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4.85K)

韋莊的詞是表達了主觀感情的,不過他雖然表現了主觀的抒情,可仍然保持了詞的本色。他所寫的愛情不再是一個沒有個性的,隨便給一個歌女唱的沒有主人公的愛情歌曲了。他往往用男子的口吻:我,寫我所愛的女子。我寫的就是我自己,是男子對女子的感情,主觀的感情。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讀書筆記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他說跟一個女子離別了,還懷念她,夢見她了。“昨夜夜半”,我“枕上分明夢見.”。我跟這女子什麼時候分別的呢?前一首《女冠子》說: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有月,有日,有年,我悲哀,我懷念,這是韋莊。夢見什麼?夢見我所愛的那個女子回來跟我說話。“語多時”,談了很長的時候,這個女子像從前一樣美麗,“依舊桃花面”。而且說話時的表情比較羞怯,時常垂下眼,低下頭來,“頻低柳葉眉”。說“半羞還半喜”,她一方面見到所愛的人很歡喜,但一方面又很羞怯。“欲去又依依”,我夢中夢到我們再見面,也夢到分離,夢到你要走的時候,那種依依不肯分別的樣子,然後一夢醒來,“覺來知是夢”,那桃花面柳葉眉都是夢,所以我有說不盡的悲哀。這是多麼直接,多麼真率的一種感情。還有: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他還是用主觀的男子懷念所愛的女子的口吻寫的。他說我記得在一棵花樹下,一個深沈安靜的夜晚。在什麼地點?是“水堂西面畫簾垂”。我第一次跟謝娘見面“攜手暗相期”,我們訂了海誓山盟,可是,我們分別了,“惆悵曉鶯殘月”,在破曉的鶯啼,而天上的落月西斜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相別了。“從此隔音塵”,連信都收不到了,蹤跡形影更看不到了。“如今俱是異鄉人”,我們現在都離開了原來的地方。“相見更無因”,再想見面,一個機會也沒有了。因為我無從尋找你,你也無從尋找我了。

你看韋莊所寫的歌詞,完全是主觀的,直抒胸臆。這已經是把歌筵酒席之間的沒有個性的歌詞推進了一步了,是不是?而且韋莊這個人的個性,他用情的`態度,那種真率,那種直接,他也站在女子的地位來寫女子的愛情。下面的一首詞,我們就可以作證明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妄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這是以女子的口吻寫的一首愛情的歌詞。這首詞是寫一女子,春天出去郊遊,她要看一看有沒有一個漂亮的年輕人是值得她許身的。怎樣寫呢?本來都是寫一個女子的愛情,但每一個詩人他用情和用筆的態度是不同的。所以。我們不能夠只說仁義道德,就不能寫男女的感情了。男女的感情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我們應該承認它,不能否定它。只是男女的感情,也有感情品格和境界。如果你把男女感情的境界提高了,你做人的品格境界才能提高。所以,寫愛情的,我們應該看他寫的是什麼樣的品格,是什麼樣的境界。

“春日遊”,正是一個背景,一種氣氛的培養。“春日”,一個多麼美好的季節,萬物經過了寒冬的閉塞,感情有一種萌生。這是整個大背景的總寫。而且說到遊,是一種向外的,是一種尋覓。這三個字已隱約地推向了他全首詞的一個指向。現象學說,當你的主體意識跟客觀現象接觸的時候,產生一種活動,而這種活動是帶著一種指向的。“杏花吹滿頭”是把整個的春天的萌發,使它引進到更接近自身了。滿樹繁花,可是一陣風吹過,那花片飛舞下來,那杏花就吹滿頭了。這兩句飽滿的筆力,這兩句的生髮,表現了人賞花遊春的內心感情的蓬勃萌發。

所以,這女子就說了,“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我當春心萌發的時候,我願找一個理想的物件。當我在遊春的路上走的時候,我就想看一看那陌上有哪一家的年輕人“足風流”,真是多情的,真是有才學的。如果有這樣一個年輕人,“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詩歌是訴之於人的感覺的。所以,它不但是形象,它整個的聲音都結合了他所要傳達的這種感情。“妾”、“將”、“嫁”,都是舌頭跟牙齒的聲音,是很有力量發出來的,給人很有決心的感覺。它的聲音代表了一種堅決的意念。中國詞的奇妙,使張惠言從韋莊的詞裡看到了比興寄託。韋莊引起我們聯想的是他感情的本質。杜甫說的“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屈原也說過:“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個女子所表現的,正是這樣一種許身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