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對大學教學工作合理化建議

書信函 閱讀(1.95W)

我們在接受大學的教育時,面對老師們的教學工作,我們可以適當提出合理化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給大學教學工作提合理化建議範文,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對大學教學工作合理化建議

  對大學教學工作合理化建議篇一

通過本學期老師的辛勤教學,我在學習大學物理的過程中一點心得或感悟,談幾點個人看法,不當之處,懇請諒解!

一、 關鍵知識點的詳細講解:由於從國小到高中,我們接受的一直是一種老師將知識點嚼碎了再餵給我們的教育方式,到了大學,老師很多是啟發式的教育,如果一時難以適應就會造成對有的知識點一知半解,所以建議學校或老師適當增加課時,儘量將知識點講解得詳細點,謝謝!

二、 電子教案與傳統板書相結合: 老師很辛苦地製作了各個章節的電子教案或課件,但大多是提綱挈領式的,建議老師增加一些板書內容,尤其是在習題課時。上課時,將電子教案與傳統板書有機結合,我們的思路會與老師的講解以及板書的內容同步,這樣上課時不易走神,並且會對相應知識點理解得更加全面透徹。

三、 教學互動:上課時經常提一些問題讓同學們回答,做到教與學互動。有兩個好處:一是提醒同學們認真聽講,因為每個人都有被點到回答問題的可能,二是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四、 習題課的重要性:建議老師增加習題課課時,講解一些典型例題,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模擬測試:增加各個章節模擬測試的機率,老師可以選定一些典型的或綜合性的試題讓我們來自我檢測,便於我們瞭解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適時地去拾遺補缺。

六、 實驗:從接觸物理這門課程時就知道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建議老師多安排一些物理實驗課,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通過實驗看到了某些物理現象或驗證了某些結論,會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以及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

  對大學教學工作合理化建議篇二

我校近年來教學和科研工作都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由於和其他高校相比我校基礎相對薄弱,教學工作還有很多不足。針對我校存在問題,站在一名普通教師的角度,特提出以下建議,供領導參考:

一、建立全面公正的教學評價體系

我校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學生評教體系、教研室評價以及督導組評價。學生評教存在一定片面性,嚴格的老師、要求高的老師以及不願意和學生親近的老師評價相對較低,相反,要求低、相對寬鬆的老師和親和力強的老師更容易獲得學生評教的高分。此外,學生評教只能反映部分問題,比如評教排名最前十名和最後十名能表明學生的歡迎和不歡迎,但不能根據評教的成績做簡單評價。教研室評價現在則處於空白。督導組評價主要涉及全院前十名和後十名。總之,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的關鍵。我認為在現有基礎上應完善教研室和學院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結合已有的教務處主導的學生評教和督導組評價形成多層次的評價體系,避免單一體系評價的片面性。

二、建立教師准入制度和退出機制

教學的關鍵在教師,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師准入制度和退出機制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現在我校已基本建立完善的教師准入制度,但退出機制卻是空白。在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對於多次評價不合格、經過培訓後仍無法保證教學效果的教師實行寬鬆的退出機制,讓這些老師能在校園找到自己適合的崗位,發揮他們的能力,這才能進一步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三、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建立適於青年教師成長的小環境

新進教師雖然都實行了導師制,但據我所知新進教師的導師指導卻差異很大。有的負責任的導師會對新進教師進行詳盡的指導,但少數導師則完全不作為。我認為在導師制的基礎上應該增加新進教師的培訓和考核,建立新進與優秀老教師之間的交流平臺以及新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平臺,為新進教師儘快提升教學能力鋪平道路。對於教學方面存在問題的青年教師,教研室和學院應建立長期持續的培訓和督促機制,輔助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方法。

四、建立優秀教師獎勵機制

對於教學存在問題的教師進行各種懲罰,卻未見對於真正一線優秀教師的獎勵制度。不僅在我校如此,各大高校都普遍存在這一問題。對於真正站在講臺的一線優秀教師,在評獎方面、職稱評定方面以及績效津貼方面應當給予適當傾斜。只有付出了努力的教師獲得了相應的回報,才會有更多的老師把上講臺講好課看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否則不認真備課照本宣科的教學還會持續,教學效果當然無法保證。

五、形成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重的氛圍

在全國高校都重科研輕教學的今天,要形成以學生和教學為中心的氛圍並不容易。這需要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所有全體教職人員思想的轉變。科學研究固然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教書育人則是學校之所以稱為學校的根本,其實二者並不矛盾。輕教學重科研的校園氛圍應當給予糾正,應該“兩手都抓,兩手都要硬”。當然,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職工的共同努力。

  對大學教學工作合理化建議篇三

通過這次實習,我覺得對於教學有幾點建議:

一、課時練習設計方面:

課時練習是鞏固知識、發展思維、反饋資訊、凸顯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使學生通過老師的及時講解很快獲得矯正性資訊,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在減負背景下,要讓課時練習“做有成效”,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

1、習題形式多樣:結合學科實際,佈置可以動手做的(包括探究實驗、製作學具、查詢資料等)、可以看的背的(觀看經典電影片段或背誦學科術語等),更可以聽的(聽力、朗誦等)。

2、習題內容有特點:生活化: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真正落實學以致用;開放化:選擇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的問題,讓學生分析、篩選、思考、整合。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有效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娛樂性:從練習素材的選取到呈現,從練習活動的安排到組織,都從學生感興趣的實物、實事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根據所學內容課時練習中設計“連連看”、“小試牛刀”、“激流勇進”等欄目。

3、靈活使用課時練習:有些題可安排在剛上課的複習鞏固時,有些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些題作為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後的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三、如何構建清晰課堂?

1、教師指導好預習,讓學生學會“記疑”

①劃出概念和名詞術語,不使模糊或混淆。②記下疑點難點,注意老師在課 上的解釋分析。③設想相關問題,草擬預習筆記

2.教會學生正確處理聽課與記筆記的關係。

教師的文字板書、圖示表解等,都是在對教材進行分析、提煉的基礎上加以設計的、憑藉它們來反映知識的要點,體現知識的內在聯絡,所以這些都是學生應該記錄的(教師課前應設計好板書)。但上課時又不可為記筆記而放鬆對問題的思考,課上應把主要精力放在聽老師的講解、點撥和自己的思考、質疑、領會問題上。如果兩者發生矛盾,應以聽懂課為目的,可以暫時不記,留下空白處,或作一記號,課後再去回憶、補充、整理。最好將筆記本的每頁對摺一下,左邊記課堂筆記,右邊專留給課後整理筆記時補充。教師可在學案的相應位置留白,便於學生記筆記。

這只是對於這次實習我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