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福建茶文化簡介

生活經驗 閱讀(3.25W)

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有一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是茶文化的發祥地,福建產茶文字記載比《茶經》早300餘年,著名的蓮花峰及其蓮花茶構築了一道獨特的僑鄉茶文化風景線。建茶、鬥茶在宋元二朝蔚然成風,明清時期,茶葉創新增多,開創烏龍製茶工藝,茶葉貿易漸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點綴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韻。現代福建茶文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進一步發揚光大,種茶、製茶、售茶、品茶、賽茶等幾乎佔據了茶鄉人的生活內容。製茶講科學,品茶有文化,構成獨特的福建區域人文特徵。

福建茶文化簡介

福建種茶、製茶、飲茶、販茶歷史悠久。福建產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諸於南安縣豐州古鎮的蓮花峰石上的摩崖古刻“蓮花茶襟太遠丙子”(公元376年)。這比陸羽『茶經』問世要早三百餘年。福建茶葉在中國茶葉發展及至世界茶葉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價值。

福建省是我國產茶的重要地區,而且盛產名茶,各具特色,蜚聲中外。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爭奇鬥豔。單在烏龍茶中,鐵觀音、大紅袍、本山、梅佔、佛手、黃金桂、白芽奇蘭等等,品種繁多。

近年來,安溪鐵觀音聲名鵲起,在振興安溪經濟、使這個國家貧困縣一躍而成為全國具有競爭力的百強縣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觀音鐵韻,韻味深長。其超凡之品質,永續之發展,毋庸置疑。

對鐵觀音的最準確、簡潔的表訴,應該是“不冷不熱20斤”。紅茶性熱,綠茶性涼,鐵觀音屬半發酵茶,不冷不熱,其性溫和,四季咸宜。

  關於花草茶淵源介紹

花草茶是以藥草為原料所調製成的飲料(Herbal Tea),它是不含“茶葉”成分的,它是取花、葉、莖、根、樹皮、果實、種子可食部分,進而加水煎煮或浸泡以獲取汁液來飲。下面就關於花草茶淵源做一介紹。

在中國,任何食材加入水中煮或泡所得的汁液,人們都習慣冠以茶名。製成的飲料,雖然色、香、味常有差異,都統稱為“茶”。而除了茶樹之外的植物製成的飲料命茶名,如人蔘茶、枸杞茶等,這些“有茶之名無茶之實”的飲品,通常是當藥方,而較少成為日常的飲料,因此有總稱“藥草茶”

Herbal Tea在西方,猶如藥草茶在中國,長期擔任民間醫藥配方的重要角色,幾百年,在藥用這一主流之外,法國人漸漸將Herbal Tea另發展成一種休閒飲品,之後,歐洲、美國、日本等以至傳入臺灣,此種飲品與以醫療為主的飲品在原材料上已減輕對藥效的要求,卻增色、香、味等方面的享受,為了將它與藥草相區別。臺灣業者遂雅稱為“花草茶”

花草茶比較於茶,它的組成更具變化,如單品飲能享受獨特的味道,而複合飲則有品味豐富的口感。複合花草茶通常是為了調和味道以易飲用或達成療效而配製,所以內容物的口感互補或保健特性類似。它包括複合花草、複合花果(又成加味茶)與茶葉等形態。複合花草茶商品並由配方者賦予它們浪漫的名稱,再者,花草茶的原料可是乾燥的,也可以是新鮮的。

由此可知,花草茶的世界自有它多姿多彩的樂趣。花草茶在西方是一種家庭飲料,在晨起、睡前、或餐後品嚐,所以營造溫馨的氣氛;在我國,則以“天然的保健飲品”得到美譽,比較屬於都市生活中一種下午茶的方式,呈現優雅的休閒情調。但無論中外,符合健康概念的花草茶都將因此而持續的流行。

  大麥茶的'歷史與起源

大麥茶在日本、韓國非常流行。隨著日韓流行風靡東南亞,中國大中城市也開始流行麥茶。追溯麥茶的歷史與起源,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日本來源說

據說,1587年日本桃山文化時代,完成了全國統一的豐臣秀吉,同時也完成了日本的茶道,並創立了歷史 上著名的北野大茶道會。當時與會者大多獻茶葉,也有的用炒焦的米、麥來代替,於是,誕生了麥茶、玄米茶等用糧食炒制的茶類。

韓國來源說

朝鮮半島歷史上屬於農耕文明,多山。地理上因氣候和風土適合發展農業,早在新石器時代之後就開始了雜糧種植,進而普及了水稻的種植。此後,穀物成為韓國飲食文化的中心,並逐步發展起來。

正是由於韓國地理位置和氣侯的原因,其飲食有十分鮮明的特點,烹調雖多以燒烤為主,但口味十分討中國人的喜愛。為了達到開胃去油膩的目的,取材廣泛製作簡單風味獨特的大麥茶就佔據了韓國料理桌上了飲料位置。

本土來源說

麥茶在國內,尤其是北方並不是稀罕的東西,我國北方盛產大麥,麥茶更多的是就地取材而誕生的。青海東部農業區,大麥是地裡唯一盛產的農作物,於是,就地取材,用炒熟的大麥粒壓碾成麥碴後就熬成了麥茶,茶湯呈現的是黑褐色,聞著是類似咖啡茶的清香。

青島來源說

青島啤酒的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了,是中國歷史最長的啤酒廠。釀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就是大麥。當年啤酒廠的工人們從事的大多是體力活,特別是六月三伏天,渾身都是汗水,為了防暑降溫,需要喝些茶水,工人們就地取材,拿烘乾了的麥芽煮水,涼了喝,很是解渴,此方法隨後在民間廣泛的傳開了。

建德苞茶的歷史淵源

建德苞茶產於杭州市的建德地區,屬於綠茶中的精品茶類,品質好,味道佳。茶品優異,受到愛茶人士之喜愛。對於建德苞茶來說其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吧。

建德苞茶歷史

建德在古時候被稱為嚴州,在明清時期這邊的商業貿易十分的發達。江面上船舶密佈,岸上酒樓林立,燈火通明,十分的熱鬧。在明清時期,這邊的黃山毛峰茶品十分的暢銷,購買的商家絡繹不絕,經常出現有價無市的場面。

當時精明的茶商用其他茶品仿製黃山毛峰的製作工藝進行製作。仿製黃山毛峰製成的茶品,外形猶如蘭花一般,茶香四溢。一經面世,銷量增加了更多,名氣越來越大,人們為了進行區別,根據嚴州地名將其命名為建德苞茶。

到了清末時期建德苞茶的產量達到20噸,銷往全國各地。後來由於戰亂等緣故,使得建德苞茶的產量急劇下降。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建德苞茶才恢復生產,產量銷量不斷增加。

古代沏茶方法——點茶

古代沏茶方法——點茶

中國的茶道發生了變化,點茶法成為時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下面就詳細介紹古代沏茶方法——點茶

點茶是唐朝和宋朝時期的一種煮茶方法。點茶,也常用來在鬥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點茶就是把茶瓶裡燒好的水注入茶盞中。具體操作是:在點茶時,先用瓶煎水,對候湯要求與唐代是一樣的。而後將研細茶末放入茶盞,放入少許沸水,先調成膏。所謂調膏,就是視茶盞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以粘稠為度。接著就是一手點茶,通常用的是執壺往茶盞點水。點水時,要有節制,落水點要準,不能破壞茶麵。與此同時,還要將另一隻手用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稱之為"運筅"或"擊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注水和擊拂是同時進行的。

所以,嚴格說來,要創造出點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調膏,二要有節奏地注水,三是茶筅擊拂得視情而有輕重緩急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點出最佳效果的茶湯來。而這種高明的點茶能手,被稱之為"三昧手"。北宋蘇軾《送南屏謙師》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 來試點茶三昧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點茶也常用來在鬥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中國宋朝的點茶與點湯成為朝廷官場待下之禮,多見於宋人筆記,王國維《茶湯遣客之俗》已有考證,雲:“今世官場,客至設茶而不飯,至主人延客茶,則僕從一聲呼送客矣,此風自宋已然,但用湯不用茶耳。”又薛瑞兆《元雜劇中的“點湯”》,亦論及宋代情景,認為:“設茶點湯的禮節盛行於宋,並流傳到北方的遼金,只是次序更改為‘先湯後茶’(宋張舜民《畫墁錄》卷一)。

這也許是清朝端茶送客的始由。但是,這種禮節在當時就已發展到虛偽不堪的地步。宋袁文《甕中閒評》卷六:‘古人客來點茶,客罷點湯,此常禮也。近世則不然,客至點茶與湯,客主皆虛盞,已極好笑。”

點茶法是宋代鬥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飲用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中的茶。為了使茶末與水交融成一體,於是就發明了一種用細竹製作的工具,稱為“茶筅”。

  英國貴族茶文化興起

英國各階層人士都喜愛飲料。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他喜愛現煮的濃茶,並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那麼英國貴族茶文化是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呢?下面就英國貴族茶文化興起做一介紹。

茶在英國的風靡,歸功於1662年嫁給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她每天下午招待閨中密友在自己臥室裡喝茶聊天的習慣,很快在上流社會女性團體中流傳開來。茶水雖然好喝,但是當時紅茶要在海上漂流至少12個月才會到達歐洲,而且中國人那時候從來就沒有把最好的茶賣給外國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英國的下午茶如此風靡呢?

因為,這長達300多年不變的吸引力,並不僅僅來自茶葉,它更來自於對優雅生活方式的嚮往,來自於對美的愛慕,來自於喝茶時那坐的、用的、擺的、穿的、戴的、聊的、環繞著的,優雅、美麗、精緻、貴重的一切。

16世紀,英國上層社會開始在家中興建茶室。茶室通常設在女主人的臥房或畫室,茶桌四周總是環繞著精美的藝術品或大量東方風格的傢俱及裝飾品。

在當代倫敦,仍可以輕易找到貴族氣氛濃厚的傳統豪華茶室,價格不菲,賓客盈門,流行程度有增無減。以上就是關於英國貴族茶文化興起的介紹,希望對大家瞭解這一知識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