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美文賞析:食物

文學 閱讀(3.01W)

孔聖人曰:食色性也。大約是人的天性罷,多數人只記住了色,並以此標榜為大眾的天性,殊不知都忽視“食”,食色兩字,一字來自於味覺,一字來自於視覺,這本是人的天然生理構造下直觀心理感受。固然,食色均能帶來內心愉悅之感,不論男女,這是正常觀感,無需躲躲閃閃抑或閃爍其詞,或是成為某些行為的託詞。當然我無意於討論食色的關係或是對色表示偏激,飲食男女,與我而言,我確實愛食勝於色。

經典美文賞析:食物

人類從茹毛飲血到火烤熟食物到如今的各色食系,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均有各自的特色,僅中國就有著名的八大菜系,這還不論一些不知名的小菜系。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完美的再現了中國一些區域美食,很多人為此不惜駕車幾百公里,只為一食為快。拋去中間的路費成本不論,美食可見確實具有很強的驅動力,也很能帶來滿足和幸福感。

傳統觀點上的美食可能來自於大廚精緻烹飪,大廚以專業水準從色香味諸多點入手,同時亦講究搭配,營養、口感層次,冷熱時間把握,不可否認,專業的烹飪廚藝讓食物變得精緻可口且帶給食客驚豔,故而食客也能在品嚐過程中獲得極大的滿足。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便是大部分展現了專業的大廚手藝,所以不僅參與者就是電視機前的觀眾也看了垂涎三尺。

美食的進化到後來還增加了情感的內容,這便是傳說的有情感的美食或是有溫度的美食。社會經濟不同,不同的群體也就有了不同接受等級。於有的人來說精緻的大廚手藝並不能經常品嚐到,有的人甚至終其一生也力所不及,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始出有因,故而食物就有了不同的層次。而另一方面情感美食又可以說是懷舊美食,因為承載了情感和回憶的因素,就一個嚴謹的食客而言,美食肯定也有市井小吃以及親人手藝。市井小吃承載了很多人童年的回憶,或者是涵蓋了一個地方、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變遷,例如老字號,北京烤鴨、天津麻花、重慶酸辣粉、四川泡菜等這些食物不僅是因其口感好,還因為它已經成了一座城市的符號和標誌。市井小吃的懷舊情感來自於這類食物因為時光變遷不容易品嚐到,很多60-70年代的出生的人對小米粥,紅薯、罐頭等;80年代出生的對冰糖葫蘆、麥芽糖、乾脆面等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個並不在於這個食物有多美味,而是因為這是時代的回憶,人在品嚐的時候會自動帶入懷舊情緒,於是食物就昇華成了不一樣的味道。親人烹飪的食物也是情感、懷舊食物的一種,與親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已經習慣了親人煮菜的味道,而人在異地則會懷念親人的手藝,即思念的味道。說起來這類菜主要是家常菜,並不像專業大廚講究烹飪技術,然而由於裡面承載了親人的情感和思念,群體人數龐大,故而反而具有廣泛性。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國又被外界稱之為舌尖上的中國人,不少人認為這一季美食紀錄片做的不夠成功,比第一季遜色,實際上第二季非常能感覺出製作組素材選擇上的良苦用心。雖然不如第一季美食大廚手藝精緻,顏色賣相佳,但是它有了更多的人文情懷:每一種食物要麼有一定的地域文化內涵,要麼是承載了人類努力勞動獲得食物饋贈,要麼則是普通大眾生活親人、朋友用食物連線情感,真正體現了食物的人文情懷。

食物帶給人美好的體驗與感受,這不僅僅是針對一名食客尤其是烹飪者更是如此。對於食客而言,品嚐美好的食物固然會帶來愉悅的體驗,感受食物從嘴裡到心裡的流轉過程,酸甜苦辣鹹總有一種味道打動人的味蕾,進而刺激人的胃,最後波動的是心絃,於是內心對美食就有了流連往返的回憶,甚至是牽動一生的唯一回憶。而對於烹飪者而言,每日與各類食材打交道,品嚐食物的味蕾或許已經麻木,手感和經驗已經成為烹飪的主要技藝。從炒煮蒸煎,到油鹽醬醋,烹飪手法和調味在油煙中明朗而模糊,最後裝盤完成所有工序,一盤充滿情感和味道菜進入餐桌,然而對於烹飪者這並不是結束,最美好的體驗不在於品嚐食物的愉悅而在於看到自己烹飪的食物受人喜愛,尤其喜歡烹飪的食物被一掃而光,這才是一名烹飪者最大的讚美和誇獎,也是最大的榮譽和驕傲。

食物從最初充飢到帶給人美好的感受,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人吃飯是為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這就體現了食物層級的上升,也是人類需求層次的上升,於我而言,食物不僅僅是飽腹充飢,更是給人類帶來滿足和享受。我喜歡做一名食客,不管是大廚烹飪還是市井小吃或是家常小菜都能給我帶來巨大的幸福感,我亦喜歡做一名烹飪者,在油鹽醬醋和蒸煮煎炒中縱橫四海、揮斥方遒,為他人帶來美好的飲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