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讀一本好書讀書筆記參考範文

文學 閱讀(5.03K)

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我們閱讀完一本書籍後,一起來寫讀書筆記吧!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讀一本好書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讀一本好書讀書筆記參考範文

  讀一本好書讀書筆記篇一

什麼是自動自發呢?自動自發就是沒有人要求你,強迫你自覺而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事情,讀一本好書的讀後感。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工作呢?是一味推脫拖延還是積極主動,是做工作的奴隸還是做自己工作的主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認真工作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首先要做到:對待工作勤奮認真。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許和讚揚。同時我們也知道:每一份成績的取得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不付出艱苦的努力是永遠不會有成功的。馬克思曾說過:“在科學的大道上,沒有坦途可走,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頂點。”勤奮工作是實現理想的基礎,貪圖安逸會使人墮落,無所事事而退化。

勤奮工作還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樂趣。同時還因為工作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為之付出的更多。如果將工作視為學習經驗的機會,那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著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比如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很多傑出人物所具有的創造能力、決策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是他們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的。在工作中他們學會了瞭解自我,發現自我,是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所施必有所得。當我們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終將有獲得回報的機會,每個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的。

其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還要求我們要敬業。敬業就是尊敬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當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知識,得到更多經驗,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得到樂趣。做事善始善終,一絲不苟是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敬業會帶來雙贏。

再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對待工作要忠誠,要自信。忠誠就是工作時真誠負責,尊重學生。工作時對自己要自信。正如書中所言:這個世界為那些具有真正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無論出現什麼困難,無論前途多麼暗淡,他們總是相信能夠把心中的理想變成現實。自信使我們決心更堅定,自信使我們意志更堅強,它給我們思想以力量,給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促使我們立刻採取行動把可能變成現實。

讀完後,我深有感受,讀後感《讀一本好書的讀後感》。裡面的主人公“哈里”講述著一個故事哈里因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正等著去天藍色的彼岸,等待新生命的輪迴。但他還掛念著很多很多的人。他最後悔的是車禍前對她姐姐雅丹說的話:“這次可是恨上你了!我再也不會回來了!” 哈里不知道如何傳達他的心聲,直到他碰上一個叫阿瑟的幽靈。哈里化作幽靈和阿瑟重返人間,向親人和朋友們告別,並向他們表是歉意和愛。

他發現,教室後面整整一面牆都是關於紀念他的專題,所有的同學留了言,他昔日最好的朋友寫了長長的懷念文章,而以往的死對頭也在文章中說其實一直喜歡哈里,並發動大家在校園裡為哈里種了一棵樹。家裡的氣氛令人心酸,爸爸媽媽仍然沉浸在失去兒子的悲痛中,總是失魂落魄的樣子他的姐姐雅丹在房間裡望著他的照片發呆,潸然淚下。他一遍遍地大聲喊著他們的名字,一遍遍地說我愛你們,可惜他們不可能聽到。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集中所有意識竭盡全力讓筆寫出字來,對他姐姐說句對不起。哈里雖然千萬般不捨,但還是離開了人間,離開他無限掛牽的地方,前往天藍色的彼岸。最後,他深情地吶喊:“再見,媽媽。再見,爸爸。再見,雅丹。我想你們,我愛你們大家。我愛你們所有的人。我非常、非常、非常地愛你們。”

一個開的玩笑,卻變得真的。一個肉體的身亡,並不是代表著生命已經完結了。我在讀到最後一頁時,書中最後一段說“如果熱愛生命而不熱愛死亡,這樣的生命並不是熱愛生命”這句話我悟出了好長的時間。這句話果然說得沒錯,人生最怕的事----死,人們總是在死後才發現,他們生前用勁全力想追求的東西,在死後卻變的一文不值。死亡,其實並不可怕。它只在於每個人對待它的態度。 有的人為了不接受死亡的來臨尋找長生不死藥,殺死了多少無辜的人,結果,還不是弄巧成拙。有的人厭惡了生命為了更快地迎接死亡,傻傻的輕生……有多少的人死於對待死亡的態度?

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珍惜所有愛你的人吧!說不定這一秒你還活蹦亂跳,下一秒你就死了呢?

對於我們而言,我們更要珍惜生命,不是道了死亡才知道要珍惜生命,多一份關心和寬容,少一分歧視和怨恨,沒有人知道未來是如何的,可我們可以把握好自己的今天。

  讀一本好書讀書筆記篇二

近期,中共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委員會開展了關於加強理論學習“讀一本好書”的活動,藉此機會我認真觀讀了經典而極具啟發意義的“一本好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內心不免備受震動與鼓舞。細細品鑑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的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英勇傳奇式的事蹟,他有著鋼鐵般不屈的精神和靈魂,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從不退縮,在惡勢力面前從不低頭,在不公的命運面前從不妥協;他敢愛敢恨,果敢灑脫,他對自己所愛的執著追求,他對自己所信仰的奮力拼搏,他對自己所守護的堅定不移,他的這種氣魄與意志不禁讓人驚愕讚歎!也正是由於主人公極似“鋼鐵鍛造”般的艱苦生活歷程和所具有的品質才使得作者為該書取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年幼時代的保爾很頑皮,但他骨子裡卻比常人多出了與生俱來的反抗惡勢力的勇敢堅強,多出了保護家庭、捍衛國家的正直善良。在學校裡,他敢挑戰教父;在生活中,他敢挑戰那些仗勢欺人的壞孩子;在工廠裡,他敢挑戰那些不公平的現象。在他面前,似乎一切違反道德、不正義的行為都必須要受到懲罰,而他則是那個懲惡揚善、嫉惡如仇的俠客,並與一切反勢力做鬥爭。

戰場上的保爾有勇有謀,他從不顧自己的安危,每次戰鬥都是最尖銳勇猛的一個,帶領著大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即便在極度艱苦的環境下,保爾也從不退縮,他堅信總會有辦法,他相信自己的

能力,他相信憑藉自己頑強的鬥志和戰友的力量,再大的困難也將會被化解。因此,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艱難險阻,他從不畏懼,從不退縮,無論身處何種境況,他總能泰然處之。我忽感若是我們能在平日的學生工作中一直保持著保爾的這種“正能量”,那麼我們的力量就能感染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生也會感染其他更多的人,那麼我們的學生工作就會做得很順利,我們和學生的關係也會牢不可破,從而引發更強的力量!

然而,現實總是會存在冷酷,命運總是會存在不公。在一場戰鬥中,年輕的保爾身負重傷,命懸一線。所有的人,包括醫生,都不相信他還能活過來,當所有人正感嘆一位英雄即將隕落時,保爾卻告訴自己,不能就這麼死去,他要活過來,他要繼續戰鬥,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死去的戰友,為了千千萬萬的國民,他必須活過來!渾身充滿正義感與使命感的保爾以驚人的意志力,戰勝了病魔,戰勝了死神,它超出所有人的意料,活了過來!

寫及此處,我不僅再次被保爾的意志力而感動,原來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啊!他所奮鬥的方向之中早已捨棄了小我,而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為了人類歷史的程序。人的一生短暫幾十年,卻也是充滿了風風雨雨,免不了挫折與荊棘,然而應該讓我們感到慶幸的是我們出生在一個和平年代,沒有了疾苦的環境,沒有了戰爭的硝煙。這樣的環境不知道會優於保爾多少倍,我不禁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我到底應該如何生活?“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

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這句響徹世界的名言激勵著無數人,激勵著我。畢竟,生命中最壯麗的景色不是等待暴風雨的過去,而是在暴風雨中起舞!伴著保爾的精神與力量,我相信我也能在自己的學生工作中做出一番輝煌的業績,讓自己擁有一個無悔的人生!

  讀一本好書讀書筆記篇三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裡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裡,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總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鍾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牆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於你在這圍牆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衝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雲,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裡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裡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醜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裡,作者寫的是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這類人,只是“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的人類。

《圍城》的主角——方鴻漸,買了假文憑的他由乘船回國,到與蘇文紈、唐曉芙、沒見過未婚妻面的岳家一一疏遠,再到一行人同去三閭大學,再到方鴻漸與孫柔嘉這間為家庭和事業而發生種種爭吵最後分開,不經意的使人對方鴻漸由瞭解而同情,由同情而關切。他與蘇小姐、唐小姐這間的糾葛,是他身陷愛情的圍城的時候所經歷的,最終他與孫柔嘉結婚可又鬧得不歡而散,方鴻漸面對的愛情的圍城是不成功的。在三閭大學的經歷可謂是方鴻漸事業上的圍城了。在這一“城”裡,充滿了勾心鬥角,方鴻漸也受到了不少的傾軋,最後還是離開了三閭大學,可見,方鴻漸面對的事業上的圍城也是失敗的。在整個故事中,方鴻漸先是在周經理銀行工作,而後在三閭大學任教,接著在報館資料室上班,每次都沒有混得出人頭地,也與他帶著點玩世的態度處世有關吧。

確實,我們的生活中“圍城”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工作事業,還有學習生活、交友處世,無一不有一個“城”把我們“圍”著。“圍城”——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錢鍾書用幽默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虛榮。如:“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著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麼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蘇小姐雙頰塗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又如:“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我們一生對於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後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這些語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時而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又想像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給人深深的同感,彷彿身臨其境、如見其人。

作者把人性的虛榮諷刺得淋漓盡致。對於大學教授,他們藉著兵災來吹噓:汪處厚得意地宣揚他南京的房子;陸子瀟流露出戰前有兩三個女人搶著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補築洋房;方鴻漸也把故鄉老宅放大了好幾倍…… “日本人燒了許多空中樓閣的房子,佔領了許多烏托邦的產業,破壞了許多單相思的姻緣”。對於方鴻漸的兩個弟媳,則是開了自己嫁裝的虛賬,調查孫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麼鮮明。

當我讀完全文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束”了嗎?對於主人公的故事,對於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索、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鑑賞。全文最後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讀完《圍城》,從主人公精彩而又獨特的故事前後,我看到了作者所表達的人性和表現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動傳神的描述。筆者認為,這些精髓需要我們去理解、去意會、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