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照耀我讀書的那些燈盞散文

文學 閱讀(8.6K)

我家世代種田,父輩以上沒有聽說出過讀書人。祖父,父親都沒有進過學堂門,識不得幾個字,基本上屬於“睜眼瞎”。到了我們這一代趕上了好時代,都能進學校讀書,但讀書的條件是極為艱苦的。不說別的,單說晚上回家做家庭作業的照明就很是寒酸。

照耀我讀書的那些燈盞散文

我讀國小時,雖說教學抓得不緊,但到了後幾年,老師還是佈置一些家庭作業的。放學回家後,要做些放牛之類的事情,或是砍柴火打豬菜之類的事。到了晚上,就要乖乖地坐在飯桌上做家庭作業了,那時沒有電燈,點的都是煤油燈,為了節省煤油,燈心都不準挑得老高,因此燈光都很昏暗。但年少時眼力好,蜷縮在如豆的燈光下,能專心地把作業做完,只是第二天起床時,一掏癢癢的鼻子,手上便是黑乎乎的一片,晚上在煤油燈下做一二個小時的作業,人也被汙染了,

上到了初、高中,教學抓得緊了,作業也多。那時候自己已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能自我加壓地沒日沒夜地補習功課。但學習條件依然差,家中沒有供寫字的桌子,沒有一間安靜讀書的書房,唯一同上國小不同的是這時農村已經用上了電,寫作業有了電燈照明。燈是白熾的,十五支光,若大的堂屋內,就一盞燈,高高地吊在房樑上,散發著昏黃光亮。儘管這樣,電燈的光比起煤油燈光來還是要強上好幾倍,最大的好處是不會給人造成汙染。幾年下來,我就在這樣的燈光下,全神貫注地做作業、補習功課;搜尋枯腸地解答一些數理化方面的難題;懸樑刺股地思索苦熬到深夜。那高懸的電燈雖然昏暗、寒磣,卻照亮著農家子弟清苦的讀書道路,它用那柔弱的光芒燭照了我學習求知的一段人生,伴隨了我苦讀的漫漫時光,見證了我刻苦用功取得的一點一點地進步。

真正擁有一盞像模像樣的讀書燈——檯燈時,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那時,我已畢業多年了,在家鄉的鄉政府工作。為了有一個好的讀書環境,也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次到縣城出差的時候,我大方地花了一個月工資的一小部分,購買了一盞頭部為四方喇叭形狀,底座為正四方形,支架可隨意扳動的通體為紅色的塑膠檯燈。看著檯燈雪白燈罩內壁中央伸出的花蕾一樣的燈泡,寬而沉穩的紅色底座,以及安放在底座上的別緻的小小的黑色按扭,我的心別提有多高興,快活得像獲得了一個寶貝,結識了一位心心相印的知音,一種心滿意足的愜意感久久地盪漾於心。有了那盞明亮的檯燈,夜晚清閒下來,我就按亮檯燈,讓那如水一樣柔和的光線流瀉出來,照亮我的書房、我的心堂,照亮書中的文字。那柔和的光線,溫馨的清輝,將小小的讀書陋室照得儼如白晝,在這樣明亮而溫和的環境裡,我很快就融入了書本中,在燈光下與老子、孔子等先哲的思想相觸,學習他們深邃而壑智的思想,啟發自己矇昧而膚淺的人生;拜讀現代文學大師的精妙著作,讓朱自清那些清秀雋永、優雅腴厚的散文,鐫刻在我的記憶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讓三毛情義深厚的文字,以及她蘊藏在文字裡濃情入骨的愛,流尚於心,感染自己,從而生髮出珍惜人生真愛的情愫;瀏覽一些時事政治,瞭解當今時代的變化、進步,感受社會鏗鏘前進的足音。伏案倦怠時,我就推窗望野,馳目舒懷。這時,默默鄉村蟲鳴聲聲,清風陣陣,明月朗朗,燈光與月光交織在一起,如夢如幻,慢慢地那書中所感受到的意境被夜的光湮沒遁去,人很快又回到了現實之中,但書中的感人細節已融入心間,在身上瀰漫散開。

說到檯燈照耀我看書的一段時光,算是較長的。第一盞檯燈用壞了,後來還買了幾盞檯燈。做工是越來越精緻,樣式越來越好看,造型越來越有創意,光色也從淡黃的變成了日光色,光線愈加柔和明亮,興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我總覺得後來的檯燈均沒有第一盞檯燈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深,直到現在似乎覺得是第一盞檯燈用柔和的光摧發了我奮進的力量,激發了我求知的興趣,教給了我為人處事的.道理。我那一段時間的喜怒哀樂都融入了那柔和的光線之中。

幾十年的時間像匆匆的流水逝去了,世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供人照明的燈也由最初的煤油燈換成了五花入門的各式電燈,但不管世界如何變化,那些深烙在記憶裡的照耀我讀書的那些燈盞卻揮之不去,那些埋頭在燈光下讀書的時光卻忘記不了。在燈下的讀書思考,讓我由矇昧變成了略懂了些知識,讓我由懵懂變成了明白了一些世事。特別是在心愛的檯燈下看了幾年書,塵世的喧囂在寧靜的燈光下遠去了,心靈的浮躁在柔光中消散了,人生的理想在閱讀中升起了,做人的道理在光芒中學會了。

照耀我讀書的那些燈盞,我沒齒不忘。它們給了我智慧之光,給了我知識的力量,給了我快樂的享受,驅趕了我孤獨的時光,使我在彷徨浮躁中找到了一片安靜自在的小天地。那片光芒會永遠閃耀在我美好的讓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