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超越自卑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3W)

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小男孩去動物園看獅子。

超越自卑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讀書筆記

在獅子籠前,一個孩子躲在他母親的背後全身發抖地說:“媽媽,我要回家。”

另一個孩子則站在原地臉色蒼白地用顫抖的聲音說:“媽媽,我一點都不怕。”

第三個孩子顯得勇敢一點,他一邊專注地看著獅子一邊問他的媽媽:“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這三個孩子均感到自己處於劣勢,因此都產生了強弱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

故事裡的三個男孩是大部分人的縮影。

當人們感到劣勢時,自卑的烙印使他們或在人多時不擅表達,或辦事時畏首畏尾,或沒有自己的主見,喜歡隨聲附和。

有這樣一本講述自卑的書,書中並沒有陳述過多克服自卑的方法,而是引導讀者找尋生命的意義,認清生命的本質。

這本書就是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心理學鉅著《自卑與超越》。

這本書距今已出版了90多年,並繼續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生命的意義,克服自卑,走向優秀。

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巨頭”。

他早年受到弗洛伊德的賞識成為了他的學生。

後來,他反對弗洛依德將什麼事情都與“性衝動”聯絡起來,遂與弗洛伊德展開激辯。

不久,他就離開了弗洛伊德並建立了自己心理學體系“個體心理學”。

這本《自卑與超越》就是他“個體心理學”的巔峰之作。

在這本書裡,阿德勒著重強調一個人擁有正確生活意義的重要性。

他認為對生活意義的錯誤認知會讓人在各個階段做出錯誤的行動,促使人更易產生自卑情結,從而陷入自甘墮落的漩渦裡。

下面我會以三個方面為大家分享書中的重點內容。

  一、尋找正確的生命意義

阿德勒說:“每個人,只有找到人生的意義,才能對自己的行動負責。”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人生意義呢?

阿德勒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向我們陳述了人類受侷限的三個事實:

1、我們都在地球上生活

2、我們並不是唯一的人類

3、人類有性別之分

這三點成為了束縛我們的枷鎖。

到目前為止,這幾個事實依然制約著我們,所以阿德勒得出一個結論:

人類所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及目標是在這個貧瘠的星球上,與同類建立聯絡並進行合作,保證我們生命的不斷延續及人類命脈的傳承。

因此,社會是人們生存的保證。

阿德勒認為如果有人想靠自己面對所有困難,最終只能走向滅亡。

基於以上三個事實他得出正確的生活意義是:

1、不斷的奉獻

2、個人要為團體貢獻力量

3、個人對他人產生興趣進行合作。

什麼意思呢?

就是奉獻自己,與人合作。

與之相反地便是錯誤的生活意義。

對生活意義產生錯誤理解的人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也不會對人類社會作出奉獻。

錯誤的生命意義往往會導致一個人擁有嚴重的自卑情結。

在這裡我們提到了“自卑情結”這個概念。那什麼是自卑情結呢?

阿德勒說:“如果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一個人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由此產生的情緒就叫作自卑情結。”

簡單來說,就是認為自我不能解決自己的處境,從而產生自卑的情緒。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結,因為我們常常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是有待改善的。

不過,有嚴重自卑情結的人,他們會因錯誤的人生意義喪失改變環境的信心和勇氣,最終選擇逃避。

他們有可能會發展成一個問題小孩,一個神經病患者、一個罪犯或自殺者——這是他們最後的逃避。

因此,只有找到正確的生活意義才能夠戰勝自卑情結,實現超越。

  二、青春期對生活意義的錯誤認知對人有哪些影響?

對於父母來說,最痛苦的就是教育青春時期的孩子。

他們往往變得叛逆,更有個人主見。

輕的與父母頂嘴,重的.離家出走,再嚴重點甚至會出現毆打父母的行為。

那麼孩子為什麼在青春期一改往日乖巧聽話的形象,變得頑皮叛逆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青春期?

青春期一般沒有明確的界限,通常是14~20歲左右。

《自卑與超越》中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原因是:

隨著他們身體發育成熟,心智提升,他們想證明自己不再是那個受大人驅使的孩子,而是一個可以獨立、已經成人、具有男子氣概或者有女人味的大人。

有三類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出現問題,分別是被寵壞的孩子,被忽視的孩子,經常被指責的孩子。

  1、被寵壞的孩子

在青春期裡最易遭受失敗打擊的就是那些被寵壞的孩子。

其實很容易理解,他們已經被父母養成了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外面的風浪了。

這類孩子在父母那裡沒有體驗過失。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養成了第一時間找父母幫忙的惡習。

被寵壞的孩子希望自己一直處於童年時期,不想長大,因為他們不想擔負成年人的責任。

  2、被忽視的孩子

被忽視的孩子在青春期這個階段會接觸到更多的人,可能會對未來抱有更好的期待。

這類孩子非常討厭被忽視的感覺。因此,他們希望別人都能關注到自己。

他們把重心放在如何獲取更多的欣賞上而不是為群體提供多少奉獻。

這種自我主義會讓他更加關注金錢和權利,因為這樣可以滿足別人所期望的。

  3、被指責的孩子

這類孩子從小經常被父親指責,年幼的時候可能表現的十分溫順,但是他內心深處已經埋下了報復的種子。

面對父親高大的形象,他會自卑,知道自己還不能反抗。

當他成長到認為自己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與父親抗衡時,他可能就會選擇反抗,甚至尋找機會攻擊父親,然後離家出走。

這有點像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意味。所以不能對孩子一味的指責,學會賞識教育還是很重要的。

為了避免在青春時期對生活產生錯誤的意義,家長們要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要避免溺愛或忽視孩子,也不要經常指責孩子,幫助孩子在幼年時期就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家長還要引導他們與人合作,學會奉獻,懂得靠為團體貢獻力量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三、幫我們擺脫自卑實現超越的幾個建議

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道出了人生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不會奉獻,不懂合作。

像犯罪分子、酒鬼、精神病人、自殺者等他們眼中所謂的“生活意義”只是屬於自己的,認為成功是針對個人而言的。

他們為了自己的成功不擇手段,這樣做實際上只是為了滿足不切實際的個人成就感。

為了讓人們能夠避免失敗,走向成功,阿德勒在工作,婚姻以及教育子女中分享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希望大家能夠因此受益。

  1、工作

阿德勒建議我們不要只對掙錢有濃厚的興趣。

如果把收入的高低作為衡量工作的好壞,這會產生一心為己的錯誤想法,這樣的人在與人合作方面不會有太高的水準。

除此之外,那些逃避面對愛情和社會問題的人,他們會將自己的精力全部傾注在工作上,成為一名工作狂,這是作者不建議的。

他還強調,找到一份工作要有必要的堅持精神,不要頻繁跳槽,最終一事無成。

  2、婚姻

阿德勒在婚姻這個難題中依然秉持著奉獻合作的核心理念。

他認為我們不應該將婚姻理解的太過狹隘。

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所有人共有的,它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婚姻雙方要擔負起責任,所以這要求婚姻雙方必須是喜歡合作的伴侶。

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在婚姻的過程中不要妄想控制另一方,因為誰都不是誰的附屬品。

他還希望男人要完全尊重女性在家裡的付出,不以掙到的工資多少來評定一個人對家庭的貢獻。

因為母親在孩子身上做出的貢獻,已經被這個社會大大低估了。

  3、教育後代

無論愛情與婚姻都需要細心的經營,全然的奉獻。

對於愛情和婚姻而言,最讓人關注的部分就是養育後代了。

阿德勒認為:要想讓婚姻變得和睦、幸福,孕育子孫後代是必要的環節。

在前兩個重點內容中,我們已經瞭解到一個孩子在幼年時期認識正確的生活意義有多麼的重要。

家長們教育子女要從娃娃抓起。

不要冷落孩子,更不要寵愛驕縱孩子,對每個孩子做到平等對待。這需要父母自己拿捏好尺度,找到愛的黃金分割點。

父母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引導他們對其他人產生興趣,建立合作。

如果讓他在幼年時就知道為人類作出貢獻是生活的意義之一那就再好不過了。

父母的婚姻關係對孩子成長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如果父母關係不合,父母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將孩子作為爭執的焦點。

這樣的家庭下成長的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會非常差,因為在他的眼中父母糟糕的關係就是合作。

有句話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互相恩愛,這與阿德勒的教育觀不謀而合。

通過閱讀《自卑與超越》,個人最大的收穫是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首先要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意義,這會幫助我們從根本上克服自卑情結,實現自我超越。

也許他的人生意義不是唯一正確的,但個人十分贊同自我奉獻這一說法。

不斷地自我奉獻,不僅會讓人類社會健康發展,也會讓自己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份成功的事業。

願單身的你能重拾人生的意義,克服自卑,實現超越。

願為人父母的你能教育出散發著陽光般自信的孩子。

最後,分享《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超越自卑,你將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