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21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1

在拜讀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為什麼活著》一書的過程中,讓我領悟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些道理對我來說是全新的,尤其是書中管理者的一些理念。下面我就書中“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的核心概念中“以心為本”的經營發表我的感想。

書中第十三頁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說,“我到現在所搞的經營,是一種以心為本的經營。換句話說,我的經營就是圍繞著怎樣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麼一箇中心點進行的。”......白手起家的稻盛和夫認識到,“雖然沒有比人心更易變、更不可靠的東西,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信賴關係,那麼也沒有比人心更加可靠的東西。”.......“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歸根結底是在企業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公司成員不再是受支配的僱員,而是具有主人翁意識的共同創造者。

“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對於管理者,構建團隊凝聚力是多麼重要。一個團隊,小至兩人大到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如果沒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賴的關係,很難想像這個團體能有生命力和戰鬥力。團隊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怎樣在團隊中建立起心與心的彼此信賴,讓每個人都有主人翁意識,為了團隊共同的目標努力。正如《十兄弟折箭》的故事所講: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十個兒子,但是這十個兒子互相爭權奪勢,一點都不團結。,老國王擔心自己死後,他們會為爭奪王位而互相殘殺,這樣下去,國家一定會四分五裂。有一天,他把這十個兒子叫到跟前,給十個兒子每人一枝箭,讓他們折斷。十個兒子輕輕一折,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手中的箭折斷了。國王又給十個兒子每人十枝箭,這十枝箭是緊緊捆在一起的,這回,十個兒子不管怎麼使勁,沒有一個人能折斷捆在一起的十枝箭。這時,國王說話了:“你們就像這十枝箭,如果只憑一個人的力量,很容易被打敗,而大家團結在一起,就會像捆緊的筷子,力量才強大。”十個兒子恍然大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團結在一起,力量才是最大的。

團隊的管理者應該懂得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賴的關係是多麼的重要。因為,信賴可以創造出美好的一切,信賴也直接決定了團隊的戰鬥力、生存能力。而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需要管理者心中有愛,用愛走進人的內心,用真誠融化心中的壁壘,用激情帶領團隊去成就夢想。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2

說實話,我對日本的東西不太感興趣,前一段時間讀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1Q84》,費時不少,收穫卻不多,我在心裡發誓:“以後堅決抵制日貨,包括日本作家寫的書!”於是,稻盛和夫的這本《人為什麼活著》一直襬在我的案頭未曾翻看,如果不是領導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本週必須讀完這本書,恐怕我不會對它產生興趣,《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20xx字。可是,剛讀完序言,我就被稻盛和夫的價值觀、人生觀所折服,再讀下去,就是不斷地產生若干的情感共鳴,所以,這本書對於我來說,也算是如獲至寶,手不釋卷了!

人為什麼活著?

稻盛和夫給我們的回答是: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道場,活著就是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靈魂和心智,使其達到最高的境界,這樣,人的意識體(即靈魂)在肉體死後就可以轉世託生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說,人不僅僅要對此生的自己負責,還要對來生的自己負責,活著就是為下一個“我”尋找更好的寄託。對於稻盛和夫的這種宗教觀,我雖然不能全盤接受,但我一點兒也不排斥,因為在我看來,能夠參透生死大徹大悟的人,活得達觀灑脫、自在超然,他們明白“榮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慼慼於功名”“汲汲於富貴”的辛苦,多了“寵榮不驚,得失淡然”的從容。這樣說來,有一種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信仰使你遠離孤獨和寂寞,信仰使你拋卻煩惱和憂愁,信仰使你的心靈不再飄忽和空洞,相反,信仰使你心存善念,信仰使你心靈充盈。信仰使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可不可以這樣認為:人是為了一種信仰而活著!

為了一種信仰而活著!這是我從書中找到的第一個答案,此外,我還找到了第二個答案——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核心理念是“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所謂“愛人”,就是“利他”,就是為了幫助別人可以犧牲自己,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稻盛和夫認為,獲取更高的利潤,對於經營者而言,對於企業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要考慮讓自己周圍的厲害關係也獲得幸福,也就是說,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賺錢,同時買賣對方也要高興,而且與生意有關的周圍所有的人都要高興,這種所謂“三方皆好”的“利他經營”模式,表達了作為日本企業界“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行商的極致,這也是他的企業獲得永續的繁榮和持久的成功祕密所在。

由此,我想到了蒙牛總裁牛根生,雖然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把牛根生當做了反面的教材,但是,不管他如何在成功中折戟沉沙,我本人十分佩服他創業之初看人看事的視野,十分佩服他的廣泛佈施的交際之道。牛根生在伊利期間,因為工作業績突出,上級獎勵牛根生一筆錢,讓他買一輛好車。牛根生卻買了4輛麵包車,分給有貢獻的部下一人一輛。牛根生年薪百萬元,大部分都散發給有困難的`員工。員工逢病遭災了,牛根生帶頭捐款,出手就是1萬元。牛根生的品格、風範使部下感到,他辦企業不是為了個人當官享樂,也不是為了自己發家致富,而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和員工共同富裕。20xx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乳製品企業。按照《福布斯》的排名,牛根生身價1.35億美元,居中國富豪排行榜107位。正當外界對牛根生的財富議論紛紛的時候,牛根生出人意料地宣佈將個人股份所得股息的51%捐給“老牛基金會”,49%做為個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後,將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基金會”,家人不能繼承其股權,每人只可領到不低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牛根生之所以有此驚人之舉,是因為他深諳“財散人聚”之道,牛根生認為,人生最快樂的時候是散財的時候,因為你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得到了精神享受。牛根生感慨的說:“一個人只做一些讓父母兒女或親朋好友感覺有價值的事情,遠遠不夠,一定要做一些能使更多人生計有保障、生活有變化的事,那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為周圍的人盡一己之力,甚至為人類盡一份心,釋迦牟尼把這種精神叫做“佈施”,這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最後,問自己一個問題吧——我為什麼活著?

身為女兒,我為父母活著。

身為媽媽,我為兒子活著。

身為妻子,我為丈夫活著。

身為老師,我為學生活著。

為同事、為朋友、為一切跟我有關的無關的人活著。

說了這麼多,其實以上的想法都是虛偽的。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為自己活著的想法才是最真實最樸素的。所以,我會說:“我一定要為自己好好活著。”我要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在單位,我就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同事信任的夥伴;回到家中,我就是孝順的女兒、懂事的兒媳,就是充滿愛心的媽媽、溫柔賢惠的妻子。我不是稻盛和夫,也不是牛根生,我沒有俯瞰人生的視野和千金散盡的本領,我很普通,很平凡,但是,我找準了自己的人生座標,明確了自己所擔當的角色,記住“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的箴言,就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有自己成功了,我才有能力把愛和幸福不斷地傳遞給我周圍的人!不僅自己活得幸福和快樂,更要因為我的存在,使周圍的人感到幸福和快樂!這就是我活著的全部意義!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3

《人為什麼活著》,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經營哲學的書,卻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其實也是在後來才明白,或許這本書,它本來應該取名為《人應該怎樣活著》。

人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活著?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積極、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著。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說: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心情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保持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拿我們的工作來說,總有人抱怨廣告佔用了太多版面,也聽人說誰踩了誰的線,是誰在本該截稿的時候還沒拿出稿子來,或者是誰不管稿件內容如何就只管把自己的稿子放在頭條位置……這樣的情況我們幾乎天天碰見,摩擦也不少見。但如果在摩擦發生之前,我們可以嘗試著將心比心,或是設身處地,有些摩擦和爭議說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說,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所以,還不如一笑而過。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4

流動的生命,流動的激情,蹉跎的歲月,易逝的青春,驀然回首,消失殆盡。

留下一分鐘思考,人生的目標是什麼?留下一分鐘領悟,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留下一分鐘感慨,人生的價值是什麼?留下一分鐘探索,人生的真諦是什麼?留下一分鐘,細細咀嚼“人為什麼活著?”或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不論我們現在幹什麼事,都是依照本性去做,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以及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與其說是“天真爛漫”,不如說是“糊里糊塗”,懵懵懂懂地延續著生活,隨波逐流,別無所能,渾渾噩噩,碌碌無為。這樣的生活就像是一覺醒來,黑暗朦朧中萬丈刺眼的光芒,飛揚的心靈,落進了痛苦的軀殼。漫無目的的尋尋覓覓,人生的懷著一顆悲天憫人之心,長吁短嘆……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不至於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至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保爾曾這樣定義人生的意義。

知世如夢,無所求心。人生固然一夢,但一生中也就只有一次這樣做夢的機會,何不好好把握,豈能這樣混混沌沌的度過呢。默默耕耘毫不懈怠的努力吧。付諸行動吧,要相信,一切皆有希望,每個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創造者。並且這樣的創造,即使蒼天崩潰,也不會泯滅不會淹沒。那麼我們應踏著驕陽,邁過江河,迎著星光,向著宇宙穹窿的盡頭出發,無怨無悔的追求著自己的人生真諦。讓遠處的聖光照亮我們的心靈,追求神往的終極,昭示我們從有限的,苦難的塵世走向自在的解脫之道。帕斯卡爾感慨:人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那麼讓我們開拓思想,堅定信念,探索我們人生的意義吧,即使脆弱也帶著思想思考。

追逐著前進,尋找意義的所在。它似清晨的霧靄虛無縹緲,似夜晚的繁星若隱若現,似流水中的落花漂浮不定。在天涯深處,在海角的盡頭。這樣的尋找令身心疲憊不堪。

靜心思考,讓內心擁有寧靜的海洋,讓平和籠罩你的心靈,讓友情,愛隨之滋長,讓生命即時即刻地舞蹈--人生不會暗淡,可以這般綻放光輝。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5

人為什麼活著,這真是一個非常大的哲學問題。現在的好多人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然而至今未果。不過這個問題也的確需要著重討論一下。雖然這種討論可能到最後也得不出一個結果來,但至少能夠更新一下自己的認識從而勉勵自己。

在這裡,王小波至少說出了以下幾個觀點:人活著總要面對死亡;人活著也不能全然為別人,那樣完全就把生活過得像一個宗教儀式了;也不能全然為了自己,這樣把自己與物質等同起來,也是不太正確的;人不應該忽視自己,應該無愧於心,好好愛自己;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美好。

我覺得這幾個觀點應該算是比較坦率和自然的觀點了吧。生離死別是人之常情,人總要有一天會面對死亡,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其他人的。對於這樣一個情況我們無能為力,如果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我想你的人生也是不快樂的。人生中有意外、有磨難,唯一不能被改變的只有你的那顆一如既往追逐一切的心。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才是最最要緊的事情。

人活著不能全然為別人。對啊,哪裡有別人而活的道理。不管是為了他們去完成一些自己的目標,或者是為了他們去幫忙做一些自己原本不需要做的事情,最最能使我們感到非常開心的還是活出自己。每個人的方向盤都是由自己所掌控的,如果全部都是由別人指使或者把控的話,不說飆車,還容易脫軌甚至器械散落,而這就是不太值得的事情了。雖然說每個人也不能真正瞭解自己,但是生而為人,總該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這一點,誰也不能幫你做到。

人也不應該全然為了自己,這樣的人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就是自私自利。他們都是沒有遠見卓識的人。就像一隻邪惡的小老鼠,目光所及只有自己的需求,就那麼一點點距離,然而就這點距離他們也不願意自己去爭取;亦或是一隻驕傲的小青蛙,就生活在自己的井裡,認為他頭頂所能看到的就是全部的世界,他不會想要出去。因此,他們的利益,就只能獲得眼前的一部分,就只能咬著套在自己脖子上的那一點餅,不會再多了。

人不應該忽視自己。關於忽視什麼這個問題,應該是不能忽視自己的真正需求和慾望。永遠不能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或者毫無用處的事情。人應該有勇氣去關注一下自己了。是的,都需要用“勇氣”這個詞了。這世間有那麼多無所謂的、進展極快的事情,他們幾乎佔領了我們的全部視線,大家都在拼著,每個人的面前都是一面密不透風的隱形之窗。沒有人停下來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連停下來的慾望都沒有。而停下來去了解自己,恰恰是較為重要的一步。

最後,你要愛自己,換句話說就是,不要自卑,不要認為自己不行。沒人說你不行,就不要輕易否認了自己。在沒到終點之前,沒有人可以決定你,更何況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馬拉松,誰知道終點在哪裡呢?愛自己,你才會有信心去為自己而拼搏,而不在乎那些有的沒的,你想要的那些才會在不遠的未來等著你。

以上是我針對他的觀點所進行的解讀。這個問題也恐怕和其本身的內涵一樣,要用一生的閱歷去體會和感受了。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6

這篇文章和第一章一樣,給人感覺非常散,思緒總是飄忽不定,但也可以理解為是因為想寫太多東西才導致的,畢竟是一隻痴情的、天真的、真誠的駱駝啊!

駱駝是一種耐餓耐渴的動物,它們常年生活在沙漠當中,多年的風沙傷寒使它們練就了一種堅韌不拔的性格。它們的耳朵裡有毛,還有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是為了阻擋風沙的進入的。這也是環境造就了它們的變化。作者認為自己是一隻駱駝。他認為自己比較遲鈍、很不會說話,但又很忠誠。當然這個比喻是說給他的愛人聽的;在愛情面前,再厲害的人都會低下頭去,卑微地躲到塵埃裡。他永遠也不會對自己所愛的人去說自己的優點,這種愛情就像是一種神奇的魔法一樣,把自己變得尤為渺小,把對方的優點無限放大,哦,還有對方自己也會變大,從來都會感覺他們之間的距離就像飛鳥與土地之間的距離一樣遙遠而無邊際,哪怕事實並非如此。駱駝不是一個留在世上只為被別人差遣的物種,他一生來就和其它動物有所區別。它生活的地方是沙漠,在這個不毛之地,只有綠洲和較為稀少的水源才是全部的慰藉;它的身軀那麼龐大,有兩個巨大的駝峰,它們的胃裡有許多用來存水的瓶子形狀的小泡泡。它能夠適應這種比較不一般的環境已是上天賜予的能力,同樣,我認為,他也有相當令人震驚的能力。

他珍視自己的性格,他認為思想是自由的,是無邊界的。的確,不管是什麼樣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是細膩還是奔放,是活潑還是文靜,這都是最為珍貴的寶藏,可能由於出生的家庭環境,可能由於後天培養的不同習慣,亦或是自己接受的程度與否,使每個人的這部分都有所區別。但不管怎樣,每個人的每種性格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思想是不應該被限制的;它來源於本心,深化於情境,敲定於認知和一切未知事物。“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決不能僅僅被一點短淺的認知就被否認和固化。

在文中他還討論了一下與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有關的話題。他的觀點是,享受下里巴人的人也應該去享受陽春白雪。這話沒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都屬於文化,它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可以去享受它們,只是理解層次深淺的問題。當然,喜歡陽春白雪的人也可以在閒暇之時領略一下下里巴人的通俗簡單,享受下里巴人的人也可以在缺乏共振之時去了解一下陽春白雪的優雅綽約。他們兩個本就是互相促進、互相影響的,“雅俗共賞”即是最好的感覺。在下里巴人中體會最最簡單的美麗,在陽春白雪中懂得欣賞較為遙遠的文化,並努力感受它們,即為享受文學藝術最非凡的狀態。

“我是一隻駱駝”,就算是承認這句話,我也得說,這是一隻真正有見解的駱駝,毫無畏懼,毫無退縮,是一隻能為大家傳遞個人理念並不只是憤世嫉俗的坦率的駱駝。

《人為什麼活著》讀書筆記7

自己的一點簡單的見解,如有不足之處請見諒。

“孤獨的靈魂多麼寂寞啊,人又有多少弱點啊!”

這篇文章只有這裡是真正點到題目中的,其他的部分多是對自我和靈魂的拷問和分析。不同於他一貫的犀利諷刺的風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一個和以往感覺不同的、可愛真誠又略帶自卑的王小波。

開篇先回答了李銀河來信時向他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我目前沒有找到。從他描述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他的痴情和深沉的愛,還有略帶無奈的想要佔有的自私心態。其實我認為有這種心態再正常不過了,戀人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認可在初期會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而這正是一個人愛你的表現。只要將這種想法控制到一個合理範圍內就無妨,而且還會促進愛之神的煙火傳遞。

接下來他描述了他所認為的最高準則,那就是人是輕易不能知道自己的。關於認知自我的討論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還有一種是“沒有人比自己更瞭解自己了”我之前看過的書中好像都在談論這個問題。《奇特的一生》中格拉寧描述自己如何寫柳比歇夫的小說時這樣說:“我可是幹事兒來著,一直忙得很;究竟忙些什麼,卻記不起來。”雖然這部分離認識自我還有一段距離,但至少記錄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是絕不可忽略的。又比如柏格森創作的《創造進化論》中《生命的進化》一章這樣寫“畫家通過自己的本能和調色盤上的顏料將模特的特徵表現在自己的肖像畫中,但,即使是知道這一點,也沒有人——包括那位畫家在內——能夠準確預測肖像畫最終被畫成什麼樣。”他們都在談論如何認識自己。柏格森藉助畫家的例子也表達了和格拉寧相同的態度。而在這篇文章中,他也在說,人們在作畫和寫作時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寫出這樣的東西,他也在疑惑,也在思考。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人是怎麼認識自己的。我們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思想的個體,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體會有感受,絕不像冷酷無情的機器人,只會服從人類的命令,而不會感受到疼痛甚至是意外的降臨。當然這也是個很可怕的類比。有的人提出過人是不是有兩面性的可能性,一個在正面,一個在反面,或者說一個就是現在正在看文章的你,另一個你存在於另一個平行宇宙。請不要害怕,我的想法是,大概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個不曾出現的小人,這個小人會在你憤怒時顯露出他的原貌,在他面臨金錢與感情的糾紛時所暴露出的弊端。這個小人有時就會代表著你心裡壓抑著的願望,他會在你正在做一件不情願做卻又一定要做的事情時出現,會在你面臨兩難抉擇時出現,還有可能,他會在你接受不了現實時想要暴露自己的另一面時出現。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你的一個可以感知你的情緒變化的朋友,不要忽視他的渴望。這不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情緒,想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就不要忽略這些本應該有的東西。

在這篇文章中他的那個小人應該是一個迫切需要表露出自己內心想法、想要寫些東西的,然而他自身卻有些過分壓抑這樣的情緒,因此他猶豫了,掙扎了。人類的靈魂本就像是一涸永恆不幹的源泉,本真的“自我”也會一直存在,時刻在你身體裡難以離開。幸而他最終還是面對自我,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而且提出了另一個方法,那就是“靈魂之間可以相互取暖”有許多不瞭解的事情都在這樣的擁抱中得以解脫。莫不是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