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1篇

文學 閱讀(2.09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1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

常常聽人說起三毛,聽說她的隨性與灑脫,聽說她的偏執與執著。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立獨行亦是平凡真實的女子。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裡的所見所聞,記載了他們多姿多彩的經歷,從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毛的樂觀、熱情、快樂的心境。

三毛的文字從感覺上讓人覺得很舒服,就像一陣微風吹過,有一種清爽的感覺,卻不留痕跡。我一直都很排斥那種用華麗的辭藻堆積起來的文章,覺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繡腿,華麗但沒有實際的意義,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瀾壯闊。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貴得驚人,特別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著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歡自家特別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後的辛酸我們又如何能真正體會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裝置,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這裡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裡,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為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為了朋友,因為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裡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為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助,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為異類,因為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麼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係,她願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著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脫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子和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說點什麼,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著他離去。

貧瘠的沙漠,簡單的家庭生活,在樂觀的三毛筆下卻呈現生趣:窄小的家是他們“沙漠中的飯店”,荷西上班回家,三毛親自下廚做菜,還將普通的菜餚冠以美名,如“粉絲煮雞湯”稱作“春雨”,引得憨厚的荷西接二連三地要吃,還驚歎中國美食的浪漫;她將“粉絲、菠菜和肉絞碎放在一起做餅餡”,讓荷西誤以為是用昂貴的“鯊魚的翅膀”做餡;三毛將紫菜包成飯糰,吃得津津有味,卻捉弄荷西說是複寫紙,嚇得荷西擔心她會中毒……真是樂不可言。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裡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到。她願意幫助沙漠裡的人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為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為所同化,她自始至終保持著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

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中的奇葩。讀罷了《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了一個廣闊美麗的撒哈拉沙漠,看到了關於沙漠的美與醜,善與惡,文明與封建……更看到了一個快樂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2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恆。沒有善感的情懷,沒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裡灑脫,一半在春光裡旅行;寂寞了,孤自去遠行,把淡淡的思念統帶走,從不思念、從不愛戀;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如果有來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恆。”最初知曉三毛是通過這樣一首詩歌,這樣的文字令我著迷,我便讀起了第一本她的書《撒哈拉的故事》。

那片沙漠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黃沙漫地,天高雲闊,那裡充斥著貧瘠、落後、殘酷、寂寞。居住在這裡的是撒哈拉威人,他們身上用布包裹著散發著濃濃的體臭;沒有知識,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幾歲;沒有正義,善良而美麗的沙伊達被人唾罵,對神靈的迷信讓人害怕,一切人們所需要的物質享受和精神滋養那裡都及其匱乏。在那個荒山之夜,荷西深陷泥潭,沒有人幫助,反而惹來強盜。愚鈍、迂腐、迷信、荒漠將撒哈拉的荒涼推向極點,你在那無邊的荒涼麵前,如同一粒沙般脆弱而渺小。

露天的屋子,用棺材木頭打造家居,用姆媽郵寄的書籍來給撒哈拉女子講課,提著藥箱懸壺濟世,用指甲油幫人補牙,用卡車載著行在途中的路人,請鄰里來家做客吃飯;把愛獻給每一個人,無論他是軍官,是工人,是地主,還是奴隸,不管他們懂不懂的感恩,你總是一如既往的悲天憫人。或許每個人都向往過流浪,可是那不過是年少輕狂時不食人間煙火的想法,因為要面對生存的困境,總會發現流浪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撒哈拉並不是你想象的撒哈拉,可是你從來沒有改變過對它的愛,將你的青春獻給它,無怨無悔。從沒有從你的文字中看到一點埋怨的痕跡,你鎮靜地、勇敢地、懷著一顆美好的心,忘記了惡劣的環境,而被那廣袤的自然,美好的沙漠風光深深的吸引。

三毛和荷西的愛情在這片沙漠裡演繹了什麼是浪漫,什麼是陪伴。他們的生活沒有因貧瘠的沙漠,落後的撒哈拉威人而被打亂,他們的愛情使得炎熱的沙漠飄落雪花。三毛曾說:“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荷西曾說:“每想擁抱你一次,天空飄落一片雪,至此雪花擁抱撒哈拉”。“讓我去愛,即使愛把我毀了,我寧可擁抱一個血肉模糊的人生,也不要白開水一樣的空杯”。是了,在這貧瘠的撒哈拉,用一顆愛心,融化了沙漠,融化了傷害,融化了一切荒蕪和寂寞。

“我要在撒哈拉自由地飛翔。”說到做到,沒有畏懼,沒有擔憂,沒有後悔,只有將你的愛,毫不吝惜地灑在那片火熱的土地上,用你的一顆愛心,包容傷害,包容怨恨,包容誤解。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那麼多美好的品性,樂觀、熱情、勇敢、正值、單純、善良、大愛,因為有你灑下的汗水,這樣的撒哈拉充滿了生機。

這樣的文字、這樣的故事燃起了我的熱血,我的夢想,我的愛。一不小心闖進了你的撒哈拉,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的感動,一發不可收拾地羨慕,一發不可收拾的敬佩。擁有這樣不俗的經歷,此生足矣。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流浪——流浪——流浪遠方——也許做人,就應該有這樣的勇氣,這樣的灑脫。

那是一片迷人的撒哈拉,在貧瘠的沙漠中,有一朵美麗的花。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3

身處在這鋼筋水泥的世界裡,正忙於趕路的我們,可曾幻想過能夠隻身一人去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甚至真的親身去體驗?以前的我,或許是知識淺薄,對沙漠總會下意識認為很危險。想想,一眼望去是一片茫茫無垠的沙漠,風一吹,黃沙滿天飛,什麼也看不見。死寂的沙海,雄渾,靜穆,總是給人一種單調的顏色。黃色,黃色,永遠是灼熱的黃色,彷彿大自然在這裡把洶湧的波濤、排空的怒浪,剎那間凝固了起來,讓它靜止不動。

可就是有這樣的女子,看似平凡柔弱,但卻有孤身一人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氣,對此我除了欽佩與羨慕,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詞來表達內心的震撼。三毛,就是這樣擁有獨特魅力的女性。《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膾炙人口的作品。這裡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幾乎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因為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揹著行囊獨自一人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種種奇遇引發了一個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洋溢著一種浪漫、濃郁的異國情調。本書字裡行間反映著沙漠多有的地形地貌和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異國風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裡,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剛開頭三毛便向我們介紹了沙漠中飯店。一開始我還覺得稀奇,沙漠中也能開飯店?原來這“飯店”是三毛的家。在那裡,我們可以從她的'口中知道,粉絲叫做雨,小黃瓜可以當竹筍,豬肉乾還能做中藥。我們都能被她的奇思妙想折服,但這也是她在沙漠中生活的情趣。別說她是在胡說八道,要清楚,在這單調的沙漠生活中,只有不時為自己和家人制造情趣,才能夠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無疑的是,三毛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懂得利用平常的東西去創造不尋常的驚喜。有多少人會願意去當素人漁夫呢?又有多少人會把幾個石雕當寶貝呢?又有多少人願意在家裡開個免費的女子學校呢?又有多少人會把棺材外箱做成傢俱呢?也只有三毛和荷西這對活寶夫婦吧。誰說沙漠的生活就一定的枯燥乏味的呢?三毛與鄰居變得羊之間的戰爭不是同並快樂著嗎?與姑卡的友誼不是讓人哭笑不得嗎?與鄰居家之間的給予不是讓人感動嗎?她與荷西的婚禮上不是上演著一幕幕滑稽的鬧劇嗎?如此樂觀開朗的三毛讓我明白,苦悶的不是生活,是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環境只是生活的客觀因素,關鍵的還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決定故事的結局是喜是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枯木也能逢春,只是要看有沒有迎春的盼望了。

生活有喜有悲,在感受著三毛快樂的沙漠生活之外,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有那一片異域散發出來的神祕氣息。娃娃新娘讓我清楚地意識到宗教信仰也有如此殘酷的一面。殘酷的婚禮,是在可笑的風俗幌子下愚昧的人們孕育出來的可笑的畸形的產物。用暴力去奪走一個才十歲的小女孩的貞節在他們眼中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在那裡,女性是如此的卑微,默默地忍受著與多個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更令人心寒的是,她們競因為醫院的醫生是男的而拒絕去醫院,她們更是對正忍受著痛苦在生產的女人視而不見,認為那是不吉利的,幸好在三毛和荷西的熱心下送她去醫院並生下了一個小男孩。

他們的愚昧,用三毛的話來講,“對沙哈拉威人來說,邁向文明唯一的象徵就是自己駕駛的汽車裡,至於人臭不臭,這是無關緊要的”然而面對這樣愚昧的人們,三毛給予的卻是熱心的幫助,她雖然不能接受他們的風俗習慣,但從沒有看不起他們,即使他們提出啼笑皆非的要求,她也儘可能一一去滿足。她用自己的小聰明為他們治病,教婦女們知識,為母羊脫去衣胞,她在用自己的能力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她的生活也因此充滿了光彩。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不存在等級的,不要因為我們是所謂的文明人,就可以去鄙視那些生活在遠離文明國度的人們。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們能深深地體會到三毛對當地居民的尊重。也許他們之間會有小小的摩擦,但三毛總能用她獨特的方式去化解。在那遙遠的沙漠裡,我們時常會聽到三毛的大吼大叫,但正因如此,她和鄰居的生活才會如此有趣。

每個人不可能終生都孤身一人在奮鬥,總會有一個人默默地陪伴著我們。三毛幸運地擁有荷西。在三毛不顧一切地去沙漠時,朋友都對此不解,但只有荷西默默地收拾著行李,在沙漠中找到了工作,在那裡與三毛開始愛的旅途。最令我感動的是,當三毛一再強調婚後的她還是“我行我素”時,荷西對她說:“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個性和作風,我何必娶你呢!”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接受愛人部位自己改變呢?女孩子總是哭哭啼啼地說那還不能為她改變,但卻沒有想過,如果他變了那還是原來的他嗎?

荷西與三毛的愛情並沒有轟轟烈烈,但平凡得偉大。荷西默默地追隨,只為實現三毛心中的夢想。對三毛,他矢志不渝,即使她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女孩,但也願意隨她在沙漠裡受苦,這個倔強的女孩註定要跟這個人一輩子過下去。這平淡的幸福意味著不離不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荒山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面對不懷好意的幾個撒哈拉威人,鎮定地逃脫了危險。她沒有離去,而是想辦法拼盡所有的力量營救她心愛的丈夫。

在三毛受到死果的詛咒是,荷西一直默默地守護者她因擔憂而變得慌亂。仍記得在三毛剛搬來沙漠時,荷西毅然地把三毛父親送來的錢存進銀行,他決定要用自己的努力來換取三毛的幸福,即使他每天奔來複去,即使半夜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又要趕去工作,他累得讓三毛心疼,但在那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中包含著他對三毛濃濃的思念。看著他們一直用自己的汗水去佈置家的溫馨畫面,我心中有一種不知如何形容的暖暖的感覺,也許真正的愛情就是像他們那樣簡單而幸福。

三毛和荷西,沙漠之間的一點一滴就在她那閒適的文筆下呈現出來。它的文筆閒適而隨意,像潑墨畫似的,一點一朵墨花盛開,沒有勾勒它的邊幅。她毫無目的的訴說著生活的瑣事,連驚天動地的愛情裡面,也夾雜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鍋濃濃的湯。沒有生僻的詞彙,沒有冗雜華麗的鋪述,沒有旁徵博引的巨集大場面,甚至連貫穿故事的主線都亂糟糟的。感覺她就坐在你對面,風塵僕僕,肩上帶著月光,指甲裡帶著撒哈拉特有的細碎的黃沙,甚至一開口的聲調都是沙啞的,像烏鴉叫似的,她與你講著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這個調皮的人呀,對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與好奇,於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開始來回滾動,嘴巴依舊一張一合,可不知不覺又講到另一個故事裡去了,的確,在三毛的文章裡,常常是一個故事裡穿插著另一個故事,你永遠也猜不透故事的開頭,高潮,結尾,這種神祕而有趣的探險活動,讓你樂此不疲,讓你牽腸掛肚,讓你欲罷不能。

三毛如此獨特灑脫的女子,怎能不讓人喜歡呢?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4

1,給我生命,養我長大,不變的愛護著我的雙親,在這個避風港裡,我完全的釋放自己,盡情的享受我在外得不著的溫暖和情愛。

2,我則揹著揹包和相機,跑了許多遊牧民族的帳篷,看了許多不同而多彩的奇異風俗,寫下了筆記,整理了幻燈片,也交了許多撒哈拉威的朋友,甚至開始學阿拉伯文,日子過得有收穫而愉快。這該是一種多麼有趣的生活啊!不是物質上的收穫才算令人欣喜的收穫。

3,你也許是第一個走路結婚的新娘。這是結婚時,荷西同三毛說的,恍然覺得很浪漫,裡面是丈夫對妻子的一種別樣的溫柔。

4,你拒絕我,傷害了我的驕傲。撒哈拉威人挺不招人待見的,虧的三毛能忍他們。他們會隨便拿人的東西,不懂的人之間基本的禮貌,忽然很慶幸自己是出生在這樣的一個禮儀之邦,這個時候才覺得文明是很重要的。這句話就是在他們明明做出一些很煩人的舉動而被拒絕是還要說的強詞奪理,不過看完了《芳鄰》這一篇,主要還是覺得很好笑。

5,五十度氣溫下的正午,只有烈日將一排排建築短短的影子照射在空寂的街道上,整個兒的小鎮好像死去一般,時間在這裡也凝固起來。這個用來形容重慶也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6,不記得在哪一年之前,我無意翻到了一本《國家地理雜誌》。那期書裡,正好在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份鄉愁,而我自己是非常有同感的。之於我,最嚮往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一想起草原下遼闊的天空,天似穹廬,籠蓋四涯,就有一中心潮澎湃的激動。那裡的夜晚可以看到很多明亮的星星吧!總有一天,不能像三毛一樣定居在自己夢想的遠方,也是要去看一看的。

7,撒哈拉沙漠,在我內心深處,多年來是我夢中的情人啊!

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偉而安靜的。

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悽豔恐怖。近乎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著炎熱日的心情下,大地轉化為一片詩意的蒼涼。在作者眼中,詩意的沙漠,是那麼美麗。

大概與誰相遇都是命定的緣分,知道三毛是一個優秀的作家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她的一些作品也零零散散的看過。但是近日看了關於她作品的介紹,忽然很想一口氣把她的作品全部看完。越看越是喜歡,算是又遇到一個特別喜歡的作家。真是不容易呢!

真正動人的作品,往往並不是擁有最華麗的辭藻,最出奇制勝的情節,最負盛名的作家光環,但卻無出其外的擁有著最真摯的感情,關於生活,關於生命。他們往往就像擁有一種無聲的力量,悄悄伸進你的心裡,開出一朵最絢爛的花朵,燦爛無比,沁透心脾,讓你愛不釋手。這就是沉迷書中,淪為書蟲而不能自拔的原因吧!

三毛必是有著最自由的靈魂,所以我又是嚮往又是嫉妒。如果讓我在衣食無憂的優越環境和暢遊人人間的靈魂自由中選擇的話,我必定毫不猶疑的選擇後者。可惜世事卻比這還要艱難,我沒得選。所以無事可做的時候,讀讀三毛的書也是一種快樂。

我總覺得三毛隱隱有著一種憂鬱的氣質,甚至是在荷西永遠的離開他之前就有。雖然現在的自己想徹底的跟苦情戲版的人生和人徹底的劃清關係,這裡面當然就包含了所有的有憂鬱氣質的人。但是三毛卻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除了那股幾乎所有中國的文化人都要沾染一些的憂鬱,她還有著一種對生活的熱情,這是一種原始的熱情,無關勵志,來於純真。

這就是那個我喜歡的三毛啊!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5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由十幾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用自己的筆記下了自己與荷西的甜蜜生活和撒哈拉這片沙漠裡的動人故事。

三毛,是個傳奇的女子,她的一生就像是一張畫卷,她的經歷就像是一支神奇的畫筆,在畫卷上描龍繪鳳,濃墨重彩地畫出精彩的人生。

在《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三毛以率真、樂觀的手筆記敘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難忘歲月。在當地,他們一起參加了民族婚禮、觀察當地的風俗習慣、用自己的醫術救助村民、在沙漠中觀浴、與鄰居打交道、在沙漠中尋寶……一路下來,三毛與丈夫從剛到沙漠的一無所知、白手起家到最後精神財富源源不斷,其中滋味只能慢慢體會了。

當然,三毛的生活也不都是歡樂:鄰家小孩常來調皮、當地男人對女人的輕視、生活資金的窘迫……但這都無法阻擋三毛那一顆對生活炙熱的心,她用自己的熱情去融化著生活中的煩悶。

沙漠中的小挫折當然阻擋不了三毛對它的愛。她用沙漠裡淘來的小裝飾品裝飾簡陋的家、用簡單普通的蔬菜鎖住別人的胃、養小植物打發時間……所有朋友都羨慕三毛的生活、羨慕三毛的家。撒哈拉的生活明明是一鍋淡而無味的清湯,在三毛的手下添油加醋,成為人人都魂牽夢繞的濃湯,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個多姿多彩的女子用自己的熱情書寫著沙漠中的幻彩世界,怎能不讓人心醉於其中?

這本書中的文字細膩卻又不失俏皮,描寫著婚後生活的甜蜜與新奇。三毛是個幸福的女子,她自己也樂享其中,與荷西一起抓魚、一起賣魚、一起“耍弄”上司、一起去尋寶……三毛若是一人去外面“遊蕩”,荷西定會一家店一家店地問:“有沒有看到三毛?”三毛會對荷西說:“我不會死,我還要給你做餃子呢。”三毛和荷西之間的那些小細節總是讓我感動,感嘆生命的幸福。雖然荷西早三毛而去,但他們的愛情就像一條涓涓流淌著的小河,流得漫長卻從不孤單,曲折卻從未停息,在小舟上,三毛一直與荷西相愛。

三毛放棄了大城市裡的生活,與荷西來到了魂牽夢繞的撒哈拉,那個神祕且美麗的地方,它的每一寸土地對三毛來說都是渴望的,她用心去感受著每一寸土地,體會它的溫存與激情。三毛是夢的使者,跟隨著她的思想,順流而下,抵達開滿芬芳的峽谷,深吸一口氣,從溫暖的文字中呼吸到自由的花香。三毛的每一次旅行都是隨性的,不停地在尋找生活的魅力,這樣的行走,隨時可以拾撿生活的美麗,裝飾自己心靈的家。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我想,三毛是個追求完美化、理想化的人,她容易選擇最極致的方式去達到超脫與昇華的境界。可無論怎麼說,她一生中,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完美與幸福,認定目標就付諸行動,正是這份追求使她到達撒哈拉,展現心中炙熱的愛。三毛心裡一直埋藏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支撐著她。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

是的,在撒哈拉,三毛嚐到了幸福的滋味,嚐到了快樂的滋味,嚐到了生命的滋味……而我也在她的作品中體味到了別樣的人生。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6

我曾想,我的童年是小村莊,可是,我走不出它的邊際,無論遠行到何方。就像我追逐著三毛的背影,追逐著那個身在撒哈拉卻總是一副“中國脾氣”的女子,追逐著那個熱愛著餃子,黃瓜炒蛋,駱駝頭骨和遠方的身影,卻永遠追趕不上。

一個傍晚,我倚在窗邊,數著來往人群的腳步,聽著那些我聞所未聞的故事和漫無邊際的話題——通常只有匆匆幾句。直到夜來了,窗外的人群漸漸稀少,偶爾聽見一兩聲樹葉摩擦的聲音和一陣風吹過的呼嘯般的一瞬響聲。這裡,這個城市裡,原來有這麼多我追趕不上的東西。

換一個地方。換一個夜晚。

這個夜晚,我不像以往一樣趕著回家,我將不眠,我要和星星的隊伍夜談,肆無忌憚地在夜晚中行走,我要看夜晚如何靠在月光的背上入眠。我要擎一炳燭光,看它的微光流淌成什麼模樣,然後走街串巷,叩響我曾無意經過的每一扇門窗。再靜靜地等待天明,等待一個更為明朗的早晨。我要拿起撒哈拉的相片,再放下——拿起,放下,這樣反反覆覆。我一向算不得果斷,煙煙雨雨的江南滋生了我優柔寡斷的情緒,於是我只好反反覆覆,開始思考:那些乾燥到汗漬漬的日子裡,那些偏僻而荒涼的沉默裡,那些貧窮又落後的時光裡,到底有沒有流浪的理由,有沒有放棄安穩生活的另一種承諾。答案顯然是:有。

三毛說:生命,在這樣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一樣欣欣向榮地滋長著,它,並不是掙扎著生存。撒哈拉——我們倚靠著這最真實的大地,我們行走在著最真實的世界。這片會呼吸的撒哈拉,沉悶的胸膛一起一伏,像一顆心,永遠唱著生命的歌。三毛用文字吟頌了撒哈拉的詩,撒哈拉用永不停歇的生命完美了三毛的流浪。於是那些乾燥的日子裡,衣裳擰出了汗水,毛孔在日晒下更肆無忌憚地大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那些偏僻而荒涼的沉默裡,分明有千年之鼓沉悶的響聲,那種呼吸了歷史的響聲;那些貧窮又落後的時光裡,依然有沙漠的陽光從窗子裡照進來,人兒也只要咧嘴一笑,自由地深吸一口氣。三毛也許會在某一天,抬頭看看沙漠的天,沙漠的雲,看看不遠處的鄰居敞開的大門,聽聽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聽聽那些蒙著頭紗女孩顫顫的笑聲,生命的聲音,就是她心的呼吸,她懂得。然後那靈巧的手揮動著筆墨,流淌出一條生命之河,沙漠裡的生命之河,本身就在不停地喘息。偶爾也泛幾層粼粼的波光,那是太陽靦腆的呼吸,反射的點點靈動之意。

撒哈拉,時間像一群飛鳥,從你身邊緩緩飛過,誰知道呢?!城市一座座拔地而起,再一座座支離崩析,只有亙古不變的你,知道迎娶生命的藍天。但三毛的身影終是走遠了,向著她來的方向。那麼,可惜——我再也無法將你拼湊完整了,補綴,粘附,加上適度的接合。駝鳴和猙獰的爆裂聲,自你的巨脣發出。地平線,凌亂散置於古老的無政府狀態裡。在撒哈拉,某個缺失了文字的夜晚,我蹲踞在你左耳的豐饒之角,遠離風聲。數著硃紅和深紫的星星。我聽你的呼吸一陣一陣地顫抖,我凝神傾聽你沉悶的呼吸——像這樣細細地聽,如河口凝神傾聽自己的源頭。像這樣深深地嗅,嗅一種原始的氣息。像這樣,在蔚藍的空氣裡溶進了無底的渴望。這裡,是會呼吸的大地,呼吸裡旋轉著生命的祕密,詮釋著,生命,生活,還有愛。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個小鎮,共享無盡的黃昏和綿綿不絕的鐘聲。在這個小鎮的旅店裡——古老時鐘敲出的微弱響聲像時間輕輕滴落。我們會有一棟房子,不大,也許只有兩個房間,其中一個房間中央,有一個磁磚砌成的爐子,每一塊磁磚上畫著一幅畫:一顆心,一副潛水面具,一朵玫瑰。另一個房間,則由你支配,由你寫一堆中國話。而自我們唯一的窗戶張望,任何時候,都有一束陽光。荷西會這樣對三毛說,他的呼吸會急促起來——Echo,我們一起。

高高的帷布掛上了我的窗戶,日光燈上趴著一隻不請自來的蚊子,被呼吸擾亂的燈影和我凝筆細思的深情。城市鐵鑄的地平線,升起了另一個時光的光明。正巧,我合上了《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

不知為什麼,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腦海中常會浮現出這樣一種幅景象:在沒有絲毫綠意的沙漠小鎮,熱浪之後隱現著一位鬆散著頭髮、牽著駱駝的美麗女子,她緩緩地向我走來,眼裡蘊含著東方的柔情。

她,便是三毛。

不得不說,三毛曾掀起過一陣流浪文學的熱潮。在那個相對於今天已經太落伍、太保守的年代,三毛的作品就像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流,滋潤了無數乾枯的心靈,也很少有人敢像三毛那樣任性,瀟灑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時至今日,這本書仍不會過時,甚至現在還會有人覺得三毛的做法過於大膽和前衛,然而這也是它一直暢銷的原因。

當年三毛在西班牙求學,認識了後來成為她丈夫的西班牙男孩荷西。面對荷西的追求,她的理性打敗了感性,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荷西並回到中國。多年之後,當她結束了一段失敗的感情再次回到西班牙的時候,荷西又一次找到了她。當年青澀懵懂的少年變成了眼前堅強勇敢的男子漢。這一次,三毛不會再猶豫了,既然有一顆不羈的心,那就去找一個瘋狂的人吧。

後來,三毛想去西屬撒哈拉沙漠居住,荷西便義無反顧的陪她去了,而這本書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書中記錄他們在撒哈拉的點點滴滴。

在設施簡陋、條件艱苦的撒哈拉沙漠,三毛有著一顆平淡快樂的心。儘管他租住的是毛胚房,但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將這一切改造成了安樂窩。輪胎、木板、雕刻精美的石頭、駱駝的頭骨……這些都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與鄰里之間的糾葛、與丈夫荷西的冒險經歷和那些看似艱辛的生活,也統統成為她的靈感,流淌在她的筆下。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三毛的生活態度十分欽佩,她好像永遠不懂得絕望,是個天生的樂天派。她能忍受生活的艱苦,還能把它當作一種精神享受,從中尋找出樂趣來。隨行、率真,這些詞用來形容三毛一點都不為過。她敢愛敢恨,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在她身上有著不竭的激情。她曾和丈夫在沙漠傍晚時分,帶著一壺烈酒,驅車到兩百公里外的戈壁灘撿動物骨骼和造型奇異的石頭,儘管那次差點要了他們倆的命,但卻不失為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也是三毛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聽自己的心聲,讓自己變的快樂,好好享受生命的美好,也不枉在人間走一回。永不言棄,相信明天,這便是三毛想要告訴我們大家的。

我也要像書中的三毛那樣,去相信未來,隨遇而安,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精彩的明天。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8

很早就知道三毛,對她卻不瞭解,看這本書也是因為寢室正好有,閒來無事打發時間用,但是卻沒想到能讓我有那麼多的驚喜,也讓我第一次有了一個喜歡的作者——三毛。我一直相信從一個人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樣子、她的性格和他所構建的世界,同樣,看這本書,我也能看到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以及遙遠的沙漠生活。

對我來說,看文學作品重在他的故事構建上,不論是文學創作還是生活隨筆,其中應該有一個固定的系統,情節的跌宕起伏,結構安排必須能吸引人卻又不散漫,文字最好也能輕鬆而不壓抑,從這些上看,這本書無疑是和我口味的,三毛說過,她是在翻看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時,一種莫名的情感的引導讓她與沙漠結緣的,偶爾我也會默默地覺得,很慶幸她的這種情感,也很慶幸她對沙漠生活的那份深刻領悟。

因為是隨筆,三毛用文字記錄著在撒哈拉的生活,也記錄著撒哈拉人民的生活。

在文中,三毛剛到沙漠時,在滿目蒼黃的陌生地域,跟著荷西,不防備的提著一枕頭的現金到處跑的樣子,最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她不拘泥的性子,也是在最初讓我感到對她有親切感的地方,也正是這樣不拘泥,堅強的性格讓她在這片土地上燦爛的生活著。不適應醜陋的房屋,便用自己的想法改裝,不喜歡鄰居們向自己借東西時的“過分不客氣”和自己去借東西時的“過分生疏”,卻又能一直努力地幫助小孩子們學習、甚至無師自通的做起醫生來,在與偷看海邊的女人洗澡被發現後卻能平靜的說是日本人乾的,這樣的三毛似乎一直用行動來訴說著她對生活的樂觀,她和荷西樸實而深刻的愛情故事,以及她的活潑堅強。從剛到沙漠的不適應,到最後離開的不捨,一直用文字來述說著那份感情的昇華,也讓我在這些生活的瑣事中似乎能看到了一個在夕陽西下的沙漠裡微笑著的他。

這裡是淳樸的,卻也是艱苦的,在炎炎烈日下的沙漠裡四處望不到幾個人,8歲小女孩姑卡便能結婚,人們不敢拍照,因為那會偷走靈魂,生病了不願意去醫院,小孩子也不會認字,往往三毛和荷西一個小小的舉動在這裡都能變得很先進,這裡的人們的落後和無知讓我感到深深的傷感。然而,也正同樣是這樣的落後,奴隸的存在,啞奴一家的悲哀才更讓人覺得無奈。然而,除去傷感和無奈,沙伊達的悲劇卻更加震人心靈,甚至讓人潸然淚下,那麼多人圍觀著,卻沒有人幫忙,大家在看熱鬧,在狂歡,這樣的場景卻更加深刻鮮明的展現了那裡的人們的落後於無知,讓人更有一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受,在這篇文中,三毛沒有描寫戰爭,卻有一種更加緊張的氣氛,讓我們可以不僅能看到,更能深切的感受當時的撒哈拉的無奈。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9

每一個不在沙漠居住的人,都跟我提到水的問題,卻很少有人問我----在那麼浩瀚無際的沙海里,沒有一條小船,如何乘風破浪地航出鎮外的世界去。

長久被封閉在這隻有一條街的小鎮上,就好似一個斷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條沒有出口的巷子裡一樣的寂寞,千篇一律的生活,沒有過分的歡樂,也談不上什麼哀愁。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一匹一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卻是一個樣子的單調。

這是不同的,在文明的社會裡,因為太複雜了,我不會覺得其他的人和事跟我有什麼關係,但是在這片狂風終年吹拂著的貧瘠的土地上,不要說是人,能看見一根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們都會觸動我的心靈,怎麼可能在這樣寂寞的天空下見到蹣跚獨行的老人而視若無睹呢?

我一向最不喜歡看馬戲班裡的小丑,因為看了就要難過,這一次也不例外。

偶爾看到在天邊的盡頭有一個小黑點在緩緩地移動著,總也不自覺地把飛駛的車子慢了下來,蒼穹下的背影顯得那麼的渺小而單薄,總也忍不下心來,把頭揚得高高的,將車子揚起滿天的塵埃,從一個在艱難舉步的人身邊刷一下開過。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過了似的乾淨,天空是碧藍的,沒有一絲雲彩,溫柔的沙丘不斷地鋪展到視線所能及的極限。在這種時候的沙地,總使我聯想起一個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體,好似還帶著輕微的呼吸在起伏著,那麼安詳沉靜而深厚的美麗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動著。

總也忘不掉他那雙白手套,這個大孩子,終年在不見人煙的蕭條大漠裡過著日子,對於他,到這個破落得一無所有的小鎮上來看場電影,竟是他目前一段生命裡無法再盛大的事件了。

這條荒漠裡的柏油路,照樣被我日復一日地來回駛著,它乍看上去,好似死寂一片,沒有生命,沒有哀樂。其實它跟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條街,一條窄弄,一彎溪流一樣。載著它的過客和故事,來來往往地度著緩慢流動的年年歲歲。

我們在這一帶每天借送無數東西給撒哈拉威鄰居,但是來回報我的,卻是一個窮得連身體都不屬於自己的奴隸。

幾個年輕人上去捉住啞奴,遠遠吉普車也開來了,他茫茫然上了車,手緊緊地握在車窗上,臉上的表情似悲似喜,白髮在風裡翻飛著,他看得老遠的,眼眶裡乾乾的沒有半滴淚水,只有嘴脣,仍然不能控制第抖著。

車開了,人群讓開來。啞奴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夕陽裡,他的家人,沒有哭叫,擁抱成一團,縮在大紅的毯子下像三個風沙凝成的石塊。

我的淚,像小河一樣地流滿了面頰。我慢慢地走回去,關上門,躺在床上,不知何時雞已叫了。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也只有對愛他的人,它才向你呈現它的美麗和溫柔,將你的愛情,用它亙古不變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報著你,靜靜地承諾著對你的保證,但願你的子子孫孫,都誕生在它的懷抱裡。

黃昏了,太陽正落下地平線,遼闊的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紅。這時鼓聲響了起來,它的聲音響得很沉鬱,很單調,傳得很遠,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婚禮,這種神祕的節奏實在有些恐怖。我一面穿毛衣一面往罕地家走去,同時幻想著,我正跑進天方夜譚的美麗故事中去。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0

三毛一直說她寫書是為了父母。她自己的書,寫成了她就不看了。她不喜歡自稱為小說家,她只是喜歡小小地說說,再自己組建一個家。

再看這書之前,我對撒哈拉的印象就差不多等於沒有印象。在我的tag之中,那裡應該是一個窮困,野蠻,艱苦的地方。即使我從來沒有去過,我想我以後也不會去。

整本書不長不短,不會讓你食不果腹,也不會讓你飽難下嚥。我印象最深的無非是幾件事。三毛與荷西倉促的婚禮,十歲姑卡的童貞,沙巴軍曹,那個比近鄰更懂得感恩的啞奴,還有沙伊達和巴西裡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是現實還是虛構,這些名字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他們都曾讓我沉默靜思。他們是為了什麼,我又是為了什麼呢?

荷西,這個痴情的西班牙男人。為了心中摯愛,毅然決然的跑到了沙漠中間去生活。書裡沒有講到荷西和三毛的死別,在簡介中卻是真的直言不諱。我想知道他們死別的經過,但是我又真的希望直到現在他們還在一起。世界為什麼總是那麼殘酷,有情人總不能在最後終成眷屬。三毛因為她獨特的性格和那個深愛她的荷西,能夠做到讓一方水土因為某個人而動容,應該已經是人生之最了但是這樣的三毛,卻也還是失去了荷西,就像那像仙女一樣的沙伊達,在摩洛哥的侵佔之中,還是失去了她的巴西裡。

若是能在一個偶然的瞬間,我們抬眸,親眼目睹了絕世的美景,那必定會伴隨著我們的一輩子。一片景尚且能在我們心中一息長存,又何況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事,又或者是親自交往的人。

撒哈拉的故事,最妙之處是會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似乎真的能看見那個日日買醉的沙巴軍曹,我似乎能看見巴西裡的自信霸氣和沙伊達的美貌……我不是那麼幸運的人,能夠經歷三毛這樣跌宕的人生,我也沒有勇氣我的人生活成她的灑脫,但是在書中,在看她的書的那短短几個小時裡,我的心似乎真的如小鳥一樣無拘無束過。

有歡有悲,有笑有淚,有滿足有遺憾,有愛情,友情,善意……在離我生活很遠的那個地方,有顆心曾經離我很近。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1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著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感受別有一番風味。

本書字裡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裡,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三毛是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貧瘠廣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滿了無窮的誘惑。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大沙漠,迎接她的是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惡劣環境,水源奇缺、物質匱乏。還有那置於大墳場的破舊沙土房:狹窄簡陋,沒有傢俱,沒有床,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但是這一切難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頭扎進去,甚至將生命中最神聖、最憧憬的婚禮也“搬”到了沙漠。在艱難的日子裡,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著充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還說“在一年以後,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引得人不禁讚美:“你把羅馬都建成了”,三毛自豪地迴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與此同時,三毛也盡一切可能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真實的面目,她用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隨身帶著藥箱為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作為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東方女性,她以東方女性不常見的瀟灑和詼諧,以中國人特有的廣博與俠義的精神傳播著現代文明。同時,她也以現代文明的角度觀看古老文明與沙漠舊俗,並生動地記錄著她在沙漠的所見所聞所感。她在《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人的骯髒、奇異生活習俗。由於沙漠缺水,她們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汙垢,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境的惡劣與生活方式的落後,也為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三毛就是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裡,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在沙漠裡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