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防止空氣汙染合理化的建議書範文

書信函 閱讀(2.25W)

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為了防止空氣汙染,我們應該聽取他人的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防止空氣汙染的建議書怎麼寫,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防止空氣汙染合理化的建議書範文

  防止空氣汙染的建議篇一

隨著工業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口增加,利用汽車的在增多,大氣汙染成了深刻地問題。大氣汙染不僅有害於我們的健康,也是全球變暖的原因之一。環境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提高意識。下面讓我們看一下關於大氣汙染的現狀和對策及造成大氣汙染的原因。

我認為,造成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是汽車,工廠排出的煙等人為的因素。汽車排放的一氧化氮,工廠排出的煙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也會導致呼吸道患者死亡率的上升。一氧化碳是由石油的不完全燃燒引起的大氣汙染物質。一氧化碳是很可怕的大氣汙染物質,要是吸收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會導致死亡。

現在各個國家也開始關注了這個問題,並採取了有關措施。有的國家制定了關於大氣汙染的規定和規則,並且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我們面臨著新的問題。因汽車的增加,使用汽車移動的次數的.增多,廢氣引起的大氣汙染在加深。要是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稍微注意以下,會對改善大氣汙染有幫助的。比如節能、待命電力的消減、節水、回收資源、減少垃圾、調節適當的室內溫度。保護環境會使我們生活在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中。

  防止空氣汙染的建議篇二

儘量用天然方法清潔家居,減少使用化學物質 (例如殺蟲劑、通渠劑、空氣清新劑)。

食具不大肥膩時用暖水清洗,減少使用洗潔精。

室外室內多種植物令周圍陰涼,減少開風扇、冷氣。

時常留意保養電器(特別是冷氣機),減少耗電。

選用效能好、耐用又寧靜的電器用品(可參考消委會的介紹)。

非必要的電器少買。

天氣不是太熱時,用電風扇代替開冷氣機省電得多。

雪櫃放在陰涼角落可省電,開門取物後儘快關上。雪櫃內不貯太多食物,這樣省電又減少中毒危險。

使用光管及慳電瞻較省電,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離開房間時關掉電燈和冷氣機。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時才開暖爐。

儲夠一機衣服才開洗衣機,既省水又省電省工夫,衣物非必要不乾洗。

多用花灑少用浴缸,可省下許多水。

多用真空煲及高速煲,既省燃料又省時間,更儲存營養。

儘量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儘量生食,少焗少燉,節省燃料。

吃多少煮多少,儘量餐餐吃完不儲存不丟棄,既惜物又衛生。

出街進餐點菜要適量,吃不完打包拿回家吃。

儘量用密封盒或瓶盛載食物,儘量不用保鮮紙,減少浪費又安全。

藥物及殘餘食物不要衝入廁所,應包好放入垃圾箱。

家俬及家居用品儘量採用自然材料(竹、木、籐、玻璃、金屬、紙、棉等)。

少買塑膠及人造纖維用品。

裝修時儘量採用少汙染的物料(例如水溶性的油漆、實木)。

把飲食綠化

多買有機產品,罷買基因改造產品,吃得安全又減少汙染大地。

多在家裡進餐,少上館子可減少浪費及汙染。

多自制飲品食品,有益又省錢,更保護環境。

食物新增劑往往對人及環境都有害,避之則吉。

多素食少吃肉及海鮮,不但有利個人健康,地球更減少破壞。

急凍及空運來的食品都耗用大量能源、汙染環境,儘量少吃。

高度加工的食品對人無益,更浪費資源、汙染環境,儘量少吃。

即溶飲品及即食食品浪費資源、汙染環境,儘量少吃。

不吃燕窩、魚翅、鮑魚、蛇、一切野味、髮菜等減少破壞自然生態。

儘量用散裝茶葉、少泡茶包,節省資源,減少汙染。

試試自己種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滿足收穫。

多選購本地及鄰近地區的產品,減少運輸汙染。

在家裝濾水器供應飲用水,出街及遠足自備水壺,少買包裝飲品。

儘可能餵母乳及自制嬰兒食品,不用嬰兒奶粉及包裝嬰兒食品。

把衣著綠化

多選購自然纖維(棉、麻、羊毛等)衣物,少買人造纖維。

適量地添置衣物,買得太多會浪費資源。

建立個人衣著風格,不用時常跟風多買時裝。

多穿不用燙仍然得體的衣服,例如T恤,可以省電。

多把舊衣服改裝翻新,可以省錢又省資源。

多穿二手衣服,例如哥哥姊姊傳給弟妹。

乾洗衣服汙染環境危害健康,可免則免。

不穿皮草,減少危害生物或畜養動物浪費資源。

把交通綠化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時才乘的士。

儘量不買不用私家車,如使用的話妥為保養。

選購汽車時注重效能及耗油量。

用省油的方法開車(例如保持合理車速,避免急剎車)。

開私家車儘量一車載多人。

儘量停車熄匙,天涼車廂不開空調。

爭取更多空間方便行人及單車往來。

可能的話多跑樓梯少乘升降機。

儘量不坐飛機,例如以視像會議代替出門公幹。

把工作地點綠化

各單位設「環保經理」,統籌綠化工作。

有毒的文具(例如箱頭筆、改錯水)儘量少用。

儘量省紙,例如必要時才影印或電腦列印。

安排把廢紙及碳粉盒送去回收再造。

自動售賣機飲料機浪費又汙染,儘量自己衝制飲品。

用「私家」茶杯,減少紙杯紙碟等。

如果大廈「患了病」,空調不安全,快投訴要求改善。

把學校綠化

多主辦綠色展覽、講座、比賽、幻燈欣賞會、無汙染旅行。

在校內及本區舉行汙染調查,設法控制各類汙染。

爭取小食部多出售對環境及健康都有利的飲食。

校園內儘量多栽種植物,設立有機耕種園地及堆肥裝置。

校內多設飲水機,減少師生光顧包裝飲品。

鼓勵舊教科書二手交易。

必要時才影印筆記,減少耗用紙張。

把生活習慣綠化

戶外活動,少逛商場,少到空調室內運動場。

多作不汙染的運動,例如太極、氣功、瑜伽、遠足、踏單車等。

多自己設計玩具,既益智、省錢、又多滿足感。

多用舊物料自制禮物或賀咭,既有心思、省錢、又省資源;多用電子賀咭代替紙製賀咭。

實行垃圾分類,送廢紙、膠瓶、鋁罐等去再造。

習慣每張紙寫兩面才丟掉,把舊信封再用。

多用再造紙及其他迴圈再造的物質。

較稀有品種的寵物不畜養,免令它們加速絕種。

寵物罐頭及糞便用沙浪費資源又花錢,儘量少買。

  防止空氣汙染的建議篇三

近期,關於中國是否應該進行PM 2.5顆粒檢測和城市空氣汙染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社會已不可逆轉的到來。汽車給人們帶來方便與效率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了汙染。

汽車汙染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汽車排放的尾氣汙染物和噪聲對車外環境的汙染;二是車體材料釋放有害物質造成的車內環境汙染。對於汽車排放汙染和噪聲汙染,國家已經制定併發布了相關法律和一系列汽車大氣汙染物、噪聲排放標準,並實施了汽車型式核准、生產一致性檢查和在用車排放檢查制度,對控制汽車外部環境汙染髮揮了重要作用。

對於車內環境汙染,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將其與高血壓、艾滋病等共同列為人類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而人們在購車時,除對汽車的品牌、型號、外觀、特性等比較關注外,往往會忽視車內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傷害。實際上,在車廂這一狹小的空間內,存在著大量有害氣體。一直以來,國內對於車內空氣質量一直無法規、無標準、無監管,眾多車主對於新車撲鼻的異味,只能忍耐。“新車味”一度成為人們對於車內空氣汙染的一種無奈表述。近年來,媒體曾報道過多起因車內空氣汙染傷人致死的事件,由車內空氣汙染引發的糾紛、訴訟也日漸增多。前不久,中國科學院所屬中科理化環境分析研究中心進行了一次調研。該機構在檢測過程中選取了50款市場上常見的車型,行駛里程從10000km到270000km不等,針對其車內空氣質量情況進行檢測,最終釋出了權威性的《國內汽車空氣質量報告》。結果表明,車內空氣健康狀況極不容樂觀。其中車內空氣中所含的TVOC與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比較平均超標30%;菌落總數與室內環境質量評價標準1級參照對比平均超標77.65%,與新加坡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比較平均超標255.30%。長此以往,人類的健康就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難以估量的危害。新車車內空氣汙染主要來源有三個,第一個是車內各種配件,如隔音墊、密封件、橡膠件、塑料件、坐椅等不環保化學配方設計; 第二個是車內飾,如車內地板、門內護板、車頂棚襯裡、窗簾等;第三個是生產中使用的油漆、稀釋劑和黏合用的膠水油漆等。德國最早開始關注車內環境汙染控制,並頒佈相關法規政策;美國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關注車內環境汙染,對材料進行法律化約束要求。但是,由於中國沒有這一套控制標準,所以導致了大量外國品牌汽車在中國投放的產品與在歐美投放的產品標準不一致,嚴重影響了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

近年來,國內自主品牌車企逐步開展了車內環境汙染控制工作,不少自主品牌車型已超過眾多合資品牌車型,達到汽車行業領先水平。但是,由於沒有統一法規要求,各汽車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及銷售區域,衍生出不同的測試方法及管控手段,其車內環境品質控制技術水平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距。

20xx年10月27日國家環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釋出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規定了車內空氣中8種常見的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的設定限值,自20xx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指南從一定程度上使消費者在車內汙染方面的維權有了依據,但該指南並非強制性標準,還沒有法律約束力,不能從實質上對車內有害物質進行抑制。

為了提升汽車行業車內空氣質量標準,防止車內空氣汙染對消費者的危害,建議如下:

一、由國家環保部、質檢總局牽頭建立權威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檢測和釋出機構,像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那樣,定期對市場上的新車空氣質量進行抽檢、釋出,給予消費者系統、客觀的車內空氣質量資訊,使消費者真正對車內空氣汙染有知情權。

二、對於各地的檢測機構必須要求通過國家的資質認證,能夠出具國家認可和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

三、儘快將《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轉變到國家強制性標準。

四、以點帶面,由國家環保部、衛生部、人社部牽頭,建立健全以預防為主的國家環境與健康政策法規,重點抓監測與防範,實現源頭控制,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汙染問題,減少環境相關性疾病發生,緩解醫院就診壓力,減輕社保負擔,確保環境和健康得到有效保護,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