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不曾遺忘的年味隨筆

文學 閱讀(2.2W)

最近寫了好幾篇關於過年或者春節的小文,一是對以前各種美好的記憶,另一個是自從兒子說今年過年不回家時起,總感覺心中空落落,沒了“神”,不知道今年的年該如何過了,雖然以前兒子一起過年,感覺年前忙忙碌碌,但總是心中有些事,也有個幹勁,昨天孩子打電話說讓春節給他寄些我們當地的土產食物,我跑了幾個地方總算把任務給完成了。靜下心來,對關於春節在兒時的記憶的畫面,還是不曾忘記,只要季節的腳步一跨進臘月的門檻,那濃濃的年味兒便會撲面而來。

不曾遺忘的年味隨筆

那時候小孩子們最盼著過年,道理很簡單,過年可以丟下沉甸甸的書包,放下做不完的習題,跟小夥伴們盡情玩耍,也不怕父母整天的批評教育(在我們當地有一個風俗大人在三十晚要吃忍柿,在過年的幾天可以不罵和不批評孩子);可以吃上平時吃不到的很多好吃的,也可以穿上母親一針一線親手給做的漂亮的新衣服;更重要的是在過年時還能得到大人給的壓歲錢,雖很少但在平時是沒有的。

在記憶中,只要時間進入臘月二十三小年,過年的氣氛就日漸濃起來,平時蕭條的集市人來人往,都是置辦年貨的,感覺從那天起,年的腳步就更近了。那時掃房屋,大人小孩齊上陣,我記得我們家掃屋子,母親早早就化好要刷的塗料,其實就是石灰漿加些什麼東西,要把房間裡主要是廚房的東西全部挪到院子空地方中,給整個房子來個大掃除,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犄角旮旯。這時間或有意外的.發現:或是一個丟失很久很喜歡的小東西,或是一本早就找不到的書,這也算是對我們小傢伙勞動的獎賞吧。

再接下來的幾天,就是準備各種吃的東西,蒸饃、煮肉、炸制東西、包餃子、讓人寫對聯、貼對聯、整理先祖的牌位……那時候家裡孩子多,大人們往往會選擇晚上孩子們睡下後才做這些事,有時候弄得滿屋子飄香味,饞嘴的我經常是賴著不睡覺,躺在被窩還惦記著啃骨頭上的肉,然後再用熱熱的饃夾上八寶辣子,那叫一個香,什麼東西比現在都要香幾十倍,直到我吃得肚兒圓,才心滿意足地抹抹嘴,爬上熱炕美美的去睡。

到了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那時候沒有春節晚會,大人們也在這天晚上,要將做好吃的拿一部分,送給村子更年長或很受人尊重的人,然後回到家,一家人邊敘舊邊炸著水晶餅,一個一個分給每個人吃,在忙完一切後,母親從櫃子裡拿出早已做好的每個孩子的新衣,放到被窩暖著,把各種年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就剩下包餃子了。那時每一家生活都很艱難,在我的記憶中,年夜飯很模糊,只知道那時除夕晚吃炸好的水晶餅、大人吃“忍柿”、準備大年七年級的飯菜、等待第二天早早起來,穿上新衣服去看誰家的炮早、炮響,然後給大人磕頭,收壓歲錢。

時間很快,這些彷彿就在昨天,過去的時光漸行漸遠,現在的年味也似乎越來越淡。然而,那些曾經的年味,依舊鮮活;每年的春運回家的腳步,依舊急促;那團圓的年夜飯,依舊令人嚮往,不過今年多了另一種期盼:希望在外的兒子過年更快樂、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