情,這是友情的錯位,是我們自身的混亂"。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習慣用功利和商業思維來判斷友情的實用和交換原則,他們說,患難見知己,烈火煉真金,似乎友情應在危難之際及時出現,這是對友情的苛求,友情不是應急的儲備,朋友不是用來考驗的,功利和交換帶不來真正的友情。那真正的友情是什麼呢,先生說:“真正的友情是無所求。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麼,不依靠事業、福禍和身份,不依靠經歷和處境,它在本性上拒絕功利,拒絕契約和歸屬,它是獨立人格之間的相互呼應和確認”。英國詩人赫巴德也說:“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一旦有所求,“求”就成為了目的,友情卻轉化成一種精美的外包裝了。一個人終其一生能夠尋覓到真心朋友,哪怕是一個,也是一種幸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霜冷長河讀書筆記3

我讀了餘秋雨的《霜冷長河》,歷史是條長河,人生是條長河,生命是條長河,情感又是條長河,這本書除寫一些人生的感悟外,還有些回信和對一些書的讀後感。我認為第二輯“關於友情”寫的很精彩,人人都需要友情,友要經風經雨,經受考驗,我們最重要的是珍惜友情。“人生在世,可以沒有功業,卻不可以沒有友情。以友情助功業則功業成,為功業找友情則友情亡,兩者不可顛倒。”說道人生,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名譽。當名譽受傷害,有的`人為了名譽的純潔寧可選擇死。從這本書中,我進一步瞭解到我國宋代詞人、詩人李清照原來我不知道的人生經歷。餘秋雨對名譽引用了十七世紀英國政治家哈利法克斯的話:“從被追求的那一刻開始,名譽就是一種罪惡。只有那些人們能自然擁有而不必強求的地方,它才成為一種美德。”

關於友情,先生說:一生走過了無數的城市,平時想起一座城市,最先總是想起這座城市的風景,到最後,必然只想這座城市的朋友。是朋友,決定了我們與各個城市的親疏。我非常同意先生的結論。人們時常說,乘著年輕去奮鬥和追求自己的事業吧,但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朋友們活著。各種巨集大的目標也許會一一消退,而友情的目標則越來越堅硬。報答朋友、安慰朋友,讓他們高興,使他們不後悔與自己朋友一常所謂成功,除了功利性的目標以外,也無非是在意朋友們的首肯和笑聲。我們或許關愛人類,心懷蒼生,並不以朋友的圈子為精神終點,但朋友仍是我們遠行千里的鼓勵者和送別者,我們經由朋友的橋樑,向億萬眾生走去。很難設想一個沒有朋友的人,居然能兼濟天下。

《霜冷長河》通篇頌揚“善”,如果你正在感受世情的冰冷,那就釋放出你的熱量吧!縱然不能融化寒冰,那至少也能留下一道白色的氣息,讓同樣也在寒冷中苦熬的人看到希望。如果你正被世俗的惡濁包圍,那就奉獻出你的愛吧!縱然不能驅散陰霾,那至少也能劃開一道透明的縫隙,讓與你一同被包圍的同伴看到一縷光明。當每顆心都在撥出熱量,當每雙手都在刺破濃霧,到那時,袍下的“斜縱然還能找到藏身之所,卻再也遇不到適宜的土壤和氣候了!

  霜冷長河讀書筆記4

“生命是一條江,發源於遠處,蜿蜓於大地,上游是青年時代,中游是中年時代,下游是老年時代。上游狹窄而湍急,下游寬闊而平靜。”羅素的這個天才比喻,使餘秋雨先生有了貼心之感,於是以霜冷長河的圖景為背景來談人生,特別是因經霜而冷峻了的中年人生,於是就有了這本《霜冷長河》。

人與書也是有緣分的,初遇這本書,也屬偶然,在朋友辦公室裡閒坐時偶見。“霜冷長河”——滄桑冷峻,又略帶柔美的書名,牽住我的視線;信手翻來,餘秋雨先生與其夫人馬蘭的照片映入眼簾,南京古道上一對相濡以沫的夫妻,溢滿甜蜜幸福,也與冷峻的書名形成了對比;忍不住繼續翻去,看到了餘秋雨先生心中的至高美景,“自己一生是來尋找河流的”,“我所期待的,是春潮初動、冰河解凍的時分;而更傾心的,則是秋風初起、霜天水影的景象。為什麼更傾心?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春天的激情早已減退,夏天實用也已終結,大地霜降,河水驟冷,冷走了喧鬧的附加,冷回了安詳的本體。涼涼的河水延綿千里,給收穫的泥土一番長長的寧靜,給燥熱的.人間一個久久的寒噤。”看到這裡,眼前突然浮現似乎曾在夢中的一幅圖景,一條霜冷長河,一條生命之河,一位睿智學者,一段段人生感悟……

《霜冷長河》是著名作家餘秋雨的一部精品散文集,全書共分四輯,收錄了關於友情、名譽、謠言、嫉妒、善良、年齡等諸多經典之作,書中有深刻的哲理內涵,有深情的抒情色彩,有豐富的語言特點。

詩意的黃昏,夕陽相伴,泡壺香茶,細細品味,感覺自己載著人生重量在一條冷靜而安詳的長河上緩緩行舟而去……

霜冷長河,最為喜歡第二輯“關於年齡”和“最後的課程”。

青年,歌頌的陷阱;中年,當家的滋味;老年,如詩的年歲。

一生的程序是確定的,自然的道路是唯一的,而且是單向的。自然才會趨向完美,什麼季節觀什麼景,什麼時令賞什麼花,才能享受人生況味。

人到中年,一如成熟的秋季,遺棄了春的幼稚,淡化了夏的衝動,拒絕了冬的寂寥。中年人生,因成熟而穩重,因穩重而深刻,因深刻而淡泊,因淡泊而忘我。人到中年,很累,但也很甜。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煩惱,太多的艱辛,太多的感慨,太多的不如意,但正是這一切美好的、艱辛的、酸楚的,甚至是痛苦,反反覆覆交織在一起,豐富了人生的閱歷,使之有幸在修煉到中年之後,感受到人生經歷的啟迪。

餘秋雨先生更多地思考的、更多地闡述的,是中年人的責任,是中年人當家的滋味,當自己的家,當社會的家,“成熟男子的重要魅力在於責任心,在於一種使你的愛人和你周圍人產生安全感、信任感的穩定的風範。”這種當家人的責任,要求中年人無所不能,在社會上是最穩定的基石,在事業上是強者、是成功者,在家庭裡是力量的來源、家庭的紐帶,因此,中年總是很忙,來不及欣賞就到了老年。匆忙中的美由生命自身灌溉,因此即便在無意間也是體現得最為真實和完滿。

人生中,不去躲避和掩蓋最質樸、最自然的人生課題——年齡問題,也許並不難做到,可是能把老年比作如詩的年歲,這種境界是必定經過人生的探索思考,需要極具灑脫之心態才可達到的。“終於到了老年。”這是種享受年歲,詩化年歲的感嘆,是具積極平和心態之人才可發出的聲音,它不是無奈地順應,順應人生的自然規律,而是種愉快地享受,享受過青年之激情,享受過中年之成就後,繼續愉悅地享受老年。是啊,中年太實際、太繁忙,算不得是詩;若青年時代是首詩,但它太多激情面缺少意境,算不得好詩。“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經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瞭然,萬丈紅塵已移到遠處,寧靜下來了的周際環境和逐漸放慢了的生命節奏構成了一種總結性、歸納性的輕微和聲,詩的意境出現了。”

“談老年,最後避不開死亡的問題。”“什麼是死亡?死亡就是江入大海,大海接納了江河,又結束了江河。”既然人生的終結如此詩意,是江歸大海,是每朵浪花迴歸大海,是新的江河源頭的開始,是新的浪花的重新躍起,那麼,人生又何懼終結?

對於死亡的思考,應該說更是為了思考生命。什麼叫做活著?生命的根本意義是什麼?餘秋雨先生在《最後的課程》中提到另一本好書《相約星期二》。莫里老人在人生的終結時分,在最後的課程中一遍遍對愛呼喚,一遍遍重申:“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於人,並去接受愛。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相愛,或者死亡。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什麼叫做活著?莫里老人答曰:一個能夠救助其他生命體的生命過程。“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產生愛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

一個人的一生,一直都在追求幸福。我也經常在想,到底什麼是幸福?我要的幸福人生到底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是讓自己滿意的?經常困惑,經常彷徨……現在,欣賞著落日美景,品味著《霜冷長河》中《關於年齡》與《最後的課程》,躁動的心慢慢趨於平靜。是的,原來我們過的完全健康的一天,都是幸福的一天;盡心盡職工作的一天,與家人享受天倫的快樂一天,與朋友相聚歡暢的一天;甚至是偶有不順努力克服的一天,躺在病床安於接受治療的一天:孩童無憂玩耍的一天,青年努力學習的一天,中年承擔責任的一天,老年悠閒回憶的一天,都是幸福的一天。

羅素提出“吾生三願,一曰渴望愛情,二曰求索知識,三曰悲憫吾類之無盡苦難”。只要我們學會去愛,有同情心,有責任感,“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群,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造”,人生必是幸福的。

  霜冷長河讀書筆記5

隱約記得是在半年前,似乎孩提時代的我還在,倔強的拿著考試用書,把自己埋沒,如今卻帶有戲劇性的改變了許多。正如餘秋雨先生《霜冷長河》中“春天的激情早已減退,夏天實用也已終結,大地霜降,河水驟冷,冷走了喧鬧的附加,冷回了安詳的本體。”

那時候,因“友情”的困擾,我急切的渴望有一種力量能支援著我,於是我選擇書籍,我開始瘋狂的閱讀雜書,終於給了我寧靜之思的《霜冷長河》四個字在“數字圖書館”中捕捉到,馬上把這本書拿到手機中隨時來看。

餘先生說“友情這件事,比我們平常想象的要嚴重得多。”特別是男女之間的友情,則更嚴重,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男女之間是否會存在真正的友情,友情隨時可能崩塌,而幾乎沒有挽回的可能。被多年的摯友欺騙的事兒常有發生,有人認為熱情、關心是交友的法門,於是在得不到迴應時就愈加“鬱悶”,“鬱悶”這個詞很不好,是一種貶義的形容,我倒覺得可以改成“一時的不知所措”,那樣才顯得積極追尋向上。交友的法寶排在第一的該是“善良”,善良是一個人的根基,有了它無論這個人遇到了什麼事情,都不會苦惱它的初衷,餘先生的“關於善良”:“人類,偉大而又無奈。只要時時仰望太空,面對曠野,就會什麼也不在乎了,最後只剩下兩個字:善和愛”。有了善的種子才能萌發愛的秧苗,“善良”是平靜的、理性的、是趨於完美的,用“善良”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人和事,還愁朋友不多嗎?

聽了餘先生“燈下回信”的教誨,我突然也站在了回信者的角度,去回覆自己的信,人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在優越的環境中,必然會產生很多幼稚的,長大後自己都會大聲笑出的事情,這是自己心靈成長曆程中的小溪,我為自己能路過這樣戰勝自我、富於挑戰的激流而慶幸。期待著到“霜冷長河”上走一走。感謝數字圖書館提供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