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2.92W)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1

做孩子成長的引導者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

在生活方面:從小,我們就培養陳陽軒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比如:陳陽軒有一次突然對我說:“你們大人每個月都有工資自己支配,為什麼我沒有呢?”當時,我就在想,作為一個孩子來說,你一些基本的需要,我們大人基本上都會滿足,你還要錢幹什麼呢?於是我就問他,你要錢幹什麼呢?他說想自己支配:如買個筆、過個節買個什麼禮物送你們呀!請同學來家玩買點零食呀!還有買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呀!我一聽,當時就覺得,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居然有這麼多的想法,頓時我就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同時也我意識到不能再把他當三歲小孩哄了,他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不過這也不錯呀,我就順水推舟尊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就說,那行,每到爸爸媽媽發工資的時候,也給你發5元工資,這個錢由你自己支配,那不管要買什麼東西(除了學習上的東西),都要從這“工資”裡攢著買,他就很高興的答應了,一次在小超市他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小陀螺)標著8元,可是第一月給他發的5元工資不夠呀,怎麼辦呢?他豈求的眼神看著我,想我給他買,我就說了,那不行,你的工資不夠,爸爸媽媽的工資也是有預算的,要一些生活開銷,所以你只好等下個月工資咯,然後我兒子也沒辦法,無奈地說:“那就自己攢著吧”。但後來,看樣子我兒子是真喜歡那玩具,等第二個月發了他5元,他還惦記著他的小陀螺,最終他就去把那8元的玩具給買回來了,當然,(因為8元的玩具也不是什麼好玩具)所以沒多久就壞了,但是通過自己攢錢買的玩具他格外的珍惜,壞了,也在那裡琢磨怎麼把它修好,寶貝得很。通過這件事,我只想說:尊重孩子的想法,試著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這遠比父母給他買一個一百多的玩具要有意義的很。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比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所以,在生活上,一些基本的家務活我們都讓陳陽軒做,例如:會把鞋櫃邊散亂的鞋子放整齊、早上起來會把開水燒好、晾洗衣機裡洗好的衣服、到樓下的超市幫父母買一些油鹽醬醋等等,時間長了,他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在學習方面:在對待學習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重過程輕結果”。對孩子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我們是很關心的,該檢查的檢查,該簽名的簽名。但是對於考試成績,我們是抱有一顆平常心的。我相信,程式正確,結果也一定正確。考試畢竟有各種偶然性,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鼓勵孩子與別的同學去比較,只要自己平時該做的做好了就夠了。在這裡再多說一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容易走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今天,他們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廣闊的天地裡,他們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2

真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成了個性化閱讀的一個標籤。於是,很多老師奉這句話為聖旨,把它理解為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當然,這一舶來名言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不謀而和,它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把學生從“標準化”、“一元化”的文字解讀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也是一個英雄的復仇者。莎士比亞有意造成一種“清醒與瘋狂、偽裝與真實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顯示人物的複雜性格。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認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負復仇重擔而又躊躇,是由於他本身軟弱的關係;魏爾德爾認為哈姆雷特的躊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麥王子的軟弱性上,而是客觀情勢妨礙了實現復仇的計劃;弗洛伊德則認為戀母情結是哈姆雷特久而未決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字真的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烏鴉》中的狐狸就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吹捧別人的狡猾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並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其結果只會是把學生引入歧途。

還是以上述這兩篇課文為例,還真有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老師讓學生說說對課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學生說:“白骨精雖然它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對於這樣的理解,老師不是加以否定,還稱讚地說道:“我們從來都說白骨精怎麼怎麼壞,可是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發現,它的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同樣的故事也在《狐狸和烏鴉》一課上演。在課堂上,正當教師帶領學生對狐狸的卑鄙行為進行批判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覺得狐狸很聰明,理由是狐狸善於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說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這樣脫離文字實際的解讀,老師的評價是:“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理解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說學生的理解可以原諒,那麼老師的附和卻讓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為了和母親一起分享唐僧肉,這種“孝”是我們生活中所倡導的嗎?狐狸的“聰明”則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種“聰明”是為人們所不恥的。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極不道德的。殘害無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們永遠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師一定要這樣去引導,學生可能會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得到的東西與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聰明”就是不擇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好像走入一個誤區,解讀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課程標準》的理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不錯,但是大家都不可能迴避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哈姆雷特到底是誰?不管我們讀出多少個千姿百態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終只有一個。他就是那個為父復仇的王子,他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王子,這個誰也無法改變。而我們所讀出的“一千個”也都是從這“一個”中發散出來的。這就告訴我們,哈姆雷特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是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必須在尊重作者、尊重文字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多元解讀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牽強附會,脫離實際。作為教師,當學生理解出多個“哈姆雷特”的時候,我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也要細加分析,這個“哈姆雷特”與文字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偏差時,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引導。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當我講到凡卡的爺爺也過著很苦的生活時,有一位學生卻說:“老師,你講錯了,凡卡的爺爺過的生活很好。”我沒有馬上指責他,而是讓他說出理由。他說:“書中寫到爺爺穿著寬大的羊皮襖,說明爺爺穿得很好;爺爺白天在大廚房地睡覺,而凡卡卻睡在過道里,說明爺爺過得很好。”他的這一番言論,令我始料不及。細細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文字的價值取向。作者契訶夫是要通過凡卡的悲慘遭遇表現沙皇統治下,城鄉人民過著痛苦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出爺爺過得很好,豈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為了尊重學生,我們有馬上反駁,而是對全班學生講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後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那位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們從任何文字中讀出的“哈姆雷特”都離不開文字的主旨,如果我們偏離了這個主旨,一味地標新立異,其結果只會是得不償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歸根到底還是“哈姆雷特”,永遠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成不了羅琳筆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只有循著文章的思路去解讀文字,方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準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準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領學生在語文的天堂裡尋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3

今天上了二年級的課,之前師父也告訴過我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主要以培養孩子們對英語的興趣為主展開,主要讓孩子們在輕鬆的課堂環境下感受簡單的英語,並嘗試著用簡單的英語口語進行日常的交流

在今天的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很疲憊,似乎沒什麼精神,因而我心裡清楚的知道,今天的教學任務應該有所減少,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先讓學生唱歌玩玩遊戲,當然這些遊戲都附帶這單詞和句子,讓孩子們在快樂中不由自主的複習學過的內容,遊戲也迎合國小生愛玩的天性,寓教於樂;當然之後的課堂教學我主要以動為主……

今天最大的感受是,教學不只是要被教案,還要備學生。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4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緊張、繁重而又愉快的秋季學期臨近尾聲。回首已逝的一學期時光,有欣喜自豪也有遺憾困惑。欣喜的是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老師的幫助下,經過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校領導的好評與認可;而遺憾的是,還存在著不少不盡人意之處,留給自己的是追尋和反思。

一、成績與經驗。

本學期,能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針對學生特點備好課,適時恰當運用電教媒體上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靈活多樣、注重雙基的教學環節和課堂作業,培養學生能力,鞏固所學知識;認真耐心細緻地輔導學困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其積極性,讓他們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成績。同時,也盯住優生,做好培優轉差工作,努力讓優生更優,差生變優,從而促進班級學生整體素質平衡發展。其佳績得到了家長的好評與校領導的認可。此外,還能積極參與各級組織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特別是學校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與校本教研,與老師們一道共同研究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改進課堂教學,關注人文素養,積累點滴教學經驗並撰寫教學隨筆、論文與案例等。撰寫的《活化品德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等文章獲得市級一、二等獎;《我有一份責任》電教教案已獲二等獎;《談國小生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有效性》已上交省級主管部門參評;《一句話點燃心中之希望》之教學隨筆現已完稿,正準備投予《湖北教育》雜誌社,期待著好的佳音。

二、遺憾與反思。

由於本人剛轉入國小《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工作,自然是一個新手,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學生的課堂作業量安排較少,題型也比較單調化;面批學生作業次數太少,講評作業不太紮實,並沒有強調學生立即進行改正。此外,還有一點就是課堂氣氛不活躍,表現在學生髮言不踴躍,不積極。學生不說老師就無法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三、改進與展望。

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沿著教育改革的軌跡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努力工作。首先是認真搞好課堂上的組織教學活動,賦予《品德與社會》課堂新生命;其次是深入學生生活,走進小朋友,建立師生“零”距離之關係;最後是加強課堂教學評價,加強學生作業評價,用激勵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為學生的一切而努力,為教育的發展而奮鬥。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5

學生學習認知分五個維度,從低到高分別為:單點結構層次、多點結構層次、前結構層次、關聯結構層次和拓展結構層次。

在謝老師的這節語音課上,從匯入“A is for apple”,到帶讀再到跟讀,很好的讓學生從單點結構層次上升到多點結構層次。呈現部分,讓學生試讀短音oo的單詞,試圖達到前結構層次。在區分長音/u:/和短音/u/的單詞分類的環節,進入到關聯層次結構。但這一階段有個別學生回答錯誤,把單詞卡片貼到了錯誤的區域,而老師並沒有及時進行再講解,直接帶過,這個別學生代表一部分學生的錯誤,在這一環節中,說明學生並非真正進入到關聯結構層次。建議:在區分長音/u:/和短音/u/的時候可以再適度誇張,幅度加大,長音音再長點,且用上body language,讓學生牢記於心。

學生的認知是由淺到深,一環扣一環,又不在同一層次上的,是有梯度的,音→詞→句→篇,最後能夠達到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學生學習認知的五個維度中,最高層次為拓展結構層次。在謝老師的這節課中,拓展結構層次為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朗讀陌生語篇中含有長音/u:/和短音/u/的單詞。但是所選繪本”No book,just cook”呈現的只有短音/u/的單詞,並沒有體現能區別長音、短音的文字。建議:選擇含有長音、短音差別的文字,以達到更好的思維訓練及鞏固。

國小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寓教於樂是最為理想的上課形式。唱歌遊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課堂上缺少了一些遊戲、競賽方式,具有趣味性的表現方式。建議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協助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發明模仿的機會,提高同學的語音和語調。利用小組性、同桌性的活動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掌控力。

總而言之,不時反思,集體討論,積極瞭解訊息是我們現代教師必要功課,我們的不時積累和不斷學習是幫助學生進步的力量之源。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6

換位思考

孩子犯錯是很平常的事情,對大人來說微不足道的小事,對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錯誤。當孩子犯錯後,換一個角度看孩子,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孩子犯錯往往喜歡逃避職責,這樣對他的成長是不利的,一個不敢應對自己錯誤的人,無法承擔重任,也無法應對紛繁複雜的世界。

我們班上孩子,在以前,犯錯是不敢主動承認的,原因很簡單,怕老師責罵。之後,有同學犯錯了,我沒有直接罵,而是講出他犯這個錯誤的後果,引導他們。此刻漸漸有人,發展到,只要自己犯錯,都會主動和老師說。這些是我比較欣慰的。

小武,經過一年多教育指導,學習上用心性不穩定,紀律上改變很多,不會無緣無故去打人。上個星期五,他第一個,早早的來到學校,能夠看出他對學習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由於自己衝動性格,在沒有鑰匙的狀況下,一腳把門鎖頭踢壞了。這件事,我在班上問起時,他一一承認,但是,當應對要和他爸爸講的時候,他卻退縮了。

活動課的時候,他來辦公室找我,一副犯錯後悔悟的表情。“老師,你能把爛掉的鎖頭給我嗎?”我不明白他要幹嘛,但是尊重他的意願,把鎖頭給他了。之後,小平跑到我的辦公室說:“老師,門被小武修好了。”我好奇的問:“怎樣修的?”“用筆修好的。”我準備看看小武的傑作,走上樓梯看了。用筆殼雖然插不穩,但是,也能夠把門閉合。在那裡,我看到了孩子小小的創造力。如果,鼓勵他繼續發揮自己的腦袋,發明創造,他將越來越聰明。

小平告訴我,小武害怕讓他的父親明白這件事。我特意接近小武,和他聊天,告訴他,他能主動承認錯誤,並且試圖想辦法自己解決,是一個十分有擔當的人;修復門頭,雖然不實用,但是,也說明,你是個善於思考的孩子。如今,就差應對了,你不敢跟父親講是因為不敢應對你爸爸。怕他明白後的反應,或者是害怕父親失望。其實,只要你的態度誠懇,並且告訴他不會再犯錯了,他是不會怪你的。主要是自己要做到。事後,他採納了我的意見,他父親也主動給我打了電話。

在這件事上,我並沒有因為這個孩子的錯誤而生氣。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穫。教育孩子的錯誤,要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錯誤。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7

我是一名國小數學教師,從事教育行業17載,在教學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現把我的教學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1、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在教學中,主要以鼓勵為主,如一年級的小朋友,很常見的問題是計算的速度慢和正確率低。而這兩個問題對孩子的數學學習影響最大,也最容易打擊孩子的信心。利用數字卡片、算式條、速算本來對孩子進行訓練,提高孩子的口算潛力。如果孩子上課時能第一個算出結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會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但是,計算訓練比較枯燥,我還用星級方式進行鼓勵,比如三十題正確二十五算3星,積累星星能夠換獎品、兌紅旗等。數學教學務必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

2、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孩子與孩子之間存在著差異,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不如別的.孩子那麼優秀,同時也可能學習起來缺乏自信,調皮搗蛋,與老師對抗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對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能學會自信;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能學會自愛。有時我們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熱情的表揚,都能夠在孩子身上轉化為無窮的動力。因此,我們必須要精心呵護每一顆完美而脆弱的心靈。當我們的愛注入孩子心田時,我們的愛就會轉化為孩子對知識和世界的熱愛,從而促進孩子良性發展。

3、信任,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品

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同樣需要信任。

心理學家認為,追求信任,這是一種用心的心態,是每個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用心向上、實現自我價值的內驅力。信任的心理機制對兒童良好心理品質的構成具有用心的鼓勵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到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我覺得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不能單純地以成績好壞來劃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對待學生我都一視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還注意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他們樹立自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期望,教育好他們,把他們培養成材,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我清楚地意識到,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難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必須會有所收穫的。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8

這孩子真讓人憂心那

“老師,你看昊昊呀,他和輝輝打起來了!”學生的大叫聲把我從聊天中驚醒過來,抬起頭一看,只見昊昊眥著牙咧著嘴,用手死命地摳著輝輝的臉,而輝輝也不甘示弱,用手裡的礦泉水瓶敲著他的頭……“反了!反了!”我在心裡想著,連忙走過去說:“你們這是怎麼回事呀?快住手!”輝輝倒是迅速地停了手,坐到了座位上,可是昊昊呢,嘴裡還嘰裡咕嚕地嘟囔著,有些不情不願的樣子。這是發生在“迎新長跑”比賽上的一幕。

我在他的座位上坐了下來,先問他怎麼回事?他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他先打我的!”回過頭問輝輝,說:“他自己把椅子老往我這裡翹,撞在了我的膝蓋上,跟他說他也不聽的,我就……”旁邊的同學也都附和著說昊昊的不是。他顯得很激動,小臉漲得通紅,結結巴巴地說:“我又沒有……我又沒有……”成成對我說:“沈老師,是昊昊不對,他老是要弄旁邊的同學的。我提醒他,他也不要聽,沒辦法!”看著成成的小大人樣,可見平時大家對他的無可奈何。哎……這孩子就是讓人操心那!

事情基本明朗了,我就又開始了自己的苦口婆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這有用嗎?我也不知道,但總不能聽之任之吧。經過一番談話,他倒也認識到動手打人是不對的,我還特別強調了“你用手摳輝輝的眼睛,假如真的出了問題,你說怎麼辦?”他啞口無言了。我知道對他不能硬來,否則他的倔脾氣一來,任誰都沒有辦法了。也許對他比較瞭解了吧,我的羅裡羅嗦嗦還是“打動”了他,當時我是這麼認為的。他終於承認了錯誤,也向輝輝道了歉,後來就又和旁邊的同學有說有笑了,那天真可愛的笑容也出現了。

可是,為什麼每次活動他總要製造一些麻煩呢?這孩子真讓人憂心那,雖然每次給他旁邊安排一些比較好的學生(遵守紀律的,又不會惹是生非的孩子),可每次還是會有意外發生。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9

記得有一本書上這樣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因為學生心理的發展很容易受周圍的人際關係的影響,其中不一樣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明顯。長期以來受“師道尊嚴”的影響,大多數老師都在有意無意中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應對自我的學生,造成了學生“敢思不敢言”“有話不願說”的局面,師生心靈間缺乏交流和理解,學生畏懼老師,有心裡話不敢或不願向老師傾訴,老師不瞭解學生的內心需要,不知學生內心的喜怒哀樂,老師與學生的這種心靈阻隔既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我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都終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我覺得,師生之間心靈彩橋的建立,要求教師不僅僅應是知識的傳授者,智慧的啟迪者,更應如慈愛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而要成為這種多元主角,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不應侷限於課堂上與學生隔著課桌的學習問題“問答”式的交流,而要走進學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們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及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在工作中,我用看、聊的方法去了解學生。看就是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中的表現,瞭解學生的思想、興趣;聊就是透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內心世界、愛好和語言。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語言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樑。透過這兩種方法,讓我對每個學生有了必須的瞭解,而我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也從不把自我當成老師,而是以一個大朋友、一個傾聽者的身份去真誠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也拉近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沒有距離感,願意跟你說真心話,願意讓你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然後我將這種瞭解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就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師生的配合也就十分地的默契,從而完成了教學目的。比如跳繩活動,當學生看到老師也參與到他們之中,他們的用心性也就極大的被調動起來了,在自由活動的時候,學生們就自動地、創造性地活動起來,有的跳花樣、有的雙人跳、有的編成小組跳追人,而我這時候也下放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一齊活動,一齊探討其它的花樣,一節課的教學資料十分順利地就完成了,而且常常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由於我的這種真心相對,真誠地與學生交朋友,既縮小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讓我從容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到達了一舉兩得的目的。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10

如今,我如願以償的站在了講臺上,成為了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如何在現在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如何讓同學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學好英語這門語言,教育教學中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過三年的工作實踐,我認識到,國小英語教學不應該只滿足於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解釋和程式化分析,那樣只會使教學內容平淡、課堂氣氛沉悶,使同學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使他們原有的興趣和信心很快喪失殆盡。那麼,怎樣才幹做好國小英語的教學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心得:

一、勇創雙語教學特色,營造英語氛圍。

1.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說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協助同學理解教學內容;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協助同學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同學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同學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2.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應該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過課堂扮演來發明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小朋友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並且可為同學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同學自我表示和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3.鼓勵同學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同學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課外,也要鼓勵小朋友們儘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區域性,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

4.反饋資訊、即時鞏固。 英語的聽、說訓練一定要做到反饋和時。在教學中,同學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和時鞏固,不只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同學在聽、說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和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二、 關注同學情感,發明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1.尊重每個同學,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和時發現他們的進步並給予相應的褒揚,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同學互相學習、互相協助、體驗勝利、合作發展。

3.關注後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同學,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正確表示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同學一起交流和探索,瞭解同學所想所需,做到教學相長。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協助同學學會學習。

1.積極發明條件,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結合語言情境,讓同學通過實踐和運用來深化學習。

3.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各自的不同狀況進行查漏補缺。

四、實行激勵評價,使同學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1.注重教師的客觀性評價,對同學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給予和時的肯定和激勵。

2.重視同學的主觀性評價,讓同學通過分析,通過比較,認識自身的優勢和缺乏,明確努力的方向。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協助同學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並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兒童學習外語的方式、內容與成年人應該有所不同。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扮演和遊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必需根據同學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絡實際,不時探索、不時實踐、不時反思,這樣才幹在教育教學中不時進步和完善。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11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教學工作,我對英語教學這門課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記得小的時候,只是覺得做老師只要上好課就可以,因而小的時候,經常會對自己的老師上的課進行評論,覺得他哪裡哪裡不好,哪裡哪裡不應該,有時候似乎還會反叛的在課堂上跟老師唱反調,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自己好不該。

做了老師這一行,才知道,老師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容易,一個孩子除了睡覺其實和老師呆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如何讓他們喜歡你的課,如何對孩子對家長負責是相當重要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願、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所以作為新老師的我,總覺得壓力越來越大,每天的頭腦裡總會出現改如何教好學生的畫面,就好比今天,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在經過我的制止後,他認真上課了,雖然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認真,但至少沒有看到他亂動,沒有擾亂課堂,下課後經過我跟他談心才發現,今天的他早上跟爸爸鬧彆扭,之後我反思:其實瞭解學生是門必不可少的課程,要想教得好,不如走進學生的世界,那樣可能會事半功倍吧!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12

本課是一節造型與表現課,其中包涵了豐富的想象、變形、誇張等造型手法,內容極具趣味性。在教學時,我採用了欣賞動畫短片的形式進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對本課內容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我將本課課題的一些筆畫用擬人化的生活用品代替,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生活日用品在每個家庭都必不可少,並且種類繁多。所以同學們對它們再熟悉不過了。於是,接下來我請同學們說出它們的名字,並找出與短片中生活用品的區別,學生能購將不同準確的回答出來,此時告訴學生這就是聯想,使學生能夠很容易的理解聯想的意義。但是很容易誤導學生認為聯想就是擬人化。所以接下來通過課件(勺子的聯想)的展示,如:同樣的勺子通過不同角度的變換根據外形特徵可以聯想成花、蜻蜓等。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總結並掌握了聯想的方法,效果較好。

美術又稱為造型藝術。“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你能聯想到什麼?”由這個問題進入本課的重點部分——“聯想”。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對著手中日用品的造型產生了很多有創意的想法,我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部分學生說說想用哪些工具材料進行想象創作,並現場給予了評價和鼓勵。

為了深挖教材,我出示了“水瓶變形記”的製作課件,讓學生觀察它的變形過程。並讓學生總結變形聯想的方法,根據外形進行聯想,根據聯想的結果製作需要的部件(如:眼睛、翅膀、觸角等),然後組合貼上於需要的位置,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製作要求的提出使學生明確了製作步驟。生活日用品“變、變、變”的競賽遊戲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我將部分裝飾後生活用品的圖片收集起來配上音樂迴圈播放,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效果不明顯有些孩子照著圖片中的進行製作,侷限了他們的想象力,起到了反效果。最後的展示部分,我讓先做完的學生將作品拿到前面進行展示,自評互評後我將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根據作品的優點發給了每一位進行展示的學生,孩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展示時也忽略了個別沒做完的學生,今後我將重點輔導這部分學生。

最後拓展讓孩子們拿起聯想裝飾後的用品,找到他們的小夥伴然後像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那樣和小夥伴們手拉手跳起歡快當舞蹈!使本課得到了昇華,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動手製作成就感。

教材提示:學生作業可以直接在生活日用品實物上繪製、貼上,也可以繪畫創作的形式來表現。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設計能力,在提出學生作業要求時,我選擇了前者。

整個講述部分大約16分鐘,在學生作業前,以課件的形式出示聯想後的日用品圖片,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素材,反而侷限了學生的聯想沒有更大的開啟他們的創作空間。接下來的24分鐘,學生從聯想到造型表現,基本能把聯想的結果表現出來,但速度較慢,所以還得安排一個課時講剪貼的相關知識並製作。

在評價環節中,我讓先做完的孩子先進行展示,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然後讓作者進行創作方法的介紹。在這裡,我忽略了一個問題:不優秀的作業怎麼辦?他們存在的問題可能是普遍的、基礎的或典型的,能讓他們的作業成為不優秀的作業之前再向上提升一個層次嗎?作為教師,不應該放棄自己的任何一個學生,在這裡也應該為他們留一點時間。個別學生自評時表達不出設計想法,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培養學生動手製作、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13

兩個月的假期又過去了,新學期又到來了。今年是我第一年來到思賢實驗國小工作。學校很美麗,老師很親切。為了讓老師更好地工作,學校安排了工作培訓。

今年,我被安排教一年級兩個班小朋友數學。對於一年級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活潑、無拘束。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以及根據學校的一些規章,我準備在一開始就著重培養小朋友們養成一些好習慣。

一、培養認真聽課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畢業,肯定會把幼兒園的一些習慣帶過來。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上課紀律。在幼兒園,課堂很活躍的,玩玩遊戲很開心的;而國小的課堂是有紀律規定的。一年級開始,學生就要正式開始學習書本基礎知識了,需要一個安靜的課堂環境,需要學生注意力集中。一年級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認真聽課。認真聽課首先要做到:小手不亂動、小腳放放好,背挺直、做神器,小耳朵認真聽、小眼睛認真看。這樣一個小口訣,教給小朋友,隨時念一念,檢查自己有沒有做到。認真聽課習慣養成了,學習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二、培養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為了下一節課上得更順利,課前準備很重要。剛開學幾天,一年級學生剛剛認真上完一節課,想要在下節課有同樣角的表現,就要利用好下課的時間,上個廁所,喝點水,教師外轉一轉,外面休息休息,把下節課的書本準備好,10分鐘的休息利用好了,又可以精神地聽下一節課了。

三、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幼兒園或者家裡,大多都是老師、父母幫忙完成的,但到了國小,就要慢慢獨立了。垃圾不亂扔、飯前便後洗洗手,自己的課桌整整齊。

四、養成文明講禮的好習慣

一個有禮貌的人總是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那就需要從小就培養。要教一年級學生遇到老師問好,上學要和爸爸媽媽說再見,學會使用“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堅持、用心去做的,過程辛苦,但回報很大。希望一年級的小朋友們能在一開始,就嚴於律己,養成好習慣。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14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師生共同活動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共同活動的方式看成心理教育的方式或方法。常用有以下幾大類型。

1、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國小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育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1)閱讀和聽故事;(2)多媒體教學;(3)藝術欣賞;(4)聯想活動,即:通過國小生的觀察聯想活動,來訓練國小生想象力和創造性,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經驗。(5)認知改變,即教師通過暗示、說服和質疑等等方法,來改變國小生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思考方式,解決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國小生健全人格的發展。(6)參觀訪問。

2、操作法

這種型別的教育方法主要通過國小生的言語和動作的操作活動來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具體包括(1)遊戲活動;(2)勞動,如集體打掃環境衛生、種樹和出牆報等等,來培養合作精神和愛勞動的品質。(3)測驗,讓學生做智力、性格、態度和興趣等等各種心理測驗,幫助國小生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特點、長處和不足,以促進國小生自我的發展。(4)講演,這種方法可以訓練口才,培養機智,增進同伴間的相互瞭解。(5)繪畫,即通過繪畫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造力。(6)唱歌,即通過唱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國小生的情緒和積極性。

3、集中討論法

集體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溝通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這類方法有多種,如分組討論、專題討論、辯論等等,均可用於心理教育課程之中。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讓國小生以一種類似遊戲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為問題,進而起到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發展心理素質的作用。例如:一個學習不好的國小生,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畏懼學習。教師可以讓他扮演這個學生,從而瞭解自己內心感受和問題的所在,再通過角色的轉換,扮演考試成功者,使他嘗試新的行為和獲得新的體驗。

5、行為改變法

通過獎懲等強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種新的良好行為,或者消除某種不良行為。例如,我們利用正強化(精神或物質獎勵)來促進國小生舉手發言;或者我們通過負強化(如批評或懲罰)來削弱國小生課堂上的多動行為等等。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明確具體指出所要強化的行為和所要達到的標準。例如,把某學生上課時離開座位的次數從原有的每節#次,降為每節不超出%次。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強化物可分為原級強化物,如糖果、玩具、書籍等等;次級強化物,如分數、籌碼、符號、紅星等等;社會性強化,如微笑、讚許、摸頭、陪同遊戲等等。)不同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強化物,以適應他們不同的需要。強化的時間要及時,延誤時間越長,強化對行為的作用就越小。

以上心理教育方法分類不是絕對的,不同種類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關係。例如,在心理教育的認知法中包含有行為活動的成分,而在操作法中有包含認知和活動的成分,只不過兩類方法的側重有所不同。在心理教育中,要根據教育的特殊目標和心理教育方法的特點,選擇出最適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在國小生心理髮展過程中,認知活動的成分與行為活動的成分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心理教育課程達到最佳的效果,應採用多樣化的心理教育方法。

國小教育教學隨筆15

孩子,我要你學會尊重!

案例:

那天,班上的一個小男孩哭的滿臉通紅,跑到我這告狀:某某同學掀他四個巴掌!當時一聽,表示震驚!掀他的那個孩子在我面前表現一向很好,雖長的人高馬大,卻很是可愛,還品學兼優。更為震驚的是眼前的這個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也是個不錯的人才。這兩個人,怎樣會發生磨擦!

古人有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按捺心中的怒火,找來當事人。平日裡溫柔的小男生此刻異常淡定!應對我的和顏悅色不言不語。我想該是氣到了極致吧?!

被打的男生顯得躁動不安,連哭帶嚎:我就說他考英語的時候,抄書了啊!他就打我!!!我目問,他沒有否定,也不說話,我再追問的時候,他再勉強說:是!但我沒有作弊!那個被打的男生最終承認:他也沒親眼所見,聽別人說的。

那麼問題清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了。首先我對這個被打的男生進行了幾語句語重心長的點拔:對於一個一度品學兼優的人來說,你說他抄襲,這對人家的自尊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傷害!況且你還是道聽途說,他打你是給你一個教訓,人不能夠口無遮攔。有時候語言的傷害力不比武力差。他打你,你疼的是臉,而他傷的是心!這一點你懂嗎?

好像我是默許了那個甩人耳光的同學,身邊一群看熱鬧的小孩子,個個七嘴八舌都說某某該打,他就是不會說話,他說話就是讓人生氣,想抽他。

然後,我對這個仍然不言不語的孩子說:你的怒火老師能夠理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得學會尊重別人,想想你的老師,你的家長,有沒有哪個人因為生氣給過你耳光?打的是臉,傷的其實也是心啊!

在這場是非中,他們倆個都有錯,錯在我們在說話做事的時候,沒有顧及到對方的感受,因而言行舉止失去了分寸。激怒的別人的方法有好多種,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不尊重。我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們倆個互相道了歉,算是結束這場風波了!

第二天,他們倆個又在一齊開心的玩耍了!

反思:

教書已有不少年頭,習慣了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只要不是罪大惡及,無法無天,都是小事,都值得寬容,都值得理解。我是一個不太厲害的班主任,很少與孩子生氣,也能夠說這些年的生活,我已經學會不再生氣了。

英語老師說小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有道理!有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淚水與汗水呢?成長不都是在一次次淚水的洗禮下才變的越發茁壯的嗎?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沒有人會能感同身受!那個口無遮攔的孩子也許會被幾個巴掌覺醒,會懂得說是一種潛力,而不說才是一種智慧,不道聽途說該是一種原則!那個打人的孩子,看著平日裡燦爛陽光的孩子哭的死去活來,最終也會明白:巴掌的傷害不亞於一顆子彈。

懂得尊重,就應是青春期裡孩子教育的第一課!

走向青春期裡的孩子,容易燥動。德國的專家說:你能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教育靜下來,你就成功了!應對一群燥動的孩子,我們為師者該做的,我想不就應是煽風點火,不就應是火上澆油,若能似春風,溫柔吹過耳畔,化作幾滴春雨,浸入孩子心田,注入幾滴成長的養液,也許我們就真的能看到滿園花開的溫馨,我想:這也就應屬於尊重的範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