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大學聯考詩詞鑑賞要把握哪些關鍵

文學 閱讀(2.93W)

一、把握解讀鑰匙

大學聯考詩詞鑑賞要把握哪些關鍵

考場無資料參考,如果讀不懂古詩詞字面義,則談不上進行鑑賞。如何快速讀懂一首古詩詞?建議從下面幾個角度切入思考:

1.巧借“標題”肥握大意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作品的重要內容,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調,或提示作品的線索等。如2012年廣東卷中白埏的《餘杭四月>,題目交代了季節,提示了詩歌的描寫內容。

2.巧借“作者”,知人論世

要儲備著名詩人的重要概況。一般詩人,不太知名的,關乎命題的,考題中會有註釋。

3巧借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古詩詞中,詩人往往通過選取特定的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感受。如2012年全國大綱卷,修睦《落葉》中的“松樹”和“落葉”,表達了詩人對松樹不凋的讚歎和落葉飄零的感慨。如果我們把握了這個傳統意象的特定含意,便會很快把握《落葉》這首詩的內容和主旨。

4.巧借註釋,抓住提示資訊

在大學聯考試題中簡短的註釋,是命題人給我們的提示,切不可忽略小注釋在解題中的大用場。

5巧借“情語”,傾聽作者心聲

情語,即直抒胸臆的詞句。如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中周樸的《春日秦國懷古>結尾句“不堪回首思秦原”,直接抒發了詩人懷古傷今之情。抓住了此句,便可觸控到詩人的脈搏,抓住詩歌的主旨。

6.巧借典故,挖掘詩歌內蘊

典故是詩文中引用古書裡的故事或語句。有正用和反用兩種,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義入詩文;反用就是反其意而用之。一般說採,正用較多。

【運用示例】

如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第8題便是: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春日泰國懷古

周樸

荒郊一望欲銷魂,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裡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銷魂:這裡形容極其哀愁,②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解讀鑰匙:

這首詩著眼整體設題,可結合試題提供的相關資訊,這樣進行思考:

(l)從題目、註釋切入,體悟情感基調。標題“春日秦國懷古”,概括主要內容,暗示感情基調;註釋①“銷魂”的解釋,是觸控詩人的感情脈絡的線索、抓住二者,便不難把握詩人懷古傷今之情。

(2)從抒情語句切入,把握情感鑰匙。這首詩的末句是直抒胸臆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弄懂“不堪回首思秦原”的內涵,便是抓住了概括這首詩思想感情的鑰匙。

(3)從意象切入,進行“簡要分析”。古詩詞是靠形象說話的,情隨“景”轉,“意”隨“象”轉。這首詩寫的是初春之景。主人公即將遠行,回望家鄉,“遠村”“春革盡”,原田“古碑存”,蒼山積雪,煙伴殘陽,數裡黃沙,景象淒涼,一望“銷魂”。簡析時,緊扣其中“春草”、“古碑”、“蒼山”、“殘陽”、“黃沙”等意象,便可力透紙背、準確即證詩人“不堪回首”的內心世界一‘懷古傷今之情”。

參考答案:

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二、體悟詩人情感

“情”是詩歌的核心。古詩詞中常見的情感,按內容劃分有:

1.吟山詠水之情:如2012年安徽卷,楊萬里的《最愛東山晴後雪》描寫了東山雪後陽光朗照的美麗景象,表達了自己對眼前景色的喜愛之情。

2.思鄉懷遠之緒:如2012年江蘇卷,溫庭筠的《夢江南》寫主人公對月懷遠,孤獨寂寞,自哀自憐。再如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晏幾道的《思遠人》表達了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3.懷古傷今之悲:如蘇軾的‘赤壁懷古》抒發了對古代英雄業績的嚮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業、施展抱負的悲憤心情。

4.描花繪烏之趣:花鳥蟲魚的背後,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愛好,有的卻藏著作者的一段經歷,大多是託物言志之作。如2012浙江卷的出題材料是錢珝的《未展芭蕉》,詩人把朱展芭蕉比作嬌怯含羞、情竇初開的少女,希望她在愛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膽,而不要半藏半掩。詩意含蓄、深沉,感情真摯而熱烈。

5.懷才報國之憤:如陸游《書憤》追懷早年的抱負,抒發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憤慨。

6.邊塞征戰之壯:如2012年湖南卷出題材料李益《度破訥沙(其二)》,這首邊塞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罷歸來的圖景。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日出東南、鐵衣生寒,雄健、壯美,抒寫了徵人慷慨悲壯的情懷。

7.即事抒懷之慨:古人寫詩,常因事而起,抒發心中的感慨。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通過“不繫船”這樣—件小事,表現了江村的寧靜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閒安適。

8.隱逸出世之戀:如陸游的‘鵲橋仙》(一竿風月)是借“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寫漁父生活,藉以抒寫遠離紅塵的隱逸情懷。

g.羈旅閨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裡詩人將一顆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

【運用示例】

如2011年福建卷第6題中第(1)題:

這首詩情感豐富,請作分析。

曉至湖上

厲鶚

水上寒霧生,瀰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景。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體悟情感:

根據這首詩的特點,這道情感題,可從下面三個角度分析:

(1)分析舉止,揣摩心聲。由“出郭”、“臨水”、“見初日”等,可知詩人親近自然之意;由“學野鳧”、“逐清景”,可知詩人嚮往自由之情。

(2)緊扣景語,體悟心聲。由“曉色微”、“寒霧生”、“人意靜”,可知作者喜愛幽靜之情。

(3)捕捉“情語”,傾聽心聲。“安得學野鳧”是直抒胸臆,由此可知詩人心裡嚮往自由而暫不可得的惆悵和無奈。

參考答案:

答題要點:①喜愛幽靜:“人意靜”、“寒霧生”等;②親近自然:“臨水”、“稍見初日開”等;③嚮往自由:“學野鳧”、“逐清景”等;④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安得”。

2009年江蘇卷、山東卷都考查了這種情感題。請看江蘇卷第9題中的第③題:

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漢陽遊,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口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築的土山苑囿、亭臺宮殿。

儺悟情感:

這道試題可抓住以下幾點:

①讀詞題,體味作者昔盛今衰之慨。題目往往流露出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黃鶴樓有感”便是。

②讀註釋,剖析統治者奢侈誤國之痛。註釋一般都與答題有關,“萬歲山、蓬壺殿”隱含奢華誤國,寄託作者憂慮國事。

③讀題幹,明確出題者精心設計之意。這道試題精心設計之意就是思想感情的“變化”,這“變化”二字不可忽略,必須在答案中體現出來。題幹中的“詞的開頭寫……結尾說………”,隱含要結合全篇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④讀全篇,觸控作者情感起伏之波。這道試題只有通讀全詞,才能體味出作者思想感情“變化”之波:詞的上片描繪中原大好河山在敵騎鐵蹄蹂躪下的悽慘景象,“遙望”兩句表達作者北望中原失地的悲痛,“想當年”四句追憶金兵入侵前故都的繁華,隱含奢華誤國的隱隱痛心,“到而今”兩句表達對外敵入侵的憤恨。詞的下片分兩層,前六句為第一層。緊承結句“風塵惡”,繼續寫對外敵的憤恨之情。後四句為一層,寫作者希望朝廷早日北伐,光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再駕乘黃鶴歸來,樂觀必勝的精神與信念洋溢在字裡行間。

抓住這四點,則不難得出:

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入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到想象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後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