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淺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意義論文

生活經驗 閱讀(2.21W)

1.新興電子技術的發展

淺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意義論文

新興電子技術是電子技術與其他領域的技術有機結合而形成的新技術。目前電子技術與其他領域技術的結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生物工程技術

微電子技術與生物工程技術相結合形成生物晶片技術。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DNA晶片,採用微電子加工技術,可以在約1cm的矽片上製作包含有10萬多種DNA基因片段的晶片。INA晶片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施加電場等措施使一些特殊的物質能夠反映出某種基因的特性,從而達到檢測基因的目的。

DNA晶片的作用非常巨大,可用於基因學研究、生物醫學等,有可能形成微電子生物系統,如同今天的C晶片一樣。

1.2 微機電技術

微機電技術(MELS是集微型感測器、微型執行器、訊號處理和執行電路、介面電路、通訊系統以及電源於一體的微型機電系統。它不僅可以感受運動、光、聲、熱、磁等物理訊號,並且轉變電子系統可識別的電訊號,而且可以處理這些電訊號並形成相應指令,完成一定的功能。如電子耳窩、微型鑷子(尖端5可夾起一個紅細胞)MEMS技術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生物醫學、環境監測及軍事等領域。

1.3 光電子技術

微電子技術與光子技術結合,形成資訊光電子技術和能量光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能夠提高資訊傳輸、處理速度和儲存容量,是資訊社會的主要支撐技術。隨著資訊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可以拉動生物、材料、航天、海洋等新技術的發展。由國際光電子學工業發展協會(PDA)統計預測,到2008年世界光電子產業各分項市場值將超過3000億美元,4年増長近1倍。我國2005年光電子總產值達80億美元,年増長率超過50%,預計今後10年將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遞増。在技術方面,我國的科研水平較高,但生產工藝技術和器件綜合水平較落後,缺乏具有自主P的重大創新成果。目前,長春確定的光谷發展的核心技術是資訊顯示器件及上下游產品。

新興電子技術的發展必將成為21世紀發展的支柱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生長點。表現在一方面國家進行科學的巨集觀規劃;另一方面,國家與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援和資金投入。以長春市發展光電子技術為例,從重大工程規劃上反映了資金投入的力度光電子技術將成為汽車支柱產業之後的又一新的支柱產業。

2.調整專業設定,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供人力資源

調整專業設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微觀上的課程體系改革;二是巨集觀上的專業方向調整。下面從技術論的觀點以及適應產業結構變化來分別加以論述。

2.1 課程改革要適應技術轉移的要求

每一次技術的轉移都將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在技術進步與教育教學相互融合、互相促進的今天,無論是技術的傳授者還是技術的學習者,都應該思索如何構造學習者的主體知識架構,以適應未來個性化的知識社會。從上面電子技術發展的歷程來看,每一次電子技術的重心轉移,勢必推動相關課程的改革;而且隨著電子技術重心轉移過程的加快,相關課程內容整合的相對滯後,使人才培養難以適應職業技能的需要。因此,在課程改革上一方面應注重學科教育的核心課程,拓寬基礎,以寬口徑的基礎課程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適應職業技術變化。另一方面,以基礎課程夠用為主,充分擴充套件電子技術的應用,重視與職業技術邊界相關課程的開發,培養勝任能力。

2.2 專業設定要適應產業結構的變化

人力資源需求的變化也是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尤其職業類技術學院)改革的原始動力。儘管技術與人才需求表現協調的關係,但在實際中卻存在著理論與實際的脫離、時間的滯後。必須把握專業設定與調整契機,以適應技術發展與社會需求的需要,推動技術與社會需求、人力資源的協調發展。對於學校如何從電子技術與其他相關技術結合中形成的新興技術中,探尋出具有21世紀支柱產業性質的專業群,是學校引領技術潮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

以長春市重點發展光電子技術為契機,充分把握時機,進行資源整合,設定或調整專業結構。

2.3 新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我國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適合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在市場無形之手的推動下,從今年起,我國高階藍領的搖籃一高職教育進入關鍵性的發展階段。值得擔憂的是,在師資、教學裝置沒有較大増幅的情況下,社會需求量卻在猛増。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成果的運用,科學技術成果的運用是通過生產力最活躍的人力因素來實現,而生產一線人員掌握技術直接由職業教育來完成。在這一鏈條中,必須構建有效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一方面潛在的推動企業技術的.革新與開發;另一方面,適應企業現有技術的發展,以最小的教育投入,培養出大批的技術人才,不僅能夠推動企業經濟的發展與壯大,而且提高職業教育的有效性,人才發展的時效性,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有機融合與平衡。這正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創新模式的體現和辦學的特色,也是職業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的將來做好準備,是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所以專業設定與課程體系改革必然反映出學生所選擇的專業領域的未來發展,並且與經濟建設相互協調。在資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受教育者終身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面對終身學習和職業常變的未來必須具有適應新模式的能力。這必然強調專業設定突出支柱產業所代表的核心理論課程集和應用技術課程集,使之在二者之間求得平衡。電子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科技以人為本”的時代,這使得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構成既具有核心,又要靈活,富有彈性,突現教育的個性化。同時,由於政策指導與產業結構的約束,專業設定或調整應涵蓋較為廣泛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