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關於教學實習心得體會集錦8篇

實習 閱讀(2.36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實習心得體會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學實習心得體會集錦8篇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1

在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小朋友們在玩中學、玩中練促進身心和諧發展來達到體育鍛煉目標,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這不只能充沛發揮體育教學的教學思想,而且能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變得親切、自由和歡悅,並能對提高體育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情感的發生具有很大的作用,體育教學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就能激發其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堅持旺盛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是取得勝利的重要條件。比方在一節前滾翻教學中這樣講到,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看天。小朋友們一聽這有什麼希奇的,都仰頭望著天空。這時老師又說了,只不過今天我們看天的方式有點特別。這下強烈的好奇心可把小朋友們吸引住了。怎樣看天呢,老師說,我們從胯下看,誰能雙手著墊翻過去,並能看到天,誰就是這節課的英雄。聽了老師的講述,學生們個個欲試,誰也不甘落後。因此,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創設情景滿足他們的學習願望,發揮他們發明性學習,為終身奠定快樂體育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讓音樂走進課堂,促進體育教學氛圍

體育課是單調的、重複的練習來鍛鍊身體的,這是很多人給體育課下的定義。在這裡我要對大家說,體育的鍛鍊可以不這樣的。在體育課上我們仍然有美的享受。這就是讓音樂走進課堂。比方:隨著教師的講解、示範,播放輕音樂,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配播兒童輕快樂曲,在體育課結束區域性用音樂舞蹈的形式來結束課程。

這樣除了增加課堂的愉快氣氛外,還能減輕學生運動的疲勞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這不只是優質體育課的需要,也是未來體育課的需要。因此,針對體育活動的單調乏味,教師一定要創設歡樂輕鬆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鍛鍊的積極性,讓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行各種活動,寓教於樂。

三、體育遊戲化,增加體育教學興趣感

很多人認為體育課應該是跑啊、跳啊讓學生機械的反覆練習。其實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遊戲才是他們的樂園。假如體育課的教學機械而無生命力的話,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厭煩的。自古以來教師被喻為“辛勤的園丁”,而學生則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綻的小蕾或驕人怒放的鮮花。在體育課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有些花“無精打采”。他們的“無精打采”也正是因為體育課的枯燥乏味,機械的反覆練習。這時,我們只要多費心思儘量用遊戲的手段來提高興趣,使課變得生動多姿,學生聽起來就會有滋有味,動起來也會生龍活虎。

四、師生一起參與活動提高體育教學積極性

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複雜的活動。體育教師掌握著教學方向、進度和內容。在體育課中即使有了輕鬆愉快的音樂和豐富有趣的遊戲,教師不參與活動,只是讓學生活動,這樣的遊戲毫無生機,學生玩一會兒就毫無興趣,我就經常和小朋友們一起活動,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師生一起參與活動是學生快樂體育的橋樑。保守的體育理論認為師生之間是命令與服從。教師神情嚴肅,不容質疑。這樣學生言聽計從,根本就談不上快樂而言,快樂體育就是要建立師生之間和諧協調平等的關係。

五、不時提高業務水平加強體育教學鞏固性

一個好的體育老師不能只上一節好的體育課,要隨時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每堂課都有新感受,喜歡上體育課。第一次上課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學生會很感興趣,第二次也許也很感興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後呢。社會在進步,教育教學在創新,依舊是原來的知識和方法學生學久了會感到疲倦,厭煩。只有不時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才幹促進教學的發展,才幹使快樂體育真正快樂起來。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2

我來到頂崗實習的中學已經有一週的時間,從初登講臺的忐忑不安,到現在課上能夠從容應對,儘管自己作為一名新手老師還有很大的不足,但是這一週的時間,自己成長了太多太多。

這裡的孩子英語基礎十分薄弱。我擔任的是國中一年級17和18兩個班級的英語老師,期末英語成績的平均分基本在60分左右。我清楚地記得,第一節英語課時,我首先用英語介紹自己,儘管我使用的都是最簡單的詞彙和句子,孩子們聽後還是一臉茫然,甚至有同學說老師你能不能用漢語說,我們聽不懂。然後我讓孩子們寫自我介紹,幾乎沒有人能寫出一個完全正確的英語句子。所以在以後的課上我儘量把最基礎的知識簡單地講解,鞏固學生們的英語基礎。在英語課上,英漢結合,簡單的句子用英語表達,逐步地讓孩子們適應英語的課堂氛圍。

學會表達是學習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說出來,才有學習語言的意義。七年級的孩子們不喜歡把英語說出來,對自己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不會說不能說,久而久之,就學成了啞巴英語。所以在上第一節英語課的時候,我就告訴我的學生們,一定要大聲說英語,即使出現錯誤,也沒有關係,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才能取得進步,增強自信心,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通過幾天的英語教學,我發現這裡的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資源僅僅侷限在課本里的課文,然而,語言僅僅是一種工具,最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英語瞭解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識,拓寬視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我的英語課上,我會向同學們推薦有意義的.適合孩子們的英文電影和歌曲,普及西方文化常識,讓孩子們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期末考試的分數。

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我要善於觀察學生們的反應,不斷進行課後教學反思,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借鑑,把自己的英語課變得輕鬆有趣,讓同學們愛上英語,愛上學習。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3

頂崗實習已經不知不覺的度過了要兩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裡從一開始的初登講臺,到如今能夠大方的站到講臺上,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變化,在此期間也有了很多的進步與感悟。

這段時間裡最讓我值得思考的就是學生的積極性調動,我教的是歷史專業,文科性質很強,所以同學們喜歡文科的就表現的很積極,但是有些學生則表現得不是很好,態度很不端正。我教的班級班容量很大,每個班基本上都有八十個左右的同學,前排的學生情緒好調動,可是後排的同學就有些懈怠,有的上課很久才能拿出來書,有的聽著聽著課就開始犯困。我上課的時候主要是後排的學生難管理,每次在教室轉的時候後排的學生睡覺,我提醒同學不要犯困,可是有的學生被叫醒之後會有反彈情緒。

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肯定有我自身的原因,是因為我講的課堂不夠生動、活潑。沒有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於學生,沒有很好的分析每一個人的情況,沒有做到真正的對症下藥;對於學生,要考慮到他們自身的發展情況,每個同學的學科偏好不一樣,而且程度也不同,所以對學生的要求我也要分層次的去要求他們,做到因材施教。

經過了這兩個月的教學,我覺得課堂的教學真的是存在很多的小技巧,需要我去不斷地總結經驗,然後採用恰當合適的方法去真正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我要不斷的拓寬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新教材增加了新內容,也帶來了新問題。要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有效的資訊,拓寬教學的內容,不斷地提高課堂效率。相關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利用課文輔助系統。在講課時要加以充分運用,以及反映或補充重要史實,印證重要觀點,解釋難點,啟發學生思維,深化歷史認識,擴大思想教育;

2.重視引用課外史料。在課堂教學中圍繞重點或難點引用適合學情的史料,引導學生對教材與所供史料進行分析,對“已發生的歷史事件或過程進行能動的重新建構和反省”;形成歷史認識;

3.把預習和作業引入課堂。傳統的歷史教學著眼於滿堂講述分析。把預習與作業置於課外進行。其實,即使教師再三加以強調,最終還是由於得不到集中的時間與教師有效的指導而失效了。所以對此加以注意。

學困生由於基礎差,我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這部分學生未必能夠接受,所以我除了在課堂教學時注意面向中等學生,兼顧優等生與學困生之外,必須在課後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個別的輔導,個別的輔導絕對不等於課堂教學的重複,而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採用有效的方法幫助他們弄懂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方法,當然,這種個別輔導的方法也要因人而異,但在每次小檢測前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是目前我探索到的有效途徑,只是對反應較慢的學生必須每次進行考前輔導,這種做法會讓我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尤其要有效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是體現在教案上、教學中,更重要地是通過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幫助班內的學困生轉變為中等生。

再有就是要認真分析教材重、難點,精擬小檢測,緊扣檢測進行新課的講解,小檢測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在新課教學時,就要有針對性地對考點,以及考察考點的角度進行講解,使課堂教學與小檢測保持一致。同時注意檢測題簡潔明瞭,重點突出。

教學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作為初入門的人,有太多的不足與缺點,我會更加的努力,不斷的總結經驗,認真的分析,課下的時候多進行教學反思,一步步去提升自己的整體綜合素質!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4

教育之於家長,是孩子尚未出生就開始議論的話題,恨不能孩子一出生就學這個學那個。我家孩子會背唐詩、會認字、會數數,這是家長們經常讓孩子展示的“本領”。就是從親子班回家後家長問的第一句話仍然是“今天學到什麼了?”來作為衡量孩子有無收穫的指標。家長們把嬰幼兒的學習界定為學業的學習,而生存能力中的會穿衣、會吃飯、會如廁等等一系列生存能力的培養,認為發展不了孩子的智慧,不屬於嬰幼兒的學習範疇。導致包辦代替、不重視生活能力培養的現象比比皆是,把生活與學習完全割裂開來了。

三歲看未來:十年親子教育案例集萃楊老師心得:生活處處有教育“事實上,過分的早期開發和早期教育會妨礙兒童的正常發展。這裡所說的‘過分’,有兩層含義:一是超前,認為早期開發,越早越好;二是超量,認為早期學習,學得越多越好。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樸素的、機械的、簡單化的思想在教育界和社會上仍很有市場”。兒童心理學家Elkind曾指出:過早的正規教育,過於匆忙地催促兒童成長,實際上會將兒童置於短期或長期的危險之中,短期的危險包括對學習的焦慮與恐懼、疲勞、缺乏愛好、效率低,最後導致心理特別是情感失調。長期的危害包括厭學、學習動機降低、無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干擾自我指導的學習,習得性無助等等。從一個更為廣闊的意義上講,兒童成長得太快,他們的心理過早地結構化、定向化,也就不可能為進一步的發展留下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睿智地指出:“我們可以設想,兒童的慢速發展也許有利於今後更大的發展。”

曾經有位父親告訴我,有一次他兒子推著小推車倒退著過衛生間門口時,被地布絆住總也過不去。兒子著急了,父親沒有伸手幫忙,而是說:“怎麼了,小車怎麼推不過去了呢?”說著父親就過去幫兒子分析原因。兒子聽後又試了幾遍,明白了小車的後面撐子比較低,而地布比較高,如果倒退著走誰都無法把小車推過去,

後來當他每次退到地布時就先把小車正過來走,再也沒有被絆住過。這個來自生活中的學習使得這個兩歲多的孩子已經能夠學著解決問題了。幼兒常常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尤其是其中對於他們來說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如果我們提供問題情景或遊戲的方式,就等於提供了幼兒心理上的安全感,他們就會在情景中輕鬆愉快地學會解決問題。看來成人在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時不要把它簡單地認為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應該教給他們怎麼樣觀察和處理問題,這樣的學習是有生命力的,是鮮活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漁”。這樣的學習有利於幫助孩子獨立解決生活中發生的問題,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思維方式、年齡特點以及個體特點。孩子是積極的探索者,他的知識是他參與活動的產物,孩子的這種探索過程與科學家的探索是一樣的,要了解孩子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瞭解孩子們生命成長的特點和規律,從而才能通過生活促進孩子生命的成長。生活處處有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懂得生活、熱愛生活,進而為生活而創新的人。

美國近代思想教育家杜威認為,“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髮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沒有教育即不能生活”。在他看來,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教育就是孩子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孩子“要是看見人家做事,就要動手,最不願意旁觀——這些天性,做教員的應該利用它進行有益的引導,讓它發展起來才對”。在杜威看來,“生長是生活的特徵,所以教育就是生長……我們如果要度量學校教育的價值,要看它能否創造持續不斷的生長慾望,能否供給方法,使這種慾望得以生長”。這裡所指的“生長”就是指孩子本能發展的各個階段,不僅包括身體方面,還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所以,我們決不能把親子教育的內容當作某種固定的和現成的東西,當作在孩子的生活經驗之外的動作來訓練,而應該結合孩子的天性,幫助他們在教師創設的遊戲活動中認識生活。

“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5

作為一個新手老師,在教學上,總會有許多的不足。老師說,每一節課都要有總結,沉澱。看看自己到底有所得是什麼,有所欠缺又是什麼?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對於老師,在教學上,需要的便是總結成功。每每講一節課,我們在課下,總會有許多的反思,有許多的想法,這節課講的好的地方在哪裡,我們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會日益豐富,有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經常寫教學總結,有利我們自身的提升。

在實習期間,我有了這樣的瞭解,學生如果喜歡這門課的老師,那麼他便會漸漸地對這門課產生興趣,所以說,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就是要注意自己課講的不好的原因是什麼?

課堂的設計需要我們精心的準備,教學的實踐需要我們準確的把握。每一節課,難免都會有遺憾的地方,課後要靜下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詢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漸完善。

每一節的把握,是需要對學生進行了解的。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善於觀察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對於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進行記錄。有利於針對性改進教學。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要及時的記錄下來,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這是對於老師,在後期的教學過程當中,有極其大的作用的。

總而言之,學生既是老師的教學物件,又是老師的合作伙伴。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6

今天距離上第一節歷史課已經過去了三天。到現在為止,我上過了四個班的十節課。三天下來,我在每一天每一節課每一個班都有不同的收穫、感想與反思。

四個班分為兩類,一類是特別活潑的,是11、12班,一類是較內斂的,是13、14班。接手11和12班級之前,就聽舍友和辦公室的教師說過這兩個班的課堂紀律情況。三天下來,我發現他們雖然調皮,但是大部分也還是會跟著我的步伐,在我的引導下積極回答問題。或許是因為實行了小組積分制,學生回答問題格外的積極,所以整堂課下來也較為順利,除了極個別的學生比較不服管教外,整體還是可以的。對於這一點,我還是比較慶幸的,因為即使我管教不了特別調皮的學生,但是還有兩個極為負責任的班主任協助我,這樣就為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幫我解決了部分難題,我也能繼續輕鬆地授課。

相較於11、12班來說,在內斂的13和14班授課時,也有不一樣的感受與收穫。第一次上課前,我其實已經在13班聽過課。因為舍友孫婉慶也和我教授一樣的班級,所以我決定提前去聽一節舍友的地理課,從中吸取一些經驗,學習她的優秀之處,同時也提前觀察一下我未來的學生,簡單地瞭解一下他們的課堂情況。我坐在教室後面,能夠明顯地感覺到這兩個班與11、12班的課堂紀律和氛圍的差異。13班的學生很聽話,回答問題也較積極,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我旁邊的最後一排的一個男生,幾乎每個問題都會舉手,即使不舉手也會跟著老師回答問題。總而言之,他上課極其認真,回答問題極其積極,所以我特別注意了他。當我接手13班第一次上歷史課時,卻發現那位學生不再積極,反之表現得很無精打采,甚至不願意抬頭。我不知道他是對歷史課不感興趣呢,還是對我教授的歷史課不感興趣。不管是哪種,我覺得對我來說,都是一種無形的“打擊” 。正當我打算要和他談一下從而解答我內心的疑惑時,他主動跟我提了意見。他說:“老師,您上課可不可以大點聲,能不能把那些搗亂的學生趕出教室,我都聽不見您說話。” 通過他的話我知道了問題所在:其實不是因為我說話聲不夠大,真正的原因是我管理班級不嚴厲,太過縱容調皮的學生而忽視了認真聽課的學生。其實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在課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也正在學生的建議下和班主任、紀律委的幫助下努力改進。

與此同時我也在不斷髮現自己授課時存在的問題。從第一次的坎坷到逐漸適應歷史授課形式,並在平時積極備課,完備自己的知識。漸漸地我發現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很感謝學校能給我這個機會讓我接觸歷史,我才能從中發現不一樣的樂趣。

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投入到教學中,你真的會發現事情並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糟糕,相反,你還會收穫美好的體驗與回憶。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7

作為一個師範類的學生實習是一個必須走的路,這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幾個月教學實習之後從中有很多體會。

1.在國小當一個老師我們要什麼方面的知識都要具備,我們體育專業的學生在國小裡沒有多少是上專業課,而是以文化課為主體育課為輔,不上體育課而是上科學課當時自己不知道怎麼辦,有些無從下手不知道上什麼。我才感受自己要來適應社會(學校)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我們,我們要隨時做好面對社會的挑戰。最終來適應社會。

2.在實習過程中感到國小不像在大學裡什麼器材都有,教學條件很好,而在國小我們沒有這麼好教學條件,學生活動場地器材不完善 ,在教學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己創新適應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用不完善的條件上一堂成功的課,在國小我感到我們在大學裡學習體育知識在國小几乎用不到,因為國小生接受能力還不是很好,我們只有學會變換知識點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3.在國小裡就像一個社會的縮影,我們不光要有全面的文化知識還必須有廣泛的社交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教學之外的人際關係。我們要加強禮儀方面的學習。才能更好的適應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

4.在學校之外我們還要有組織能力和指導能力。

5.在這次實習過程中我感受到很多在學校我們學不到的東西,我們自認為我們自己還可以,可是在處理問題上我們還不具體,要想讓老教師認可是一個有能力有水平的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要會做很多事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才會有所收穫,我們在這方面還是差的太多,還要用大量的時間來學習。

6.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經驗幾乎為零,對於很多複雜的突發事件不能清楚的判斷和處理,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要以學生為前提,處處為學生考慮,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理論知識來引導學生,怎樣才能讓學生接受你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這次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一點體會和感受。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8

有效的教學離不開有效的反思,只有有效的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行為,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我們的教學的程序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逐漸對有效反思有了自己的一些認識。我認為有效反思的內容可以分為活動前的思考、活動中的分析及活動後的調整。

活動前的思考主要是指自己在設計本次活動時具體思考的一些問題,可以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首先是活動的選材。活動的選擇可以是來自於主題,也可以來自於日常生活,還可以是社會事件等,但是這些來源都要放在當前孩子的已有經驗基礎上,思考一個適切度的問題。其次活動的價值是整個活動的靈魂和關鍵所在,我們在設計一個活動時總會思考這些問題:這個活動對孩子的發展有意義嗎?其他形式的活動可以替代嗎?這個內容到底給孩子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等等。思考好這些問題就等於向有效教學邁出了紮實的第一步。而在反思的時候教師就要把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闡述清楚,並依託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來詮釋。每個教師的教育靈感和敏感是不同的,新的想法往往是需要溝通和表達讓別人來理解,來獲得同感的,但是創新的背後還是要依靠強大的理論來支撐的。最後是活動的設計。有了價值的基奠,教師就可以大膽介紹自己活動的設計,這裡可以圍繞目標來闡述。每個環節與目標的關係,活動形式、環境創設與目標與幼兒發展的關係,對幼兒的挑戰等等。在反思時不要面面俱到,應該將設計中最亮的部分,最能體現教師教育智慧的內容加以說明。

活動中的分析主要是針對活動現場幼兒的行為表現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設計的環節或提問是否有助於幼兒的思維發展?師生、生生互動中的問題?活動中的生成問題?在反思上述問題時教師必須依據課改理念和幼兒發展價值來分析現場的原因,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自己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為之後的行為調整提供依據。

這部分的反思我個人覺得對老師來說是有挑戰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前面種種的反思為的就是幫助自己尋找自身在教學設計、教學現場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問題根源,針對這些問題如何去進一步的完善,而教學後的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幼兒、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調整後的教學活動是為了讓我們的教變得有意義,讓孩子的學變得有意義。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