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通用20篇)

文學 閱讀(2.8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通用2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通用20篇)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

我是一名八年級的學生,我的作文雖然還不太優秀,但我一直在努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或許是所有家長教育子女時的共同想法,然而,成功者屈指可數,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與妻子及兩個兒子的家信收錄集,整本書體現了傅雷先生和妻子對兒子成長的關心和期盼。樓適夷先生曾經評論道:“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章。”

那麼,為什麼傅雷先生的教育能成功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就是他的教育方式。他和兒子都是藝術家,因此他們能談論的內容很多,傅雷不會一下子去強求傅聰做什麼事情,而是慢慢地教導,循序漸進、循循善誘,這樣可以讓他的兒子更能理解父親的教育想法。在意見產生分歧時,傅雷不會隨意斥責和強迫傅聰,而總是以探討的語氣來寫信溝通,維持他們良好的父子關係。

其次,傅雷的教育內容很貼近傅聰的生活。他的家書中包含了給傅聰的生活細節、人際交往、讀書求學、感情處理等各方面的建議,這些都是對傅聰的日常生活有用的建議,而不是泛泛而談一些長遠道理,他以一個過來人的口吻給與兒子生活上的幫助。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沒有了父子間的隔閡,只有朋友間的親密,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所需要的。

還有一個原因,傅聰是對父親的教育心服口服的。現在許多年輕人,和父母說幾句話就會不耐煩,但傅雷父子之間可是通了上百封書信呢!同時不只是傅雷教育了傅聰,傅聰也給了傅雷不少的啟發。“我從你身上所得到的教訓,並不比你從我身上所得到的少。”傅雷這樣說。

其實傅雷的願望,與現在的多數家長又差得了多少呢?他也是一位嚴厲、盡責、愛子的父親,但就是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才導致了不同的結果,我認為傅雷這種成功的教育方法是值得學習的,同時,我們也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

《傅雷家書》是一把開啟智慧之門、啟迪心靈之窗的鑰匙,也是每位父母、每個孩子必看的一本好書,它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何為“成功的教育”。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2

人在有挫敗感,壓抑的時候,發洩並不是好辦法。不妨與先哲交流吧。

他(周揚)說:“我只喜歡富麗的色彩,至於宗教的精神,我也曾從佛教畫中追尋他們的天堂……等等的觀念。”我說:“他們是先有了佛教思想,佛教情緒,然後追求那種色彩來表達他們那種思想與情緒的。你現在卻是倒過來。而且你追求的只是色彩,而你的色彩又沒有感情的根源。”

佛教畫不是不可畫,而是要先有強烈、真誠的佛教感情,有佛教人生觀與宇宙觀。

從哲學角度來說,這裡表明的是“意識決定物質”的道理。而這個道理,不僅僅是對於繪畫而言,對於所有藝術形式的作品創作,都是具有指導性意義的。學藝術的,固然要學藝術表現技法,但這僅能將你與外行區分開來而已。真正要達到一定高度,就一定要對該藝術形態的文化背景有所瞭解。譬如,學書法的臨蘇東坡的《赤壁賦》,倘若作者對《三國》中的赤壁故事很熟悉,又對東坡詞作特點有所瞭解的話,下筆自然有神。豪放曠達之氣,是在膚淺的技法學習中得不到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這是詩聖杜甫寫出的一句名言,這十個字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古往今來,凡是富有責任感的文人與作家,都將此奉為座右銘而鐫刻於內心。因為“文以載道”,寫文章就是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文章是存世千古之事,好文章影響極其深遠。一個好作家應該明白自己在寫作上的得失,把寫文章看成開啟人類智慧的千秋大事。

這不得不讓人想到網路發達的今天,文章已經成為人們賺錢、炒作、中傷、惡搞的工具。骯髒的口水往部落格上一吐,就算作一篇文章;半裸的照片往論壇裡一晒,就算是一篇文章;隨意發洩的胡言亂語往空間裡一堆,也算是一篇文章!

不管是普通網民,還是那些著名非著名寫手作家,都早已忘記了這句本該是所有文人的座右銘。現在好文章太少,發現的眼睛也太累,如此惡性迴圈,文章如何再承擔起“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世”的使命!

最磨折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那種疲乏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復精力),而是操心!

倘使練琴時能多抑制情感,多著重於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可以減少疲勞。

老子問一個古稀之年的老頭:“你的牙齒還在嗎?”老頭說:“不在了。”老子又問:“那你的舌頭還在嗎?”老頭說:“在。”這個簡單到枯燥的故事給我們闡述了老莊道家思想的“無為”境界,即“剛強者死亡,柔弱者常存”的道理。

傅雷上述一句話真的很有道理——讓人遭受心理折磨的,讓人提前衰老的,正是操心;真正讓人疲勞的,也不是體力,腦力的,而是精神上的情感氾濫。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這些人把得失成敗面子等看得太重。過於爭強好勝很可能只落個灰飛湮滅的下場。壓力太大的時候,怒氣難消的時候,換種泰然自若的心態。少皺眉,少操心,做根柔弱的舌頭又怎麼樣呢?至少不用像剛強的牙齒一樣粉身碎骨。

練琴一定要節制感情,你既然自知責任重大,就應當竭力愛惜精神。好比一個參加世運的選手,比賽以前的幾個月,一定要把身心的健康保護得非常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場競賽。俗語說“養兵千日”,“養”這個字極有道理。

中國哲學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排程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乃血肉之軀,可人的一切行為都由精神控制。普通人與聖人的區別,或許就在於前者是感情的奴隸,而後者主載著感情。

現在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凡是一夭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想到一種人,在為了追逐金錢耍弄權術的沼澤中越陷越深,最終自我毀滅。他們的目的本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是純潔而高尚的追求。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以賺取金錢作為手段。那些走火入魔的人,老只注意“賺錢”這一達到“幸福生活”的手段,最終卻忘記了最初的目標,最終在銅臭味中被毀滅。傅雷的話,是在提醒兒子,不要在藝術道路上走火入魔;我們多想一步,警戒自己不要在人生道路上走火入魔。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3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裡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儲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裡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4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裡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5

書封很簡潔,是一個人在寫信,他似乎在思考些什麼,手很小心地撫平著紙張,神情認真,不難猜出,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傅雷。草草翻閱下來,心中便只餘下驚歎,天下竟還有這麼耐心地父親,不厭其煩地給兒子寫如此之長的書信。時至如今,寫家書,即使是寫信,也是極為罕見的事情。

剛開始閱讀時,一來有些對所謂“名著”的排斥,二來書中那種熟悉的說教氣息,不由得讓我想起爸爸茶餘飯後的清談,媽媽時不時地訓戒。

《傅雷家書》沒有扣人心絃的劇情,也沒有細膩優美的語言,我所能看見的只是一對教子嚴苛的平凡夫婦,和一個有些音樂天賦的平凡兒子。父親很嚴厲,即使是書信裡文法的錯誤也要糾正,兒子也事無鉅細地徵求父親的意見,每封書信文末一句句的“祝你快樂”“當心身體”“學習進步”充滿著對兒子的關心與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放在此時再合適不過了。說傅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父母才能有此成就也不為過。沒有父母不間斷家書的提醒,他能在千里迢迢之外依然全心學習嗎?依然不會受不良習氣所影響,還保持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嗎?

傅聰最大的成就並不是音樂,而是真正做到了“德藝俱備,人格卓越”這一點。如今很少有人能做到這個地步了,年輕人大多滿目名利,就連個人追求也是如此膚淺,宣揚個性,道德喪失,其內涵卻更不過是一具空殼。大師為何是大師?他們勝於常人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的態度。

當你開始對學習,工作草草了事時,你甚至對需要去完成的任務報以“無所謂”的想法,你對他美名其曰你是“佛系”,你空耗著大好光陰日日虛度還美名其曰你是“喪”。一個個美名其曰的背後也只不過懶,只不過是不思進取,只不過是為自己的可恥行為找到的絕妙藉口。

不提對不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恐怕連你自己都對不起。

傅雷對於傅聰的教導都是以“為人”為中心的,因為“為人”乃立人之根本。若無此根基,在這之上哪怕築起高樓大廈也終有倒塌的一日。傅雷屢屢教傅聰如何安排時間,他時常給傅聰寄去思想讀物,更是為兒子手抄六萬字的譯稿……

太不容易了。要讓一個人成才太不容易了,反之,要養成歪風邪氣幾乎不需要人教。

我想,《傅雷家書》是當代中國青年都必讀的一本書,當你不再滿懷著熱血與激情,對於“奮鬥”二字感到陌生時,或者浮躁的心日益難以控制時,《傅雷家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傅雷對傅聰來說是亦師亦友的存在,而傅雷家書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聖明燭照,神交益友,傅雷家書,讓我們在浮華的喧囂都市之中,能尋找一絲平和之氣,尋找我們樸實的內心。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6

傅雷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的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他青年時代在法國學習的專科是藝術理論,回國以來曾從事過美術考古和美術教學的工作,但時間非常短,不能與其他人一起共事,總是在半路上退出,不能發展自己的好。

在這本書中,傅雷在信中對傅總說:“家信有好幾種作用:

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三、藉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從這句話中可以體會到傅雷對他的孩。非常關懷,並指引孩。走向成功。

而他的孩子也取得了成功,傅聰成為了鋼琴大師,而傅敏成為了英語特級教師。這說明了傅雷的教。非常成功。

最後,我用書中的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7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刻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裡,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能夠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聯,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正因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味道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戶外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正因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此刻,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8

最近,孩子學校推薦讀一本書——《傅雷家書》,閒來隨手翻翻,便不能放下了。全書都是傅雷寫給兒子的一封封家書整理而成的,全書呈現出一位如朋友般的父親寫給兒子的書信,他在信中談學習、談生活、談修養、談做人,兒子有做的不對或不妥的地方他也會“鄭重”的指出、分析、糾正,讓我深深地體會傅雷先生做人、做事的嚴謹、認真、細緻。

何為家書?古有“家書抵萬金”之說,家書即是親人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一種方式,它包含著濃濃的親情。書信中的句句行行,包含著喜悅、憂愁、祈盼、思念,與家人分享、交流。隨著時代的進步,家書已經被簡訊、電話、視訊所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聯絡更直接、更方便了,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就再也記不清當時發生過的事情以及心情了,不能說沒有一絲絲的遺憾。我開啟我存放信件的盒子翻看,最近的一次寫信還是上中學的時候和遠在丹東上大學的姐姐的通訊了,姐姐是個浪漫的人,每次寫信都會和我分享她在大學的趣事,並會在信中附上校園裡的丁香花、銀杏葉,信中的我們青澀、懵懂,但也真實,現在翻看,腦海中隱約還有一些當時的印象。

傅雷先生就是通過這樣的家書,教育他的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先要學做人,否則也不會對人類有大的貢獻。”整本家書,傅雷先生在教育兒子做人做事上儼然是一位嚴父,他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讓人感動。當讀到“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你,每天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是為什麼”時,我被這段話深深感動了,父母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愛,他們含辛茹苦的哺育、嘔心瀝血的教導,才能使孩子們展翅高飛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傅聰匆匆回來時已是在傅雷先生的葬禮上了。“我儀表堂堂的歸來時,你已去了”、“我給您的回信,遠少於您給我的,連關心也是,可我卻不曾在意”、“今日,我終究是慢了一步”。傅聰只能一遍遍溫習泛黃的書信,從中看到昔日的親人。讀到此處潸然淚下,為那拳拳父愛,也為那未盡的孝心。

所以,我很慶幸,我能伴著我的孩子一起成長,教他做人,教他做事,和他一起煩惱,和他一起歡笑;我也慶幸我的父母健在,身體健康,不論我幾歲,只要父母在,我就是孩子,享受著他們對我的愛。謝謝你們,我愛的人和愛我的。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9

“謙虛是很重要的,要學習非謙虛不可,謙虛才是聰明人。”大多數人得到一些小小的成就或有著過人的本領,便會四處宣揚。這便是人的本性,這是我在《傅雷家書》悟出的道理。

謙虛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只有人具有這種品格,才能在成長道路上越走越遠。傅聰在每一次上課都有所收穫,漸漸的他發現老師有時會弄得你莫名其妙。老師錯題時你發現卻不能馬上說出來。這也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更是自己謙虛的表現。老師明白自己教錯時,便會馬上糾正你的錯誤。

驕傲使人落後,就比如說秦朝時期的白起,白起身為秦國的大將是一個愛兵如子,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的人。他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令人聞風喪膽。白起是秦國有史以來最威名顯赫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白起將軍有著赫赫戰功,課時到最後卻落下自刎的下場,看著了這本書我就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他會這樣?仔細想來,其實白起的死於他自己的性情有關。他雖然能文能武,戰功赫赫,但是他很不謙虛,不尊重上級,不尊重秦王,他多次直接拒絕賞識自己的昭王,之前至少三次親自請這位將軍出馬,而他堅決稱病不出。大敵當前,國軍國命無效;他遨自己的同僚,他飛揚跋扈,喜歡炫耀,所以引起別人的不滿,最後被逼得自刎。

白起給我的教訓是謙虛的人才會永久輝煌,《傅雷家書》中有許多名言警句,他啟示著我。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0

前些日子,我讀了《傅雷家書》讀後感想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以及夫人在1954——1966寫給孩子傅聰 、傅敏的家言摘編。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孩子說:有些過錯不能洗刷只能救贖。是啊,在小時候如果一個家長讓孩子的童年充滿了壓力,那麼這個過錯再怎麼洗刷也是刷不掉的,只能救贖,真心的嘆息,悔恨,雖然能很好地緩解仇恨但仍然會在心中留下一個洞,傅雷老師就這麼對他兒子說,他太想給兒子道歉了,因為他和他的妻子回了他兒子的童年。還有就是他覺得自己很捨不得兒子,在晚年,他很愛自己的兒子,他想彌補自己的過失,但能挽回什麼呢,他的兒子就要出門打拼了,他做的只能和兒子溝通,好讓能多留住兒子的一秒鐘。

到了後來兒子離開後的第一天他就想給兒子寫信,而且說出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一點他做的淋漓極致,他把父愛發揚得很大,他又道出了兒子變朋友,是一個上帝的恩賜,即使他沒有信仰宗教,這說明了眾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自己的朋友,能經常和他們談心,這也許是家長最開心的時光了,但這些,可能我們已經忘了吧。

這本書很有意思,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1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為老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百分之百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是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他無拘無束,心裡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著擔心“審查”,也用不著擔心“批判”。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沒有半點虛偽,用不著半點裝腔做勢。

《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2

《傅雷家書》第一版1981年由三聯書店出版,我手邊的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的新版,較之舊版新增了三十四封家信,增添部分多數為傅雷夫人朱梅馥所寫,話題集中於家庭,婚姻,對遠方兒子的掛念,平淡而深摯,可見掛肚牽腸的天下母親之心。

全書最後是傅雷與朱梅馥遺書的影印件,時間定格於1966年9月2日夜,就在當夜,二人雙雙自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昭天地。那是中國文化史上慘痛的一頁,也許對於身處在那個時代驚濤中的人,它只是眾多悲劇中的一幕,無數無辜靈魂的呼號與吶喊,也無法喚醒深沉的夜。而對於傅聰,傅敏而言,他們在一夜之間失掉了一個世界,永遠失去了撫養他們,教育他們,指引他們,督責他們,慈愛而高尚的雙親。彌拉(傅聰的兒子)還穿著奶奶親手編織的毛衣,卻再也不可能親眼見到他的奶奶。1958年傅聰自波蘭出走英國後,傅雷和自己的兒子就被意識形態的深深大洋所隔絕,現在他們真的被隔絕在兩個世界了,一個是陰,一個是陽,永無相見之期。我們已經無法分辨,究竟哪一種隔絕才是樂章中最悲愴的段落。

多年後,陳村寫過一篇叫《死》的文章,他和傅雷住在同一條江蘇路上,生命中有十二個年頭和傅雷的生命重合,然而始終沒有見過傅雷。陳村曾在圖書館借閱《歐也妮?葛朗臺》,但那本書沒有封面和扉頁,沒有譯者的名字,他也不知道在離他很近的地方,就是譯者的家,小小的花園內曾種滿怒放的月季。在書房裡,傅雷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孜孜矻矻,勤勉不輟,翻譯《幻滅》,翻譯《藝術哲學》,用精緻端整的楷書為兒子整日抄寫整章《藝術哲學》,寫幾十萬字的家書。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夜停止了,花園內的月季被粗暴的手連根拔起,書房內的山水畫和條幅撕成碎片,踐踏在無知的腳下。一個藝術家精心構造的理想世界,自溺於黑暗的洪水。

樓適夷1981年為此書做的跋,言詞之間似乎極力為傅雷父子申辯,稱傅雷是愛國的,“對黨對社會主義的感情正在日益濃厚”,傅聰“始終沒有背棄過他的祖國”。如此的辯白在手舞真理巨棒的人面前是何其的蒼白,其實原本什麼都不必說,一切的語言都是多餘的。“正邪自古同冰炭,譭譽如今辨偽真”,真正應該解釋的人在那裡沉默不語,想依靠沉默的黑暗來隱藏自己的行蹤,只有人格的光輝能夠照亮陰暗,輝映歷史。

傅雷走了,為了自己人格尊嚴的誓言,烏雲將長久的將陽光遮蔽,不知道在那一刻,傅雷有沒有想到《約翰·克里斯多夫》,是否依舊相信烏雲不能永遠湮沒太陽。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這就是《傅雷家書》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不同於普通家信之處。

《傅雷家書》是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字湧動,閱者無不為傅雷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諦。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絡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父子通訊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4

近一時期我被《傅雷家書》深深吸引,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同時使我對生活增添了新的感受和思考。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是一部充滿著父母之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每個做父母的都深愛自己的子女,這是一種自然規律。盼子成材,望子成龍,更是所有父母的宿願。然而如何教育子女?子女怎樣才能成材?一直是困惑所有父母的課題。《傅雷家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很發人深省的啟示。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

做為父親,傅雷非常嚴厲,甚至有些“殘酷”,但他完完全全盡到了做父親的責任。儘管傅雷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他時刻沒有忘記做父親的責任。孩子從小到大,無論在身邊還是相隔天涯,他都完完全全承擔起了父親的一份責任。當四十年代初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不讓孩子在外唸書,甚至反對孩子上街頭遊玩,他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發現在傅聰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便首先在家中,圍繞著音樂教育這個中心,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功課。對待幼小的孩子,正如他對自己、對別人、對工作、對生活那樣,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並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防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聲音。甚至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的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這些在我們看來,很是“殘酷”,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正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孩子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做為父親,傅雷即可親又可敬,尤如心心相印的朋友。傅雷對待孩子除了嚴肅、嚴厲外,又不失細緻入微的關懷、體貼與溫馨。在孩子經受痛苦時,傅雷鼓勵孩子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在孩子事業方面遇到挫折時,他鼓勵孩子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

當孩子成年後,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而當孩子們成家後,他又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著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福氣。翻動著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想到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身上正是缺少這樣東西。我們應該學會與孩子朋友式地相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與人格修養的讀物。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的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他曾經有志於美學及藝術史論的著述,卻終於遺憾地不能實現,但在他的兒子身上得以實現。我覺得,這其中移傳基因是一方面,主要的是得益於父親對孩子的嚴傳身教和細緻入微的(書信)交流。更主要的還是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做人的高標準。傅雷在注重培育兒子的藝術才能的同時,十分重視教育兒子如何做人。他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傅雷對藝術的理解十分深刻,站在人格的高度上看藝術,他說: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小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我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5

讀完《傅雷家書》,心裡很久久都不能平靜,有一些東西在心裡一直迴盪著……

傅雷,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藝理論批評家,傅雷的一生,是中國人嚴重的“君子”外國人口中的“紳士”。當我們聽到“傅雷”這個名字時,也許我們首先想起的是他在翻譯、文藝評論做出的卓越貢獻,想到的是他個人的才華和藝術成就,但在《傅雷家書》裡,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傅雷作為藝術家的另一面,面對社會環境的紛雜卻始終不改一顆赤誠的心;面對工作、生活的忙碌,卻始終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對孩子的心靈安慰和陪伴,作為一個父親,對於孩子的愛真切流露,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個人成長髮展,給出合適的建議,面對孩子,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更在孩子專業的路上給出合適的建議和意見,陪伴並指導孩子一直向前走著……那些淳淳教導,那些殷切的關懷,在一封封家書裡,讓我看到一個偉岸的父親溫柔的光輝!

——父愛自然而真實的流露,讓孩子感覺到愛就在身邊。在所有的信裡,對傅聰的稱呼有:親愛的聰兒、聰,親愛的孩子、孩子、聰、聰兒…就那麼自然的喊著孩子的名字,說著親愛的孩子,就像孩子就站在自己面前一般;在書信裡談及自己對孩子的思念,也非常自然,“親愛的聰,你的信今天終於收到了,很快蔚。你走後,我們心裡的矛盾真是無法形容,當然為你的前途,我們應該慶幸,你又那麼好的機會,在幸運也沒有了,可是一想到那麼長的別離,總有些不舒服…;親愛的聰,我差不多無時無刻不在念著你!…平日沒有一天不想到你,只是痴痴地等著你的來信,雖然知道你忙,不到十天左右休想有信,但心裡總禁不住存著希望……我坐不住了,腰裡疼痛難忍,只希望你來封長信安慰安慰我們…孩子,要記得”家書抵萬金“啊……這樣的話語,很多很多,我們常說父愛是內斂的,也許正是這種思想的誤導下,很多家庭中,父親的形象往往是嚴肅、難以接近,不如母親那樣靠近孩子,好像這樣才顯得父親夠威嚴,多少孩子在心裡呼喊著”爸爸“,但是當面卻不敢和孩子說話,到了成年之後,更難和父親親近,只是有事了才說事,家庭裡,親人間反而多了一種距離感,像傅雷這樣,坦然的和孩子訴說自己的想念,告訴孩子自己有多麼想念、多麼愛,甚至告訴孩子我們需要你的安慰,這樣親近的父子關係是多麼的難得,生活裡又何其少見?往往人們好像都忘了——愛,需要表達!

——要做父親,更要做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在傅雷與傅聰的書信裡,涉及的話題非常廣泛生活裡的衣食住行自是不少,更多的是關於傅聰的學習和演奏相關的話題,有建議傅聰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日程,如何與導師交流溝通,專業上還需要增加哪方面的學習等等,許多生活的細節也不漏過,如:在傅聰打算換老師時,特意寫一封信,提醒傅聰如何真誠的面對老師,得到老師的諒解和同意;在面臨愛情時,一再的提醒,要有節制,不可荒廢了自己;面對婚姻,告訴孩子不能面面俱到,要更具有包容性,甚至有一次談到傅聰外出做客衣著禮儀是否恰當…當然,傅雷在書信裡也不忘告訴孩子自己的生活:參加會議有什麼收穫,做什麼工作,取得什麼進展,和妻子外出遊玩沿途感受,談論對一些藝術作品的看法,對一些問題,自己持什麼看法,甚至專門在書信裡和傅聰談自己讀辯證唯物主義基本知識的感想,談論當時國家制定的五年計劃的特點,並結合傅聰的專業學習,由此及彼,聯絡實際談開…洋洋灑灑數千言,就像面對自己同齡的朋友一樣,在這樣的書信裡,我看到的更是一個父親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推心置腹的談自己、談對方,在兒子面前坦然承認自己性格上的缺點與不足,並以此提醒傅聰要避免自己的錯誤……這樣的父子關係,心靈上沒有距離,而能夠達成這樣的親密的朋友關係,是多麼難得而可貴!

——既是孩子忠實的聽眾,又是孩子人生路上那座明亮的燈塔。家書中,傅雷與傅聰交流最多的是專業的探討和學習、生活的習慣於要求。一邊聽著傅聰的各個階段的演奏唱片,一邊密切關注藝術屆對傅聰的評論,同時傅雷始終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對藝術,對音樂的鑑賞能力,然後誠懇的提出自己的鑑賞意見,我想,某種程度上,傅雷是熱愛藝術的,也更因為父親這個角色,讓他對藝術傾注了更多的心力,不停的進步和成長,因為父親這個角色的需求,促使他在藝術評論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多封書信中,不止一次的要求傅聰多寫信、多發表感想、多報告計劃,原因不單純是因為想要知道服從的近況,而是通過與傅聰的交流中發現問題,進而在回信中提出建議和要求!”做爸爸的不要求你什麼,只要求你多寫信,多寫有內容有思想實質的信。為了你對爸爸的愛,難道辦不到嗎?我也再三告訴過你,你一邊寫信整理思想,一邊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新觀念;無論對人生,對音樂,對鋼琴技巧,一定隨時有新的啟發,可以幫助你今後的學習。這樣一一舉數得的事怎麼沒勇氣去幹呢?…“這些平實而有效的建議,慢慢地隨著書信潛入了傅聰的心裡,傅聰取得那麼高的藝術成就,除了個人天賦、勤奮努力之外,與傅雷時時的督促和要求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生的路上,在藝術追求的路上,這個父親就如同一座光明的燈塔般照亮著孩子前進的路,讓孩子不至於走偏!

——用言行告訴孩子,如何永遠帶著一顆熱氣騰騰的心去愛自己的家人。如果說,傅雷寫給傅聰的信已經成了一種父子相惜相伴的交流習慣,那麼寫給彌拉(傅聰之妻)的信,則完全是一個長者對親人的關愛,不僅僅是愛屋及烏,對這個幾乎從未謀面的兒媳,本能的付出自己的關愛,真切的去關懷,真誠地去交流,同時又細心的從傅聰交流,詢問彌拉對自己的看法,如有意見一定要詳細告知,自己會尊重米拉的看法,糾正自己的教導方式……這種發自內心的關懷和尊重多麼的打動人心!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6

翻開厚厚的《傅雷家書》,185封家書,字裡行間船頭清雅的香,訴說著上個世紀1954年-1966年的故事。——那個我們沒經歷過的年代。

在你的一生中出現的人很多,唯一能認真讀你並讀懂你的人卻只有你的父母。傅雷與傅聰在生活上不是單純的父子關係,它交融著摯友間的感情。傅雷激發了傅聰的思想,而傅聰又讓傅雷有了一個討論藝術和音樂的對手。書中,事無鉅細都是父子倆討論的問題:在事業上,父親期望兒子攀登音樂藝術的高峰,達到“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排程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的最高境界。在生活中,“吃飯的筷子不可以碰響碟子”,“手不可以放在褲子口袋裡”,從穿衣戴帽到寫信用最薄的航空紙可以節省郵資這樣的生活瑣事都要仔細叮囑,幾天看不到孩子的信,得不到孩子的訊息,他們也心急如焚,聽到別人對孩子的讚賞,他們也難掩心裡的欣慰和激動。那離別的傷感,重逢的欣喜,思念的焦慮道出了為人父母的不易和尋常生活的點點真實。傅雷夫婦這樣用快的方式一點一滴在做人、做事、在藝術修養方面時時刻刻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和藝術探討,真心實意,毫不矯情地教育孩子為祖國、為人民、為藝術而全力付出的父母,實在是我們的楷模。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自己是幸福的。父母無論對你做什麼,都是緣於他們對你的愛。傅雷是一個出了名的嚴父,從《傅雷家書》中更能具體地領會到這樣的嚴厲。1954年,當傅聰將要離家遠赴波蘭求學時,父親回憶起往事,才發覺有虧良心,從心底說出“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但也正是少年時代父親教子極嚴,有時幾乎不近人情,才造就了傅聰的成功。所以,我更能感受到這種嚴厲中蘊含著特殊的意義———嚴厲與深深父愛的融合。

回想自己的求學經歷,如果說沒被母親逼著,那純屬是騙人。因為小時候貪玩,沒少被母親教訓。當時自己也氣,一邊抹眼淚,一邊用眼睛偷偷地瞪母親。現在想想,如果沒有母親的督促和管教,我現在也不會有這麼好的工作。我也常常覺得奇怪,那時候覺得母親的不好,現在卻記不起來了,腦子裡倒有一百個理由讓自己承認母親的好。這種感情看起來簡單,但這種簡單卻是無法解釋的。

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這些在他的信中時有精彩的發揮。記得有這樣一段話:“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跡都要出之自然,好象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比如‘山高日小,水落石出’,不但寫長江中赤壁的夜景,同時兩句話說得那麼平易,真叫‘天籟’。”這種藝術上的暢論如此經典!所以細讀這些家書,絕不會感到乏味和空虛。字裡行間透出的氣質,讓人覺得他們像是精美的散文,或是專業的藝術論文。原來,愛加上智慧,是可以極普通的家信也能如此流光溢彩的。

今天,《傅雷家書》的墨跡早已乾透,但其思想的光芒卻長久的地留了下來,遠遠超越了家書的意義,而成為幾代人的成長指南。在這個家書已成為收藏品的資訊年代,當我們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南部都可以用電話、網路方便快捷地與家人、朋友交流時,再拿起紙和筆,才發現自己的想象能力、書寫能力、語言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有不少退化。從這個意義上《傅雷家書》帶給我們的決不僅僅是思想和情感上的懷念,還有那個洋溢著溫情的書信時代。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7

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的go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到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過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這是傅雷在給他兒子傅聰的信裡說的一句話,當時讀到這,還有些看不懂,就順手做了下標記。當我看完全書是,再回到這裡,我覺得這段話寫得特別好,他要兒子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我想,這是任何一個父親想對自己孩子的期望!

記得看到這個書名時,覺得這無非是一個叫傅雷的父親寫信給他的兒子,信裡說些家常話,然後嘮叨幾句話。但當我開始閱讀時,發現這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他同兒子一起探究音樂,將自己所經歷的東西全部用信的方式傳到孩子的心中。他設身處地地去預想孩子在道路上可能會遇見的困難以及各種各樣的情景,然後為他鋪好路,向他說明該如何去對待這一切。讓孩子在真正遇見這些時,能夠冷靜、沉穩、遊刃有餘地去解決它們。

這是什麼?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書;這也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苦心教導。傅雷是一位嚴格、嚴肅的父親,而我的父親也是如此。他不苟言笑,對我的教育更是嚴格。所以我一直認為他根本不愛我,但是這個暑假通過一件事,通過這本書,我好像看到了另一些東西。

暑假開始,爸爸媽媽因為一些事情要回老家,而我因為補課只能待在杭州不能和他們一起走。那時,我正在看這本書,當時我還在想,我老爸會不會也這樣做?但這個想法馬上被我否決了。現在這個社會,打個電話不就好了,寫什麼信,再說,像老爸那樣的人怎麼可能這樣做,早把我忘了吧!這是我第一次和爸爸媽媽分開,一個人好孤單,好無聊,很不習慣。當天晚上,我洗好澡趴在床上看《傅雷家書》,突然手機響了一下,那是資訊鈴聲。我拿來一看,驚訝地發現是爸爸發來的。他在簡訊裡詢問了我的補課情況、作業情況、生活情況,然後還囑咐了我一些生活細節,並且和我分享了他們在老家發生的事情。看完簡訊我好感動,然後立刻回了過去。但是卻沒有再次收到,我剛打算放下手機,手機來電了,是老媽打來的,我還確定了一下是不是老爸本人發的簡訊,老媽說,老爸一直很擔心我,說我一個女生……

然後,每天晚上,老爸都會發簡訊來,老媽也會在簡訊後打電話來。而我也一直堅持著看這本書,邊體會書中的愛,也體會著爸媽對我的愛。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父愛、母愛。當然我也回憶著和老爸的點點滴滴。我發現並不是老爸不愛我,而是我從來沒意識到。爸爸的愛被我的潛意識裡的嚴格遮住了,所以我只看見了表面,從未認真地去體會這其中所蘊含的濃濃愛意。

記得三年級剛開始學英語時,這門課我一點也不懂。當時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能完整背出,更別說默寫了。所以第一次默寫我之對了10幾個。回到家,老爸非常生氣,讓我抄十遍,然後讓我背,他在旁邊看著我,然後再到他那背,我背了一邊又一遍,默了一遍又一遍,終於到第五遍時,完整、無錯誤地全部默出,用了兩個多小時。從那個時候我就會覺得老爸根本不在乎我,只在乎學習,看重學習。而現在想來,那晚後的第二天又進行了一次默寫,我全部默出,還被老師再全班表揚。從那次後,我的英語成績也慢慢提升,也有了現在的成績。而這一切不是因為那晚麼?因為老爸對我的嚴格,讓我有了讓別人羨慕的成績。難道不是因為爸爸麼?

我想,以後我會學著去體會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同學對我的愛、老師對我的愛;我想,以後我不僅只會看表面,更會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我想,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會給予我很大的幫助;我想,我會繼續努力的!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8

《傅雷家書》讓我感覺自已彷彿坐在陽光下聽著一家人在拉家長一般,那麼有趣,那麼深情。

先說一下孩子吧,處在異國他鄉,卻是父母的自豪與驕傲。雖然只在是一個人生活,但是仍然能讓自己進步,在他小的時候,就有過一兩年的獨立生活,我認為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需要我們去學習,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還有一點, 是當他發現自己不如別人時,他會每天花幾個小時去彈琴,如果讓我每天畫幾個小時的畫,我或許會堅持不下去。正因為他的不懈努力,使他取得了更大的進步,獲得了更多的肯定,收穫和付出是分不開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

對於父親,有說不完的話,他不僅是翻譯家還是心理學家、教育家,從孩子的家信他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如:一個人的品質、心情,從照片中看出孩子最近是否瘦了、睡眠如何,可見他對孩子的關心之至。他讓孩子寫信時用紙要簿,字小紙簿就省一點兒郵費了,我認為他也是一個節約的人,他既嚴歷又慈祥。

對於為人之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賢妻良母。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考慮到,她總是把自己喜歡的書和曲目等等告訴孩子,甚至把書遞給孩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她總是把自己喜歡的給別人。

寫到這兒,我眼睛已經溼潤,我覺得天天在我身邊的母親既有文中父親的精神又有母親的精神。是啊!媽媽真是又當爸來又當媽,而我則有點像文中的傅聰,記得今年2月份去北京參加了書畫大賽後直到暑假,媽媽都在為我去韓國的事犯愁,要說不去吧,又錯過了一次這麼難得的機會,要說去吧,又怕一個人不安全(我是一個人去的)擔耽了學習,但是最後媽媽還是決定讓我去,因為她認為去了就是去鍛鍊自己的自主能力,而且也是代表中國去的,機會難得,如果現在不去,接下來的幾年一定會很忙,到了大學,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我也就沒有優勢了。即使姑媽們都反對我去,說又費時間又費錢,說老實話,我們家並不富裕,那些錢也不過是媽媽每天省下來的。以前媽媽上班的地方離家近時總是中午一個人在家裡吃一些剩菜剩飯,有時沒有剩菜剩飯就吃點麵條。生活上不到迫不得已她不會為自己買什麼,媽媽經常會對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只看不買,因為她不捨得花錢。感冒了總是吃幾顆藥硬挺著,不到醫院去,因為她知道就她的情況而言是要掛鹽水的,這樣她就不能照顧我和弟弟了。可是她總是給我和弟弟買最好的。她對我也是有要求的,她既是我們的嚴父,又是我們的慈母。而我呢?想來這些年卻總是讓媽媽生氣,讓媽媽操碎了心。要知道當初到杭州來讀國中也是媽媽一個人堅持的。家裡人都說大城市費用高,一個人在異鄉供養我們倆,太累了,我們和爸爸在家鄉的話,她好舒服點。畢竟爸爸在家鄉的事業也是不錯的,日子過得也寬裕。可媽媽就是堅持要讓我們到大城市來,多學多見識。

媽媽對我的愛如同大山一般,由一塊一塊的小石子堆積而成,日積月累,她用自己的母愛去譯我的心,又用她的陡峭來教育我,用她的綠色來感染我,她的愛如同常青的山,永遠不會變色。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19

傅雷夫婦不愧被稱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了兩個孩子長大,成人,成才。但究竟是哪一股力量推動著傅雷親筆寫下這萬字家書呢?我想這大概是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吧。不錯,如果沒有父親的苦心指點,對兒子的因材施教,那也不會造就如今令中國引以為傲的鋼琴巨星了。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子承父業這一說法和規矩,傅雷明明可以使自己的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翻譯,然而他不僅沒有逼迫傅聰學習翻譯,反而對兒子的音樂前途極為重視。即使在自己身體衰竭時,也同樣廢寢忘食的給遠在波蘭,英國留學的兒子指點,讓他去拜訪一些音樂名家,參觀博物館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能力。

傅聰所欣賞的每一場音樂會,他都會大到鋼琴家,小到一個音符進行一番詳細的評論,就連演奏的一個手指的起落細節都會細細的引出一張書信般篇幅的討論。傅雷不僅做好了一個令人嘖嘖讚歎的父親的本職角色,更是以一個良師益友的形象陪伴著兒子。

在傅聰出國留學的十二年裡,他親手寫下總計兩百二十五封信件,平均每十八日就要寫一封,頻率極高。更令人敬佩的是,《傅雷家書》中精挑細選的一百三十二封信中,每一封都是對自己和家中瑣事草草了之,對傅聰的關懷卻是無微不至,特別是在健康問題上。而且在幾十封中都提出讓傅聰接觸大自然,簡直不厭取煩,這大概也是父愛的表達方式吧。

我們在傅雷身上能看到的不只是偉大而深沉的父愛。在1957到1958年間,傅雷曾被打上了右翼份子的旗號,被捕入獄。為了不影響到在國外研讀的兒子,傅雷夫婦始終也沒有告知傅聰半點實情。從這件事中,我看到了傅雷身上的隱忍和堅韌,那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民族精神。

假如當年他告訴了傅聰實情,擔憂父親安危的兒子定是會無法專心鑽研學業,而不斷分心,也不會造就今日如此巨大的成就了。

在傅聰看來,父親的教導是否嚴厲苛刻,自己的空餘自由時間是否足夠,也許有時會感到煩躁,但他明白,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他,為了他的未來,他堅持著,今天也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榮耀和輝煌的成就吧。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 篇20

炎炎夏日,閒時無聊,我讀起了《傅雷家書》。說實話,剛開始,一看這名字,心想不過是一本普通的歌頌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的樹罷了。然而,當我繼續讀下去,發現自己漸漸被著本書所吸引,這書的字裡行間表現了一位父親對於祖國,對於孩子深切的熱愛之情。這位父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也在我心裡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子。這些時而簡短到一二百字時而有洋洋灑灑之一千多字的家書充滿著傅雷對兒子無比的思念與關懷。

因為此書,我初步瞭解了傅雷。他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在藝術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在傅聰很小時,他就發現傅聰在音樂方面的天賦,並全身心投入到兒子的藝術學習上,為傅聰往後的藝術道路撒謊能夠打下了穩定的基礎。後來,傅聰出國留學期間,書信成為他們父子倆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傅雷在書信中不僅提到關於音樂之類的知識,還讓兒子懂得西方的禮節,同時提醒他不忘自己是中國人。

看著書中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就像自己身邊的家人一樣。再想想自己,自以為翅膀硬了,常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和父母大吵一架。現在想想,真是令人無地自容啊!其實他們一直都在關心我:小的時候,爸爸對我就像傅雷先生對待兒子一樣嚴格要求,每天盯著我練字,有時一天要練習上萬次才能過關。遇到難寫的字,他就會手把手一筆一筆順次慢慢寫好,待我模仿完,在仔細檢查過方才可以。爸爸常說,“字如其人。寫字就要把它寫好,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像練字時一樣工工整整寫好。切勿歪歪扭扭,筆畫潦草!”要不是爸爸那時候的嚴厲,現在我的字也不可能這麼好。每當天氣不大好時,媽媽總會提醒我帶上雨傘,路上要當心;每當父母不在家時,奶奶總會燒一碗熱氣騰騰的麵疙瘩,讓我趁熱吃下;每當我放學剛踏進家門時,爸爸總會開心的喊一聲,“回來啦,快吃飯吧!”

他們一直都那麼仔細的照顧我,呵護我。他們會為我即將迎接重要的考試而緊張不已,看到好成績時又會歡呼雀躍,看到差成績則會安慰我,鼓勵我;他們會為我跌碰後的一點小傷而心疼不已,儘管嘴上盡是訓斥“不小心”之類;他們會為我排憂解難,製造愉快的氣氛……

我想,就像《傅雷家書》中所體現的,家人之間的親情是甚麼也阻擋不了的。即使遠隔千山萬水,彼此那份思念家人的心意是永不磨滅的。書中豐富的內涵及其處處洋溢著的親情幫助了我很多,字裡行間那優美的語言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和知識;也是它讓我漸漸學會了體諒他人,常常為他人著想;還是他讓我明白,讓我永遠記住:親情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