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精華】分數的意義教案四篇

生活經驗 閱讀(1.66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數的意義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分數的意義教案四篇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

學習內容:

課本第75—76頁例1及“做一做”第1題。

學習目標:

1、我能通過學習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並能理解分數基本性質,運用分數基本性質解題。

2、我能體會到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

學習重點:

我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學習難點:

我能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準備3張完全一樣的正方形紙片。

學習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小組內檢查獨學部分的題目完成情況,質疑探討,展示動手操作。

2、自學教材75頁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

(1)通過例1的學習你發現了什麼?

(2)它們的分子分母各是怎麼樣變化的?

(3)根據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什麼規律?

(4)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整數除法中商的變化規律,你能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組代表展示、彙報

4、總結昇華

5、鞏固練習:完成課本第76頁“做一做”第1題。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2

課堂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按本節課的順序)

(1)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寫法。 (2)“單位1”的理解。

(3)分數的意義。 (4)分數的“單位”。

重點:所授之識均為重點。難點:既知是難點,上課之前已想辦法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予以克服,上課之時何來難點。

教學過程:

一、拉近學生距離:向學生問好(用激情洋溢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情緒,並引導學生觀察、讀懂教師的表情、動作,使學生被老師的行為所吸引。)

二、有效引導,引出分數,解決“寫法、讀法、各部分名稱、初步理解意義”這4個任務。

1、大家會分東西嗎,下面看老師分,大家要注意看,要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A老師分的是什麼“東西”?

B我是怎麼分的?

C分成了幾份?

D紅顏色的佔其中的幾份?

連起來說一句話:老師把( )( )分成了( )份。紅顏色的佔其中的( )份

(1)將一段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了3份,紅的佔其中的2份。

老師把(一條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了(3)分,紅顏色的線段佔其中的(2)份。

(2)將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6份。紅的佔其中的5份。

老師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紅的佔其中的5份。

(3)將8只羊平均分成4份,紅色的羊佔其中的(1)分。

老師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紅的佔其中的(1)份。

2、引導:

(1) 大家注意,我們把下面這句話的意思用簡單的形式來表示:

6和9的最小公倍數是18。→=18

數學中許多較為複雜的語言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形式來表示,大家覺得爽不爽?

(2)我們今天再來爽一爽

A課件回到將一條線段平均分成3段的畫面。

“老師把(一條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了(3)分,紅顏色的線段佔其中的(2)份。”這句話實在太長了,我現在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大家說好不好?引出分數“三分之二”( ),(在顯示過程當中明確分數的寫法。)教師明題,這個數叫分數,它讀作“三分之二”下面的3叫做“分母”上面的“2”叫做“分子”(該部分全部由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教師提問:分母表示什麼意思?分子表示什麼意思?反過來問一下:在這裡“三分之二”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把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兩份。

B課件回到將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6份,紅的佔其中5份的畫面。

將“老師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紅的佔其中的5份。”用分數表示。(已經可以叫學生自己說、寫了)之後讓學生回答:分母表示什麼意思?分子表示什麼意思?反過來問:“六分之五”這個分數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5份。

C課件回到將8只羊平均分4份,紅色的佔其中的1份的畫面。

將“老師把(8只羊)(平均)分成了(4)份,紅的佔其中的(1)份。”這句話用分數表示。由學生來完成。反過來問→“四分之一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把8只羊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

三、單位“1”的認識

給出另一個新的分數“二分之一”問它表示什麼意思呢?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認可,但提出疑問:你難道知道一定是分這個東西嗎?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

A可以分西瓜 B可以分菠籮 C可以分小鴨……

總之,我們很多東西都可以分,但在分的時候,我們都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來看,是“一個整體”所以我們可以給他們取一個統一的名字:單位“1”,大家說好不好,不好,你取取看。1為什麼加引號的問題解決。

(通過課件,使學生明確單位“1”)

四、深入理解分數意義,分數的單位的認識

1、練習鞏固:課件演示

(1) 上面是一個空心的圓,下面是一個分數:四分之三

讓學生說說:要你做什麼?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用顏色表示(取)其中的三份。(或: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

回答清楚以後由學生自己完成。

(2) 出示一條線段:下面是一個分數:十分之七

讓學生說說:要你做什麼?(讓學生用兩種方式來回答。)再由學生完成。(除了用顏色塗以外,教師教另一種表示方法,為教學例1做準備。

(3)出示例1,讓學生弄請清和(2)的區別,明確是將0~1之間的線段分一下。然後完成例1。

完成其餘2~3題。

2、分數單位的認識

1)分母是3的最小分數想一想是幾?分母6的最小分數是幾?分母是8的最小分數是幾?

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分數的分子都是“1”,取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分數單位”

2)練習

三分之一()是哪些分數的分數單位?說一說各含有幾個分數單位。

六分之一( )是哪些分數的分數單位?說一說各含有幾個分數單位。

八分之一( )是哪些分數的分數單位?說一說各含有幾個分數單位。

練一練第5題。

練一練第6題。

五、鞏固練習:完成書上其餘練習。教師巡視批閱。

六、課堂總結:

以一個分數為例,說一說(1)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寫法。

(2)分數的意義。

(3)“單位1”的理解。

(4)分數的“單位”。

六、拓展題

有一位老伯將17頭牛留給他的三個兒子,他給大兒子二分之一,給二兒子三分之一,給小兒子九分之一,你會幫他們分嗎?怎麼分?他們各得幾頭?

七、作業佈置:

《作業本》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3

  學習內容:

課本第76頁例2及“做一做”第2題。

  學習目標:

1.我能通過學習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並能理解分數基本性質,運用分數基本性質解題。

2.我能體會到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

  學習重難點:

我能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自學教科書76頁例2: 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1)思考:① 要把2/3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數,我們就要把分母( )乘( )才能得到12;分數的基本性質告訴我們,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時,分數的大小才不變,現在我們把分母3乘了個4,所以要使分數大小不變,就應該( )。最後分子分母都乘了個( ),就把2/3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數( )。

② 要把10/24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數,我們就要把分母( )除以( )才能得到12;分數的基本性質告訴我們,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時,分數的大小才不變,現在我們把分母24除以了個2,所以要使分數大小不變,就應該( )。最後分子分母都除以了個( ),就把10/24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數( )。

(2)結合我們上面的思考,把教科書75頁例2中的幾個方框填完整。

2.小組代表展示、彙報

3.總結昇華

4.我能行: 完成課本第76頁“做一做”第2題。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塗一塗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並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

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一)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

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8顆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2。然後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二)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

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後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教學程式

(一)展示資料,瞭解分數的產生

通過談話自然引入,讓學生通過調查、把自己知道的說給大家聽。使學生有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過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作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次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的含義。

(1)教師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還可以表示什麼呢?為了便於同學們研究問題,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材料(8顆圍棋子、1米長的繩子、一張圓形紙片、一幅熊貓圖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用這些學具試著表示1/2。

(2)集體交流、共享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突破。

如:學生用8顆棋子、6只熊貓表示1/2這個分數後,教師出示,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4)引導歸納,通過比較相同與不同,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學習,去探究,體會、理解單位“1”並結合實際談單位“1”,體會生活中的單位“1”

2.再次操作,領悟分數意義

(1)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為概括分數的意義作準備。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試著概括分數的意義

(3)閱讀課本86頁什麼叫分數,自學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4)鞏固分數的意義和分子分母的含義。

(三)反饋練習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嗎?為什麼?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遊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