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復活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7.72K)

近期,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復活讀書筆記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汙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為,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末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善與惡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間.此書給了我強烈的震撼,它讓我感受到了失去本性的可怕與人性的光輝,美好.希望更多人能找回自己的本性,發揚自己的善心,多做善事,使自己變得更加人性化,讓整個世界充滿愛!

近在看《復活》,還沒有看完。

我還是喜歡喝著咖啡寫東西,聽我愛的音樂,時而清醒,時而哭泣,把大-片大-片的文字輸出,再放在心靈以外的一個地方。我以為這樣就可以不再難過……

喜歡看《復活》中關於卡秋沙的心理描寫,喜歡看那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卻揭示著許多生命的本質。當我看到這些,唯一的感受就是平靜。因為我知道那些痛苦的折磨和世事的變遷到處都是,出生就彷彿是另一種方式的償還,在犯錯,之後再懺悔,如此循回。我們卻沒有選擇。那些劫難,只是我喜歡稱生命中絕望而悲傷的東西為劫難,彷彿是我們來到世上的必修課,我們沒有選擇的接受著安拉安排的一切。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為,一切的一切。

當我們還單純時,我們想象中的愛應該是最為純淨的,最為崇高的,最為永恆的,至少我是這麼想的,而且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一樣這樣想。為了愛我們願意付出一切,像卡秋莎一樣。如此一個簡單而淳樸的普通人,她沒有更多的知識,沒有受更多的教育,只是個女傭,只是有著嬌好的相貌和身段。這樣的一個角色更能深刻的體現人性。她從一個單純的女傭,為自己的第一次單純的愛情付出了許多,感情和身體,得到的是100盧比和無限的等待。之後,被趕出了主人家,孩子死了,她做了妓-女,被誣告,進了監獄。而那個男人呢?世間的一切彷彿是不合拍的旋律,一拍合不上,拍拍都合不上。當那個男人意識到自己的罪過時,一切已經不能回到從前。當看到卡秋莎的一句對那個男人的指責時,突然的一種驚醒的觸動讓我有些害怕。她說:當初你不但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現在還要用我來拯救你的靈魂。是的,當我們真正對一個人好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隻是為了拯救自己呢?當我們贖罪的同時,我們只不過換了一個更隱蔽的姿態繼續自私的活著。讀到這裡,有種莫名的恐懼。

而往往事與願違,是一種註定。所以現在的我不再去和生活討價還價,學著更多的去接受,之後溫柔的解決。就像現在每當我要發脾氣時,我都會和媽媽解釋清楚,然後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當我們想要怎樣,我們一定辦不到,人類的感情就是如此微妙。我無法用消極的詞語去形容它。因為我似乎跳出來一樣,什麼都是可以那麼清晰的辨別。我不是不再憂傷,不再難過,只是不怕,不很怕了。

不想要白天,只是害怕黑夜;不想要陪伴,只是害怕孤單;不想要真實,只是害怕欺騙;不想要現在,只是害怕它變為從前;不想要說話,只是害怕無聲的永遠;不想要哭泣,只是害怕眼淚溼潤臉頰……

愛是短暫的,瞬息之間的,在我們選擇它的同時我們要放棄永遠。

永遠是長久的,無止境的,在我們選擇它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