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5篇

文學 閱讀(2.5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5篇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

讀到“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時,我被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對這短短的朗行字,我感觸很深。有多少父母不懂得鼓勵孩子是孩子在他們的人生航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指路牌,是引領他們到達目的地的一個導航。有的父母因孩子沒有達到目標而又打又罵,這樣對孩子的影響自然不用多說,從中容易出現分歧,誤解。鼓勵是對孩子很好的一件事,鼓勵,能使他們更加堅韌,鼓勵能讓他們更加堅強。鼓勵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

《傅雷家書》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一本書。

有多少不孝子風花雪月,在外花天酒地,卻不曾想到父母對他們深深的思念,父母那遮不住的思愁滿眼,蓋不住的隱痛如山。在外揮霍著父母含辛茹苦鑽回來的錢的不孝之子們,你們是否想過父母,因對你們的擔憂和牽掛而白髮蒼蒼,像片片霜花,每一根都包含著父母的愁與痛;你們是否想過父母,因對你們嘔心瀝血的教導和將你們含辛茹苦地哺育成人而臉上的皺紋縱橫交錯,像一道道溝壑,每一條都充滿了艱辛和苦難。若連父母無微不至的愛都不能使那些不孝子們浪子回頭的話,那他們沒有權利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另一方面,鼓勵孩子做一件事這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髮展自己的新道路。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他們的愛,用金錢無法買,卻如金子般寶貴。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你,父母還在,他們還在鼓勵你,給予你重新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他們會一直等著你,即使要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2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選編了《傅雷家書》兩則,在這兩則信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兒子的愛。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僅是生活中的朋友,並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我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著自我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我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之後又說“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說,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可是分使你緊張,低潮可是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3

父愛如山、如海、如家書,封封觸情、觸愛、沁人心脾。親情至深,傅雷卻用數封家書表達了愛的全部。一本書,一段情,一對父子,即使時光易逝,時隔半個世紀,親情之愛卻從未腐朽。

傅雷,他為人坦蕩正直,愛子心切,是嚴父更是良友。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心孩子遠離身邊,父母們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撫養成人,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簷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高興,也為此感到憂愁,我們應諒解父母的矛盾心情。

在傅聰的成長途中,父親傅雷似乎早已化為天空的北極星,引導傅聰在黑暗迷途中找到正確方向。除生活的瑣事之外,還涉及了藝術以及為人處世之道。傅雷讓兒子知道了“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他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經驗、藝術體會、文化感悟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自己兒子。

回首遙望,過往的今天,微弱的燭光下,仍有心繫遊子而深夜未眠的傅雷。提筆,細細詢問孩子是否已經加衣加棉,是否工作有張有弛,生活是否有做到自律,是否找到終身伴侶。兩人若近在眼前,互相噓寒問暖,比量三分,雖然傅聰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依舊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這其中滿滿是深切默默的愛。

傅雷在信中曾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這句話飽含了傅雷對兒子的鼓勵與支援,雖然眼淚是辛酸的,但這卻是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強,讓自己不斷走向成功的動力。我們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崎嶇坎坷、荊棘叢生,但經歷了這些,我們會變得更堅強,收穫如那酒漿一般的甘甜。

《傅雷家書》字裡行間都深藏著一顆父親的愛子之心,不同於母愛的溫柔細膩,父愛更像是那雄偉的高山,深遠而廣闊。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4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我們看作者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作者勸戒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首先,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冷靜客觀的分析前因後果引以為籤,從而越來越堅強。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鬱而超然。這封信寫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兒子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於攀登藝術的止境,同時他借兒子成功之機給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

讀了之後,真為他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作者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作者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作者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他們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使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作者自己吧。作者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兒子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作者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作者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作者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開啟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5

書信往來中發現彌拉讀書不夠,委婉的提醒傅聰,要提醒彌拉多讀點書,要傅聰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與彌拉拉拉家常,一方面可以將自己的思想整理出頭緒,另一方面也是彌拉提高文化藝術、哲學水平。

“彌拉年輕,根基未固,你得耐心細緻、孜孜不倦的的關懷彌拉,在人生瑣事、讀書修養、感情等方面處處觀察、分析、思考,以誠摯深厚的愛做原動力,以冷靜的立志做行動的指標加以教導、誘引,和她一起進步……在人生藝術中、婚姻藝術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是你爸爸媽媽最關心的,也是你一生幸福所繫。”

在傅聰婚後,不止一次在書信中提醒傅聰要注意家庭的和諧,理性的處理家庭的瑣事,包括理財方式,他的最多的還是告訴傅聰如何尊重、愛護自己的妻兒,保持家庭的幸福和美滿,從這些純純的教導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父親對孩子幸福生活的指導,更看到一個儒雅的紳士,高潔的品質,和一顆真誠的心,始終保持著對家愛人濃濃的愛意,給自己的家人帶來幸福!我想,如果說,婚姻的美滿是有訣竅的,那就是如傅雷這樣——永遠。

帶著一顆熱氣騰騰真誠的心去愛!

放下書卷,掩面沉思:做父母易,做好父母卻並不易,每一對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有諸多的期待,只是做父母的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親愛的,我該怎麼來愛你?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6

父母,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細細品味起來,那一句句看似是斥責的話語,無一不蘊含著父母對我們的愛;那一句句提醒,無一不蘊含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從《傅雷家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母對孩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的愛。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們的精選書信,最長一封信長達7000餘言。這本書是中國現代最經典的家教版本,裡面的每一封家書都充滿傅雷先生的“拳拳父愛”之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一個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傅雷是一個翻譯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正因為如此,他對兒子的要求也更為嚴苛。他對兒子做人方面,生活方面,藝術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建議。傅雷與兒子無話不談,談生活、談藝術,他向朋友一般給予兒子平等的意見,全方面為兒子著想,即使生病了也不忘堅持寫信,為的就是給異國的兒子謀取幸福的生活。這份望子成龍、細膩,為兒子苦心造詣的父愛令人動容。

這又不免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與傅雷不同,他既不是一個教育家,也不是一個文學家,跟我也不是無話不談,但是我知道,他對兒女的關心絕對不比傅雷的少。是的,天下的父親,有哪個不是愛自己的兒女的呢?說實話,其實我是很少關注父親的,從小到大,寫感謝信、說什麼親暱的話,似乎都是給母親的。我現在才發現,自己讚頌母愛的同時卻忘了父愛的偉大。仔細想想,父愛就像一座山,默默地奉獻著。父親說的話也許沒有所謂的“我愛你”,也沒有體貼的溫馨的話語,但那一句句普通的話是那麼的樸實無華卻又令人受益匪淺。父親雖然看起來嚴厲,但他一直默默地關心我,呵護我,做我最堅強的後盾,這難道對我來說就不是深沉的父愛嗎?父愛難道就一定比母愛的少嗎?不是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母愛像水,無縫不入的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父愛像山,在我們無助時是我們的堅實後盾。他們對我們的愛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但他們都是最愛我們的人,最關心我們的人。所以,我們是否只記得母愛,而忘了這如山的父愛?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親的愛,那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拾起這份虧欠了,千萬不要等父親老了,才想起他的那份愛孤獨了太久太久……

這本《傅雷家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父母無私的愛的同時,重新體會到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7

《傅雷家書》道出了許多父母不敢講出口,也無從表達的情感,應該倡導所有人都去讀一下。我讀了《傅雷家書》後,第一個感覺就是,想去擁抱一下我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我覺得,我沒讀懂《傅雷家書》,其中有太多的人物、知識、事件是我所不知的。但是,我深刻地體

會到了傅雷那純粹又濃厚的父愛,這就夠了。畢竟我們不如傅雷那麼博學,但我們都有父母,也會成為父母,世間的親情都是一樣的,能產生強烈的共鳴。

傅雷的愛,通過書信,完完全全地表達給了傅聰。書信的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傅雷的深情,有直接表達的,也有暗暗流露的。“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我非常喜歡這三句“孩子”,想象著傅雷寫這三句孩子時那深情的眼,想象著傅聰讀這三句孩子時那溫暖的感覺。孩子,孩子!孩子!一聲比一聲強烈,一聲比一聲思念。

傅雷教子極嚴,但即使是這麼一個嚴父,即使是這麼一個文學家,卻也和天下父母一般有著相同的顧慮。“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怕孩子嫌煩,大概是所有父母的一大顧慮。一遍一遍出於擔心的叮囑卻換來孩子的一句:你們好煩,傷心卻又無從表達。“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就是這些純真樸實的心底話,這些可能當著面講不出的心底話,使傅雷與傅聰成為了朋友。傅聰是幸福的,有著這麼一位亦師亦友亦親人的父親,設身處地預想著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設計著如何對待。父母的教誨往往是他們吃虧後的經驗之談,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少走些彎路,少吃些苦頭。

樓適夷為《傅雷家書》作的代序中寫道: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教的子不僅僅是傅雷的兒子傅聰,更是所有為人子女的人們。《傅雷家書》道出了許多父母不敢講出口,也無從表達的情感,應該倡導所有人都去讀一下。我讀了《傅雷家書》後,第一個感覺就是想去擁抱一下我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父母總是最無私的,請不要再傷害父母的心了。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8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顫。使我震顫的,並不是傅聰經過反覆錘鍊的高超琴藝,我不是精通音律之人,真正觸動心靈的,是傅氏父子間那份如明月般的別樣深情,鑲嵌在天幕中,散發出的熠熠光輝照亮了中國千千萬萬的父子。

這本書主要收錄了傅雷和夫人1954-1966年間與遠在異國的大兒子傅聰來往的近二百通書信,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有沉甸甸的分量。在這一封封家書中,不僅有對藝術的探討,還有綿綿不斷的相思和祝福。

傅雷父子間的別樣深情,如明月一般,皎潔無暇。天下愛孩子的父母不計其數,但傅雷的愛比普通的父愛更偉大。一九五四年傅聰剛離開時,他在信中寫道:“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和熱愛呢?”這句話,寫得多麼情真意切,令人動容。但是,更可貴的是,在他的愛中,還有一顆藝術家擁有的赤子之心。“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多麼赤誠,多麼正直的一顆心!不加裝飾,散發樸實而又清澈的光輝。這份美好的情感,不僅深植於傅聰心間,而且值得每個中國人永存心中,並且不斷傳承。

傅雷父子間的別樣深情,如明月一般,雖變化多端,卻仍然深邃,悠遠綿長。這些信中,既有熱情似火的告白,又有平靜的一句句樸實話語;有時滿頁紙都閃爍著愛的火花,有時卻只有屈指可數的親切字眼。這正如同天上的明月,有陰和晴,有圓和缺,然而,它永遠是那輪月,只不過表現不同罷了。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不知傅雷當年,伏案給兒子寫信時,有沒有想到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而內心浮起幾絲傷感?也許,他和他的兒子已經有了無數次心靈的對話,明月,則正好是他們心靈間的視窗。他永遠在支援著,鼓勵著兒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縱使傅雷父子走過了人生的悲和喜,苦和樂,他們之間的別樣深情,一定會成為永不磨滅的經典,代代相傳。傅雷先生早已不在人世,但我想為世上千千萬萬的父子送上一句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9

與大多數父親不同,傅雷的大兒子傅聰,向他的父親一樣選擇了藝術這條路。文藝是條羊腸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雙雙在這條小路上走出精彩。並且獲得極大的共鳴。他們的關係由父子變成朋友,再到兩個惺惺 相惜藝術家。如果說傅雷憑藉的是時代造人,在那個的年代抓住“天時”,經受磨礪之後,終見光輝。那傅聰這個偉大的音樂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樣一位知性的父親,不成功怎麼說得過去呢?“藝術特別 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裡。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觀清晰的看待藝術,絲毫沒有迂腐偏見,這樣的老人,即使在所謂“新社會”的今天也是鳳毛麟角。 可在那個年代,傅雷的藝術修養達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為之讚歎。

傅雷的視角是從國際出發的,這與傅雷多國遊歷是密不可分的。這提醒著我們現在很多人記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條祖訓。“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有閱歷禮自直”。一個人,特別是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什麼閱歷、 城府的話,是永遠不會成熟的。

傅雷夫婦在浩劫中遭受身體與精神的蹂躪,夫婦二人於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雙雙自殺而亡。在傅雷夫婦留下的遺書中,註明自己的後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處理,並將事項一一列出,其中還包含保姆的生活費與 他們夫婦的火葬費,傅雷夫婦不畏死亡,而世人為他們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婦生前所留下寶貴的書信,不僅影響了傅聰的一生,更是感動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我想,不論我們處於哪個時代,這些都是我們最該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財富。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0

利用工作之餘,我潛心拜讀了《傅雷家書》。從這本家書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再加上傅雷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藝術修養,使得文字顯得格外生動悠美。讀來感人致深,使我感受到了什麼是父愛如山的深情,也啟發了我的人生,催我不斷奮進。

《傅雷家書》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子之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問題。他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先生也進行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提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掩卷回想,家書中許多洞察世事的資料都深深打動了我,滋養了我的心靈,這將使我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受益匪淺。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我一生做事,第一是坦白,第二是坦白,第三還是坦白。

自我責備自我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僅對某人謀事而已,僅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僅有行動才能證明你的心跡。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必須會逐漸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這些真知灼見的珍貴人生感悟,蘊意之深刻,表達之流暢,宛如一位忘年的老友,娓娓道來歲月的感受,讓人仿如耳邊迴盪著貝多芬的樂章,血脈裡激昂著命運交響曲的音符。它時時刻刻鼓舞著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求真、求實,也激勵著我在思想和生活上要至上、至善。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1

《傅雷家書》,這本家書系傅雷夫婦與長子傅聰間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這份兩代人雙向交流的文字實錄,嚴肅不失真切,深刻不離日常。

自寒假前期始讀至今,已讀十餘遍,也從一開始的完成作業到現在的有所觸動,《傅雷家書》一直像父親那樣督促著我、教導我。愈讀愈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魅力。

智者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留學在外期間,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從而教導兒子傅聰立身行事、忠於祖國,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品德融於對兒子的淳淳教誨之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

再一次品讀《傅雷家書》,“謙虛是很重要的,要學習非謙虛不可,謙虛才是聰明人。”其裡含有傅雷獨特的教育方式,其意教會我如何精神得到飽足。

寒假的一次繪畫比賽,本有著繪畫經驗的我早已熟悉這種場面,不但不恐懼反而自滿,不作出任何準備,比賽當天準備好工具便踏上了這次的繪畫之旅。比賽一開始就拿起鉛筆亂揮,不過還算不錯,這是我從學畫開始到比賽畫過最好的底稿了。看了看畫,驕傲地點了點頭,嘴角不自覺的向上揚。接下來是塗色,塗色雖是我的弱處,但比起這些學弟學妹們,我還是很有把握的。蔑視地盯著這些賽友,心想:看你們一本正經的樣兒,有什麼用呢?想著想著,便察覺他們都要塗完色了。伸手想去拿筆,才發現忘帶了彩筆,淚水瞬間傾略了我的眼眶。

比賽結束了,連三等獎都沒拿到的我對自己生悶氣,父親拿來一本《傅雷家書》,對我點了點頭,微笑地說:“彆氣餒,讀給自己聽聽,感覺會好很多。”開啟書看見一條鮮紅的劃痕——“謙虛是很重要的,要學習非謙虛不可,謙虛才是聰明人。”

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遇到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決定,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湮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2

提起《傅雷家書》總是有點莫名其妙,一些寫這些家庭瑣碎事的家書,竟能成一本書?但讀過一遍後就不再這樣想。

《傅雷家書》收錄傅雷與其子傅聰,女兒傅敏,及妻子的書信。常人看來十分平常,但就在這看似平常的字裡行間,卻流露出一股淳樸,真實的感情。特別是父子之情。

讀過《傅雷家書》後不免把它與《培根隨筆》中的那篇“論父母與子女”相連繫起來。培根的筆下,他詳細論述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這也許是外國對父母與子女的最好的描述。而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傅聰的教育也似乎像培根所說的那樣,也可以說傅雷的教育印證了培根對子女在金錢和人品教導的正確性。

記得《傅雷家書》傅雷給兒子傅聰寫的一句話:“先做人,再做藝術家。”對於傳統的中國教育來說,實在是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不管是書籍或是電視劇中常常會有這句:先做人,再做什麼——的這類話。可見傅雷先生也是一個傳統的父親。

既然是一個傳統的父親,那就當然少不了一個在中國教育史上幾千年終而不變且很恐怖的一個動詞:“打”!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鋼!不過,也不排除;棍棒之下出殘疾!的家庭暴力悲劇。

傅雷也對兒子在書信中說過一些因管教過嚴而對不起兒子的話。當然,我不能玩全否認傳統教育不好,因為,傅雷先生的確成功了!傅聰成為了著名鋼琴大師、傅敏成了英語特級教師。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兒子的信中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傅雷即是兒子的好父親,也是一位好老師!

之所以《傅雷家書》成了一本十分有教育意義的書,在於父親給兒子恰到好處的嚴格,不溺愛,即是為人父母,又是為人師表,可以說是父母們的模範了!

正像易中天說過:“子女是中國家庭的中心。”傅雷正是把半生的精力花在子女身上,可以說他就是“父愛如山”的一個詮釋!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3

你要活得隨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輝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題記

若人生如戲,無論你出演的角色是好是壞,也要將其演得最出彩……

或許我們應該讚美這個年代,因為更好的通訊拉近了與父母朋友之間的距離,所以,這個年代是幸運的,我們有更好的物質資源。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傅聰傅敏年代所不可及的,他們的父親傅雷是嘔心瀝血,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對比我的童年,我與父母的生活比書中傅家父子的輕鬆多了。

或許是教育方法的不同,傅雷對孩子是非常嚴苛的,對藝術、對學業傅雷更是一絲不苟。在藝術上,他給傅聰過分嚴厲的教訓,甚至不惜暴打。我很難想象父親會用如此殘忍的手段去逼迫孩子學習,走上正軌。不過也正是如此才使傅聰學業有成,成為了鋼琴家。在學習上,傅雷也一樣逼出了個傑出的教師傅敏。可是否一心一意對待某件事,就一定能做好呢?我的父親對我也是嚴加看管,可十四個歲月,他從未打過我一次,即使在他最生氣的時候,我對父親是佩服的。

傅雷愛祖國,愛藝術;父親愛廚藝,愛家園。傅雷的信中,字裡行間無不突顯出其對祖國的熱愛,對長子傅聰鋼琴方面的指導又是那樣準確。父親則讓我深刻體會到家與亞迪的區別,他總讓我得到驚喜,而非傅雷般令人觸目驚心。父親將自已的空餘時間都放在了家裡,給予更多的陪伴,他除了上班公事,幾乎都在關注我的成長。

過去的年代,“家書抵萬金”。分開時傅雷筆下第一封信就是對孩子的道歉及懺悔。我們每個人在有了孩子後,一定都會想讓他過上最好的生活。讀後感·可又有那個會像傅雷那樣心一橫,親手為了學業毀掉孩子的童年?由於那個年代的通訊只能靠書信來傳遞資訊,那時有微信,有QQ就好了,可惜時代沒有同情他們,以信的唯一形式切斷了父與子聲與聲的聯絡,在筆觸間尋找他們共同的回憶。或許此時在學習的我們,見到父母發出一條條長長的通話條會置之不理,並反覆強調要他們發文字,可他們依然如初。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又會有誰會認真聽完,感受三言兩語間夾雜的溫暖?少矣。人生如天平,你先往苦的那邊放去時間,那麼幸福快樂就會立起來......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4

如何做人是傅雷教育兒女的重中之重,他將為人視為從藝的基礎。家書的字裡行間透露出傅雷的諄諄教導:“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Human(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家××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家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討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理解自己。”傅雷反對不懂裝懂的自欺心理,崇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虛心求學態度。有一次談及傅聰與傑老師時,他給兒子寫道,“你能繼續跟傑老師上課,我很贊成,千萬不要駝子摔交,兩頭不著。有個博學的老師指點,總比自己摸索好,儘管他有些見解與你不同。但你還年輕,musical literature的接觸真是太有限了,樂理與曲體的知識又幾乎等於零,更需要虛心一些,多聽聽年長的,尤其是一個scholarship很高的人的意見。”傅雷在兒子的一次成功演奏之後讚賞道:“我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他希望兒子謙虛謹慎,積極奮進,不怕挫折,不怕失敗,不怕打擊,他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還是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

在談及失敗與錯誤時,他說:“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之間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反窺現實,我們不禁感嘆,傅雷精神影響深遠,倘若現今的我們,尤其是年輕一代能真真領悟傅雷精神,更上一層樓的和諧就指日可待了!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15

說起傅雷,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兒子傅聰。因為從小對於古典音樂的熱愛,所以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傅聰,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他彈奏鋼琴時他的那副黑色的半指手套。其實他不僅是一個老者,音樂家,鋼琴家,也是藝術家。

作為中國人,他是首次在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重獲獎的中國人,曾經有人對他說過,為什麼你不是波蘭人。

在《傅雷家書》中,我卻認識了另一個傅聰,那是一個韶華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是被父親要求“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的青年。在1955年,傅聰留學波蘭,傅雷在其中一封家書中寫道:“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 他是把兒子看做談論藝術的對手,也鍛鍊兒子的思想和文字,並隨時給兒子做一面“鏡子”。

“先為人,次藝術家”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聰談到藝德的時候,不止一次提到的問題。傅雷的家書中,我們看到的是,父親如果再教導兒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藝術家。做人以德為先,德藝雙修,從《傅雷家書》中,這體現在父親給兒子的點點滴滴。《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儲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那個特殊的年代,書信是維持人與人之間一個重要的溝通橋樑,而在科技日與發達的今天,這個習慣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棄。在看完《傅雷家書》以後,我非常有提筆的衝動,翻出信紙和鋼筆,給自己的父親,母親,甚至長輩來寫一份家書,也許寥寥幾句,也許幾句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