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魯菜的特點是什麼及傳統名菜

生活經驗 閱讀(1.05W)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魯菜的特點代表菜,希望能幫到大家!

魯菜的特點是什麼及傳統名菜

  魯菜的特點

鹹鮮為主

魯菜講究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突出本味。大蔥為山東特產,多數菜餚要要用蔥薑蒜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蔘、蔥燒蹄筋;喂餡、爆鍋、涼拌都少不了蔥薑蒜。海鮮類量多質優,異腥味較輕,鮮活者講究原汁原味,蝦、蟹、貝、蛤,多用姜醋佐食;燕窩、魚翅、海蔘、幹鮑、魚皮、魚骨等高檔原料,質優味寡,必用高湯提鮮。

火候精湛

魯菜的突出烹調方法為爆、扒、 拔絲,尤其是爆、扒素為世人所稱道。爆,分為油爆、醬爆、芫爆、蔥爆、湯爆、火爆等,“烹飪之道,如火中取寶。不及則生,稍過則老,爭之於俄頃,失之於須臾”。爆的技法充分體現了魯菜在用火上的功夫。因此,世人稱之為“食在中國,火在山東”。

精於制湯

魯菜以湯為百鮮之源,講究“清湯”、“奶湯”的調製,清濁分明,取其清鮮。清湯的製法,早在《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用“清湯”和“奶湯”製作的菜品繁多,名菜就有“清湯全家福”、‘’清湯銀耳“、‘’清湯燕窩“、氽芙蓉黃管”、“奶湯蒲菜”、“奶湯八寶布袋雞”、“湯爆雙脆”等,多被列為高檔宴席的珍饌美味。

善烹海味

對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製堪稱一絕。山東的海產品,不論參、翅、燕、貝,還是鱗、蚧、蝦、蟹,經當地廚師的妙手烹製,都可成為精鮮味美之佳餚。

注重禮儀

山東民風樸實,待客豪爽,在飲食上大盤大碗豐盛實惠,注重質量,受孔子禮食思想的影響,講究排場和飲食禮儀。正規筵席有所謂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魚翅席”、“翅鮑席”、“海蔘席”、“燕翅席”、“四四席”等,都能體現出魯菜典雅大氣的一面。

  魯菜的傳統名菜

糖醋鯉魚

特點:魚尾翹起,色如琥珀,外焦裡嫩。鯉魚跳龍門的造型,大酸大甜的口味,表達了金榜題名、新婚花燭等人生大喜的歡欣之情。

芙蓉雞片

特點:吃雞不見雞,清鮮軟嫩、色澤潔白、形如芙蓉。

蔥燒海蔘

特點:海蔘清鮮、柔軟、香滑,蔥香濃郁,富含膠原蛋白卻而不含膽固醇,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營養佳品。

九轉大腸

特點:色澤紅潤,質地軟嫩,兼有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是中餐中罕見的一道菜五味俱全的著名菜品。

湯爆雙脆

特點:質地脆嫩,湯清質淡,味道香醇。

蝴蝶海蔘

特點:成菜好似彩蝶紛飛,翅質暄軟,蝶體滑糯,鹹鮮可口,營養豐富。

烏魚蛋湯

特點:魚蛋狀若花瓣、質地輕柔、味道鮮美、微鹹微酸微辣、調味平衡和諧、妙不可言。

德州扒雞

特點:雞皮光亮,色澤紅潤,肉質肥嫩,熱吃時,手提雞骨一抖,骨肉隨即分離,香氣撲鼻,味道鮮美,是德州傳統風味。

  魯菜的技藝絕活

魯菜有大量極端考驗廚藝的絕活:

鮮味之源:高湯、海腸粉、蝦籽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人類烹飪史上最早的高湯:“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山東菜精於製作和使用高湯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高湯(老母雞、老鴨、骨、精肉、肘子、豬肚等長洗淨、氽水,再洗淨,長時間熬煮,撇去浮沫)分為奶湯和清湯,清湯清澈見底,奶湯乳白細滑。魯菜的大量熱菜極為依賴高湯。“無湯不成菜”,在解放前,山東菜館會因為高湯用完而打烊,雖然主料都有,客人還想吃,但是為了鮮香美味做到家,不損店鋪名聲,堅決不做沒有使用高湯的菜。除此之外,海腸粉、蝦籽、蟹黃、蝦醬、油炒麵粉燴冬菇冬筍等方法也是傳統魯菜常用的鮮味劑。

大翻勺

魯菜的翻勺窮盡了中餐翻勺動作的所有可能性,按原料在勺中運動幅度的大小和運動的方向可分為小翻勺、大翻勺、助翻勺、懸翻勺、晃勺、轉勺以及手勺等多種技法。其中大翻勺是翻勺技術難度的巔峰,為魯菜系獨有。是將勺內原料一次性做180°翻轉,也就是說原料通過大翻勺達到“底朝天”的效果,因動作和翻轉幅度較大而稱為大翻勺。

大翻勺適用於整形原料和造型美觀的菜餚,例如“扒”法中的“蟹黃扒冬瓜”將冬瓜條熟處埋後,碼於盤中,再輕輕推入已調好的湯汁中用小火扒入味,勾芡後採用大翻勺的技法,使菜餚穩穩地落在勺中,其形狀不散不亂與碼盤時的造型完全相同。類似於這樣的菜餚非大翻勺莫屬。又如“紅燒晶魚”,主料燒入味勾芡後同樣採用大翻勺的技法,將魚體表面色澤,刀工,汁芡最完美的部位展示給客人。

炒糖與拔絲

蜜汁,掛霜,琉璃,拔絲,炒糖色,是魯菜根據火候遞進關係的炒糖五步曲。做拔絲關鍵點是160度油溫熬

糖,等溫度降到140度再拔絲,這時候絲會抽的很長,拔絲在發源地山東淄博幾乎人人會做。魯菜廚師的絕技是油底沉糖:一鍋油,上面油炸主料,油下面熬糖,等到主料炸好了,拔絲也幾乎同時做出來,集中體現了魯菜廚師把握火候的精湛功力。

整雞出骨

魯菜中使用整雞出骨技法的是名菜是夏津布袋雞,相傳是元代的官府菜。清乾隆間的'文學家、夏津知縣方學成,非常喜歡吃夏津的布袋雞,經常請夏津的名廚為他烹製此菜。也經常用此菜孝敬他的母親。縣丞、教諭、典史等屬寮也紛紛效仿,以布袋雞奉敬父母。方學成卸任回到故鄉安徽,宴客時也一定要仿照夏津的做法烹製布袋雞款待來賓。食客紛紛稱讚,但是方學成認為還不夠好,還在筆記《日廩饌玉》中稱:“饌制雖美,然猶不及鄃味”,即不如夏津正宗的味道好。如今魯菜名廚宋其遠大師矇眼僅用4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整雞出骨,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切片薄如蟬翼、切絲細可穿針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進士段碩嘗識南孝廉者,善斫膾,索薄絲縷,輕可吹起,操刀響捷,若合節奏,因會客炫技。”持刀斫膾人的動作如此熟練輕捷,所切的肉絲輕風可以吹得起,可見肉絲之細,刀技之精。

魯菜的溫熗鱖魚片,鱖魚剔骨後再一刀精準去皮,整皮不破,每片魚片都能薄如蟬翼,可以透出報紙的字。熗拌藕絲,藕絲切的細如髮絲,每根絲都能穿過針眼。

在綢緞上切肉絲

宋人曾三異所撰的《同話錄》中,還記載了山東廚師在泰山廟會上的刀工表演,雲:“有一庖人,令一人袒被俯僂於地,以其被為刀幾,取肉一斤,運刀細縷之,撤肉而拭,兵被無絲毫之傷。”這種刀工技藝,較之現今廚師墊綢布切肉絲的表演同出一轍,但更為絕妙。

手拉活海蔘