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5篇

文學 閱讀(2.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5篇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

在學校的好書推薦中,我偶然間選擇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這是我第一次讀阿富汗作家寫的小說,講的是兩個阿富汗男孩的故事。作者是卡勒德·胡賽。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無法面對哈桑,於是用計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發戰爭,阿米爾被迫與父親逃亡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次回到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了救贖,他把哈桑的兒子帶到美國,在一次聚會上,阿米爾放下心結,敞開心扉,再次放起了風箏。

曾經,阿米爾和哈桑是多麼的情同手足,哈桑為了阿米爾,什麼都願意去做,甚至願意為了阿米爾犧牲自己。但是,年幼的阿米爾還不懂這些,他需要的,是父愛。正如年少的我們,都渴望自己得到父母親的寵愛一樣。最後他得到了父親的讚揚,卻因此而背叛了一直愛著自己的哈桑,失去了這段珍貴的友誼。讀到這裡,我不禁為哈桑抱不平。為什麼善良的人總是被欺壓,為什麼付出永遠不被放在心裡,為什麼真誠總是被戲耍嘲笑。就算在地位不平等的時代,人與人的尊嚴不也是平等的嗎?社會的動盪,帶來的是無盡的苦難,跟隨著來的是人們的私慾;難道在安定的年代,自私也會盛行嗎?都說時代決定人的性格,難道在大背景下成長的阿米爾就一定要有著與大背景相同的性格嗎?對於心靈的保養,從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更何況在一個民族矛盾深重,漸漸失去自我的國家。看來只有小心翼翼,放低姿態,才能不被吞噬,保全靈魂。

陰雲,泥牆,小巷。陰雲密佈的天空下,阿米爾躲在快要坍塌的泥牆後,窺視著小巷裡,旁邊是結冰的小溪。殘忍的阿塞夫在巷子中對哈桑施暴,懦弱的阿米爾卻沒有像哈桑保護他那樣為哈桑挺身而出,只是選擇默默地看著,任憑心中的罪惡感肆意他的身體。他看到了哈桑奮力地掙扎,看到了哈桑痛苦的表情,看到了哈桑呆滯的眼神,看到了哈桑手裡的藍色風箏,看到了地上的鮮血,看到了阿塞夫享受的神情!哈桑似乎也看到了他,看到了他懦弱的目光,他的背叛。

我從沒想過阿米爾的懦弱會達到這樣的地步,更沒想到他會因為自己的懦弱而傷害朋友,但是換個角度,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這樣的懦弱卻又顯得是那麼的有情可原,讓人很難抉擇孰對孰錯。過了許久我終於明白,孩子的心靈是世界上最純潔的東西,如果連這中間都夾雜了卑劣的人格,那世間還談什麼正義和勇敢呢!對於阿米爾,我搖了無數次頭,對於哈桑,我嘆了無數口氣,這些背後是什麼呢——我所憧憬的人的心靈是正義、勇敢、真誠的,沒有任何卑劣的人格;我所憧憬的社會是公正、友愛、奉獻的,沒有絲毫醜惡的現象;我所憧憬的人際關係是公平、真摯、純潔的,沒有一點算計的想法。雖然每個人都會有祕密,但是我們仍然不停地自問:我們是正直的人嗎?有時邪惡的念頭會在腦海裡閃現,正因為有道德底線的約束才使我們不越雷池半步。這就是答案。

小說的高潮如此殘忍又美麗,令人不忍揭露,戰爭,逃亡,救贖。作者以恩典與救贖勾勒生命圓滿迴圈的功力展露無遺。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阿米爾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裡,他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阿米爾應該沒想過二十六年後,功成名就的他還會再踏上那片帶給他噩夢和罪惡的土地,為了救贖,為了父親,為了哈桑。這時的阿米爾已不再懦弱,他面對事實,他尋找哈桑,他為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與阿塞夫決鬥。儘管困難重重,他最終完成了他的救贖,帶著過去事情的見證——索拉博,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小說的結尾又提到了風箏,從風箏中來,又回到了風箏中去,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很多年前,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為你,千千萬萬遍”,很多年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孩子追風箏,“為哈桑,千千萬萬遍”。

誰都會犯錯,誰都會曾經傷害過誰。而反過來對自己也有懲罰。因為什麼東西都抵不過良心。所以,當你傷害了別人的時候,你的良心一定過意不去。這也正是為什麼阿米爾這二三十年來一直揹著這麼一個沉重心事的原因。當他為了他的良心贖罪的時候,當他願意勇敢地追一次風箏的時候,我覺得,即使曾經千般錯萬般錯,最起碼,心靈解脫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是我心中期待著的春日的芬芳;為你,千千萬萬遍,是我心中期待著的冬日的暖陽;為你,我追。讀完這本書,心靈如同經歷了一條漫長的路,隨著主人公將人格昇華,我的心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做一個善良並勇敢的人吧,貧窮並不是恥辱;做一個誠實高貴的人吧,別人塵埃矇蔽你的本心。作者對阿米爾心靈變化的描寫是如此細膩逼真引人入勝,甚至讓我想起自己童年的玩伴、謊言與愧疚,又或許這就是他自己對自己的解剖,當一個人可以把自己的一切虛榮、懦弱與以及所有人性上醜陋的一面展現給他人時,他的人格已完成一種昇華,那是一種淡泊,是沒有任何主觀想法的對自己的批判與深深的懺悔,是歷經千般磨難後的豁然開朗,超然物外

生命的價值在阿米爾贖罪的路途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與悍匪的激烈較量中他找回了當年的勇氣;在對哈桑之子開導的同時,他也對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認識,所有的苦難與痛苦都在哈桑之子放飛風箏的同時得到了原諒和補償。

這本書使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無法推卸;應該克服的困難我們無法逃避;應該面對的人生我們無法選擇。者就是生命,它要求我們在風風雨雨中勇於前進,敢於承擔,在點點滴滴中細細品味每一份苦與甜,慢慢體會每一份情與怨。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

風箏是自由,理想的象徵。

雖然風箏被命運的細線束縛著,但是它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夢想。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它依舊勇敢的站起來朝著自己的理想努力。風來了,雨來了,依舊沒有動搖它追求理想的心,它知道如果不擁抱理想它將失去所有。現實是殘酷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沒有擁抱理想,那麼這個人將一無所有。雖然風箏沒有鳥兒的振翅,但是它有比鋼鐵更堅硬的意志,在一次又有次的狂風暴雨中越站越勇。

風箏有和石灰一般的志氣,它將用它的智慧,堅強,勇敢,認真去擁抱自由,擁抱理想。

就算最後風箏短了線,它也不後悔自己的所追求的理想與自由。天使被風箏感動了,於是在每個雨後,都會有隻風箏在彩虹間飛舞,風箏成功了,但是它仍然努力著,為自己的下一目標奮鬥著。

她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遠離病痛,擁抱健康和幸福。

我就是那隻風箏,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讓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擁抱健康和幸福。

後記:我的理想?我想不用我說看的人就已經知道了。這篇勵志文不僅僅是在鼓勵自己時時刻刻要明記理想,在失敗面前決不放棄,也想鼓勵看的人要為自己的目標努力。無論現在你身處的學校環境與否,最終決定你是否成功的是你自己是否真的要學,是否真的為理想而努力,並不是學校。

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理想奮鬥,我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認同我。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3

花了四天時間讀完了《追風箏的人》,晚上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不必再擔心哈桑的命運,不必再猜測阿米爾到底犯下了怎樣的罪行。

儘管讀的是譯本,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同一搬的文字功底。驚奇它對於人物的塑造,正直而有醜聞的父親,嚮往正義卻又搖擺不定的阿米爾,你不可對其中的人物妄加評價,因為隨著之後的閱讀,他的形象會越來越豐滿的站在你面前,他或許就像你身邊的某個人。

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架更是出人意料的精彩。友誼,愛情,戰爭,背叛,救贖,這一切雜糅於一體,又好像任何一點都是不可或缺的。

至於語言,更不必多說,是我之所愛。最喜歡的就是語言簡練的文章,它太符合我的胃口,沒有矯揉造作,沒有無病呻吟,每一句自有它存在的理由。有些段落和句子,我甚至要一口氣讀上三四遍,細細品味之後方肯罷休。

閒下來有時也會想象兔脣哈桑是什麼樣子,阿米爾的妻子是怎樣的賢惠美麗,還有哈桑兒子那細眯著的眼睛……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的,讀到這一句時,有一種酸酸的東西一下子湧了上來,為哈桑,也為阿米爾。我不知道原著用阿富汗語這句話是怎麼表達的,是不是也有這迷人的韻味。

阿米爾也確實被感動了,可他感動的是一個僕人對主人的忠誠,而我看到的是哈桑對朋友的忠誠。

藍風箏被追到了,阿米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可這一切是哈桑用莫大的恥辱換來的,阿米爾用自己的眼睛目睹了一切,他就看著它發生。這注定阿米爾的後半生將永不停歇的做著一個噩夢——一條滴血的燈芯絨棉褲躺在一堆破磚瓦上,也註定了他將用自己的生命去救贖自己曾犯下的罪行。

哈桑到底是死了,死的原因竟是為了維護主人的房子。但他的兒子還在,兒子和他一樣能夠嫻熟的打彈弓,但不同的是他的兒子比他勇敢,當年他只敢拿彈弓嚇唬阿塞夫,他兒子竟真的把玻璃球射到了阿塞夫的左眼裡,這真讓人解氣。

當拉辛汗要求阿米爾去救哈桑的兒子時,阿米爾竟拒絕了。我真想給阿米爾一個耳光,想想哈桑怎樣對他的,可轉念一想,又有誰真的不怕死呢。最後,無法擺脫內心罪惡感的他還是勇敢的去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當這句話從阿里德口中再次說出時,我知道這又怎樣深深地刺痛了阿米爾,這一刻或許他會想起很多。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著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我追。”

這是小說的最後兩段。

阿米爾微笑著追著人生的風箏,追著他心中的善良,正直,誠實,還有……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義無返顧的去追……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4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不知打溼過多少曾看過這篇小說的人的眼眶。

追風箏的人,在第一眼看到這個奇怪的標題的時候,我有些茫然,風箏需要追嗎?為什麼要追風箏,原來這是阿富汗的習俗,每年初春,會有盛大的風箏節,許多的孩子會把使出自己積蓄了一年的力量來使自己的風箏成為佼佼者。蔚藍的天空中,飄蕩著五顏六色的風箏,每一隻風箏線的盡頭都有一個勇敢的鬥士。當然,所有的風箏要在天空中進行決鬥,就像一場盛大的搏鬥,你必須要把你周圍所有的敵人消滅光,你才能勝利。這在我看來,是一場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或者遊戲,但在阿米爾那個時候,這對他來說具備著無尚的重要性,因為爸爸,因為父愛,他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不再是鄙棄的眼光,他迫切需要著!而追風箏,也相當重要,你搶到了最後一個被擊落的風箏,那也預示著莫大的榮耀和完全的勝利。於是哈桑,便擔當起了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那隻被阿米爾擊落的風箏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發,一切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處慢慢浮現。

哈桑知道阿米爾的願望,為了捍衛這個藍風箏,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也想得到這個藍風箏的壞小子阿塞夫和他的黨羽侮辱,這是阿富汗男人最大的羞辱。這時,阿米爾就躲在旁邊觀看,孱弱的他沒膽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願跳出來讓哈桑把那個藍風箏讓給阿塞夫。於是,哈桑就淪為了阿米爾的炮灰,他付出了鮮血、創傷和榮譽,而換取的只是阿米爾與爸爸親近的願望得以實現。當躲著看哈桑被阿塞夫辱時,阿米爾一時成了"種族主義者",他先是覺得為了用藍風箏贏取父親的愛,犧牲哈桑是必須的,接下來,當心中出現一剎那的猶豫時,他對自己說"他只是個哈扎拉人"想著哈桑對自己忠誠,自己卻背叛了他,阿米爾充滿了負罪感。事後,阿米爾多麼希望哈桑能責罵他,甚至能夠打他一頓,而哈桑並沒有這樣做,還是像以前那樣忠誠。越是這樣阿米爾越覺得負罪感深重,為了減輕良心的折磨,他便疏遠哈桑,最終設計陷害了哈桑,導致阿里不得不帶著哈桑離開了阿米爾的家,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面。阿米爾的父親親在知道哈桑離開後嚎啕大哭,阿米爾一直不能理解這是為什麼。

後來,俄國侵佔了阿富汗,戰爭使這個國家滿目瘡痍,不得已父親帶著阿米爾四處避難,最終到了美國,在那裡阿米爾開始了新的生活,成了家,父親因為癌症的折磨永遠的離開了他們。

但,正如一句話所說:生命在於折騰。一場命運的救贖再次開始。父親去世後的某一天,阿米爾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經死去,阿米爾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帶著這個小侄兒,決定替哈桑承擔做父親的責任。

故事的最後,阿米爾為索拉博追著風箏。

當他為索拉博放出久違的風箏時,他是否釋然了呢?當他恍惚間看到那個拉著風箏線的兔脣少年時,他是否湧起陣陣思念了呢?當風箏掉落,他為索拉博去追時,“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否勾起了他最美好的回憶呢?他是真的成長了,或許就在踏上營救索拉博——那條重新通向好人的路上時。

“為你,千千萬萬遍!”無論何時,這都是最動人的句子,任時光流轉,任滄海橫流。這是哈桑對哈米爾未曾改變的承諾,也是阿米爾對索拉博對哈桑發自內心最堅定的救贖。時過境遷,那風箏依然高高地飛起,那麼遠,那麼美……所有的遺憾,懺悔,恩恩怨怨,都隨風飛走,只是這樣的一個聲音在空中久久迴響:“為你,千千萬萬遍……”

風箏是一個象徵。它是珍貴的友情、溫暖的親情、美好的愛情,也是忠誠、友善、勇敢……而對阿米爾而言,童年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自私、怯懦傷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其實是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風箏成為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一種對希望的寄予。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5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是一本讀完之後仍值得細細品味的書。也是一本對人性描寫非常深刻的書。

看到後面部分關於索拉博的不辛遭遇,簡直像輪迴的噩夢一樣,差點兒就不忍心看下去了。因為本身對於阿富汗這個國家裡種族的歷史淵源也不瞭解,不懂為什麼哈扎拉人會如此遭到歧視,但是無論什麼情況戰爭對於人民的影響都是殘忍又沉痛的。“阿富汗有很多兒童,但是沒有童年,連父親也是稀缺品。”看到這裡我深深覺得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國家是多麼幸福。

“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少年阿米爾對哈桑直接間接造成的傷害,其實也一直在折磨著阿米爾的內心。在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上,他終於敢於直面過錯,像他父親一樣有擔當,並且不再懦弱。他勇敢的承擔起照顧索拉博的責任,以此來彌補自己過去對哈桑的傷害。

雖然在最後索拉博也只是閃現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也並沒有再開口說話,但是阿米爾也不會放棄,現在他變成了哈桑變成了追風箏的人,來守護著索拉博,相信總有一天,索拉博會再次燃起希望。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6

斷斷續續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讀完了這個發生在遙遠國度裡,關於親情友情背叛與寬恕的故事。就故事而言,阿米爾和哈桑之間錯綜複雜的情誼,和小時候看的一部電視劇《九九歸一》裡面如出一轍,至今仍記得裡面那個同父異母的.貧苦主人公名字叫賈富貴。比風箏慶幸的是那個故事發生在中國,雖然是經歷了近代中國的百年風雨動盪,但比起飽受磨難的阿富汗來說,實在是好的太多,最後結局也比較完美。

而風箏除了讓我們加深了對阿富汗遭遇不幸的認識之外,更是把主人公的內心深處一層層解刨給我們看,赤裸裸的直擊心靈,彷彿看到了自己心裡的懦弱。如果自己處在當時,會如何抉擇?阿米爾這些年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心魔是何等的煎熬。有一個哈桑這樣甘願為你付出一切的朋友是何等幸福。雖然索拉博的出現給了阿米爾一個重新做回好人的機會,但後面發生的事情依然讓人扼腕。

故事的結尾,在“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下,又開始奔跑著追逐那隻風箏。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只有希望,永遠都在。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7

為你,千千萬萬遍。——題記

金秋九月,五色的風箏翻飛在澄澈的藍天。臆想著,恍惚間,我好像看見時光穿越千山萬水的樣子,阿米爾,哈桑。

“來呀,你反擊啊!“阿米爾憤怒的喊著,迴應他的只有無際的包容和沉默。”你滿意了吧“。帶著所有的愛和無奈,哈桑轉過身去,離開。留給阿米爾的是無盡的愧疚與自責,他想用肉體上的疼痛彌補哈桑,可他不知道,他在放任哈桑被人傷害的那一刻的懦弱,所有的一切都變質了。

也許我們在人生的不同時期都會想阿米爾一樣或為了財富,或為了爸爸的專寵曾不惜一切去追逐當下最執著的想要得到的事物,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那時心中的風箏,我們奔跑著,一直向前,眼中心裡想的都是它。可是當時光滾滾向前,我們是否發現曾經執著追尋的、或為此放棄了的是否都是值得的呢?為了得到,我們曾選擇放棄、背叛、謊言、隱忍……可是那短暫的得到又會怎樣那,幸福和快樂只是慢慢的淹沒在自責、愧疚和恐懼中!

“來吧,這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一句話。阿米爾開始了他的救贖。在一次次艱難險阻後他帶回了索拉博。那是哈桑的孩子,哈桑已經死去了,但那個孩子和哈桑一樣,像是以前的哈桑一樣,但唯獨少了一樣,就是不再微笑了,眼神一直那樣的空洞,那個孩子一直悲傷著。風箏,又是風箏。阿米爾在一群孩子中幫索拉博追風箏,並對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兒時哈桑對阿米爾說的話,而此時,阿米爾對著哈桑的兒子說這句話,這一刻,索拉博的嘴角終於露出了一抹微笑;這一刻,阿米爾才真正得到了救贖。

親情與友情,背叛與救贖,真相與謊言,責任與愧疚,人性的弱點與光芒,充斥著故事的全部。我想人的一生就是這樣,不斷的犯錯,然後彌補,然後又無可避免的犯錯,然後再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彌補。生命中有太多需要我們承擔的責任了,而人往往自私和懶惰,以為可以逃掉,卻把自己弄得深陷泥淖,然後,再拼命地爬起來。

或許我們可以在看過小說之後,想想自己,是否有難以忘懷的自責,是否還有對曾經的悔恨,如果有,那麼去救贖吧,去尋找內心的安寧。

追風箏的人,所追逐的僅僅是風箏嗎?很明顯不是。我想,那隻風箏既是哈桑在喊過“為你,千千萬萬遍”後,去追逐的那隻斷線的風箏,也是阿米爾成年後,踏上重回故鄉之路,去追尋自我救贖的那隻他心裡面的飄忽不定的風箏,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人,所要尋求的,內心的無愧和寧靜。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8

這本書讀完了,是在一種和作者產生共鳴的情況下讀完,其實作者小時候經歷的事情,產生的愧疚感,我都似曾相識,我是一個比較孤獨的人,可能是生活環境和家庭環境教育的原因,作者對好朋友的不接近感是因為階級和本身原因,而我的話,我個人性情和作者相似,只是沒有階級關係,我前20幾年所做過的愚蠢的事,傷害朋友的事,我希望我能比作者更好地彌補這些過錯,畢竟我的朋友他們現在都很健康,我有機會去彌補童年時候的過錯,同樣對於未來的朋友我則不會重蹈覆轍,人生或許就是這樣,人生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個迴圈,一個人的結束也是一個人的開始,我即將到達自己的四分之一,我希望我可以不去為之前四分之一的過錯而痛苦愧疚,畢竟我也曾經是受害者,一個孤獨患者,我希望自己逐漸有能力可以拯救現在疲憊的自己,讓自己走出一個抑鬱思想的牢籠,我可以逐漸實現自己的目標和抱負,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可以讓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都可以快樂,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每個人都擁有無悔的童年。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9

第二次讀這本書了,為你,千千萬萬遍!

從哈桑和我的童年開始,從幸福快樂略帶嫉妒的日子開始,直到我放風箏拿了第一,收到了父親的表揚,也是同一天,看到哈桑被辱卻害怕的不敢出頭,自此關係破裂,由於自己的愧疚和逃避不想見到哈桑,卻偽裝成偷盜事件,趕走了哈桑和阿里,父親其實是知道的。同時阿富汗戰火四起,我與父親來到美國,慢慢遇上意中人,結婚,成為作家。

看起來是平靜又美好的生活,因為一封信踏上了自我救贖之路,經歷了各種危險,找到了哈桑是同父異母兄弟的真相,終於找到了贖罪的勇氣,踏上了將侄兒帶往美國的征途,一路危機不斷,比如福利院得知侄子被帶走,比如看現場行刑,遇到兒時對頭,並由此發現侄子所在,比如一番打鬥,臨死侄子用彈弓保護阿米爾,和當初哈桑一樣,為你,千千萬萬遍,比如最後處境遇到麻煩,侄子因害怕回到孤兒院自殺,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最後的最後,來到美國,從對生活提不起興趣到一隻風箏,我成為了為侄子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新生活的大門由此開啟!

很喜歡這本書,阿富汗的戰亂我很同情,同時我很喜歡阿富汗,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書裡反應的阿富汗堅韌的民族精神令人為之動容。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0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餘華的《活著》,慶幸的是這本書沒那麼悲慘,結局還算完美。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阿米爾四十年來生活的種種,同僕人哈桑的“親密無間”,兩小無猜,隨著爸爸對哈桑的親密態度讓其產生嚴重的嫉妒心,隨後在其十三歲生日的時候誣陷哈桑致其不得不離開。因為阿富汗的戰亂讓阿米爾父子兩不得不遷移美國,由之前的富裕狀態變得普普通通。隨著時間的流逝,父親的去世,慢慢所有的謎底都被揭開,因為對哈桑的愧疚,心裡的痛楚,阿米爾為了完成自己的救贖,為了做一個好人他終於再次踏上阿富汗之路,那個他和哈桑童年一起玩耍的地方。不幸的是哈桑本人依舊把他的少爺當成他最好的朋友但最終卻沒能見上最後一面,慶幸的是哈桑的兒子還在,一個給阿米爾救贖的唯一稻草。

通讀全文,文中的開頭與結尾前後呼應,開頭記述了與哈桑追風箏,結尾記述了為索拉博追風箏,此時此刻主人公兩種不同的心境。

所有的細節需要自己慢慢品味,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承認讀到最後眼眶溼潤了,或許就像索拉雅所說:好的作品往往都是悲傷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1

每天早晨,我從臥室的窗戶看出去,他們家的哈扎拉傭人把車道上的雪鏟開,為那輛黑 色的歐寶清道。我看著艾哈邁德和他的父親上車,艾哈邁德穿著羊毛內衣和冬天的外套,背 著個塞滿課本和鉛筆的書包。我穿著法蘭絨睡衣,看他們揚長而去,轉過街道的拐角,然後 鑽回我的床上去。我將毛毯拉到脖子上,透過窗戶,望著北邊白雪皚皚的山頭。望著它們, 直到再次入睡。

哈桑就是這樣,他真是純潔得該死,跟他在一起,你永遠覺得自己是個騙子。

街上新霽的積雪銀光閃閃,天空藍得無可挑剔。雪花覆蓋了每一個屋頂,矮小的桑椹樹在我 們這條街排開,樹枝上也堆滿了積雪。一夜之間,雪花塞滿了所有的裂縫和水溝。哈桑和我 走出鍛鐵大門時,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睜不開眼。阿里在我們身後關上門。我 聽見他低聲祈禱——每次他兒子外出,他總是要祈禱。

我對他腦海盤桓的念頭常常一無所知,可是我在他面前怎麼就像一本開啟的書 ? 到學校上學的人是我,會讀書寫字的人是我,聰明伶俐的也是我。哈桑雖然看不懂一年級的 課本,卻能看穿我。這讓人不安,可是有人永遠對你的需求瞭如指掌,畢竟也叫人寬心。

到下午三點,陰雲密佈,太陽躲在它們後面,影子開始拉長,屋頂那些看客戴上圍巾,穿上 厚厚的外套。只剩下六隻風箏了,我仍是其中之一。我雙腿發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風箏一 只只掉落,心裡的希望一點點增大,就像堆在牆上的雪花那樣,一次一片地累積。

那一刻來臨了。我合上雙眼,鬆開拉著線的手。寒風將風箏拉高,線又在我手指割開一個創 口。接著……不用聽人群歡呼我也知道,我也不用看。哈桑抱著我的脖子,不斷尖叫。

我到達市場那邊時,太陽已經快下山了,粉紅色和紫色的晚霞點綴 著天空。再走幾條街……

我在零落的人群中尋路前進,步履維艱的乞丐身上披著一層又一層的破布,小販肩上 扛著毛毯,布料商人和出售生鮮的屠夫則在關上鋪門。我找不到哈桑的蹤跡。

隔了一會兒,我把頭伸出車窗外面。我看 見路面坑坑窪窪,高低起伏,盤旋著消失在山那邊;數著從我們車邊經過的貨車,它們五顏 六色,載滿喧譁的乘客,蹣跚前進。我試圖合上雙眼,讓風撲打我的臉頰;我張開嘴巴,大 口大口吸著乾淨的空氣,但仍沒有覺得好一些。

再過一兩個月,成片的焦黃野草會鋪滿 山坡,但那年春天雨水綿綿,比往年持續得久,到了初夏也還不停地下著,雜草依然是綠色 的,星星點點的野花散落其間。在我們下面,瓦茲爾阿克巴汗區的房子平頂白牆,被陽 光照得閃閃發亮;院子裡的晾衣線掛滿衣物,在和風的吹拂中如蝴蝶般翩翩起舞。

我不記得那是何年何月的事情。我只知道記憶與我同在,將美好的往事完美地濃縮起來,如 同一筆濃墨重彩,塗抹在我們那已經變得灰白單調的生活畫布上。

更遠處,大地在灰濛 的天空下宛如鉛板,土路伸延而去, 消失在一排碗狀的山丘之後。 有座小小的村落沿著馬路 , 懸掛在向陽的山坡上。

這番短短的話在我 聽來,跟他的衣服如出一轍:用的場合太多了,閃亮得有些造作。

“這也許不公平,但幾天內發生的事情,有時甚至是一天內發生的事情,也足以 改變一生,阿米爾。 ”

那天夜晚,躺在床上,我想著閃爍的陽光在索拉雅眼裡舞動的樣子,想著她鎖骨上方那美麗 的凹陷。我在腦裡一遍又一遍回放著我們的對話。她說的是“我聽說你是個作家”還是“我 聽說你寫作” ? 是哪句呢 ? 我捂緊被子,盯著天花板,痛苦地想起,要度過連續六個漫漫的雅 爾達之夜,我才能再次見到她。

,但當我們走出阿曼尼大夫的診室, 過往的車輛令地面上的積水濺上人行道。爸爸點了根菸。

用拿著香菸的手戳戳我的胸膛 : “住口 ! 我已經決定了。”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2

這是我看過的感觸最深的一部書,我被書中哈桑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所打動;我羨慕阿米爾有哈桑這樣的好朋友,好兄弟,擁有拉辛汗這樣亦師亦友的指路人,這種人與人間至真至誠的感情,是當今這個社會所不足的;我又被阿米爾那最終的勇敢跨出自己的懦弱,去為自己的罪行救贖所振奮和鼓舞,儘管他還是不夠強大,儘管他還是有些膽怯,但我相信在那一刻,他是充滿人性光輝的,讓我有所欽佩;同時我還深深地為哈桑和索拉博以及廣大哈扎拉族人所受的迫害所不平和悲憫,我為自己生活在太平盛世之地所慶幸,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生活在和平的地方,我感謝祖國,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慶幸與自豪。

在《追風箏的人》這部書中,我膜拜於作者那戲劇性又猶如宿命般的情節安排。從兔脣的哈桑到似兔脣的阿米爾,從無子嗣的阿里到無子嗣的阿米爾,從哈桑的用彈弓威脅阿塞夫要把他打成獨眼到哈桑的兒子完成這件事……而這其中最令我感動的莫過於從哈桑對阿米爾的“為你,千千萬萬遍!”到最終的角色逆轉,阿米爾對索拉博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3

年少時的阿米爾和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對阿米爾少爺忠誠,信任,在他需要幫助的任何時刻挺身而出,“為你,千千萬萬遍”,然而在一次風箏比賽之後,哈桑為了幫阿米爾追風箏,為了追回那無尚的榮耀,在眾人面前炫耀的資本,哈桑遇到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情,阿米爾親眼看著,卻因為他的懦弱而背叛了他。之後的阿米爾為他當時的懦弱和自保而自責,愧疚,多次欺凌哈桑想要哈桑反手從而讓他內心好過,可哈桑依舊對他唯命是從,於是他編造謊言趕走了哈桑。沒過多久,他也隨父親逃難美國。可他依舊忘不了年少時對哈桑的背叛,依舊生活在那背叛的陰影下。時隔二十多年,他又回到了那個有美好也有痛苦的故鄉,卻從拉辛汗口中得知一切事情的真相,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就在得到真相之前,哈桑已經慘死在這片土地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哈桑的兒子,自己的親侄子――索拉博帶離這裡。這個可憐的孩子,經歷了一切事變之後,對這個世界失望,選擇了自殺來了斷痛苦的生活,被阿米爾救下後不再說話,阿米爾在一次次的親近被冷漠之後,依舊對他報有希望,“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次是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想到了兩年前的一次培訓中,老師說過,歲月迴流,不管當下你做的好事,壞事,讓人或喜或悲,多年以後,歲月都會通通回還給你,即使你樂意或者不樂意。這些話在這本書中得到了驗證,為自己年少時的背叛救贖!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4

在寒假裡,我用閒暇時間閱讀了這本《追風箏的人》。這是一本由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寫的有名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他的第一本小說。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與他年幼時一起長大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他們一起長大,形影不離,一起度過懶洋洋的悠長夏日,他們在院子裡那些交錯的樹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與強盜,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蟲……還有一起放風箏和追風箏,過著快樂的生活。但在一場風箏比賽後,一切都隨之改變了。哈桑為了保住風箏大賽中贏得的那隻藍風箏,在小巷中被**。但阿米爾最終因為膽怯而沒有出面救哈桑。但哈桑並不責怪他,還任勞任怨地幹活。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板,竟以哈桑偷東西為由趕走了他。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了睽違二十多年的故鄉,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份力,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哈桑竟是爸爸的私生子。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決定保護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

我讀後覺得這本書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主要以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哈桑的親密友誼為貫穿全文的主線,寫出了三代人的情感糾葛。其中哈桑對少爺的忠心耿耿,阿米爾對哈桑的棄之與背叛,以及阿米爾心中的救贖,小說情節巧妙交錯,使小說得到了高度的評價。

說先我先評價一下書中的人物形象。阿米爾少爺內心有一定的嫉妒心,他不滿父親對哈桑過多的讚揚和獎勵和自己的冷淡失望,內心一直感到挫敗和不平,內心開始排斥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哈桑。阿米爾在哈桑需要幫助的時候,卻不管不顧他。我想如果換一下位置,那哈桑一定會挺身而出,抵禦那幫惡勢力。阿米爾卻沒有這樣做,眼睜睜的看著哈桑受辱。回家後,他又為自己的弱懦而感到慚愧,每天面對哈桑都讓他內心備受煎熬。所以他選擇了一個卑鄙而極端的方式,誣賴他,把他趕走。讀到這裡我都為哈桑打抱不平,阿米爾也太過分了,他怎麼忍心把對自己如此好的哈桑趕走呢?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對哈桑加倍好,完全可以做到情同手足,把哈桑時時刻刻放在心上。但阿米爾後來為了贖罪,救助了哈桑的兒子。這一點還說明他良知未泯,終於有了一次對得起哈桑並贖罪的機會了。

下面再說說哈桑吧,個人認為較於阿米爾,哈桑的形象要光輝得多。哈桑對自己的付出任勞任怨,這是在當近社會十分少有的,自己十分喜歡阿米爾,覺得這樣的一個大好人就應該長命百歲。但到他死的那段,我卻哭的稀里嘩啦的,想到他什麼事都默默承受,盡力按照少爺的意思,他那一段剝石榴,問少爺真會那樣做嗎,如果只要他讓,那麼他一定會盡力去做。還有風箏大賽的那段,他湊近阿米爾的臉,問他他什麼時候騙過他。有人說哈桑太傻,我卻不那麼認為,我覺得這恰恰是他善良的表現。這個角色讓我一次又一次的為之動容,讓無數次的落淚。

至於阿米爾的父親,我覺得他是一個有多面性格的人,對哈桑的不敢承認,影忍者心中的愛,不敢在阿米爾面前表現出來。知道阿米爾回到阿富汗之後才逐步揭露父親的犧牲與醜聞。

當然,書中也充滿令人回縈難忘的景象:一個為了餵飽孩子的男人在市場上出售他的腿;足球場中場休息時間,一對通姦的情侶在體育場上活活被砸死;一個塗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賣身體,跳著以前街頭手風琴藝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看似殘忍,但這一幕幕一切切盡是社會真相。

本文讀來好像一部簡單的家庭故事,但他的政治內涵是反應美國與阿富汗的鬥爭。作者筆下的阿富汗溫馨閒適,卻因為不同種方法之間的摩擦而出現緊張。也讓我們瞭解歷史在美國和中東之間的分岔。

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5

阿米爾的個人小感情在大時代的變遷裡顛沛流離,於是有了故事刻骨至深~

為你,千千萬萬遍~在你的生命裡,可有這樣一個“你”?如果有,那麼,你真的太幸福了。因為你的擁有著這世界最美好的感情:就像哈桑對阿米爾,就像阿米爾對索拉博。

哈桑被阿塞夫侮辱的時候,阿米爾沒有挺身而出(其實他不挺身而出也沒有錯),他為此深深自責了許多年~沒有為自己的朋友挺身而出(他心底裡是認同哈桑這個朋友的)。拉辛對阿米爾的評價是正確的,如果一個人不善良和不擁有美好的品德,他是不會對自己要求很高,為自己沒有為哈桑挺身而出感到深深地自責愧疚。

阿米爾在父親去世時候的感受~能讓人想到自己。擁有的時候平平淡淡,想到要失去的時候惶恐害怕,失去之後空落的無法填補。

一個民族一種文化。飲食文化:中東國家的人民吃饢餅和蔬菜湯還有烤肉。他們的

信仰是伊斯蘭,他們對自己的信仰很忠誠,每天都會做禱告,《可蘭經》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忠誠於自己的信仰,其實就是忠誠於自己。信仰,有時候真的可以帶給人的心靈一種歸屬和安全感~比如,阿米爾他爸爸得癌症時,索拉博在自殺被搶救時。

戰爭中失去家園的人民,貧困,飢餓,恤孤院中的孩子,彈坑和孔洞。這個世界上到處都在綻放著我們不知道的故事,各種故事。

這是一部很棒的小說,讀的時候我總想起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總之,非常值得一讀,多讀,祝願生活中也有一個可以: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