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精選30篇)

文學 閱讀(6.12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精選30篇)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

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都要相互接觸,與家人、朋友、同事、上下級間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溝通關係,不管你是性格開朗還是沉默內向都離不開溝通,可以說溝通無處不在。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必須方式,也是人的一項最基本的需要。在生理方面,沒有溝通健康會產生重大影響,疾病率會增大。在認同方面,溝通也是自我認識的重要方法,通過對方的反應、評價等認識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新生兒也是通過周圍人的各種表現逐漸認識自我。在社會交往中,溝通是與他人之間重要的聯結方式,是表達目的的方法。

那麼溝通是什麼樣的呢?

“交流式的溝通並不是我們‘對’別人做了什麼,而是我們‘跟’別人做了什麼。”

溝通是雙方面的,各方的表現會相互影響,甚至於會決定進一步交流的方式、走向。有時候無意識的行為也會被對方接收併產生效果,而溝通又是不可逆回的,一旦進行了就不可能回到最初的狀況。這也讓我想到了,有時因一些情緒問題(當然影響情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許根本就和現在溝通的物件無關)而對對方說了一些帶情緒或是負面的話,這很可能給對方造成傷害或負擔,而事後雖然盡為挽回,也不可能全當沒這回事,發生的事情已經留下印跡。這也說明溝通是與他人息息相關的。

溝通很重要,但有時也不是越多越好,當雙方固執己見鑽牛角尖時,溝通往往會陷入僵局,也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太多的負向溝通只會導致更多的負向結果。”在溝通過程中自己所想表達的和對方理解的資訊很可能不是同一個意思,可能被誤解,也可能是自己表達的方式有問題。相同的話在不同的情形下效果很可能是不一樣的,溝通是變化的,不會有一模一樣的情況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要依情境而定。

那溝通高手是什麼樣的呢?

溝通高手擁有多樣性的行為反應。比如在面對對方的無禮時迴應的方式有許多種。許多時候,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往往找不到適合的`方式,要麼是沉默、要麼是強硬回擊以保護自己,這些方式簡單,但同樣也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而高手總能挑選適當的行為。

良好的溝通還應以對方的角度去感受事物,不斷觀察自己的行為並進行調整,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善於為對方著想,從而贏得了更多的良好關係。

現在的生活還會有許多與不同文化交流的機會,跨文化間的溝通也很重要。不同文化間有許多事情觀點不一樣,在交流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開放的心胸。首先要有意願進行交流,然後要接納理解。自己所不認同的事情對對方來說可能是正常的,開放的心胸也是要承認差異接受不一致,這樣也能贏得更多的尊重。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

美國聖巴巴拉城市學院名譽教授,以溝通寫作為專業。除本書外,還著有六本書,主題涵蓋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團體溝通、獨斷力以及社交技巧。在寫作和教學之外,他還幫助專業和商務人士改進他們在職場中的人際溝通技巧。

第一個重點:

瞭解自我,認清知覺和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第二個重點:

瞭解別人,懂得傾聽才能高效溝通

第三個重點:

瞭解衝突,採用恰當的溝通模式來處理衝突

本書分為“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

“看入人裡”主要探討了與溝通者有關的因素,說明了人際關係的本質,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並分析了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看出人外”聚焦於溝通者之外資訊的傳送與接收,分析了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徵,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

“看人之間”則主要討論了關係的演變過程,側重於親密關係的區辨,提出了增進溝通氛圍、處理人際衝突的各種溝通方法。

第一個重點:瞭解自我,認清知覺和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第一個是“自我概念”。

所謂自我概念是指人們對於自我的認識和評價。比如你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勇敢、正直、聰明、善良的人,也可能會給自己貼上漂亮、靦腆、膽小甚至是吃貨這樣的.標籤,這些就都屬於自我概念。

第二個影響溝通的自身因素是知覺。

知覺就是我們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和認識。可能你會認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客觀世界中,對事情的認識也肯定都是一樣的。但其實不是這樣,受到生理因素、文化差異、社會角色、職業角色等因素的影響,我們每個人從周圍獲取的資訊都是不同的,而且對資訊的解讀角度也不一樣,這就造成了知覺差異。

第三個影響溝通的自身因素是情緒。

情緒對溝通的影響相信每個人都有體會。簡單的說良好的情緒會為有效溝通建立起積極的氛圍,而不良情緒或者是失控的情緒會對理性溝通產生不可彌補的傷害,甚至會造成無法溝通的結局。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3

《溝通的藝術》作者是【美】羅納德。我是在翻看好友的朋友圈中無意中獲得此書,閒暇之餘閱讀了一番,看似心靈雞湯,讀過之後回頭來看卻有不少營養,如溝通的重要性、溝通的原則以及如何提高溝通能力。對我今後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多啟發:

先談溝通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作為邢衡高速邢臺段資訊排程中心的一名監控員,平日的主要工作是對本路段的路域進行不間斷巡邏,對沿線的交通執行狀態、路況、車流量等資訊進行收集。將本路段的車輛故障、交通事故、路障路損、交通擁堵等求救資訊迅速通知路政、交警、養護等有關部門聯勤聯動,及時處理,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事故救援、道路搶險。還要負責車戶的路況諮詢工作、投訴等等。

良好的溝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遇交通事故、火災等大的突發事件,監控員能及時有效的與高巡、路政、119、120等相關部門溝通,溝通期間不囉嗦做到語簡意賅。就可以及早確定事故現場,挽救人員生命,減少人員傷亡,減小經濟損失。

好的溝通還需要溝通者有良好的情緒。情緒穩定是一項非常高階而難得的能力,心理學家把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稱為“情緒智商”例如我們的工作中會經常遇到冬季惡劣天氣或因其它路段交通管制導致各站口關閉,各廣場滯留車輛多,車戶表示不理解,諮詢路況時有的會出現情緒暴躁,惡語相向,監控員接到這樣的諮詢電話時應管理好溝通時的情緒和氣氛,軟語溫言向車戶耐心解釋,不但安撫了車戶還提升了單位形象,減少了視窗單位因服務態度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投訴。

溝通能使高、中、基層協調有效、目的明確地開展工作。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工作程序、領導指示、傳遞資訊、工作目標、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要求等因素只有通過溝通達成共識,才能使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的溝通在生活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與同事之間不僅要樹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更要建立和諧相處的人際關係。才能想我所不能想,做我所不能做的。要懂得換位思考,互幫互助,相互體諒,以便達到心靈與效益共贏。美國的西點軍校有一個處罰叫做“沉默處分”,犯了錯的人不能和身邊的任何人有任何交流,這被稱作是最殘酷的處罰。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候,女生之間往往會使小性子,有時候會一起孤立某個女生,這會給被孤立的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傷害。再比如男女朋友之間因矛盾鬧彆扭搞冷戰,不管誰對誰錯,最終是誰先低頭,結果不可避免的都會對這段關係產生一些影響。

由此看來,我們的工作生活中的確不能沒有溝通,溝通就如同空氣和水一樣、是我們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必須的要素,更是我們獲得社會認同和維繫、增強關係所比不缺少的手段。

知道了溝通的重要性,我們該如何提高我們的溝通能力?溝通是人類生活中能夠和諧最重要的'因素。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思維也會有很大不同,這就需要在溝通中互相瞭解,化解矛盾。所謂溝通,就是當事雙方心與心的交流和互換。溝通心態很重要,溝通不只是一種講話的技巧,更是要保持一種良好端正的心態,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要縱觀大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回去,那叫本事);提高溝通能力,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提高理解別人的能力,二是增加別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我覺得首先一點是尊重,尊重對方的人格,再就是學會換位思考,在給別人提出要求時,要充分理解他人能接受的最大限度,而你又能妥協到什麼程度,最大的能拉近雙方距離,達到相互理解,溝通就不是障礙了。

這本書給我以啟迪,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說那樣:“總之,人際溝通---就像跳舞---是一個經由同伴間的互動而創造出的獨特活動。同樣你的溝通方式必然會因為同伴的不同而發生改變”。讀完這本書我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時刻都要與同事、朋友建立良好的溝通理念,相互瞭解、促進學習,共同進步,豐富我們的工作經驗,使我們在工作中變得更輕鬆、更加得心應手,也使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美好!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4

印象管理,就是我們使用的溝通策略會如何影響他人看待我們的方式。每個人在事實上都有幾個自我,有些是隱私的,有些是公開的。大部分人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以一種有助於建立在自己和他人眼中的理想身份的方式進行溝通。溝通者只有在面對面坐著的時候,也就是能在看到彼此表情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進行面部模仿,比如用微笑或者是表示同情的的表情來回應對方的資訊。我們大部分的行為都帶有傳送資訊給別人的目的,其實就是在做印象管理。

我們會不由自主的進行著印象管理,目的有幾種:

為了開始和經營關係。如果你想進一步去了解一個人時,你會自然而然的想要呈現出最棒的一面,表現的迷人、機智或者文雅等等。

為了獲得別人的順從。為了讓熟人或陌生人合理的對待我們,比如我們會友善的和並不特別感興趣的鄰居聊天,以便在有問題時可以相互幫忙。

為了保住別人的顏面。我們更改自己的形象有時候是為了滿足別人對我們的期待。還沒有懂得印象管理重要性的孩子可能會直接說出“你怎麼那麼胖?”這類的話,而長大一些後的我們就不會再這樣直接說出這樣的話了。

為了探索新的自我。這也是一種提升自我的手段。比如嘗試不同風格的服裝,以便觀察這種新嘗試是否會改變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和我們思考和感覺自己的方式

在面對面溝通的時候,人們通過舉止、外貌和配備三個方面來管理印象。舉止包括語言和非語言行為。例如有的醫生會友善的.和病人交談,有的醫生則表現出冷淡的態度。交談的內容構成了溝通者的大部分舉止。非語言行為在創造印象時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一位帶著微笑和你握手的醫生和一位只會對你點下頭的醫生給人的感覺是大不同的。語言溝通適合表達想法,非語言行為能實現重複、替代、補充、強調和否定語言溝通。當語言資訊和非語言資訊出現衝突時,溝通者更傾向於依賴非語言資訊。

外貌是人們用來塑造印象的個人化方式,有時候外貌是職業形象的一部分。比如醫生的白大褂和警察的制服。人靠衣裝馬靠鞍也是這個道理。外貌出眾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的社會利益。

配備是指用來影響別人如何看待我們的物理工具。汽車就是人們管理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有時候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出選擇,有時候是為了給別人看而做出的選擇。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5

最近粗讀了《溝通的藝術》,感覺很有收穫,之所以會讀這本書,看重的是它從初版至今已經超過30年了,已經修訂到了第14版,個人覺得一本書如果出版這麼多年仍然不斷修訂,必然有其可讀之處,溝通的藝術讀後感。藉著這次的讀書節,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些粗淺的想法,如何溝通呢?

1.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1條侮辱+1000條讚美=1條侮辱".

我們常說"不做情緒的奴隸".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難。情緒是複雜的,既有生理的因素,也包括非語言的反應,還有認知——這是決定情緒狀態的最重要的因素;並且,情緒是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如何表達情緒,決定了溝通的質量。

2. 傾聽:不只是聽見

"少說話,擺脫注意力分散,不要過早評斷,尋找關鍵意思。"

傾聽本身就包含了對資訊的處理,如果無法有效地處理和理解所聽到的資訊,人際交往就會出現障礙。因此,傾聽是溝通的基礎,是很有技巧的。

3. 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於人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無法收回。特別是那些傷人的話,即使你再道歉,也不可能完全抹去。

所以,我們在講話時,一定要快快地想,慢慢地說。如果你對某一句話該不該說把握不定時,就先問一問自己:我這話說出口以後,對方會有什麼感受?會不會傷了人家?或者說,假如別人這樣說我,我會有什麼感覺?今天我說了這話,以後會不會後悔?

4. 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

文化背景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有時候在一種文化之中行之有效的技能,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完全不適合甚至帶有冒犯之意。

所以,溝通中,知己知彼,非常重要。與此同時,還要對每一種文化和習俗保持開放和理解的態度,尊重別人的習慣,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到別人身上。

總結

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說的那樣: "總之,人際溝通——就像跳舞——是一個經由同伴間的互動而創造出的獨特活動。同樣,你的溝通方式必然會因為同伴的不同而發生改變。"

粗略啃完一遍,可能有些生澀,對"溝通"這門學問我有了更深的感觸和體會,多了一些理性認識。很多事情,當明白了背後的科學性和實然性之後,我們就會豁然、豁達許多——溝通先有"技術",才有"藝術".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6

利用假期我讀了《師生溝通的藝術》一書,這本書站在一個教師的角度,便覺得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作為教師只有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係,學生才會對我們的教學感興趣。

《師生溝通的藝術》(作者唐思群、屠榮生)較全面地闡述了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基本理論,就師生之間最常見的溝通障礙及其起因作了深度分析,並大量系統地介紹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課堂聽講、解決學生問題、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等方面的實用技巧,是非常值得我們教師取金的學術著作。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到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應該要做到以下兩點: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瞭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把這種對對方設身處地的瞭解讓對方瞭解。教師必須先設身處地瞭解學生的心理感受,並進而用同樣的思想去理解學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只有充分認識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還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尊重接納學生,不會因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就討厭他們,對待後進生,對待班級上個性突出,調皮的學生,我想今後應該把他們當成我的朋友,學著去愛他們,多多溝通,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老師仍然喜歡我,仍然接納我”。書中還提到了老師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掘自己內心世界軟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錯誤的人是會不斷進步和提高的。然而,怎麼樣才算有分寸得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個分寸的度應該如何把握?是不是過度承認錯誤反而會使孩子否定你這個老師,因為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錯誤的,不正確的。

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教育方法,不斷向他人求教,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努力改善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教育即交往,交往即溝通。教師最需要: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表達自我、成就自我。教師的最大快樂是創造並享受教學藝術,師生溝通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善於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作為教師必須學會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而師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溝通,關於教師——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態,關於學生——瞭解他們的時代特點與個性特點。

一、師生之間關係的好壞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產生效能的關鍵。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溝通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滿足教育要求、實現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在人際關係的規則中,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溝通技巧。

良好師生關係的特徵:

①坦白或明朗——彼此誠實不欺詐。

②關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對方所重視。

③獨立性——一方不依賴另一方。

④個體性——一方允許另一方發展其獨特的個性與創造力。

⑤彼此適應對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滿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犧牲為代價。

二、師生溝通的涵義

教師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與學生溝通,教師發出資訊的方式,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方式。教師開始傳遞資訊的方式,往往決定了與學生溝通的結果。溝通應該是師生雙向的,成功的溝通有兩個關鍵的因素:教師傳遞給學生有說服力的資訊,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資訊。教師要從學生的反饋和迴應中判斷溝通是否成功。

三、有效促進師生溝通的基本條件

1、同理心——————與學生溝通的前提

同理心是溝通方暫時放棄自身的主觀參照標準,嘗試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參照標準來看事物,使我們能夠從對方的處境來體察他的思想行為,瞭解他因此而產生的獨特感受。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瞭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把這種對對方設身處地的瞭解讓對方瞭解。

教師在同理心的交談中要持有的積極溝通理念——相信學生有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衷的接受”學生所表現的情感;幫助學生做好情感的化解和消融;“由衷的願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與學生的情感感受保持適當的距離;在積極聆聽的基礎上更深入地瞭解問題的癥結。

對於同理心的理解要注意記下幾個問題:

同理心≠瞭解。瞭解是我們對事物主觀的認識,是以個人的、主觀的參照標準看事物;而同理心是溝通方暫時放棄自身的主觀參照標準,嘗試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參照標準來看事物,使我們能夠從對方的處境來體察他的思想行為,瞭解他因此而產生的獨特感受。

同理心≠認同和贊同對方的行為和看法。認同和贊同中包括溝通雙方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價值觀等方面有一致性,都帶入了自己主觀的參照評價系統。同理心是對對方有一種親密的瞭解,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由此產生共鳴同感。

同理心≠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動中,交往的雙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別;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動中,溝通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無高低之分。

在人際關係中,如果溝通雙方能夠從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感受、信念和態度,並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對方會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從而產生溫暖感和舒暢的滿足感。這種感受可以誘發出彼此充滿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

2、真誠——————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感

卡爾·羅傑斯把真誠解釋為諮詢員在心理諮詢中,自由地表達真正的自己,表現出開放和誠實,是一個表裡一致,真實可靠的人。也有心理學家認為真誠是真實、可靠、誠實的同義詞。

教師向學生表達真誠的技巧——自我接納與自信;有分寸地向學生承認自己的無知、錯誤和不完美;恰當運用“教師意識”、“朋友意識”;有選擇地表達真誠的自我體驗。

教師對學生的真誠是一種教育的力量。學生對教師施加的教育影響,是有選擇地接受的,這種對教育影響選擇接受的程度,決定於學生對教師的接受程度。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對老師所傳遞的教育影響的接受度就有多高。學生對老師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視,學生在與表裡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師溝通,本身就是在學習如何進行健康的情緒管理;讓自己在這樣的一個榜樣那裡,學習做一個表裡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學習對人真誠、信賴的品質。

3、接納與尊重學生

接納與尊重是教師對學生的溝通態度,也體現教師在哲學上的一種人性觀。從本質上講,這種人性觀傾向於“性善論”,即相信每個學生有無限發展的潛力,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教育和社會的影響,朝美好的方面發展,相信教師對學生的良好溝通會產生良好的影響——不論這種溝通效應的發生會需要多長的時間。尊重與接納學生的內涵——對學生的尊重和接納並不等於贊同學生的不良行為;對學生的尊重和接納並不等於教師不能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納學生也意味著讓學生在表達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時,不輕易下判斷,不對學生隨便地做出“好”或“壞”的判斷,只是先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去無我地聆聽,給予學生充分的寬容去表達和自我覺察;教師對學生不輕易下判斷,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去表達自我的同時,在內心深處始終對學生未來的良性成長持積極的態度。

四、師生關係中常見的溝通障礙

溝通障礙的種類

命令、控制、指揮

警告、威脅

訓誡、說教、說“應該”和“必須”

過度忠告或建議

中傷、揶揄

給予泛泛之辭

不願積極的聆聽

強加於人

隨意指責與批評

五、師生溝通策略方法

(一)師生溝通中策略

創造一對一交流的機會;

適當的私人交談;

利用課餘時間交談;

開誠佈公地交談;

參與課外活動;

在課程設定上,最大限度地增強個體間或小組間的交流;

使用書面評語;

使用非言語交流。

(二)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

教師常用口語技巧

1、幽默

恩格斯認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的表現。”。幽默是人際關係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幽默可以用來批評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幽默有時也用來補救教師在師生溝通中產生的一些失誤。在運用幽默語言時必須要把幽默和低俗油滑、刻薄諷刺等語言區分清楚,而且還須注意場合等因素。

2、委婉

使用一些語氣詞。用“嗎、吧、啊、嘛”等語氣詞;靈活使用否定詞。例如,把“我認為你這種說法絕對錯了”改為“我不認為你這種說法是對的”;把“我覺得這樣不好”改為“我並不覺得這樣好”。

3、含蓄

師生溝通中有時因某種原因不便把某一資訊表達得太清晰直露,而要靠對方從自己的話語中揣摸、體會出裡面所蘊含著的真正意思,這種“只需意會,不必言傳”的手段就可稱為含蓄。含蓄是教師高雅、有修養的表現,也經常表示出一種對學生的尊重。含蓄在師生溝通中經常起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曲表觀點:曲折表達自己的想法。

巧避鋒芒:有時師生之間在某些非原則問題上有不同看法,教師可以用外交辭令式的含蓄語加以暫時的迴避,讓學生留有保持自己意見的餘地。或者為了避免公開發表教師目前並不想發表的意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暗示批評:有時含蓄的話語是為了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從側面敲擊一下,使其注意,但不太傷害他們的面子。

美化語言:師生溝通中如必須討論到一些青少年不宜直接談論的內容時,教師可用含蓄的語言讓談話能不失於粗俗和有害。

4、反語

師生溝通中,教師有時為了更好地達到目的,口頭說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實意圖恰恰相反,卻反而能成功。反語可利用來提高批評人的效果。

5、模糊

模糊的說法有時是為了使溝通留有餘地;模糊有時也是為了照顧對方的自尊;模糊有時是為了避開某些敏感的問題;模糊不等於糊塗。

6、沉默

教師的沉默能起到一種提醒、集中學生注意力,迫使他們認真參與談話的作用。

在帶有說服學生性質的談話中,教師的適時沉默會體現出一種自信心和力量感。教師有意識的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批評辦法。

批評的口語策略——六步進階法:反省內心對話是否正確;切入話題,伺機說明批評的理由;提出明確中肯的批評;請對方提出解釋;請對方建議如何加以改進;總結對方承諾的行動。

(1)反省內心對話是否正確

教師欲批評學生時一般應有一定的思想準備,重點是思考自己的內心對話是否正確,是否遵循了“是批評、而決不是責備”的原則。

正確的:“小明這次錯誤給老師造成了不少麻煩,但還不至於無法收拾,我能指出他的錯誤並讓他改進,同時我必須保持冷靜。”

錯誤的:“小明這次的'錯誤實在太令人氣憤了!簡直是不可饒恕!這次一定要叫他下不了臺!”

正確的:“批評他時他可能受不了,不過我想即使他一時失去理智,我也對付得了。”

錯誤的:“我如果指出他的錯誤,他肯定會跟我大吵大鬧,那就麻煩了!索性跟他翻臉吵到底!”

(2)切入話題,伺機說明批評的理由

教師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說明批評的理由。指出對方錯誤對你的影響:“今天你課堂上的表現給老師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指出對方錯誤給對方造成的影響:

“你今天的行為會影響你今後的成長。”指出問題是如何發生的:“今天有些同學向我反映,說你影響大家正常地聽課。”說明理由時切記要簡單明瞭,忌羅唆或過分重視細節。

(3)提出明確中肯的批評

句子應以“我”字開頭,以表示批評發自於你個人,而非某些不能公開的來源。如:“我看到了你在課桌下做??這是違反校規的。”“我對你今天的做法很不滿意,我覺得你太忽視??了。”“我感到很痛心,因為你??”

批評對方時越簡短越好,而且要最先說出,說完後可談談此項錯誤的後果。注意體態語的配合。如眼神接觸太少,學生會對你的批評不以為然、甚至加以排斥;眼神接觸太厲害、像“瞪視”對方,又會使對方感到受到侵犯,產生對立情緒。

(4)請對方提出解釋

這一步是用來說明對方接受你的批評,方法是積極的詢問。詢問的結果之一是對方接受了你的批評,但此時還可能說出一些你出乎意料的事實來,使你的批評能修正到更準確的程度,也使對方更能接受。詢問的另外一種結果是發現對方確實對你的期望或要求不甚明瞭,這時你必須向對方作補充說明,並確定一個對方能接受的標準。還有一種結果就是對方解釋後,你發現這次批評並不正確,那麼,你就應修正或撤消批評,不可為了面子而繼續批評下去,造成侵犯學生的行為。

(5)請對方建議如何加以改進

這一步,主要應鼓勵對方能說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此時的口語策略大致有:鼓勵型——“你有什麼改進的構想?”建議型——“這樣做你覺得怎麼樣?”幫扶型——“老師如果這樣地幫助你改進,對你是否有幫助?”

(6)總結對方承諾的行動

一般做法是:

(1)重複檢討上一步進階中對方自己提出的改進建議,確定它們的可行性。

(2)再次明確彼此應負的義務。

(3)結束話題前,附帶對對方說明,以後教師將會繼續認真觀察對方的改進努力。以使對方更加慎重其事。

(三)表揚學生的口語策略

1、表揚學生的行為而不是人格

一般的口語策略通常是:“不錯”、“正確”、“答對了”等,這些反應沒有附帶對學生人格的評價。

2、表揚不能太廉價或過度

太廉價或過度的表揚經常會起反作用,它會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表揚不是真心的,而只是一種慣用的手段。

3、不要隨便把學生互相比較

要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而不能“人比人、比死人”。什麼事都讓學生互相比較,是一種很拙劣的教育手段。

4、公開與私下表揚雙管齊下

對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公開表揚效果較好,而對一些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在身旁低聲的稱讚可能比在全班面前表揚更令他感到愉快。帶有導向性、典型性的學生行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公開加以表揚。

5、表揚要儘量公平、一致

教師的表揚有時會受一些因素的影響:

(1)個人的心情。心情好時,教師樂觀、敏感、行為主動,而心情不好時,則悲觀、遲鈍、行為木訥。不管個人心情如何,教師一與學生接觸,就應像演員進人角色,這也是教師起碼的職業道德。

(2)對不同學生的好惡感。對不同的學生在不同時間內,只要任何學生有相同的良好表現,都要給予及時的表揚。

6、隱惡揚善,找好不找壞

當學生們的表現不一致時,教師應從正面引導,以表揚為導向,讓表現不恰當的學生懂得,只有表現轉好才會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讚賞。

7、珍惜學生的這一刻

教師不要計較學生過去或一貫的不良行為而懷疑學生進步的能力,一個好教師就像一個好獵手,他不但要時時刻刻捕捉學生的缺點,更重要的是要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宣揚。

8、表揚與獎勵要結合好

目前,許多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已越來越不滿足於教師的一些“空口”表揚。所以,只要有可能,教師就應該在表揚的同時輔以獎勵。

總之,師生溝通的技巧在於——學會微笑,學會面對;學會傾聽,學會了解;公平對待,愛心感化;把握課堂,師生互動。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7

想看這本書,已經有好幾年了。當年想看的時候,這本書是第12版,而現在這本則已經是第14版了。我這個人習慣在一本書之前,猜一猜書的大致內容。開始讀的時候,看看目錄,看看自己猜的是不是跟作者想的一致。在拿到這本書之前,只是猜想,這本書應該是講"如何說話""如何寫信""察言觀色"之類的,然而拿到書後,才知道我的猜測有多麼不靠譜。

我的不靠譜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想到這本書所涉及的範圍是這樣的大,二是沒有想到作者研究是如此深入。範圍大體現在,這本書不是單純地講溝通問題,而是涉及了不同人群之間,不同團體之間,家庭成員,朋友之間的溝通與交往問題等等眾多的溝通現象。而深入則體現在,每種溝通現象都不是那種淺嘗即止的介紹,而是從多角度多層面來展開的,這面有心理上的刻板印象,有在溝通過程中如何傾聽的技巧,有如何擺脫溝通陷阱的方法……

雖然這本書是以美國文化為背景而寫成的,然而因為其研究的全面與深入,所以在多處能給人以啟迪。比如在自我認知方面,書中提出了更正面的構建原則是:

1、對自己有真實的認知。

2、有切合實際的期望。

3、要有改變的'意願。

4、要有改變的技巧。

這四點無疑對每一個期望改變自己的人能起到明確的指導作用。

在思考問題方面,枕頭法則中的五種立場("我對你錯""你對我錯""雙方都對,雙方都錯""這個立場不重要""所有的觀點皆有真理")。我們如果把這個法則貫徹在平時的討論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時候,通過不同位置的思考,一定可以大大加強對問題的認知程度,而不致於犯下偏聽偏信,一葉障目的錯誤。

有時候,我們不瞭解別人性格特徵,會以為不積極參加討論的人是對自己不滿或是有所保留。但是這樣的認識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不同的人所以採取的情緒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我們單方面的認知是不足以斷定他人情緒的。

溝通意味著傾聽,而傾聽有五個元素……當我們被別人抱怨獨斷獨行時,我們不妨看一看這本書。溝通決定著人際關係的變化,"我為什麼和朋友疏遠了?"我們不妨來看看這本書。溝通影響著自己與親人之間的關係,當我們感到和家人漸漸疏遠的時候,不妨來看看這本書。雖然這本書不一定會給出我們所需要的標準答案,但是它卻能給我們以正確的思考方向。

這本書整體上所採用了一種社會學的構架,來分析人際交往中的溝通問題。這就使得溝通這個行為,有廣闊的適用性,而新版所採用的眾多媒體的例證,無疑更增強了具體內容的可信度和趣味性。在編排上,適時插入的情景連結和具體案例,又大大地增加了書的可讀性。雖然我們在生活中可能不會遭遇到這本書中的所涉及的所有內容,但是這本書使曹雪芹所提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不再是一句空話。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8

看到推薦這本書就放到了書單裡,第一次錯買了《溝通聖經》,第二次買對了不過一直沒有看,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買了兩本書,由此可見我是多麼想看這本書。一直以來我自詡是一個還比較善於溝通的人,那麼我為什麼要買這本書呢?我最近對方法論比較痴迷,所以聽到說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溝通的方法論書籍,就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這本書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個方面論證了溝通的必要性,有效溝通的方法,影響溝通有效性的因素,但是必須清楚的是溝通不代表理解,更是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人之所以對溝通的需求格外強烈,源於人需要通過溝通來獲取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是通過內在和外在,以及與參照群體的社會比較得到的。因為獲取資訊、生理因素、文化差異、社會角色多個因素會使人在知覺上有傾向,所以我們需要“知覺檢核(Perception Checking)”,方法是描述注意到的行為——列出至少兩種詮釋——請對方對詮釋做出澄清,這樣可以消除知覺傾向帶來的溝通誤會。

認識複雜度是溝通能力的特質,複雜度越溝,溝通的效力就越強。枕頭法是一種提高認識複雜度的方法,從五個角度來分析問題:

1、我對你錯;

2、你對我錯;

3、雙方都對雙方都錯;

4、這個議題不重要;

5、所有觀點皆有道理。

通過五個角度的分析,可以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剖析,有助於走出誤區。

溝通中,要努力減少無用的情緒,學會監控自己的情緒反應,注意引發情緒的事件,記錄自己的內心的`想法,用建設性思考取代自我打擊,重新評估非理性信念。

溝通使用語言儘量避免使用“你”作為開始,這樣會讓人本能的開啟自我保護的防禦心理,增加知覺傾向和誤解的機率。使用“我”更容易讓人卸下防禦心理。非語言的方法也可以起到作用,但是記住一點非語言的方法是模糊不清的,應該注意避免產生歧義。

有效的傾聽才能有效溝通,可以不過多說話,順勢而為,也可以真誠的提出問題,或者對別人的意思進行解釋確認,還可以對他人的內心掙扎提供支援,但不表達自己的贊同或者否定的想法。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發生在存在相互依賴關係的雙方,他們擁有共同的目標,但發現目標不一致,資源不充足的時候,所表達出來的鬥爭。這時要避免破壞式的模式,如批評、防衛、蔑視和迴避。要使用建設性方法處理衝突——合作,確認自己的需求和問題,描述需求和問題,思考對方的觀點,商量解決之道,追蹤解決方案的後效。

在我看來,溝通首先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到對事不對人,積極尋求解決之道。還是那句老話,方法是拿來用的,只有在用的過程中才能夠體會到方法的好處和如何使用才對自己有效。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9

說起溝通就讓我聯想到:因為我與跨部門的一位同事沒有溝通好,而造成了一些工作上不必要的失誤。正因此事我就選讀了這一篇《溝通的藝術》,我感觸很深,很多時候確實是因為溝通不到位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錯誤、一些爭執或者說是一些更大的麻煩;它讓我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出來社會工作就更應該與同事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也已成為你能否在一家公司立足,甚至是升職的重要因素了。

想想自己在一路走來的.工作生涯中與各部門的同事相處也還算融洽,但自從我接手出納崗位一職後,發現自己態度不好,不懂得與人溝通,不懂得與每一位同事都應建立良好的關係。

溝通,心態很重要,溝通不只是一種講話的技巧,更是要保持一種良好端正的心態,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要縱觀大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回去,那才叫本事);從而掌握溝通的方法。

溝通,更是一種關心,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學會怎樣關心人就學會了做人的基本、學會了怎樣生存;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用友善方式與人溝通,讓對方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稱呼上要尊重對方,說話要顧及對方,說話要符合場合,尊重他人,用謙虛的態度與人相處,即使自己與對方的觀點、意見不一致,也應保持禮貌,實事求是,對事不對人,不要刻意去攻擊對方的人品、道德。

溝通,主動更是基本的要求,不管是與同事,上下級之間都要主動與對方溝通,及時反映情況,並應學會做一個忠實的聽眾,要懂得分場合分時機與人溝通;注重與人交談的細節、技巧,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懂得換位思考。交談更是為了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交流思想和資訊同。

溝能更是利益共贏,溝通不是說服他人,而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展示自己形象的方式,對不同的人要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依現實情況做需要做的事,做到明智、謹慎,又能掌握到處事藝術,成為整個局面的操縱者。學會溝通的技巧,這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的美好,完美,社會將會更和諧;團隊戰鬥力的不斷增強,讓事業的不斷的進步。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0

在認真拜讀了卡耐基的書《溝通的藝術》之後,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與教育。結合自己工作和生活談點學習體會。

一、與人相處的原則

不要隨意的批評別人,要儘量去理解別人,設身處地去為別人去想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評責怪更有益處。如欲採蜜,勿蹴蜂房,你的努力要讓人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從精神上幫助一個人要比給別人物質要好上多少倍。比如:成長、幸福、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我們要真誠的學會讚美別人和捕捉他人觀點的能力;看一件事須兼顧對方的角度,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樣就不會擔心形成內耗,只會形成合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保持穩健快樂的習慣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自我本色,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並在身心中保持自我,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而無效的模仿他人。要改變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因為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凡事要分輕重緩急,形成穩健從容處事的方式,並掌握科學的合理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好工作。同時,把工作做的`更出色,更完美。

要學會放鬆自己,解除疲勞,不要對事情感到倦怠,要有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對待工作,尤其是工作跨度較長的工作,要有一個對工作充滿樂趣,並有長期奮鬥、不知疲倦的態度,千萬不能有前緊後鬆,並逐步放鬆工作熱情和責任心的態度出現。

不要對自己認為不對的人進行議論,那樣傷害最大的往往是自己,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同樣不要指望任何人對你的善舉心存感激,因為付出是一種享受施與的快樂。每天要盡力帶給他人快樂,一個人要想得到快樂,就要時刻想著他人。

不要把別人的看法看的過重,對的接受,不正確的要心中有數就行了……不要以批評他人為榮,批評別人往往是一種自我滿足,做事情要盡力而為,在工作、生活中要撐起一把希望之傘,避開責難之雨,走下去,便會迎來一片藍天。

要學會反省自己,因為生活中最大的對手往往是自己。卡耐基的書是一貼工作和生活上自我清醒劑,學習他人的長處,即使不能全部做到,但其中確實能夠吸收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願通過學習,能夠為自己的現實工作和生活帶來良好的指導作用。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1

我利用暑期認真的讀了《教師溝通藝術》一書,所謂溝通,是指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協調、處理各種人際的總和。是人與人相互取得聯絡的一個最主要的渠道,任何社會團體中,人與人之間都要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關係,溝通協調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我讀完這本書後,在師生溝通上有了新的發現

同理心是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的首要條件。它不等於瞭解,不等於認同和贊同對方的行為和看法,不等於同情。我對同理心的理解就是要懂得換位思考。只有教師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並有效地把這些感受傳遞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樣才能喚起師生之間的相互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

真誠與信任,真誠也是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也是教師本身需要不斷成長的生命品質。作為教師首先要做一個真誠的人,對學生的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只有真誠地與學生交往,做到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才能給學生以信任感,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敢於在教師的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形成安全的溝通氛圍。

接納與尊重學生。我們對接納與尊重這兩個詞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邏輯概念的層面上,而沒有進入心靈溝通的層面。真正做到接納與尊重學生,教師必須承認學生是一個有潛力,有價值的人,不管這種潛力與價值的體現需要多長時間,教師都必須始終無條件地相信學生自己有著朝向好的方向去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只有採用了合理的溝通方法,教師才能去的學生的信任,開啟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2

在三月閒暇之餘,我讀了《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也從中學習到了很多與人溝通方面的知識。書中讓我們瞭解到了再現代社會中,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學會如何和陌生人交流,和陌生人交流的好處舉不勝舉,通過和陌生人結交為朋友,可以不斷的擴大社交圈子。和陌生人交流的好處如此之多,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卻還是多陌生人敬而遠之。在《溝通的藝術》中正是教我們怎樣建立於陌生人的關係,如何正確的與陌生人溝通。

溝通的基本要求就是主動。不管是與同學還是同事,都要主動與對方溝通,及時反映己方觀點,並學會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分場合分時機有適度的溝通,注重交談的細節和技巧,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使自己的談話充滿社交藝術,交談目的是與人建立關係,交流思想和資訊。

尊重,是交流的前提。溝通是彼此的事,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學會尊重他人,意識到對方也有充分的潛能,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你喜歡別人,別人也會喜歡你;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實際上,在人際交往中尊重別人是一個很重要的因數。人格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最寶貴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瞭解、沒尊重。

生活是簡單的,與人溝通也是簡單的,有的時候是我們把它想得太複雜。只需堅持自己的.原則——簡簡單單做人,簡簡單單溝通。所謂的簡單,就如出生的嬰兒一般,沒有心機,沒有世俗的煩擾,沒有太多的顧慮,看了就讓人很愉快,那就是生命的開始,溝通的本源。做人、溝通真的很簡單,簡單如一杯純淨的白開水,不摻雜任何的雜質,從容平淡,真實快樂。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3

作為一個演講者首先要有信心,這樣才會有站起來的勇氣,才能完善自己的演講。再者要有計劃,沒有演講稿、材料是不會有好的演講的。當然,也不需要你把所有的演講內容逐字逐句的準備好,你只需要把重點整理出來,排好序,再準備一些相關材料就好了。溝通不是一種本能,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的。

正式演講前要先預演,也不是需要你找個人呆呆坐著聽你很正式的'演講,只需要在你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隨性的講出來和他們分享就好了。你演講的內容需要講精講細,而不能空而廣。所以你要反覆的問自己一些細節,挖掘一些重點出來詳細講解。

演講最好以自身為切入點,多說說自己,把自己的經歷、感受分享給聽眾,讓聽眾感同身受。當然,你也可以說說別人的故事,但是要有明確的人事物,要是真實的,不能瞎編亂造。我們要抓住每個練習的機會,認真完成每一次演講,經過總結歸納,組合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演講方式。

演講也要有一個目標,你想要聽眾學到什麼?學到何種程度?或是隻是希望他們瞭解狀況就好?你的演講要始終向著自定的目標前進。偏離了這個目標,你的演講就沒有意義了。

演講者要相信自己的演講內容並給以激昂的熱情,只有自己相信自己的演講才能讓聽眾共鳴。再者,演講要有鮮明的主題,不要一夥人在那裡熱情洋溢,但是,回家以後都不知道今天學到什麼。

你要用積極的心態思考問題,相信自己的一番努力是會成功的。要對自己在眾人面前的演講成果保持一種輕鬆樂觀的態度,而非膽怯的面對大眾,戰戰兢兢的說話。

可能的話,要讓聽眾參與你的演講。可以讓他們提些問題,或是讓他們發表一些意見。這樣,聽眾自己參與了,印象也就更深了。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4

說起溝通就讓我聯想到:因為我與跨部門的一位同事沒有溝通好,而造成了一些工作上不必要的失誤。正因此事我就選讀了這一篇《溝通的藝術》,我感觸很深,很多時候確實是因為溝通不到位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錯誤、一些爭執或者說是一些更大的麻煩;它讓我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出來社會工作就更應該與同事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也已成為你能否在一家公司立足,甚至是升職的重要因素了。

想想自己在一路走來的工作生涯中與各部門的同事相處也還算融洽,但自從我接手出納崗位一職後,發現自己態度不好,不懂得與人溝通,不懂得與每一位同事都應建立良好的關係。

溝通,心態很重要,溝通不只是一種講話的技巧,更是要保持一種良好端正的心態,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要縱觀大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回去,那才叫本事);從而掌握溝通的方法。

溝通,更是一種關心,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學會怎樣關心人就學會了做人的基本、學會了怎樣生存;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用友善方式與人溝通,讓對方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稱呼上要尊重對方,說話要顧及對方,說話要符合場合,尊重他人,用謙虛的態度與人相處,即使自己與對方的觀點、意見不一致,也應保持禮貌,實事求是,對事不對人,不要刻意去攻擊對方的人品、道德。

溝通,主動更是基本的要求,不管是與同事,上下級之間都要主動與對方溝通,及時反映情況,並應學會做一個忠實的聽眾,要懂得分場合分時機與人溝通;注重與人交談的細節、技巧,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懂得換位思考。交談更是為了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交流思想和資訊同。

溝能更是利益共贏,溝通不是說服他人,而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展示自己形象的方式,對不同的.人要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依現實情況做需要做的事,做到明智、謹慎,又能掌握到處事藝術,成為整個局面的操縱者。學會溝通的技巧,這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的美好,完美,社會將會更和諧;團隊戰鬥力的不斷增強,讓事業的不斷的進步。

看完這本《溝通的藝術》後,相信自己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時刻都要與同事、朋友建立良好溝通的理念,相互瞭解、促進學習,共同進步,豐富我們的經驗,使我們在工作中變得更輕鬆、更加得心應手,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5

讀了《一份特別的教案》中的《溝通的藝術》感受頗深。

教育是一門藝術,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我們經常會看到,同是一位學生犯了錯誤,有的老師批評他接受批評的態度很好,有的老師批評他卻頂牛,為什麼呢?這就是批評的藝術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溝通的藝術問題。中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才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哪裡找到答案。對學生細緻入微的瞭解,是教師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頭活水,常做常新。的確如此,學生之所以犯某種錯誤,一定有他的內心的`想法或根源,不是平白無故就犯錯誤的,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瞭解他犯錯誤的根源,才能批評道點子上,你批評的語言學生才能接受,否則,一陣暴風驟雨、劈頭蓋臉的訓斥,學生從心靈上接受不了,不頂牛才怪呢!

尤其是做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更需要溝通的藝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產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條件。只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師生情感才能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尤其是後進生,他們在老師面前往往存在一種自卑心理,本來就不能與老師心心相印,心靈相通,如果沒有細緻入微的心靈溝通,只憑簡單粗暴的批評甚至打罵絕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即使他表面上屈服了,但好景不會長久的。另外,師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會無意中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和感情,學生與教師的關係必然僵化,那麼,老師的用心再怎麼良苦,學生也不會領情的,並有可能產生很大的牴觸情緒。如果一個後進生對你的牴觸情緒產生一種定勢,那麼,你將害了這個學生,因為他有可能在後進生的行列中越滑越遠,同時你也將被宣判教育的徹失敗。

我想,成功的教育當然取決於多種因素。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能否恰如其分的與學生溝通,或者說是否能高質量地與學生溝通。通常情況下,教師和家長沒有耐心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或者會不自覺地使用溝通的殺手鐗—-命令、警訓誡、諷刺、責難等語言,其結果,學生進行激烈的反抗,或表面的順從、沉默。我們教育的目的修正學生,轉化學生,啟發學生激發他們固有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成為健康、自信、自立的人而非單純的服從的應聲蟲、小綿羊。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6

最近我看了卡耐基的《溝通的藝術》一書,他說:“只要站起來的次數比倒下去的數多一次,就是成功”。“成功是給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的”。這些話使我深受啟示。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怎樣才能成功呢?我想必須要從讀書開始。

讀書就是要求進步,讀書就是要求成功,讀書就是與持有某些觀點的人進行心靈的交流。其實,人每天都在交流,你我面對面的交流是淺層次的交流,這樣的交流可以讓我們相互認識對方、產生感情、做成朋友。而讀書也是這樣,書就是人。讀誰的書,就是在和誰交流,這種交流是屬於深層次的交流,也就是與某些高層次的人交流。學習他們那種高尚的品質,學習他們做人的精髓。用他們的薰陶、用他們的影響,來提高自我、充實自我、塑造自我。

記得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由此可以看出,走進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教師的成功也來自讀書。

一、提升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作為一名教師能出現在三尺講臺上真的很高興,也很激動。所以我很珍惜我的職業、在意我的稱謂。要讓自己無愧於教師的稱號、無愧於人民的厚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所以,我在平時的工作中總是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以行、一舉一動。時刻樹立自己的.形象、時刻做學生的表率。

二、強化知識內涵,無私奉獻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在課堂上才會得心應手、妙筆生花。而我們還是用自己原有的那點陳舊的知識來迎接今天新時代學生的挑戰,那不是自找苦吃嗎!原來說: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可現代的學生他要管你要一桶水,你卻只有一桶水怎麼辦?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把自己的一桶水變成一潭之水,乃至大海之水。讓自己的知識淵博起來,去奉獻給學生,去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通過讀書學習,完全改變了我的認識,讓我真正理解了“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的含義。所以,從今以後我要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發奮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讓書淨化我的心靈,讓書充實我的知識,讓書改變我的人生。也讓書把我帶到成功的彼岸!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7

在職工書屋裡拜讀了《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說話,但語言是帶有情緒的,你所說的每個字串聯起來有可能給別人帶去溫暖,也可能帶來傷害。“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要善於駕馭自己的情緒,而且也得關心別人,才能表現出良好的狀態與個人修養,知道該怎麼合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訴求,如何去洞察別人的內心世界,善於溝通,精於表達,有著不錯的口碑與良好的人脈關係。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時候都在試圖展現自己,希望樹立良好個人形象,所以體現了說話的重要性,語言表達是一項極其重要的能力,許多時候,他們不需要和別人比拼技能、資歷、學識,只要一開口,就佔了先機,就贏在了起跑線。

在閱讀《溝通與藝術》這本書後,深感欣喜,整本書裡章節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全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動之以情,容之以理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以及同事、朋友、親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能力,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就容易瞭解別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互交能力。用情商去思考,建立和諧人際關係,我總結了幾點如下:

一、高情商的人生,從會說話開始

尊重所有人的人權和人格尊嚴,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他人,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能承受壓力,自信而不滿,人際關係良好和朋友或同事能夠友好相處,善於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方面問題,從而認真對待每一件事。

二、別輸在說話上,表達要讓人覺得舒服

身體是一張不會說謊的嘴。實驗證明,一個人內外傳遞資訊時,只有23%通過語言傳遞的',另外的77%是通過聲調,語氣這些來表達的。一個善於表達的人,往往是在人群中輕鬆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好感。

三、以幽默開頭,到哪都是主場

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時時發掘事情有趣的一面,並欣賞生活中輕鬆的一面,建立起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幽默的生活態度。更能豐富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使工作生活更具魅力,更能豐富藝術。

說話不只是一種“感覺”,還是門“技術”,正如書中所說:“想掌握技巧,就得先懂得方法,然後實踐。”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通過反覆看、反覆總結、反覆練習不斷的運用這些技巧,相信一定能保持獨立之人格的同時融入社會。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8

寒假裡,我有幸讀了《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它讓我認識到了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教育效能產生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教師只有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係,學生才會對我們的教學感興趣。

想想自己在學生時代,也希望老師能理解我,關心我,希望老師能做我的朋友。但今天我成為了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平時一味地看重學生的學習,為了成績、分數,甚至侮辱學生。為了讓班級成為優秀班級體,為了所謂的常規,我不允許孩子犯一點錯誤,有的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卻一再的埋怨是家長管教不嚴,而我卻忘了,孩子是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想我們所不能想,做我們所不能做的。我為什麼要一再的約束他們呢?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同理心”,它讓我知道了今後自己應該怎樣做。同理心是師生之間溝通的一個基本條件,它的意思是說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要懂得換位思考,只有教師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並有效地把這些感受傳遞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樣才能喚起師生之間的相互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還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尊重接納學生,不會因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就討厭他們,教師必須承認學生是一個有潛力,有價值的人,不管這種潛力與價值的體現需要多長時間,教師都必須始終無條件地相信學生自己有著朝向好的方向去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其實這是教師對學生愛的表現。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對待後進生,對待班級上個性突出,調皮搗蛋的學生,開始時充滿激情,信誓旦旦要改變他們,但在與他們對招的過程中,我的耐心磨盡,激情消退,剩下的就只有冷漠和粗暴的話語,根本談不上尊重。我想今後應該以一顆寬大的心去接納他們,把他們當成我的朋友,尊重他們,學著去愛他們,給他們樹立信心,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多多溝通,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老師仍然喜歡我,仍然接納我”。只有這樣,我才可以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才能創造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

看來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教育方法,不斷向他人求教,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努力改善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19

翻開此書,這段話吸引了我——她不僅僅喜歡課堂,喜歡孩子,更善於用一種研究的心態對待每一天的工作。課堂教學中的靈光乍現、學生學習中的點滴變化、班級管理的文化建設、學校溝通的智慧藝術……她都用勤勞的筆記著、反思著,並確立課題後研究著。

這段話似乎激起了我對自己職業有了一個全新認識。從教十年有時,偶爾也會有一種倦怠感和疲憊感,不過更多的時候是想自己能像本書作者王懷玉老師那樣,用最初的那種熱情和激情來對待每一天的工作,用空餘時間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用教學中的`經驗不斷反思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系列問題,進而去改進、去研究,最終不斷完善自己。

書中提到教育的“三大支柱組成”讓我很受啟發:

①家庭教育(教育基礎之基礎):孩子從出生到走向社會的整個成長階段,需要學會生活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習慣、培育優良的品德……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有社會生活的開端。

②學校教育:幫助學生從自然人轉變成社會人的教育場所和機構。

③社會教育:努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監督家長和學校的教學行為,並努力配合家長和學校拓展孩子的學習視野;明白“誰想為孩子謀福利,就必須隨時隨地先為父母謀福利,做實事,餘下的事情只需順其發展。

然而時常我們的認識都被單一的侷限了。我們總是在強調,要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發力,要達到三者合一的效果。可是我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總是把教育的第二責任人推到最前鋒,讓它承擔了很多職責之外的事情和責任。然而我們的第一責任人——家長,他們的教育意識常處於空缺的狀態,他們更多的是把著力點定在學校教育中,基本上沒有考慮到第一教育人的重要性,所以在這個時代,作為教育人(第二責任人)肩負的責任和壓力相當重大。

面對當前的這種現狀,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溝通。通過家校之間的溝通來及時實現思想和情感傳的遞和反饋,然後相互理解、相互制約,達成教育共識。

美國教育家赫斯伯格說:“學校要變得更好,我們就需要更多積極參與子女教育的家長。參與教育的家長越多,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校以及我們國家的教育都將變得更好。”

教育是一項極為複雜的工作,如果我們不能引導家長參與教育,不與家長建立起融洽、合作的雙邊關係,只想單打獨鬥完成教育任務,將會使教育工作變得異常艱難。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0

閒暇時考慮,這麼多方面的書,到底先從哪裡入手呢?因自己的工作為集客維護,日常與集團客戶、集客部、專業班組等的溝通工作非常重要。

於是便想從自己工作實際出發,解決平時最困擾自己的問題---與人溝通,於是便讀起了這篇《溝通的藝術》,讓自己能學習到更多與人溝通的技巧與學問,提升工作的效率。

溝通首要條件便是保持良好心態。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不只是教你講話的技巧,而是首先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如果任何事情都首先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任憑你巧舌如簧,也很難長期與人保持長期良好的溝通。

所以想要溝通順暢的首要條件便是將自己與對方放在水平的位置,多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的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對方的做法、原因以及利益,有的放矢,最大程度提供溝通的'有效性。

溝通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

與人溝通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有禮貌的對待他人,學會用友善的方式對待他人,讓對方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

首先稱呼上要尊重對方,說話要顧及對方的感受,說話要符合場合。恰當其分的說話並不是一些人口中的“虛與委蛇、溜鬚拍馬”。相反正是說話者對他人的理解,尊重與由衷的關心。日常溝通時用謙虛的態度與人相處,學會傾聽對方的觀點,做一個稱職的“聽眾”。即使自己與對方的觀點、意見不一致,也需做到保持禮貌,做到實事求是,對事不對人。不因為自己的喜好與評價別人,不去攻擊對方的人品、道德。

溝通,還需要主動。

不管是與家人、朋友、同事,上下級之間都要主動與對方溝通。將自己的進展、情況及時有效的反映給對方。讓對方能實時瞭解事情的進展,存在的困難,解決的過程。

不要總是別人不問自己不說,把事情捂在自己的手裡,遇到問題消極處理,最終對方問起才說明解決不了,還往往一肚子委屈,誤人誤己。

這一點工作中尤其重要,最簡單的例子便是工作的事必反饋,這便是主動溝通的一個維度。讓業務需求人及時的瞭解事情的進展、結果,能大大提升雙方的有效溝通,避免不必要的內耗。

溝能最後要達到利益共贏。

溝通不是一味的說服他人,證明自己的正確性。而是在交流中找到事情的平衡點,達到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對待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要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與之溝通,讓雙方在溝通中解決問題達到共贏才是最終目的。

看完這本《溝通的藝術》後,回過頭審視自己的言行,覺得自己還有太多地方需要學習與提升。希望自己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能努力提升自己,與同事、朋友、家人都建立良好溝通,使生活變得更加融洽、美好!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1

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根植於愛。是的,我想是因為有了愛,才會有這麼多樂於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盡職盡責地堅守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堅守這份大愛。就如侯著久先生他的教育之路一路走來,始終且行且思;行走於各個學校,各個地方,各個崗位,可以說是嚐遍人生百味,但是他對教育事業之中如一,從來沒有離開過教書,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校長;思索於各種理念,各個方案,各種案例,但從沒離開過育人,無論是作為人父還是作為人師。

最令人欽佩的是侯先生還將中西融合的教育思想用最直接最簡潔的方式道出,舉重若輕。除了中西合璧,他還承古開今,不忘我國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的《論語》是其弟子記述孔子在教育過程中的言行一書,文字背後無不滲透著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核心等。侯先生研究《論語》,從中找到了紓解現代人困惑的教育思想。他還從育人的角度研究“豐田”與“通用”的企業文化,並從“養人”與“造人”中,獲得“育人”的`啟示。

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閱讀這本書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知道做一名優秀教師,應該做到兩個方面的事情:一是要忠於自己的職守,二是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專業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其中歌德那個彎腰的小故事尤其記憶深刻。耶穌願意在小事彎腰拾起那塊破爛的馬蹄鐵,最終換來18個櫻桃,他沿路灑櫻桃,邊走邊丟,讓跟在身後的彼得自願一個一個撿,由此讓他自己體會到其中的道理。某些東西或許看起來不起眼,但是不注重小小的積累,又哪裡來的巨大收穫呢?

教書有三爭,爭教專課、爭教畢業班、爭做班主任。年輕人不能怕吃虧,要知道吃虧是福。其實我父親也是這麼和我說的,吃虧是福,不要怕吃虧。教書這三爭看起來很辛苦,但是對自己的教書生涯來說這些工作經歷的積澱有助於一名新教師迅速成長。人總是在磨難在挫折中越戰越勇。

書中還提到我國的教育最大的缺點就是對學生的尊重不夠,師生之間沒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關係,所以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溝通。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說尊師重道。教師因為教書育人,受學生尊重,學生因為是受教育者,他們要聽從老師的管教。民主其實存在,比如班幹部讓學生自己來選,班級的一些決定活動由學生自己討論制定等等,但是民主是相對的,如果過度老師就很難管理好學生。

細細品味,書中提到很多觀點發人深省,值得我們去摸索,去探討。的確教育是一門溝通的藝術,是一個師生建立良好關係的橋樑,現在起用心築牆,撐起那片APCE藍。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2

教育是一門教師與學生溝通的藝術,教師作為執教者,他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起著榜樣的作用。教師的身體語言、教師的態度、教師的精神與激情、教師的微笑傾聽、教師的觸控等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言行。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教育的魅力在於發現教育的本質,從中,我覺得最觸動我的有幾點:

1.教師的態度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交替重複放鬆和緊張的態度可以使教學氛圍有張有弛。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把放鬆的態度和認真的態度交替重複時,會使對方無從理解你的身體語言,以致失去擺脫你的線索,當學生企圖從你的`態度中逃逸時,你突然緊張的態度 自然地把他們調整進你的視線。

2.教育的“場能效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某種心有靈犀稱之為“場能效應”它存在於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釋放場能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你可以用語言、聲音的高低、快慢、輕重、頓挫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種場能並不是教師魅力的單向釋放,它理應包含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對知識的渴求,對真理的追求、對人間一切美好事物的激情。它的全過程一個是柔和的、自然的、潤澤的、互動的。

3.課堂教學的三個橫斷面,積極和諧的氛圍包括與學生之間的和諧交流、思維交流、平等交流;鮮活經典的話題包括教學內容、材料以及深入淺出的“大家”境界;科學合理的佈局,課堂就像音樂和戲劇必須有明快的節奏。課堂教學學生必須有行為參與,課堂活躍而流暢;學生還要有思維參與,學習有感悟和創新;再者,學生對課程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活動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成功的課堂應該是師生有所為、有所得、有所悟和有所樂。

4.教育要講求效益,把握好方向和著力點;適時施教,把握教育的最佳時間;真誠體諒,與人為善;懲前毖後,避免二過;批評一個人,教育一大片;嚴於律己,以身垂範;嚴謹嚴格,持之以恆。

每個人對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不同,所以教育的姿態千奇百態。也正因為如此,教育才如此豐富多彩。讀書時,我對教育的理解更加書面化、理想化,我的教育夢想是成為特別優秀的人民教師。等我真正走上教師崗位時,我才發現教育的意義不是理想化的,她更加真實、更加瑣碎,也更加的具有可塑性。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更多的是理論和實踐不謀而合的產物,做個合格的教師已屬不易。

作為一名新教師,有著年輕人的高傲、理想化,但是我們亦是帶著教育夢想去用心發現教育的魅力所在。年輕是我們的資本,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去發現教育的美、發現教育的崇高之處。自此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去尋找、發現教育的平凡與不凡之處,讓這些平凡抑或不平凡的教育之花處處開花結果,也許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3

在認真拜讀了卡耐基的書《溝通的藝術》之後,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與教育。結合自己工作和生活談點學習體會。

一、與人相處的原則

不要隨意的批評別人,要儘量去理解別人,設身處地去為別人去想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評責怪更有益處。如欲採蜜,勿蹴蜂房,你的努力要讓人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從精神上幫助一個人要比給別人物質要好上多少倍。比如:成長、幸福、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我們要真誠的學會讚美別人和捕捉他人觀點的能力;看一件事須兼顧對方的角度,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樣就不會擔心形成內耗,只會形成合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保持穩健快樂的習慣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自我本色,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並在身心中保持自我,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而無效的模仿他人。要改變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因為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都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凡事要分輕重緩急,形成穩健從容處事的'方式,並掌握科學的合理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好工作。同時,把工作做的更出色,更完美。

要學會放鬆自己,解除疲勞,不要對事情感到倦怠,要有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對待工作,尤其是工作跨度較長的工作,要有一個對工作充滿樂趣,並有長期奮鬥、不知疲倦的態度,千萬不能有前緊後鬆,並逐步放鬆工作熱情和責任心的態度出現。

不要對自己認為不對的人進行議論,那樣傷害最大的往往是自己,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同樣不要指望任何人對你的善舉心存感激,因為付出是一種享受施與的快樂。每天要盡力帶給他人快樂,一個人要想得到快樂,就要時刻想著他人。

不要把別人的看法看的過重,對的接受,不正確的要心中有數就行了……不要以批評他人為榮,批評別人往往是一種自我滿足,做事情要盡力而為,在工作、生活中要撐起一把希望之傘,避開責難之雨,走下去,便會迎來一片藍天。

要學會反省自己,因為生活中最大的對手往往是自己。卡耐基的書是一貼工作和生活上自我清醒劑,學習他人的長處,即使不能全部做到,但其中確實能夠吸收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願通過學習,能夠為自己的現實工作和生活帶來良好的指導作用。

成語輕重緩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於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如: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七:“古之人有至於張空弮、羅雀鼠而民無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結其心乎?此又權於緩急輕重之間而為不得已之計也。”又如:事有輕重緩急,不能不從長計較哩。——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第五回

成語心中有數:對情況和問題有基本的瞭解,處理事情有一定把握。如:《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又如:春玲要先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東山交鋒做準備。——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4

從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這樣說,一個教師在教學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知識,85%要靠他的溝通技巧。學生,尤其是國小生,首先是通過與教師的人際關係的感受來決定是否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學科,是否願意遵守這個教師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歡學習和參與這個教師所提供的各種活動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除了使用精練、準確、科學的教學語言之外,還必須瞭解學生的心理,掌握溝通技巧,這樣往往能達到神奇的效果。於是我閱讀了唐思群、屠榮生老師編著的《師生溝通的藝術》

讀完這本書,首先我清醒地認識到實際生活中沒有真正所謂的“好教師”和“好學生”。所有人身上都有其存在的缺點,我們不能把教師的工作神話化,不能把學生對教育的接受性神話化。瞭解了做為新時代的教師形象和學生形象。知道了這一系列的師生溝通模式,不但可以用於課堂教學,同樣可以將它們應用於與單位同事的人際關係。平時與自己的子女的親子溝通等各個領域。

書中第二章《有效促進師生溝通的基本條件》中提到了一個“同理心”的問題,也就是作為教師要時時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去關心孩子。常聽老師們說:現在的孩子真不懂事,從來都不為你想想。每天惹是生非,製造麻煩。通過閱讀本書,我知道了,當孩子犯了錯誤,採用“我向資訊”的表達方式讓孩子明白,他給老師帶來的困擾。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導致這一錯誤的原因,在處理問題時讓孩子知道你是一心一意為他考慮;並且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體會他們的心情。這樣我們才能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真正的師生同理心,我們的溝通才會更有成效。

在這一章中另外還提到的一個重點,就是真誠,確實真誠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人與人維持交往的必要條件,老師應該用誠摯的.心去與孩子溝通,從而獲得孩子的信任感。書中提到了老師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掘自己內心世界軟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書中第四章中講到的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從來也沒有提前靜下心來想一想每一天都應該對學生說什麼話,同樣的話怎樣說才更有效果,對於不同的學生犯了同樣的錯誤,應不應該用同樣的語氣去批評?而在這一章中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幽默,委婉、含蓄、反語、模糊,沉默,表揚等口語策略。有時應巧用反語,適當使用“模糊”語言;該保持“沉默”時,要有意識保持沉默,因為默默無語也是一種口語技巧。特別是批評口語策略中講到的“六步進階法”和表揚口語策略中的的“九制祕方”。這些都是比較實用的。另外,我覺得現在的教師都患有一種“嘮叨病”,喜歡事無鉅細,不分場合的指責學生,囉囉唆唆。還覺得自己對學生很負責任。如果我們能反省一下自己講話的數量、質量的“效率比”,掌握好運用他們的方法和技巧,並能熟練地運用。這會給我們以後的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5

——用情商的角度來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主動與別人多接觸、多溝通,讓對方有一個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最大祕訣。在仔細閱讀卡耐基《溝通的藝術與處世智慧》一書後,深感欣喜,這本書裡面的章節調理清晰、內容一針見血,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克服封閉式的人性弱點,有非常寶貴的啟示和借鑑作用。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為卡耐基的觀點都是基於情商的角度在表述溝通與處世的智慧,而這麼書帶給我最大的受益之處是學會用情商的角度來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

情商是我們感知自己,以及與同事、朋友等人際關機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能力,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控制自己消極的情緒,控制自己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更容易瞭解別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互動能力。用情商去思考,以《溝通》一書為工具,建立和諧人際關係,我總結了幾點體會:

破除人際交往消極情緒。無論是上班路上一個橫衝直撞的“意外”或者無意間的一個口角都會影響心情,讓別人控制了我們的情緒,似乎是讓別人決定了我們這一天過的好壞。這種消極情緒會讓我們完全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為正常人際交往設定了障礙。所以我覺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從小事做起非常必要,樂觀積極地對待發生的事情,對難以控制的行為的性質進行深入地瞭解,分析整個事情和自己的感受及行為來把握好事態的發生,學會控制自己的反應,“微笑待人”,“管住自己的舌頭”,從而掌握“溝通的主動權”。

尊重他人,以禮待人。人與人之間很微妙,有時候一些人際衝突都是因為雙方沒有贏得足夠的尊重的緣故。卡耐基在書中章節也寫到“用友善的方式說話”“不要與人爭辯”“讓他人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稱呼上要尊重對方,說話要符合場合,與客戶約定就要按時赴約,尊重他人的人格,交談記住物件的名字,用謙虛的態度和待人,即使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也應保持禮貌,要實事求是的評論任何事,對事不對人,不要任意攻擊對方的人品和道德。

使自己的談話充滿社交智慧。交談的.目的是與別人建立關係、交流思想和資訊,而且讓對方感到重要的、獨特的。根據卡耐基的口才修煉法則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藝術,學會做一位忠實的聽眾,記住耳朵和嘴巴的數量之比。在各種場合與各種人之間的談話要適宜,與社交或者工作關係的每一個人都保持聯絡。關注交談的細節和技巧,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不要提及對方的弱點,要把人和問題分開,選擇雙贏的相處模式。

人與人共處於世,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法,順應時勢,依情況的需要去做事,既能做到明智審慎,又能掌握處世藝術,這才是戰場最聰明的操縱者。我的理想是站在卡耐基的肩上,用情商的角度去思考建設,用《溝通》去修煉提升,相信,我一定可以脫胎換骨,重塑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6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被推薦為大學生接觸人際關係課程的最佳讀本。閱讀這本書可以有效的幫助讀者理解人際關係和溝通的原理,抓住溝通時的要點。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們如何展現給他人更好的個人形象,如何恰當的處理人際關係,如何準確的理解他人的意圖等等。總之,與溝通有關的問題,在這本書中都會得到解決,對於我來說,它就是我在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下面我想分享一點在書中學到的:如何在溝通中進行印象管理。

我們傳遞的很多資訊是以創造我們想要的形象為目的的。而自我的展現程度決定著我們給他人留下來的印象。事實上我們有很多自我,有隱私的也有公開的,通常情況下他們的差異會很大。我們所覺知的自我是自我概念的一種反映。當你感知到的自我是指你在真誠的自省過程中所相信的自己。這種自我被認為是隱私的,因為你不可能把他對另一個人全部展現出來。與其相對的是展現的自我。它是一個公開的形象,就是我們想要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展現的自我,有時候被認為是一個人的臉面。大多時候,我們想要展示的自我,是一個得到社會認可的形象,社會規範常常在覺知的自我和展現的自我之間創造出一條鴻溝。我們生活中所有人都會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做一些我們在公開場合絕對不會做的事情。古人要求君子慎獨,實際上要求的就是這方面,能剋制這種行為的人,才能夠被稱為君子。對於自己展現的自我形象的恰當管理,是塑造個人形象的第一步。

印象管理的特徵是什麼呢?我們致力於構建多重身份、印象管理是合作式的,我們每個人不僅僅是編劇,建立不同的角色,也是一個演員,將我們的角色表演出來。只不過和其他意義上的觀眾不同,我們的觀眾都是由其他試圖創造自己角色的表演者構成的。與印象管理相關的溝通,可以被視作和別的演員合作的過程,每一幕劇都是即興發揮相互協調的場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雖然被稱作自嘲或者是戲稱。但是,一定程度上還是很真實的反應人們在溝通時候的一些狀態。我們在進行一場對話的時候,要是雙方都假設對方是個好人,對話可能就會進行的十分流暢。印象管理可以運用到溝通中,給人一個好的.印象可以讓談話事半功倍,給人好的印象並非指的是必須要贊同對方的觀點,而是要相互給對方“鋪設臺階”,讓對話得以進行下去。印象管理可以深思熟慮,也可以不知不覺。在第一次的會面的時候,我們可能由於過於重視這件事而表現得特別好,比如面試這種經過深思熟慮的場合,但是,在其他的情境中,我們的一些行動則會不知不覺的在小眾面前表現出來。通常情況下,我們會依靠經驗運用一定策略來保證談話的順利進行,但如果是面對小孩子的話,這些方法就不太合適了。但一般的成年人,都在成長中逐漸掌握了自身溝通的方法,在社會中進行符合自身角色的形式進行溝通。人們除了一些特定情況外,大部分人都在有意無意的,以一種有助於建立在自己和他人眼中的理想身份的方式進行溝通。

閱讀這本書,讓我品味了溝通的藝術,感受到了溝通的重要性,在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幫助我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及更好的把握在頂崗實習過程中與學生、同事、老師的交流過程。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7

你是否說話過於直白不講情面?你是否說話過於委婉達不到目標?你又是否曾因為不善溝通而備感挫折?

如果你有過上述任何關於溝通的困擾,那麼就來收聽本期節目吧。本書取材於《溝通的藝術》一書,這本書從從“看入人裡”、“看出人外”、“看人之間”三個層面,探討了自我因素、語言和非語言、人際關係等因素與溝通的關係,並介紹了12個溝通的策略和技巧,是一本教你如何把話說得藝術,如何跟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學習手冊。

《溝通的藝術》由美國的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合著。阿德勒是專注於有關溝通研究和寫作的學者,他的著作主題涉獵極為廣泛,涵蓋了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組交流以及社交技巧等方面。普羅科特是北肯塔基大學教授,1990年在一次溝通學會議上與阿德勒相識,兩人就使用故事片作為教學用具達成了共識。多年來,他們圍繞溝通這個主題廣泛地撰寫文章,四處演講,併合作出版了許多教材,在溝通研究領域開創了許多新鮮的理念,是該領域研究的先行者。

《溝通的藝術》你將讀到:

1、什麼是溝通中的'自我袒露,自我袒露的三個原則是什麼?

2、什麼是知覺檢核,知覺檢核的三個步驟是什麼?

3、語言對溝通有哪些影響,如何運用三個語言技巧促進溝通?

4、溝通氛圍對於溝通效果有哪些影響,有哪些策略可以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8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我買了很久,但這書厚的像教科書,知識點生澀難懂,所以一直沒有堅持看完。而通過這次共讀,把這本書啃完了,不過經典的書需要反覆看,每一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進行溝通?從生理、認同、社交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溝通,書中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給嬰兒吃喝拉撒,可就是不和嬰兒溝通,嬰兒最後走向死亡的道路。一個人即使再內向,也是需要溝通的,得了抑鬱症的人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整天都很憂鬱,得不到其他人的勸解和及時的治療,最後走向死亡的道路,他們認為死了才會解脫。

溝通實現了社交需求,娛樂、解悶、發洩自己的情緒,工作和生活都需要溝通,眉毛,眼睛轉、瞪等非語言傳遞資訊給對方,也是屬於溝通。

而馬斯洛提出的五種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無不例外不需要溝通。

既然溝通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培養溝通能力?培養溝通能力,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是一種既要留心他人又要考慮自己來獲取平衡的能力。並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損害別人的利益並不具有溝通的能力,而這種溝通往往是有害的,會損壞雙方的關係的。溝通是有單向和雙向的,好的溝通能力是雙向的,帶有反饋的。

瞭解自我,在溝通中會有不同的行為特徵,高自尊的人會表現出對方是很厲害的,值得我們向他們學習的,並期待自己被他們接受,和高手進一步溝通。而低自尊的人會認為對方看不起、批判他,於是產生反叛心裡,蔑視對方。

因此在溝通中需要有同理心。

①觀點: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理解對方的觀點,用同理心並非贊同自己的觀點而放棄自己的觀點,用同理心僅僅是把自己的觀點和對方的觀點裡找到共同點,從而更好的進行分析。

②情感:體會對方的感受,恐懼,難受,痛苦,失望。有些感受是需要經歷過才會真正懂那種撕心裂肺的感受。但可以為對方的利益著想,關心對方。

溝通者對於外在資訊的傳遞和接收,並不是語言才算溝通,非語言傳遞出資訊也是一種溝通,可以從非語言中接收資訊。傾聽並不是只是聽對方講話,而是在聽的過程中留意對方的面部表情或是肢體動作,從而用不同的方式來回應對方。

因面貌、性格,興趣,利益等各種原因和別人建立了關係,既然建立了關係,就肯定是會因為溝通氛圍而影響雙方的溝通。氛圍有正向和負向,正向可以讓溝通順暢,達到溝通的目的,而負向可能會讓對方一種防衛心理,書中提出用吉布的'支援性行為來降低對方的防衛。從而能夠實現正向溝通。

意見不合會及其容易發生衝突,爭論、鬥毆、牴觸等。無論雙方關係多麼友好,都會發生衝突,而發生衝突之後如何化解要看溝通雙方的溝通能力,如果處理不當,會讓雙方的關係破裂,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所以對於處理衝突的方式很重要、批評對方,迴避問題只會引起更大的衝突,並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只有達到雙贏才是真理。

可雙贏真的可以做到嗎?很多人認為雙贏的模式是趨向於理想化,很難做到,因為當我爭執、矛盾時會很容易說出衝動的話語上到對方,在非理性的時候確實是很容易衝動,不經大腦就做一些後悔的事情或說一些話。當自己處於非理性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把自己抽離出來,不能越陷越深,不然關係會弄得很僵,沒有挽回的餘地。很多夫妻的關係就是吵吵鬧鬧,說一些氣話,做一些非理性的行為,最後感情破裂,導致分開。

溝通能力強的人能夠了解自己,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同時瞭解別人,洞察別人的行為,所謂察言觀色,做出恰當的行為。和別人相處很愉快的人有一個共同點:能夠在自己的看法和考慮別人的感受之間平衡。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29

新年結束了,假期之間匆匆忙忙的讀了美國羅納德的《溝通的藝術》,看似心靈雞湯,讀過之後回頭來看卻有不少營養,對我今後的生活也有很多啟發:

一、溝通的重要性

我們的生活能不能沒有溝通?西點軍校有一個處罰叫做"沉默處分",犯了錯的人不能和身邊的任何人有任何的交流,這被稱作是最殘酷的處罰。想起上學時候,女生之間會鬧一些小性子,有時候會集體孤立某個女生,這對被孤立的人來說,心理上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再或者男女朋友鬧彆扭冷戰,無論誰對誰錯,最終誰先低頭,結果不可避免的都會對這段關係有所影響。因此,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溝通,溝通就如同空氣和水一樣,是我們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必須的要素,更是我們獲得社會認同和維繫、增強一段關係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溝通的原則

1、人絕對不能不溝通。

2、溝通可以有目的也可以無目的。

3、溝通不見得越多越好,過度溝通也會造成問題。

4、成功的溝通並不表示彼此理解。

5、溝通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溝通的侷限性)。

三、如何增強我們的溝通能力

知道了溝通的重要性,我們該如何增強自己的溝通能力?其實,溝通的能力代表一個人通過溝通,某種程度上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維護和增強一段關係的能力。比如工作中,上級對下級的溝通,很多時候是想掌控下級思想動態;男女朋友之間的溝通,除了表達自己,希望對方理解自己以外,也是為了維護和增強這種關係。

想要增強溝通能力,首先,要知道"我是誰",要有清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主觀多元的,隨著時間而形成,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被稱作"認知保守主義")。小時候,我們身邊重要他人(家長、親戚、老師、同學)會不斷給我們評價,你學習不好,你性格內向,你語言表達能力差等等,他們的描述如同一面鏡子不斷積累和強化著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在這種自我強加和別人強加的評價中,我們形成了思維慣性,便很少去認識和突破真實的自己。

溝通除了認識自我外,還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別人。同理心意味著我們把自己設想成他人,去切身感知感知他人的觀點和情感,進而有更好的心態和策略去處理這種關係。同理心,做到很難,因為我們存在的`需求衝突,因為我們的刻板印象,要想跳出這些,作者建議"枕頭法",用五種立場"我對你錯、你對我錯、雙方都對也都錯、議題不重要、所有的觀點皆有道理"。看似是一個老好人的立場,卻幫助我們站在多方立場考慮問題。

除了認識自己和用同理心來理解他人外,好的溝通還需要溝通者有好的情緒。情緒穩定是一項非常高階而難得的能力,心理學家把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稱為"情緒智商"(我的情緒智商就很低,情緒經常像坐過山車,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深受其害)。過分的壓抑情緒和過激的表達情緒,對我們的健康都是不利的,好的溝通能幫助我們建設性地表達情緒,除了有利身心外,也增進人際關係。

情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管理困擾的情緒(盛怒、嫉妒、沮喪、恐懼等),首先要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壞情緒。壞情緒來自於懷的自我內言,自我內言指的是根據某件事情自己引發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往往會導致實際的感覺和情緒。在溝通時,我們要避免產生一些由完美主義、對他人贊同的極度渴望、對因果關係強行連結、對生活失去信心等情況導致的負面自我內言。

溝通,除了有管理自己的情緒外,還來自於很好的傾聽。而資訊爆炸時代,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虛偽的傾聽、自戀的傾聽、選擇性傾聽、防衛性傾聽、隔絕性傾聽,很難去傾聽別人,理解別人,蒐集更多有價值的資訊。作者提出可以通過借力使力(捧哏)、問話、釋義和支援的傾聽技巧,更好的去傾聽。有了自我概念、有了同理心,仔細傾聽、管理好溝通時的情緒和氣氛後,我們可以藉助一些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進行溝通。

四、溝通如何避免對方的防衛心理

防衛是一種毀滅性的溝通行為,防衛通常包括反擊,反擊又會引起自己的防衛,溝通氛圍會被破壞。攻擊、口頭侵犯、諷刺都可以導致防衛。我們要避免讓對方和自己產生防衛心理,因此作者建議:不要用"評價式"溝通去評價別人,而用"描述式"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試圖支配式的態度去控制別人,而要用問題導向將焦點放在自己和別人的需求上;不要用策略把自己真實的動機隱藏,要向對方坦誠;不要用中立或者冷淡的態度體現出對別人不幸的漠不關心,而要同理心去理解別人的處境,安撫別人的情緒;不要說話自帶優越感(這點讓我相當討厭)……

五、溝通如何化解衝突

衝突是一種表達出來的鬥爭,衝突雙方因為不相容的目標、不足的資源和達成自己目標時令一方的阻撓。解決衝突是考驗溝通能力的終極大關。我們必須學會建設性的處理衝突的技巧:首先要避免防衛心理,確定你的問題和未滿足的需求,把重點放在你為什麼不滿意,不要情緒化地給別人貼標籤;其次,需要提前預約溝通時間,讓雙方正視你們的問題,而不是讓別人突然把關注點放在你身上,然後,描述你的問題和需求,商量解決之道,最後跟蹤調整。

囉嗦了這麼多,其實想說的只是,溝通是一種雙向的行為,要想有好的溝通,除了認識自我和他人外,要明確雙方的問題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氛圍,管理好個人的情緒,避免雙方產生防衛心理,溝通中要傾聽對方,關注對方的感受,共同協商問題的解決方法。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篇30

生活中與人的溝通必不可少,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那麼溝通的意義在哪裡?如飲茶一般,是苦,是澀,是醇,是香,是甜,唯有自知。

這本書解析的視角讓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順便談談這個公眾號未來的推送計劃,以前以技術卷的推送為主,現在考慮再三,記錄個人印象筆記,以前的積累還是留在印象筆記中連載所見,所聞,所感。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分為"看入人裡","看出人外","看人之間"三部分,側重點在於分析,人際關係,溝通的本質。

溝通的意義在哪裡?

南開大學艾躍進教授說:溝通的'本質就兩點

1.資訊的交流

2.增進感情。

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講到溝通帶來的好處,分為生理和心理上的。生理上溝通多的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會低於溝通少的人,感冒少,壽命長。心理上,體現為認同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自尊需求等能得到滿足。私以為,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溝通能力是一種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